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03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藝術性無關畫幅尺寸
2017年12月16日 08:28 

  有人說,作品尺寸“小”了,難與大畫幅在同一展廳一決高下,甚至有被“吞掉”之虞,這多少看出畫家對由作品尺寸引起的視覺反差的顧慮和擔心。

  一個由特定主題設置的畫展,從視覺效果上,小尺寸確實難與大篇幅作品抗衡,而退之入展週邊,實屬無奈。當然,社會是由各式各樣的人組成的群體,必然也有看好“小”的。“由小觀大”或“四兩撥千斤”之理由。

  20世紀30年代,身為國立藝專校長的林風眠,曾用大尺寸畫幅表現時局風雲,不料遭來當局者冷嘲熱諷,遂淡化巨幅創作激情直至辭世。中年晚年,皆以四尺大小作小品狀。倘若其一生續以大尺寸畫幅,你我就看不到那四尺鬥方大小卻勾勒出將藝術個性和心靈融為一體、一展時代氣息的水墨小品。在《秋水飛鶩》《漁舟唱晚》等別致空靈、令人耳目一新的畫面背後,可窺見一位終身徜徉於水墨天地的智者——林風眠先生。

  或許在一些人眼裏,會質疑這盈尺間怎承載一個民族的脊樑,文化的高度?怎樹立一個民族歷經艱辛磨難後,崛起的精神風骨?於是,在考慮大型主題創作的時候,不免從整體上把它們排除在外。

  還是將時光倒回到800年前。一個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大廈——南宋朝廷,面對金人的鐵蹄,柔弱的社會卻擁有一大批藝術家選擇另一種視覺表現形式,將中國畫發揮得如此極致完好,藉以發出對外族踐踏我大好河山的不平之氣。不同於北宋巨作《秋山問道圖》《早春圖》的崇高壯美,這些小扇面卻以另一種觀賞性,即別致雅趣雜以穿插變化的折枝,包括由水墨氤氳構成的“馬一邊、夏半角”,一同展示南宋時期的繪畫風骨,不少作品如《落花》《寒禽圖》《風蝶圖》《枇杷小鳥》以及山水畫《風雨歸舟》《斜風細雨》等,都能夠與之前無數的巨型畫幅,一同呈現大宋260多年的風風雨雨。那畫面中既飽含世事滄桑,也浸透人世溫情,讓人為之動容。

  它們的“小”,僅是畫幅尺寸與那些大畫一比之下的“小”,僅是在你一走進展廳時,不能同那些百步外,就能被吸引住感官的像六尺或八尺畫面,或許還有更大篇幅的等著你放開雙腳,向前奔去觀賞。相反,你得輕輕移動腳步,靠得稍近一點才能一睹畫裏乾坤,更生怕驚動了畫裏意境——那小鳥正躲在花叢密林竊竊私語,它的藝術魅力更像是一池平靜的湖面,或如同你我輕唱淺吟漢樂府的一首首雋永別致的小詩。

  而在當下,總有那麼一些人好大喜功,巨幅畫面愈演愈烈,以勢奪人。就像買車好外形大的,置房也要面積大的——不這樣不過癮,否則求大圖滿的心理難以平息下來。 於是,美展中難得一見的是小品畫,要不就隨便應付之作,所謂戲墨也。唯有大到六尺以上乃至十米幾十米的巨幅長卷,似乎才下點心思創作,其實靠的是製作。而全不考慮無論畫幅大小,一旦印入畫冊,多年以後,當時曾在哪塊展牆出現過,都無人記憶。但我們卻能輕輕鬆松在《中國美術全集》上,欣賞到產生於不同歷史時期的小幅佳作,如宋人的小品。

  只有讓人過眼不忘的佳作,才是藝術的希望所在,至於尺寸大小皆無關緊要。

藝術評論員:

藝術品不會論畫的尺寸大小,只看重藝術價值。廣告畫和招牌字才會按尺寸大小計價。
editorial
Posts: 1903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齊白石這組作品拍出9.315億天價 買家為中國藏家
22.jpg
22.jpg (60.2 KiB) Viewed 5896 times
北京12月18日電 著名畫家齊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條屏》17日晚亮相拍場,最終以9.315億元人民幣成交,成為目前最貴的中國藝術品,記者獲悉,買家為中國藏家。

齊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條屏》在北京展出。

  這組《山水十二條屏》由齊白石創作於1925年,12條屏的每屏畫面尺寸縱180釐米、橫47釐米,分別為《江上人家》、《石岩雙影》、《板橋孤帆》、《柏樹森森》、《遠岸餘霞》、《松樹白屋》、《杏花草堂》、《杉樹樓臺》、《煙深帆影》、《山中春雨》、《紅樹白泉》、《板塘荷香》。

  公開資料顯示,《山水十二條屏》首次公開展出時間為1954年4月,在齊白石繪畫展覽會首次露面。隨後,1958年1月1日至1月20日在齊白石遺作展上全數展出。根據該套作品第十二屏《板塘荷香》上題寫的“子林仁兄”可知,這套《山水十二條屏》為齊白石送給醫生陳子林之作。
editorial
Posts: 1903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陳逸飛《玉堂春暖》1.495億成交 買家是劉益謙
2017年12月20日 08:55 
8N-D-fypvuqe1540433.png
8N-D-fypvuqe1540433.png (249.02 KiB) Viewed 5895 times
陳逸飛 海上舊夢系列之二《玉堂春暖》 1993 年 布面 油畫 169.5×243.5cm

  12月19日晚,陳逸飛《玉堂春暖》在嘉德當代夜場以1800萬元起拍,1.3億元落槌,加傭金最終以1.495億元成交,創其作品拍賣紀錄,打破了2011年5月中國嘉德春拍陳逸飛《山地風》8165萬元的拍賣紀錄,也是寫實油畫作品的紀錄,據悉,此畫被劉益謙競得。他似乎格外喜歡收藏陳逸飛的作品,他已收藏的有陳逸飛的《提琴手》以及《長笛手》。

  陳逸飛在20世紀90年代正開始創作他的海上舊夢系列、西藏系列,並同時進行視覺藝術拓展的藝術實驗,與之同時,其原來的“水鄉”和“古典仕女”系列仍持續發展。《玉堂春暖》作為其“海上舊夢”系列之一(同系列還創作了《黃金歲月》《春風沉醉》等),正是該時期最重要的作品,在國內外眾多畫冊中出版,並作為陳逸飛最重要的代表作多次被引用。該幅作品完成於1993年,並於這一年在香港拍場成交。此作高169.5釐米, 寬243.5釐米,是當時陳逸飛拍賣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件,以近200萬港幣的價格取得當時中國藝術家油畫拍價的最高紀錄。

  《玉堂春暖》用陳逸飛典型的古典寫實風格創作而成,在一片橘黃色為主的暖色調中營造出民國時期老上海紙醉金迷的流金歲月。畫面左方一青衣,正是經典京劇《玉堂春》裏的主角玉堂春(又名蘇三),畫中11個人物以青衣水袖為界分為兩組,左邊二位從衣著打扮看應為戲班中人;右側八位則為看戲眾人。
editorial
Posts: 1903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齊白石那些刷屏段子:想走貌美師母路線的 莫再來
2017年12月23日 11:2
  
  原標題:齊白石書法告白門客:想走貌美師母路線的,莫再來了!

  北京畫院齊白石書法展向公眾開放第一天,幾幅“門條”成為朋友圈的熱圖,都是齊老爺子生前隨意撰寫,貼在門口的告來訪者的自白:
1.jpg
1.jpg (144.78 KiB) Viewed 5885 times
“凡我門客,喜尋師母請安問好者,請莫再來。”
  這第一幅門條,老爺子警示前來拜訪的門客,師母年輕貌美,想走師母路線的,你們就不要再來了。
2.jpg
2.jpg (126.16 KiB) Viewed 5885 times
  “絕止減畫價,絕止吃飯館,絕止照相。”後面加一句小字:“吾年八十矣,尺紙六圓,每圓加二角。”

  這第二幅門條,則是老爺子警告那些買畫議價,請自己吃飯、請自己照相來混畫的人們,因為當時照相還算是稀奇之事,老爺子最初還算是比較感興趣,但時間長了之後他也明白過來,不少人請自己照相、下館子其實都是有目的的,特立此門條警示來訪者。
3.jpg
3.jpg (103.91 KiB) Viewed 5885 times
“鄙人養病,午前出門閑遊,午後申時接客。”
4.jpg
4.jpg (38.93 KiB) Viewed 5885 times
  “去年將畢,失去五尺紙蝦草一幅。得者我已明白了。”這第四幅門條是告訴那位拿五尺走紙蝦草的來客,我已經知道你是誰了,趕緊把銀子送來!
5.jpg
5.jpg (154.41 KiB) Viewed 5885 times
  當然這次展覽也展出了那張大名鼎鼎的:“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給錢。”
6.jpg
6.jpg (124.94 KiB) Viewed 5885 times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白石老人並非所有財都好,也並不與日寇同流合污:“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這段告白專門貼給那些前來向他索畫的日寇和漢奸的大小頭目們看的,說如果你買畫,找專門的經紀人來就可以了,不必親自駕到,從來都說官不入民家,您若來了,那就是方我,恕不接見。時為1940年。到1943年,他乾脆貼出了“停止賣畫”的告白。

  想必,在眾多枯燥的書法展裏,齊白石的書法展應該最有趣吧,老爺子心性坦然,喜怒哀樂形於色、形於筆,即使在一張小小的紙片裏,也能看到他的幽默耿直和心性坦然。

  當然梳理齊白石的書法風格的脈絡,這樣的作品只是其中的點綴,更多齊白石的大尺幅書法力作才是此次展覽中更值得細細研究的對象。
editorial
Posts: 1903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北京畫院美術館大展:字裏行間盡顯齊白石率真風趣
2017年12月25日 08:21 
Ulk4-fypyuva8387146.jpg
Ulk4-fypyuva8387146.jpg (60.43 KiB) Viewed 5884 times
齊白石《甑屋》創作於1923年。

  “凡我門客,喜尋師母請安問好者,請莫再來。”說這話的是七十有三的白石老人,老爺子對絡繹不絕上門求字索畫者開誠佈公:但凡想通過走師母路線、獲得買字畫時更優折扣的,今後就不要再來了。他,真是活脫脫一個性情中人。

  上週末,“我生無田食破硯——齊白石筆下的書法意蘊之二”專題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面向公眾開放。此次展覽由北京畫院聯合遼寧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以及中央美術學院(微博)美術館共同主辦,將國內六家重要齊白石收藏機構的六十餘件(套)精品彙聚一堂,意在追溯齊白石書法演變脈絡,為參觀者瞭解、欣賞白石老人並不為人熟知的書法藝術提供了一次絕佳機會。

  辭世整六十年的白石老人無疑是近段時日最火的熱門人物了。就在一周前的北京保利秋拍書畫夜場,齊白石水墨畫作《山水十二條屏》以9.315億元的成交價成為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也是擠進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一億美元俱樂部”的首件中國藝術品。眾人皆知白石老人繪畫一絕,對其書法卻知之甚少。其實,他晚年曾對自己一生從事的藝術行當有過排序: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書法是排在繪畫之前的。

  在本次展覽策展人薛良看來,從白石老人的書法變化裏,不僅可以感受他的繪畫精神,那些書寫內容更是頗為有趣。“老人心性坦然,即便小小的紙箋裏,也透著率真風趣。”展廳裏這樣的書寫內容不勝枚舉。一張看似信手拈來的半大紙上,寫著“絕止減畫價,絕止吃飯館,絕止照相。”右下端還留有一行小字:“吾年八十矣,尺紙六圓,每圓加二角。”薛良解釋說,白石老人起初對於有人邀請自己照相還頗感興致,後來慢慢察覺出他們不過是想低價或免費拿畫後,就特意貼出這張帶有告示性質的字條,警告對方不要再以請自己吃飯、請自己照相為幌子來為買畫議價。與這件作品緊鄰的另一件作品,更能顯現老人的直率:“去年將畢,失去五尺紙蝦草一幅。得者我已明白了。”意思是說他已知曉順手牽走自己那件“五尺紙蝦草”作品的來客姓名,而且話外音是讓對方趕緊把欠下的銀子送來。

  這次展覽也展出了白石老人最為人熟知的那句話:“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給錢。”不明就裏的人會誤以為老爺子掉進錢眼裏了,可在薛良看來,這實在是謬論,“老人生在農家,打小就吃夠各種苦頭,及至成名後依然簡樸,在財物方面的確看管得相對嚴實些。”他引用《白石老人自述》裏這樣一番話作答:“我不希望發什麼財,得到一點潤筆的錢,就拿回家去,奉養老親,撫育妻子。”
  除了白石老人的書法,展覽還呈現了“齊門二李”的舊藏。李苦禪、李可染兩位中國畫大師同出於齊白石門下,被譽為“齊門二李”。薛良介紹說,二位大師在白石老人秉持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指引下,均在近代畫壇開宗立派,藝術風格和審美趣味各有千秋。

  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2月28日。
chanhe
Site Admin
Posts: 233
Joined: Wed Jul 28, 2010 1:35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chanhe »

王瓚緒和齊白石價值10個億的友誼為何說翻就翻

來源: 大收藏家

  原標題:王瓚緒,他和齊白石價值10個億的友誼為何說翻就翻?

  12月17日晚的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賣會上,齊白石的一套《山水十二條屏》以4.5億元起拍,9.315億元成交的價格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這意味著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最高紀錄誕生。
1.jpg
1.jpg (90.21 KiB) Viewed 5881 times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現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此套條屏自署標題的共有七幅,即《清風萬裏》、《岱廟圖》、《借山吟館圖》、《綠天野屋》、《荷亭清暑》、《一白高天下》、《雨後雲山》;未署標題的有五幅,根據題跋、內容可命名為《斜陽水渚》、《飛鳥暮歸》、《月圓石壽》、《木葉泉聲》以及《夢遊渝城》。

  三峽博物館所藏十二條屏與保利展出的十二條屏有什麼區別呢?工作人員說,保利拍賣的《山水十二條屏》繪於齊白石的風格轉型期,而三峽博物館館藏的這套《山水十二條屏》成於1932年,正是齊白石衰年變法後畫風和技法非常成熟的時期,這也是齊白石藝術價值的最高體現,成為了“傳說中的《山水十二條屏》”。齊白石的山水畫存世數量並不如花鳥畫,而實際上他的山水畫在他全部的創作中佔據著重要的分量,是理解齊白石一生藝術歷程、創作與思想不可或缺的部分。像三峽博物館所藏的齊白石《四季山水屏》如此精心細作的大尺幅十二條屏,在齊白石傳世山水中至為罕見,被譽為齊白石山水中的最佳者。
2.jpg
2.jpg (26.59 KiB) Viewed 5881 times
王瓚緒和齊白石

  在畫屏中,齊白石對他和王瓚緒的關係做了說明。《夢遊渝城》上,齊白石留下了這樣一首詩:“毋忘尺素倦紅鱗,一諾應酬知己恩。昨夜夢中偏識道,布衣長揖見將軍。夢遊渝城詩,將軍謂治園君。治園將軍一笑,白石草衣齊璜”。詩中的“治園將軍”就是王纘緒。
3.jpg
3.jpg (43.11 KiB) Viewed 5881 times
《夢遊渝城》 王瓚緒舊藏

  齊白石在四川的經歷,是他藝術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段。他和王瓚緒之間的交情,也是段不能不說的故事。

  四川軍閥,軍政皆強
4.jpg
4.jpg (31.25 KiB) Viewed 5881 times
王纘緒(1885~1960年)

  王纘緒,字治易,號庢園居士。1885年農曆五月初九生於四川省西充縣觀音鄉大磉磴村。幼年曾受業於舉人,考取秀才。王纘緒是職業軍人,又數次從政。他一生熱心教育,喜好書法、詩詞和收藏。

  1908年,王纘緒考入四川弁目學堂。畢業後任新軍第十七鎮第三十三混成協隊官,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任營長。1916年任川軍劉湘部團長。後來調任劉湘第二軍第9師楊森屬下。他總覺得槍桿子太少,難成大器,拼命擴大武裝,不料欲速則不達,1921年被革去團長專任永寧道道尹。

  王纘緒從一些軍閥、政客一起瓜分川漢鐵路的借款分髒中得到銀幣10萬元,便丟下道尹,攜款到漢口賄賂湖北督軍蕭耀南的門衙。買得漢陽步槍2,400枝,重機槍6挺和一批子彈,運到夔府(今奉節縣)。他派員四出,廣招兵馬。川鄂邊界農民踴躍入夥,很快彙集近3000人,建立了2個團1個營,這就是他自稱的“夔府成軍”。

  1920年川滇大戰爆發,劉湘為鼓勵楊森脫離滇軍,將所部王纘緒團劃歸楊森。楊任川軍第九師師長,王纘緒為該師十八旅旅長,兼任川南道尹。這是王第一次從政,他“興農田、水利、築路、改良監獄、獎勵留學”;聘請盧作孚為川南道尹公署第三科(教育)科長,創辦通俗教育會,推行新文化運動;對川南師範學校進行改革,聘惲代英到校任教,並親自印發惲代英編著《政治學概論》等書籍。
5.jpg
5.jpg (47.4 KiB) Viewed 5881 times
6.jpg
6.jpg (15.27 KiB) Viewed 5881 times
王纘緒 行書《西安事變紀事詩》

  1938年,8月1日,行政院召開第374次會,任命王纘緒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50年後,他歷任川西文物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四川省文史館館員等職。

  除了軍事、政治外,王瓚緒在教育方面也很有遠見卓識。1933年2月,王纘緒創辦的重慶巴蜀學校正式開學。他自任董事長,實施一系列具有遠見卓識的現代辦學主張。在極其貧窮而又戰火頻仍的環境中自主辦學,註定是要遭受無數磨難。據史料記載:“巴蜀學校自開辦18年以來,學校所有經費完全由校董事長王纘緒一人承擔,除去支付現金之外,他將新建的臨街鋪面37套房屋長期出租以供養學校正常開支。”

  交好齊白石,然而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王纘緒個人最大愛好即書法、詩詞和收藏。早年曾加入上海海上亭雲書畫社,有部分詩詞、題字傳世(資中永慶寺牌匾“令我見佛”、資中銀山鎮題“古銀山縣”、重慶巴蜀學校“誘誨堂”、“棫園”等)。他與文化名人交往甚密,除齊白石外,還有梁漱溟、黃賓虹、黃炎培等。王說話幽默風趣,外號“笑和尚”。他“私德尚好,煙酒賭均不來,自奉亦簡”。在征戰南北之閒暇時他收藏有唐人《妙法蓮花經》卷、宋拓《韓琦墓誌》、宋人院畫冊頁、元人《仙山樓閣圖》扇面、冒辟疆《草書詩文》軸、徐渭《草書詩文》軸、王鐸《草書詩文》軸、傅山《草書詩文》軸、藍瑛《疏林遠岫圖》軸、李複堂《秋葵圖》軸、羅聘《研山圖》卷等等歷代名家畫作。

  王纘緒將軍與齊白石先生的交往始於1931年,最初是王將軍托在京友人向齊白石求印求畫,彼此通信成萬裏神交。寫於1931年夏的《紫雪垂空》,是目前所見王纘緒將軍收藏齊白石先生最早的作品。
7.jpg
7.jpg (229 KiB) Viewed 5881 times
齊白石《紫雪垂空圖》 王瓚緒舊藏

  後來齊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一書中也曾提到“四川有個姓王的軍人,托他住在北平的同鄉,常來請我刻印,因此同他通過幾回信,成了千裏神交。春初,寄來快信,說:蜀中風景秀麗,物產豐富,不可不去玩玩。接著又來電報,歡迎我去。”

  其時,王纘緒任國民革命軍二十一軍第二師師長兼四川鹽運使,駐守重慶。《夢遊渝城》詩收錄入《白石詩草》,序曰:“王君治園與餘不相識,以書招遊重慶,餘諾之。忽因時變,未往。逐為萬裏神交。強自食言前約,故夢裏獨見荊州。”

  之後二人書信往來不絕,王纘緒還贈送侍女一名以為白石老人“磨墨理紙”。於是,1932年7月,齊白石便贈送《山水十二條屏》以報王纘緒。在1932年8月13日齊白石致姚石倩的信中稱:“……昨由北平寄上四尺整紙中堂幅十又二幅(七月十九日寄行),此聊報王將軍一賜千金,磨墨小婢二事。”1933年齊白石三子齊良琨到四川,為王纘緒帶來手拓印譜四冊。直到1936年齊白石終於成行。
8.jpg
8.jpg (42.33 KiB) Viewed 5881 times
1936年齊白石、王纘緒等在四川藝術專科合影

  1936年,齊白石入蜀,是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子,繼室胡寶珠女士。寶珠在1919年嫁入齊家為側室(1941年扶正),為齊白石生育四子四女,更對他的藝術生活深具影響。寶珠是四川人,齊白石在蜀地時,多數時間都借居在時任川省主席的王纘緒的成都公館“治園” 中,而齊之入蜀與愛妻思鄉則不無關係。

  齊白石在1940年以前,為王纘緒繪製了多件精品佳作,而王用於書畫收藏及重要的個人印鑒均出自齊手,但不知何事使二人突然交惡,不再往來。齊白石甚至在1941年《蜀遊雜記》中提到:“辛巳冬十月十又八日因憶在成都時有一門客,日久忘其姓名,翻閱此日記,始愧,虛走四川一回,無詩無畫,恐後人見之笑倒也,故記數字。後人知翁者,翁必有不樂之事,興趣毫無以至此。“明擺著刻意抹去與王纘緒有關的任何資訊,二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1946年9月9日,中秋前一日,白石老人又翻閱了一次《蜀遊雜記》,面對十年前的往事,齊白石揮筆寫道:“丙戌秋,明日中秋,偶撿舊書,見此本子,也伴我曆遊四川,仍作記事用。老年人善忘,有一小事,必須記之。八十六歲。”

  到底是何“小事”讓白石老人十年後依然無法忘懷?

  漸行漸遠,到底為何?

  關於二者關係,因為王纘緒的軍閥身份和齊白石平民畫家之間,人們極易想像出“巧取豪奪”或“附庸風雅”等辭彙,於是衍生出一些民間說法。有四川省文物專家對此有研究論證,他們認為:

  第一,王纘緒看重齊白石藝術成就,獨眼識慧(包括對待陳子莊),不惜重金且連續數年不間斷購買其畫、印。齊白石為王纘緒作畫乃求購而非贈送;齊白石對王亦心存感激。
9.jpg
9.jpg (19.31 KiB) Viewed 5881 times
齊白石印章 (三方)

  印文:△家在圭峰故里
  △行年半百
  △半山後人
  1931年刻 1936年刻

  1931年齊白石先生曾為王先生刻“家在圭峰故里”印,有邊款:“治園將軍萬裏索刻於餘,知己之恩,以老眼之技,不足為報。將軍必曰:‘齊璜何客氣也?’餘曰:‘世人皆罵,君獨稱之;世人欲殺,君能憐之,一技豈能酬答耶?’辛未夏,齊璜並記於舊京。”這段話最能夠證明齊白石與王建立的是買賣關係,而且是在其低谷時期開始購買。

  齊白石潤格從來明碼實價。1920年寫的告白:“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白求及短減潤金,賒欠、退還、交換,諸君從此諒之,不必見面,恐觸惡急。餘不求人介紹,有必欲介紹者,勿望酬謝……無論何人,潤金先收。”把如此嚴苛的字句寫入潤格,在歷來潤格文字中是少見的。
  1931年齊白石自寫(齊白石賣畫及篆刻規格),明示:“畫刻日不暇給,病倦交加,故將潤格增加。”“花卉:條幅2尺10元,三尺15元,四尺20元(以上一尺寬),五尺30元,六尺45元,八尺72元(以上整紙對開)。中堂幅加倍,橫幅不畫。冊頁:八尺內每頁6元,1尺內八元。扇面:寬二尺者10元,一尺五寸內八元……凡畫不題跋,題上款加10元。刻印:每字4元,名印與號印一白一朱,餘印不刻。朱文字以三分、四分大為度,字小不刻……石側刻題跋及年月,每十字加4元,刻上款加10元。”
10.jpg
10.jpg (29.45 KiB) Viewed 5881 times
《墨筆蝦蟹圖軸》

  圖中繪池塘一角,茨菰數叢,有魚(2條)、蝦(5只)、蟹(4只)遊戲其中。

  畫面右上側題行書款一行:“甫澄先生主席屬。齊璜畫於治園精室。”

  款尾鈐朱文方印“白石”。

  1931年,齊白石的藝術進入盛期,作品水準有了質的飛躍,提高潤格理所當然。但提了畫價,並不比相應的北京畫家高。同是1931年的潤格,蕭謙中屏堂每方尺12元(比白石高一倍),扇面每件14元,(高出白石4元)。周養庵三尺以內條幅16元,四尺以內20元(略高出白石),扇面、冊頁每件6元(與白石相同或略低)。蕭、周年齡比白石小,在當時名聲略相近。當時齊白石的畫幾乎緊張,他把收入看得很重,對錢畫交易的規矩把得很嚴,但在畫價上卻持低姿態。於是才有齊白石先生“世人皆罵,君獨稱之;世人欲殺,君能憐之”的感慨。

  第二,因王纘緒未兌現予齊白石3000元承諾而產生間隙。

  成都民間流行的說法,齊白石與王纘緒因為金錢發生了衝突。白石老人認為:“半年光陰,曾許贈之3000元,不與,可謂不成君子矣。”1936年9月21日齊白石致弟子姚石倩書信說:“予已與中英弟有約每月來函一次。無論老年人答與不答,只要知弟子平安。成都治亂,已免懸懸。此次予之出成都,大有容人之失信食言,倘執吾弟代王纘緒許贈三千之函說話,纘緒騙人三千元,吾弟從中難矣,吾愛吾弟,故一擲千金,足見君子與小人也。方鶴老、曾默躬如相見,代稱名問安。”

  姚石倩是王纘緒的幕僚,不具有經濟上的決定權,不可能代王纘緒許贈三千元。而王纘緒也不缺這三千元。為什麼王纘緒決定贈送齊白石三千元?贈送金額確定的標準是什麼?由誰確定?以何種方式支付?沒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證。相反,王纘緒對知識份子、對文化人的尊重,卻有不少記載。
  第三,因拒絕鑒賞而產生矛盾。而實際上王纘緒收藏的書畫,齊白石未出具任何書面鑒定結論。
11.jpg
11.jpg (38.23 KiB) Viewed 5881 times
齊白石“白石見”印

  壽山石 3.6cm×2.6cm

  四川博物院典藏部林玉女士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保管部江潔女士查詢藏品資料後告知,王纘緒藏品中沒有發現齊白石題跋。但王纘緒在其收藏的古書畫上廣泛使用了齊白石刻制的收藏印,如四川博物院藏《項聖謨山水人物圖冊》就鈐有齊白石為王纘緒制印多方,如“治園眼福”、“治園所藏”、“治園心賞”、“王纘緒印”、“王治易”等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趙之謙花卉圖扇面》上鈐有“治園心賞”。在戴山青編《齊白石篆刻作品選》收錄有多方齊白石為王纘緒製作的收藏印,如“治園暫有”、“治園考藏”、“治園鑒藏”、“治園藏書”等。這些印章都是1931年至1936年,齊白石應王纘緒之邀刻制的一部分。

  第四,王纘緒從未表示對齊白石不滿(交惡系雙方),相反於1949年2月王親口向記者說“齊白石先生的畫是我平生所最珍愛”。但是,1936年齊白石返京到1946年《遊蜀雜記》出現劃掉字跡,可以說明二人關係開始疏遠,而王對齊疏於問候的確有可能發生,因為1937年至1946年處於抗戰時期,從軍長、集團軍總司令、四川省主席等要職任上,佔據其全部時間和精力。

  多方因素,加之白石老人生性多疑
12.jpg
12.jpg (57.3 KiB) Viewed 5881 times
1954年4月,“齊白石繪畫展覽會”

  對書畫作品真偽的不同認識不是造成齊白石、王纘緒關係破裂的主要矛盾,而是書畫鑒定活動為他人提供了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破裂的真正原因,或許可以從1936年成都的文化生態和藝術家齊白石的個性來考慮。

  1936年雖然已是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但四川的混戰並沒有結束,蔣介石與劉湘、劉湘與劉文輝……各種政治勢力都在做最大的努力。與政治鬥爭相配合的文化藝術也是風起雲湧,變化無常。一方面是幾千年封建專制被推翻,迎來思想上的大解放。華西協和大學和四川藝術專科學校的創辦,使得西方現代的文化藝術觀念逐漸為人知曉,先後湧現出巴金、郭沫若、李劼人、張大千等一批川籍藝術家。另一方面,從古老的封建農耕社會向近代民主的工商社會過渡需要一個過程,加之成都“五老七賢”對傳統文化的提倡,儒家經典著作仍是城市富裕人家的必修功課,以四王為代表的正統繪畫在成都仍然很有市場。在一些出身高貴、以正統自居的人看來,新派畫家齊白石就是野狐禪,與傳統禮教格格不入,這種看法不僅在四川有,在北平、上海也有。而齊白石的到來必然會打破四川書畫界、收藏界原有的平衡,影響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個別人借機挑撥,製造事端,也在情理之中。
13.jpg
13.jpg (73.21 KiB) Viewed 5881 times
1936年,齊白石為王瓚緒作 《 鍾馗搔背圖》

  題詩曰:“這裏也不是,那裏也不是,縱有麻姑爪,焉知著何處?各自有皮膚,哪能入我腸肚!”

  齊白石經歷了晚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他的思想、情感和行為隨著時代的推移不斷發展變化,但他鄉村生活形成的諸多習性並未隨著藝術上的成功而改變,他勇敢又膽小、熱情又多疑,一生勤勞多產但又非常節儉,甚至被人誤認吝嗇。他渴望精英認同但又討厭無謂應酬,常常閉門作畫,被北京畫壇稱為“西城三怪”。

  到成都後的齊白石並未融入休閒之都的歡愉之中,依然保持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閉門作畫,基本上不參加應酬。一些仰慕者登門拜訪,因無人介紹,常吃閉門羹,這些都讓一些當地人十分不適應。
14.jpg
14.jpg (35.62 KiB) Viewed 5881 times
1936年,齊白石為王瓚緒作 《紅梅圖》

  另一方面就是齊白石非常自信、敏感、多疑,由於不常出門,很容易輕信別人的傳言,如果有人挑撥,難免發生誤會。此類事件不止發生過一次,齊白石的好友王森然就曾被誤會過。對於多疑這一缺點,白石老人是有清醒認識,在成都時特意刻“吾狐也”印提醒自己,邊款特有意思:“吾生性多疑,是吾所短,刊此自嘲。丙子五月時客成都之治園。”對於王纘緒,他還是非常熱情,先後給王纘緒繪製了《鍾馗搔背圖》、《紅梅圖》等,這些作品都繪製精美,尺幅巨大,是齊白石的書畫精品,可見他對朋友的真誠。但如果發生誤會,他心裏又是非常不悅,只是由於邀請者是軍閥,加之又住在成都治園(王纘緒公館),只能回到北平後在日記上發洩自己的憤怒,塗抹掉關於這個人的一切記憶。
15.jpg
15.jpg (27.53 KiB) Viewed 5881 times
齊白石《蜀遊雜記》5月28日

  在齊白石《蜀遊雜記》上我們可以看到多處塗抹痕跡,根據當時的新聞報導、存世作品,我們可以確定其中一部分涉及王纘緒,比如5月28日《蜀遊雜記》。齊白石有意把他抵達成都後的住處用墨筆塗掉,但在成都《新新新聞》上卻有二則新聞提及齊白石在成都的住處,從報導中我們知道5月28日齊白石到成都後下榻王纘緒軍長私邸。
16.jpg
16.jpg (40.43 KiB) Viewed 5881 times
齊白石《蜀遊雜記》第3頁

  又如《蜀遊雜記》有詩:“從來生女勝生男,卅載何須淚不幹。好寫墓碑胡母字,千秋名跡借方三。謂方鶴叟,名旭。”末句“千秋名跡借方三”的“借”字下方有墨筆塗改痕跡,“方”字是後補。同時其下注釋“謂”字後也被塗抹掉,改寫為“方鶴叟,名旭”。此詩眾說紛紜,但齊良遲藏《蛙聲十裏圖》則保存了詩作原來面貌。該作品創作於1936年,是齊白石為妻子胡寶珠繪,畫面右側題有行書款三行,曰:“卅載何須淚不幹,從來生女勝生男。好寫墓碑胡母字,千秋名跡借王三。王三,王纘緒軍長也。寶妹之屬,時居治園清宅。白石並題贈詩。”原來齊白石將“王三”改成“方三”,將“王纘緒軍長也”改為“方鶴叟,名旭”。王三是王纘緒的簡稱,齊白石曾與王纘緒結拜兄弟,按照年齡排序,王纘緒排行第三,在《《岱廟圖》(四川博物院藏)中白石就稱其為“治園三弟”。1936年王纘緒任第四十四軍軍長兼四川第六路剿匪總指揮,故白石詩自注稱其為“王纘緒軍長”。

  從塗抹的那一刻,曾經的摯友變成了路人。
17.jpg
17.jpg (191.76 KiB) Viewed 5881 times
《蛙聲十裏圖》 齊良遲舊藏

  白石作品散出,變相在西南推廣

  但是,世間都知道王纘緒是齊白石畫作大藏家,為什麼現存重慶三峽博物館僅《十二山水條屏》一件藏品?

  報載:“1949年2月8日,王纘緒在家宴請摯友,宴客的地方是在他家後院洋樓下,客堂裏掛上齊白石的山水屏條四張,又花鳥四張,當中壁上大幅紫藤一張。大廳裏面兩邊白壁上分左右共掛上大幅山水十張,也是齊白石畫的。來客疑心王將軍是在待客之際開齊白石畫展呢!大家在主人殷勤款待下,慢慢地吃著喝著。席間無所不談,到杯盞狼藉之後,好像大家都有話要說,主人也希望客人多坐一會兒,於是又你一句我一句,對於當前的時局都非常苦悶,因而更打開了王將軍的話匣子。他把他在抗戰勝利後向中央當局關於內政、外交、軍事、經濟諸大端建議是如何的,他失望得很,因為他所建議的,當局只是點頭稱好,而從未實行一件。鬧到今天這個樣子,他除了感概外,更加悲憤。

  當談到他收藏畫甚多時,他乾脆得很,他說這件事很不容易,他在二十四年(1935年)以前,他還隨時買假古董。最後他對大家說:齊白石先生的畫是我平生所最珍愛的,在座諸公,如果你們也高興他的畫,除了這十大山水留著,作我的紀念外,其餘外面的,你們可以每人取走一張。大家都充滿驚喜的心情,一轉眼間,王將軍早已將取畫的木叉拿在手中,問大家愛那張取那張,並聲明確系誠意並非玩笑。於是劉自新(成都“四川同昌行”創始人,曾捐獻抗戰和慈善)心厚得很,要了齊白石四張山水畫,有的要了一張,而心厚的要兩張,外面室裏的畫光了,他說還有,又引大家到別一間室裏大取特取,於是大家都得了這現困北平八十九歲的老頭子的名貴畫了”。

  時隔70年後,那張大幅紫藤畫,成為2008年北京永樂國際拍賣公司的拍品。
18.jpg
18.jpg (57.46 KiB) Viewed 5881 times
《觀音大士像》王瓚緒舊藏
  再有2005年北京榮寶春季拍賣會上,估價180萬至280萬的齊白石《觀音大士像》,是其最精的一件佛釋畫作。該畫作於1935年,是齊白石為王纘緒五十大壽所作,有“纘緒長壽”一印。

  關於王纘緒與齊白石的交往,可以確定的是王纘緒是把齊白石的繪畫、篆刻藝術引入四川的重要人物,促進了齊白石藝術在西南地區的流傳推廣,歷史意義非同小可。

  一代儒將,甘心捐盡藏品

  1949年蔣介石離開成都飛臺時,曾派蔣經國、俞濟時到王纘緒家中,囑其同飛臺灣。王纘緒並沒有聽從蔣的安排,堅持不去。當時王纘緒的長女王澤瑜在香港,知其父極其珍愛自己的收藏,電告“速攜物去港”,他同樣沒有採納。他說:“不要把我說得那麼孬,這些文物我無論如何都不會帶出國,最後落入洋人手中。”

  1951年6月,王纘緒先生在成都把他畢生收藏悉數捐贈給川西人民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前身);同年,西南博物院(重慶三峽博物院前身)成立,一部分捐贈藏品(主要字畫、碑帖、拓片、圖冊等)由成都運至重慶,交西南博物院收藏,其餘留成都川西人民博物館。
19.jpg
19.jpg (30.84 KiB) Viewed 5881 times
20.jpg
20.jpg (29.62 KiB) Viewed 5881 times
《南宋院畫小品冊》 王瓚緒舊藏

  現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據統計,現存四川博物院王纘緒先生捐贈的私人印章100枚,主要為齊白石、曾默躬、姚石倩等刻制。現存重慶三峽博物館王纘緒先生捐贈的歷代珍貴書畫達395件(套)。其中,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44件,二級文物96件,另有古籍圖書360餘種,拓片、印譜等230餘種。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即為捐贈藏品之一。

  1957年6月,反右派運動開始。王的故舊、好友多人被劃為右派,如臺盟中央主席謝雪紅,起義將領龍雲,民盟中央章乃器、羅隆基,民主人士鮮英,就連曾動員王起義的中共黨員、四川省參事室主任高興亞也被打成右派。這些現實在王的思想上引起極大震動,最終他作出選擇——離境出走。11月15日晚9時,王在深圳邊境被捕,隨身攜帶有他親筆書寫的30本(約52萬字)日記,以及51份刊登反右派運動報紙。此後,王被拘押在成都文廟後街省公安廳內,未對他作任何判決,直至1960年11月在四川省醫院病逝。

  “民國兒女多奇志,精彩勝過看電視”,話雖調侃,但細想一下,卻也不算言過其實。民國名人們自然也是各個性格鮮活、命運跌宕,留待我們唏噓感懷。

  參考資料:
  李晟,《9.315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拍出中國藝術品最高價 在三峽博物館還有一套 》,2017年
  張玉丹、劉振宇,《齊白石與軍閥王纘緒交惡內幕:從摯友到路人》,2014年
  董良彥,《王纘緒與齊白石:友誼之船說翻就翻》,2016年
  王鳳爾,《王纘緒先生之收藏》,
editorial
Posts: 1903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清禦制黃花梨大頂箱櫃流傳有序
TCw6-fypyuve2419738.jpg
TCw6-fypyuve2419738.jpg (176.13 KiB) Viewed 5878 times
  在2017年拍場中出現了一件傢俱重器——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李翰祥舊藏的黃花梨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櫃。在歲尾的北京保利秋拍“古董珍玩”夜場中,此件大頂箱櫃以8600萬元落槌,加傭金達9890萬元,以非常接近億元大關的天價創造了中國古典傢俱拍賣成交最高價,一舉超越了2013年9315萬元成交的紫檀西番蓮雲龍紋頂箱櫃。

  此櫃原為龍順成硬木傢俱廠舊藏,上世紀90年代被香港導演李翰祥看中入其“清水山房”,1995年在嘉德拍賣後20多年未曾露面,此番再入市場堪稱巨獻。此櫃高3.14米,寬1.56米,由黃花梨大料製成,體量碩大、紋飾華貴、工藝精美、氣勢撼人,一看便知是宮廷風格,世所罕見。櫃體上雕刻著12只鸞鳳,襯以連雲、湖石、牡丹、野菊、蘭草,運用高浮雕手法,具有康熙時期皇家禦制傢俱的典型特徵,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稀罕之物。

  1995年,李翰祥為蓋影視基地籌措資金,在嘉德舉辦個人傢俱專場拍賣,28件傢俱中,這件大頂箱櫃是壓軸的,估價也最高,達到150萬-200萬元,但遺憾的是當時流拍了,後來私底下成交了。此次之所以能以近億元拍出,與曾經名人收藏、流傳有序有很大關系。古典傢俱近年一直是拍場的小門類,主要以明清傢俱為主,缺少重器,難出高價。但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櫃卻不同,它出身高貴,出自宮廷造辦處,拍出天價順理成章。
editorial
Posts: 1903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IMG_2490.JPG
IMG_2490.JPG (1.96 MiB) Viewed 5847 times
IMG_2493.JPG
IMG_2493.JPG (2.3 MiB) Viewed 5847 times
IMG_2496.JPG
IMG_2496.JPG (2.63 MiB) Viewed 5847 times
IMG_2498.JPG
IMG_2498.JPG (2.78 MiB) Viewed 5847 times
IMG_2505.JPG
IMG_2505.JPG (2.54 MiB) Viewed 5847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03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臺灣地區藝術品市場日漸成熟
2018年01月16日 08:09 
Fi7k-fyqrewi5059987.jpg
Fi7k-fyqrewi5059987.jpg (10.95 KiB) Viewed 5829 times
  1992年開始,臺灣畫廊協會每年定期舉辦“畫廊博覽會”。1995年“畫廊博覽會”經歷了大轉型,立足臺灣而拓展國際,遂形成相對國際化的“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1997年臺灣畫廊協會面對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堅持舉辦“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取得了良好的聲譽。目前臺灣地區畫廊業績的30%來自博覽會的成交,可見它對於畫廊經營的重要意義。

  在定位上,臺灣地區藝術博覽會多以“小、美、精”為主,這與大陸地區藝術博覽會動輒兩、三百家的思路不甚一致,組織者、參與者都認為博覽會如果規模太大、展品太多就很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會直接影響到作品的銷量。

  “小、美、精”的另一個代表是“酒店式博覽會”。在展場載體上,普通博覽會是在一個開放式空間的大型展場中,酒店式博覽會是在封閉式空間的酒店樓層裏,一個房間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展廳,經營者可以和藏家一對一地交流。這些都是明顯與傳統藝博會有所區別的地方。
  除了現當代藝術博覽會之外,去年首屆臺灣古董藝術博覽會成功舉辦,山遷草堂、寒舍、雲中居等臺灣著名藝術機構參展,帶來眾多的藝術精品,成交旺盛。可以肯定,隨著這樣的博覽會的相繼創辦,新藏家有了更多進入市場的管道,而市場也有了更客觀、更透明的市場風向標。
editorial
Posts: 1903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佩斯香港首展奈良美智 這棟大廈會是“新切爾西"嗎
2018年01月16日 08:16 

  在即將到來的三月,誰將作為佩斯香港新空間的首展藝術家備受期待,而近日謎底揭曉——這個畫廊選擇了日本藝術市場寵兒奈良美智作開幕展藝術家。而紐約藝術家Loie Hollowell的繪畫個展也將在佩斯香港已有空間同期舉辦。這兩場展覽將於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的開幕同期。

  佩斯在亞洲第四個畫廊空間的開幕印證了西方藝術產業在亞洲的不斷擴張。而其他兩家畫廊——豪瑟沃斯畫廊即將舉辦的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個展和卓納畫廊即將舉辦的Micha?l Borremans個展在內的香港首展,都被看作是這些豪門畫廊們針對日益增長的中國市場制定的首要策略。在最近不到十年內,多所國際性大畫廊大舉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開闢市場,此態勢在短短數年間就初見成效,不僅帶來了國際化的多元表達,同時帶動了本地畫廊的增長。

  以上三個畫廊都在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的H Queen大廈開設空間,這棟24層高的建築專門由CL3建築設計公司為藝術機構量身打造,該藝術地標還引進了包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首爾拍賣等藝術機構。背靠香港,輻射亞洲是眾畫廊空間的一大策略,香港的便捷的公司註冊與稅收政策,通達的交通運輸便利都是畫廊們選擇落地香港的重要原因。卓納畫廊香港空間的總監許宇曾在此前專訪告訴artnet新聞,“香港是亞洲一個重要的交流和旅遊樞紐,各種文化在這裏交融,不存在語言的障礙。所以這讓交流方面的挑戰變得較為輕鬆和容易溝通。“

  佩斯畫廊的美國市場打下的基礎,和它長達十年在亞洲的深耕,主要體現在了它橫跨東西且一舉兩得的戰略上。早在2008年,佩斯將畫廊擴展至北京,它也是第一家在中國開設空間的的曼哈頓畫廊。十年以後,佩斯在亞洲地區建立了穩固的網路,分別於2014年在香港畢打大廈和2017年在首爾開設了空間。
BM9v-fyqrewi5071726.png
BM9v-fyqrewi5071726.png (176.61 KiB) Viewed 5827 times
佩斯的香港新空間。圖片:致謝佩斯
  奈良美智在亞洲藏家中炙手可熱,此次的展覽將囊括該藝術家的油畫、素描以及陶瓷作品。比較令人驚訝的是對另一藝術家Hollowell的選擇,她的作品近幾年開始活躍於歐美市場,但始終還沒有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她的價格在過去兩年裏增長了兩倍。
2.png
2.png (175.16 KiB) Viewed 5827 times
蘇富比紐約工作人員懸掛奈良美智的《希望世界和平》。圖片:TIMOTHY A。 CLARY/AFP/Getty Images

  而今明兩年內,佩斯畫廊將計畫舉辦多個國際藝術家的展覽,包括毛焰、Leo Villareal、羅伯特·勞申伯格、Nigel Cooke、Adam Pendleton、亞曆山大·考爾德以及Adrian Ghenie。
奈良美智。
3.png
3.png (89.38 KiB) Viewed 5827 times
圖片: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對亞洲市場的投入一直體現著我們在全球運營戰略,“佩斯的總裁Marc Glimcher在一份聲明說,“過去三十年間,藝術在亞洲的文藝復興般的發展已經引起了全球性的變化,並給藝術世界中的藝術家、收藏家和藝術機構們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夠參與到這場變革中併發揮作用,(對佩斯來說)無疑是可喜的收穫。此次香港新空間的開幕是對亞洲不斷投入的一種延續,但(這種投入)遠沒有到達頂峰。”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