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Post by editorial »

港人越住越細 納米樓數量5年增17倍

港人越住越細似乎成新常態。團結香港基金推算,「納米樓」單位數量將由2014年的64個,增至明年逾千個,增幅近17倍;未來5年每年平均有2.08萬個私樓單位落成,惟平均面積僅681平方呎,較10年前細近兩成。基金會建議開發兩幅西貢土地,興建3萬個公屋單位。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研究報告,預測今年度將有1.85萬個私樓單位落成,未來5年年均落成量為2.08萬伙。惟近年新單位面積越來越細,料今年至2022年新落成私樓單位平均面積為681平方呎,較10年前的833平方呎細18%;實用面積430平方呎或以下的細單位佔整體落成私樓單位比例,料由2010年的5%急增至明年45%。報告更預測,實用面積小於215平方呎的「納米樓」將由2014年的64個單位,急增至明年的1,066個單位,增幅近17倍。

報告又預計,2018/19至2021/22年度有1.96萬伙公營房屋落成,包括1.38萬個公屋單位,未能達到政府2.8萬個供應目標。報告考慮到收地困難及土地改劃程序繁複,推算未來10年只有約21.7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落成,比政府10年建屋目標少約6.3萬個。

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葉文祺建議,在兩幅位於十四鄉、距離港鐵烏溪沙站8分鐘車程的未劃分山地,即在郊野公園以外、又未被任何分區計劃大綱圖覆蓋的未開發山坡,作有限度發展,可興建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紓緩房屋問題。

基金會副總幹事黃元山指,香港未來30年需要新增逾9,000公頃土地,約相等於3個沙田新市鎮面積,遠高於政府估算的4,800公頃,強調應在維港以外的地方填海,增加土地供應。他又期望在下周開始的土地供應大辯論與各持份者交流意見。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Post by editorial »

香港傳媒社評:土地供應辯論啟動 沉默大多數須發聲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展開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就增加土地供應,提出18個選項,讓社會討論尋求共識。本港土地短缺,已屆危急存亡之秋,政府官員失職短視,固然難辭其咎,部分持份者只顧小我、堅持一己之見,亦把香港社會逼進死胡同。「大辯論」成敗關乎未來香港榮枯,政府需要拿出政治決心,頂住既得利益壓力,利用可信的民意蒐集機制,協助沉默大多數發聲;不同持份者應放下一己之私理性討論,而非一味搞政治小動作;升斗市民則應積極參與,勿讓「大辯論」遭小撮人騎劫。

土地供應蹉跎多年

人禍交織香港沉淪

現今社會仍然有一些不切實際的聲音,揚言房屋問題與土地供應「無關」。有環保人士聲言,控制外來人口增長和打擊炒賣,就是「釜底抽薪」之道;也有環保人士拋出邏輯迥異的「論證」,認為過去10年居港人口增長7%,同期房屋單位供應數目增長超過一成,所以「不存在供求失衡」,只要收回粉嶺高球場170公頃土地,已幾乎足夠解決問題,云云。

「土地大辯論」必須實事求是,不應意識形態先行,然後片面堆砌一些數字和理據自圓其說。根據土地小組分析,本港缺乏的不獨是住宅用地,經濟用地和社會設施用地同樣嚴重不足,政府原先估計本港未來28年欠缺1200公頃用地,已是保守預測,實際數字恐怕遠不止於此,若不及時行動,8年後本港便會短缺815公頃土地。眼前所有中短期選項,諸如全數收回粉嶺高球場、動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和發展棕地等,就算全部派上用場,都不夠填補這個缺口。土地短缺惡化,公屋輪候時間勢必進一步延長,增建醫院和安老院也難有着落,私樓樓價則可能愈飈愈高,笑逐顏開的是發展商,受罪的是普羅大眾。

本港陷入如斯窘境,實是種種人禍交織而成。過去十多年,政府官員無心「造地」,導致土地供應幾近原地踏步,連帶影響房屋供應,過去10年平均每年住宅落成量僅約2.5萬伙,較之前10年約6萬伙下跌逾五成。一些持份者只顧私利,不理社會大局,凡是不利於己的造地方案都大力反對。也有一些人胸懷公義環保之心,然而陳義過高,流於空想主義,令到增加土地供應這一務實議題,變成意識形態鬥爭。部分政黨看風駛里,要麼走民粹路線西瓜靠大邊,要麼以自己代表的某一階層利益為依歸,一邊高談增加房屋供應,一邊又阻撓起樓建屋。不同持份者各有盤算,官員怕事畏難,深知任何方案必然會動了某些人的乳酪,阻力重重,為免成為箭靶,索性「無為而治」,任由香港沉淪。

沉默大多數站起來

勿讓大辯論被騎劫

「土地大辯論」是打破當前困局的良機,市民應主動參與,「沉默大多數」更要積極發聲。部分持份者出於一己之私,必然會展開政治動員或公關攻勢,企圖騎劫「大辯論」,當局應確保沉默大多數的聲音不被淹沒。政府必須大張旗鼓,發動市民參與討論,不能擺擺街站、搞幾場公眾諮詢會便低調了事。當局應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以科學可信的機制蒐集「優質民意」。部分土地選項較為複雜,並非三言兩語便可明言,單靠擺街站讓市民勾填選項,未必能得出優質民意。當局可以參考人口普查做法,組織大規模的隨機抽樣上門問卷調查,讓受訪者有機會聽取講解,再作決定。

另外,當局也可以參考協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理念,以「協商民意測驗」蒐集民意。一般民調和公投雖然能反映「原始民意」,然而民眾有時可能只是憑印象做決定,容易受到公關宣傳和政治偏見影響,英國「脫歐公投」正是一次經驗教訓。近年一些學者便主張,將隨機抽樣科學原則,與民主討論精神相結合,進行「協商民意測驗」,以隨機抽樣方式,先組織一個能夠大致反映社會整體構成的「民意代表團」,然後安排大型研討會,邀請代表們出席,聽取不同持份者和專家觀點,然後再回答問卷或投票。全球已有廿多國家試行「協商民意測驗」,就公共政策表達意見,專家普遍認為,這種調查能得出更優質民意,確保受訪者有深思熟慮,不是憑主觀直覺作判斷。有關做法值得當局考慮。

爭取社會公義是永恆議題,不會一蹴而就,相比之下,增加土地供應卻是刻不容緩的問題。各界必須面對現實,先找辦法處理普羅大眾住屋需要,原地踏步糾纏不休只會令樓價進一步狂飈,最大得益者就是地產霸權。每一土地供應選項,必然有得有失,沒有無痛選擇,各界需要以開放態度理性討論;政府官員則必須有腰骨有擔當,鼓勵沉默大多數發聲,不能向既得利益傾斜,就算主流民意與政府想法有異,當局也應該從善如流。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Post by editorial »

劏房戶人均居住面積僅一張乒乓球抬 有人落雨洗澡怕漏電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今年1至3月,訪問68個觀塘、土瓜灣、葵青及荃灣的劏房戶,發現人均居住面積只有49.6平方呎,僅等同一張乒乓球枱。受訪者平均每100元收入,有36元用作交租,反映劏房問題愈趨嚴重。

調查機構又將劏房單位租金,與單位同期應課差餉租值對比,兩者差幅計入差餉估價署公布的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得出「劏房租金綜合指數」。結果顯示,2018年指數為411.3,較去年393.5上升4.5%。

調查顯示,劏房平均面積為136.7平方呎,人均居住面積為49.6平方呎,大約等於一張乒乓球抬,數字亦較公屋標準75平方呎低。研究又發現,劏房戶平均租金佔家庭收入36.3%,比去年增加3個百分點,即每100元收入,有36.3元用作交租。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組織幹事黃嘉浚表示,租收比愈高,反映住戶要壓縮其他生活開支,令經濟負擔更沉重。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組織幹事陳穎彤表示,部分租客續租時需簽署苛刻租約,如過期15天交租會截停水電,日後駁回須另外收取1000元。有業主甚至在改裝劏房單位時拆走主力牆,使劏房結構潛伏安全隱憂。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團體及社區工作部組織幹事洪一蘭指出,近年出現許多奇怪劏房,如「上床下廁」或「上床下廚」,認為劏房戶「愈住愈怪、愈住愈離譜」,面對嚴峻健康隱患。

黃女士與兒子每月以5000元,租住觀塘一個100呎劏房頂層單位,租金已佔其收入一半。她說單位天台接駁排氣管,經常傳出臭味,屋內惡臭彌漫。加上屋頂有石屎剝落,每逢下雨都會滲水,沾濕洗手間天花電線,甚至因此漏電。黃女士表示,「一落雨就會求求其其洗澡」,不敢在廁所久留,覺得在這裏生活很危險。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Post by editorial »

露宿者4年增逾五成 女性增兩倍

本港寸金尺土,基層難覓棲身之處,有人要露宿街頭。社會福利署最新數字顯示,過去5個年度本港露宿者登記人數由746人升至1127人,4年升幅51%,其中女性露宿者人數增加近兩倍(見表)。有關注團體認為,女性露宿者增加或與24小時快餐店的出現有關,環境會較露宿街頭安全;另認為政府低估數字,批評政府提供的資助宿位不足,追不上需求,建議增加宿位並延長居住期。

女性增料因通宵快餐店出現

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昨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質詢,引述社署露宿者電腦資料系統最新數字,露宿者登記人數過去5個年度持續上升,由2013/14年度746人,增加至2017/18年度的1127人,升幅達51%。女性露宿者上升近兩倍,由35人升至104人;男性露宿者亦由711人升至1020人,升幅約43%。

年齡方面,2017/18年度露宿者以50歲至69歲最多,佔56%,其次為30至49歲,佔32.4%。過去5年間,較年長的年齡群組露宿者人數持續上升,其中50歲至69歲的露宿者由383人增至634人,增幅達65.5%;70歲或以上露宿者由31人升至87人,升幅近1.8倍。

據社署資料,2017/18年度主要露宿地點為公園、運動場或停車場,佔約56%,其次為天橋底,佔約13.8%。

羅致光說,露宿是複雜的社會問題,政府部門及地區服務單位緊密合作支援露宿者,提高他們接受支援的動機,亦盼藉此鼓勵他們盡早脫離露宿生活。

社署資助6間非政府機構營辦宿舍或收容中心為露宿者提供通宵或臨時居所。羅致光稱,2016/17年度增加20個資助宿位,總數222個, 連同非政府機構自負盈虧宿位,共640個宿位。他說社署暫無計劃增加宿位,但會因應社會環境轉變留意供求情况,定期規劃服務。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表示,非政府機構的露宿者外展隊會向政府提交登記露宿者資料,近年露宿者定義已擴闊,包括露宿1日、在室內的無家者亦計算在內。他指不少露宿者不願登記,亦有人因精神病患未能提供資料,相信人數被低估。他批評,政府提供資助宿位的力度遠追不上露宿者增幅,促請增加資助宿位,並將住宿期延長至3年,牽頭增設更多過渡房屋。吳衛東稱,女露宿者增加或與24小時快餐店的出現有關,快餐店環境較露宿街頭安全,近年大多是在快餐店發現女性露宿者。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Post by editorial »

樓市扭曲是土地短缺根源

特區政府委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剛提出十八項增加土地供應的建議,既有開發郊野公園,又有填海或在貨櫃碼頭上建屋,還包括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改為建屋用途等。這些建議有的迹近天馬行空,有的爭議性高火藥味濃,如收回高爾夫球場建議的爭議就有人因此強行對請願人士箍頸及摔在地上,未來幾個月爭議升溫的話令人擔心暴力言行只怕越來越多。

只是,政府大張旗鼓搞增加土地供應諮詢其實模糊了焦點,轉移了視線。當前香港最大的困境是住屋難,居住質素及空間越來越狹窄。具體反映是公屋輪候時間不斷延長,私樓上車門檻快速提升,首置能買入的單位則越來越迷你,並且難以換樓提升生活質素(因樓價升幅遠高於收入增長)。形成這種困境的原因中,土地供應不足只是其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一個。核心的問題在於扭曲的樓市及瘋癲的樓價。

稍為回帶到九七、九八金融風暴樓市泡沫爆破後的光景。當時特區政府為了避免樓價進一步下跌,將大部份限制炒賣私樓的措施廢除,取消所有租務管制,並且在2002年停建停售居屋;過萬個已建成的居屋單位就此丟空近十年,後來還得花大筆公帑修補翻新才能推出市場發售。

私人樓宇市場在居屋停售後沒有甚麼搶購潮,也沒有發展商或甚麼人高喊土地供應不足。相反,發展商還抱怨土地供應過多要求政府停止賣地。當時的香港同樣地少人多,開發土地同樣困難,各種經濟需要仍然強勁,為甚麼反而出現房屋、土地供應過剩的情況以至要停售土地、居屋呢?

難捱貴租 市民爭相申請公屋
簡而言之就是因為樓價在大幅調整後陷於停滯狀態,私人樓宇失去了投資價值,連保值的作用也大大削弱。借用現時流行的說法,「當時的樓是用來住而不是用來炒的」。於是沒有家庭合三代之力爭購多一、兩個單位,沒有panic buying,只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才入市。在沒有炒賣扭曲下,樓宇及土地供求平衡,甚至有輕微過剩的情況,而增加土地供應的壓力更是大減。
樓價平穩橫行不但令私人樓宇市場供需平衡,連帶公屋輪候人數也沒有驟然增加。因為樓價平穩,租金自然升不到那裏去,收入稍高於公屋輪候冊的家庭或年輕畢業生便不必一窩蜂擠入公屋輪候冊,也不用搶買資助房屋。這樣下來,公屋輪候冊人數自然不會暴漲,政府因而可循序漸進的加建公屋逐步縮短公屋輪候的時間。

效法新加坡搞組屋計劃
在2011-12年樓市大飆升前,公屋輪候時間其實正不斷下降,前特首曾蔭權更在施政報告承諾把公屋輪候時間縮短到3年,他管治的幾年也着實朝這個時間表邁進。可惜,到2012年樓市進入非理性亢奮狀態,樓價大幅上升,私樓租金包括劏房、舊樓租金變得不勝負荷,驅使中下收入的市民以至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爭相申請公屋,令公屋輪候人數不斷上升之餘也令輪候時間從原本3年左右升至超過4年半並且不斷延長。

最慘的是,樓價不住上升令它成為迹近有贏冇輸的投資,不但本地投資者趨之若鶩,內地、外國投資者也趕來分一杯羹,令樓市升勢更瘋狂,再多土地、樓宇供應似乎都滿足不了需求。

要釐清土地供應嚴重短缺的迷霧,要處理居住難、居住質素惡化問題,特區政府首要的工作不是搞甚麼土地供應大辯論,而是扭轉樓價必升的預期,並且製造條件減少市民特別是年輕世代趕買樓的恐慌心態。而其中一個有效措施就是把資助房屋包括居屋及綠置居的售價與市價脫鈎,改為以成本價向合資格市民出售,把資助房屋變成一個不受炒賣影響的用家市場。這樣做未必能即時令樓價回落至合理水平,但至少能減少樓市扭曲,減輕市民的憂慮,讓房屋回歸「用來住而不是用來炒」的境界。

新加坡同樣地少人多,房屋供應壓力巨大,但透過與私人市場分隔的「組屋計劃」卻能讓居民安居,並且不斷改善居住質素,擴大居住空間。

特區政府是時候搞港式組屋計劃了!


盧峯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Post by editorial »

不敵歲月與租金 68載米芝蓮麵店結業
22.jpg
22.jpg (185.04 KiB) Viewed 8271 times
永華雲吞麵家將結業 食客聞風而至

一碗竹昇雲吞麵,盛載逾半世紀心血。在灣仔經營近70年、連續3年獲米芝蓮車胎人最超值推介的「永華雲吞麵家」擋得住金融風暴,捱得過SARS疫潮,卻不敵歲月變遷和租金上漲,宣布將於8月底光榮結業,秘製的蝦子柚皮和竹笙或從此失傳。該店第三代掌舵人張太說,最不捨的是一眾支持店舖的顧客和情同家人的伙計,「好多謝他們伴陪我們這麼長的時間」。

位於灣仔軒尼詩道99號地下、開業已68年的永華雲吞麵家憑每日新鮮壓製竹昇雲吞麵,多年來獲街坊讚好,更獲米芝蓮車胎人最超值推介,但該店招牌近日貼出「光榮結業」大字,宣布8月31日結業。第三代掌舵人張太解釋,近年區內有政府部門寫字樓陸續搬遷,令人流減少約三成,影響生意,「加上我和伙計年紀漸大,亦面對租金問題,實在無辦法繼續做」。

SARS市道差 派九折卡回饋顧客

永華開業之初原在譚臣道,1980年代末遷至現址,經營多年面對高低起跌,張太慶幸每次都在顧客的支持下捱過。她憶述SARS期間雖然市道困難,但為回饋客人,派發了數百張永久九折優惠卡,「用來答謝他們,只要拿出卡,所有食品都有折」。

陪伴張太見證風雨的還有一眾員工,於店內工作10多年的奕女士表示,老闆娘富人情味,每日下午約3時會「買定下午茶畀伙計」,一眾員工關係早如家人般融洽,對麵店結業深感可惜。她又說,老闆娘對食品有要求,每日回店後會親自炮製該店馳名的蝦子柚皮及竹笙,而傳統糖水亦堅持選用貴價食材並以繁複工序製作。

熟客專程吃紅豆沙 「名店都做唔到」

老店決定結業,不捨的除了張太和一眾員工,亦有支持多年的熟客,不少人昨聞訊而至,店舖開門不久已座無虛席,門口大排長龍。居於土瓜灣的熟客森哥表示,已光顧永華超過50年,得知該店結業消息,昨晨專程由寓所「過海」吃紅豆沙。他說,該店的紅豆沙口感細滑,坊間有名的甜品店「收近60元都做唔到佢咁靚」,又說麵店現時仍提供坊間「買少見少」的傳統食物,如蝦子柚皮及竹笙,非常難得。森哥稱,該店的柚皮雖然要150元,比其他食店貴,但得知老闆娘多前年從一著名酒家「偷師」學到製作秘技,令傳統味道保留至今,「她的做法不外傳,連職員都唔知,外面搵得到都未必有咁好食」。

被問味道失傳 「不同人不同做法」

談到馳名菜式,張太對自家出品充滿自信,她說每日花多個小時,以複雜工序燴製柚皮和竹笙;為確保紅豆沙口感,會要以人手「飛殼」去皮,加入8年陳皮增添香氣,花最少4小時烹煮。她邊說邊流露滿足笑容。被問到麵店結業後,傳統味道或會失傳,她卻有另一看法:「不同人有不同做法,應以另一心態看待。」

離結業尚餘兩個多月,張太說已處理好員工遣散事宜,但未決定會否於結業日舉行活動。有客人建議小休後再覓地經營,張太直言未必考慮,「的確不捨得,但我和老師傅都想休息一下」。時代一直變遷,盛載心血和傳統味道的雲吞麵,日後或只能在記憶中回味。

評:高樓價高租金使香港特色消失,民間經済蕭條。現在的香港只剩下昔日香港的二成,難怪老香港都不認識香港了。
港英留下的老本被不懂管治的掌權者已經敗家得七七八 八,所餘無幾了。

昔日東方之珠今黯然無光,頻臨死亡。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Post by editorial »

深圳試行租管 年加幅最多5% 248「穩租金」單位 最快明年5月面市
667.jpg
667.jpg (79.05 KiB) Viewed 8134 times
由深圳地鐵集團和深業集團兩家國企合資開發的塘朗城(圖),單位售價約每平方米6.5萬元人民幣,為地鐵上蓋物業。
針對近期住宅租金不斷大幅上漲,深圳市研究建立「穩租金商品房」項目管制屋租,初期批出248套地鐵上蓋公寓作為試點,實行租金只能每年調整一次、每次不得超過5%的管制,在深圳繳納社保滿一年以上的未置業居民都可以申請,最快明年5月可放租。

私樓租金1月至今漲近30%

據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統計,深圳租賃價格指數已連續11個月按月上漲,私人住宅租金自今年1月起漲幅近30%,遠高於同期物價(CPI)指數,引起深圳市民極大關注。對此,《證券時報》報道,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房地產業處付菲菲昨日在深圳房博會租賃論壇上透露,深圳正探索建立全市「穩租金商品房」項目。

「對租金進行管制,以國企發展的樓宇項目為先期試點,是深圳目前想出的辦法。」根據付菲菲的說法,深圳有意實行一房一價(對每個單位明碼標價,同時公開面積、朝向、樓層等條件)的嚴格租金管制,並且租金只能每年調整一次,原則上租金加幅按年不得超過5%。在深圳繳納社保滿一年以上的未置業居民都可申請,且相關租屋系統將接入深圳市規土委、社保局、住房建設局、公安局等分享數據,系統將以申請時間為唯一次序準則,申請人在系統中可隨時查詢前面「排隊」人數。租屋合約簽署、租金支付都將在網上完成。

現時的試點項目是位於南山區西麗的塘朗城,由兩家國企深圳地鐵集團和深業集團合資開發,每平方米價格約6.5萬元人民幣(呎價約6950港元)。目前塘朗城2期C座有248個單位待售,為地鐵上蓋物業,本來亦有計劃出售,但深圳市規土委已與地鐵集團、深業集團協商,要求停售,預計明年5月左右,深圳市規土委將完成這批公寓的裝修、定價、宣傳、出租等工作。

產權屬國企 性質有別公屋

這批單位被稱為「穩租金商品房」,從性質、產權、經營和出租對象上均有別於政府公租房(公屋)。公租房產權屬政府,由政府運營,但穩租金商品房產權屬開發商,在政府管制下由開發商運營。另外政府公租房對承租人要求嚴格,必須滿足社保、戶籍、房產、收入等多重條件,但「穩租金商品房」面向在深圳工作的所有無置業居民。

促發展商用指紋鎖確保租戶「自住」

付菲菲指出,起始租金將通過市場評估確定,不會高於周邊同類、同品質私樓水平。申請人首次租期為1年以上、3年以內,如無不良租住紀錄,可續租不超過2年,之後再次申請需重新進入排隊系統。深圳規土委還要求開發商必須使用指紋鎖,保證申請人「自住」,防止轉租。

此外,「穩租金商品房」亦是深圳嚴防「城中村」(留存在城市區域的傳統鄉村)近期藉改造之機變相加租的舉措之一。據《深圳商報》報道,今年初已有深圳市政協委員聯名提出「遏制住房租金非理性上漲的提案」,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近日回覆提案稱,將逐步編制全市及各區住房租金指導價格、規範企業進駐城中村經營租賃行為、探索建立「穩租金商品房」制度等一系列舉措。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Post by editorial »

劏房變外國旅客參觀景點 美國女遊客:冇諗過香港咁窮

外國人眼中,都覺得香港是富裕的地方........

但實情是,香港去年的貧窮人口,超過137萬,每五個人中,便有一人生活在貧窮線下。

這批被界定為貧窮人口的基層,他們大多數都是居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據統計,香港有20萬人住在劏房。

劏房,是香港的特色,亦成為外國遊客的參觀景點。在坊間,就有一些劏房導賞團,以房屋和貧窮問題為主題,從旺角鬧市、太子花墟、走到貧窮的深水埗,讓外國遊客一窺這座城市的陰暗角落。

對香港認識不深的外國遊客,都不會認為香港是個貧窮問題嚴峻的地方。對於來自德國的Lea來說,「香港是比較民主和自由的中國地方,我以為香港會是更加現代,更加超前的。我想像中(的香港)都是摩天大樓,是更光鮮一點的。」

來自美國加州的Tonia,對香港的貧窮問題也只略知皮毛:「我想像中的香港是繁忙、美好、富裕的城市,我沒有預計過這裡有這麼多貧窮問題。我有聽說過九龍城寨,但那只是一小區域,而我根本認不出來那是香港。」

來自墨西哥,在深圳擔任西班牙語教師的Alejandra則表示:「在我來香港前,我的想像是一個大城市,大都會,充滿金融業和精彩生活的地方。」

然而,這些可能只知道山頂纜車和寶蓮寺的遊客,在劏房步行團中看到的,卻是一個與他們的美好想像截然不同的香港。

這個導賞團,會帶遊客親身走上一棟唐樓,感受真實的劏房單位環境。採訪當日,一行約二十人,一同進入由該步行團租借的劏房示範單位,侷促悶熱的環境,讓人喘不過氣來。雖然接觸不到真正的劏房住戶,卻讓一眾外國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議。有遊客甚至表示,在世上每個角落都看不到這樣的劏房。

導遊Armie曾經在德國柏林的按摩店打過工,也是柏林第一個華人步行團導遊。回到香港後,他想在自己的家鄉透過同樣的方式,向外國人講述香港的社會問題。「我覺得,在香港,(帶步行團)可以滿足到我的興趣,也可以將香港的議題帶出來,跟不同國家的人探討,增加大家對香港的認識。其實很多人關心香港很多議題,例如土地問題、政治問題和雨傘運動等。當我可以實在地帶人去看一些地方,跟他分享的時候,我覺得也是為我們的社會在做些事情。」

步行團的遊客主要來自歐美,最多是英語系國家,其次是歐洲國家如德國,偶爾也有來自日韓等亞洲國家的客人。「德國人一定有,因為他們的假期很多,悠閒的國家的人總喜歡到處旅遊。澳洲人很熱情、美國人很多、英國人也不少,因為他們想來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看看。有些韓國人對香港的政治問題特別感興趣,感覺是來取經。」Armie又補充道:「問起有沒有人中過催淚彈,有些來自巴西或委內瑞拉的女生會舉手。有時有些典型的歐洲臉孔也會舉手。原來他們是法國人。法國人啊,示威抗議的時候當然很猛料!」

對於遊客們的反應,Armie指出:「看完劏房會變得精神,因為刺激嘛。但當看到那本相冊(《侷住》)之後,大家的臉色就會消失,是很難堪的,真的很難堪。我希望我可以讓別人知道香港是怎樣,所謂不好的一面,多於想讓他們難過。有的人真的很難堪,會掩面,不想看,所以只能盡量控制。」

旅發局表示,針對近年旅客追求真實而深入的旅遊體驗,旅發局一直向旅客宣傳香港多元化的體驗,包括節慶、地道文化、藝術、娛樂、體育、戶外活動等。當中地道文化便是重點之一。

另外,旅發局自2012年起,推行了「新旅遊產品發展及經費資助計劃」,透過資助業界推廣經費,鼓勵本地旅遊業界,開發富有本地特色的嶄新旅遊產品。例如介紹香港舊式公共屋村的「香港舊屋邨之旅」等。

撰文:梁浩維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Post by editorial »

中學生寫英文信 「一家四口住蟻竇」

有中學生寫英文信指,一家四口住在不足15平方米劏房,「我想我家大概與蟻竇差不多大小(I think my home as big as ant's cave)」。

一場土地諮詢,引發各界就房屋政策的大辯論,亦揭示普羅市民在住屋重擔下的困境。六萬多份公眾意見書中,有中學生以英文手寫信件,訴說自己一家四口居住在小如「蟻竇(ant’s cave)」的劏房;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無家庭靠山無父幹」,反問政府是否願意提供機會,供他繼續在香港努力;還有夾心階層的單親媽媽,每月交租佔去一半收入,逼人生活令她數度萌輕生念頭。

「40歲都唔知到我未」
一名莫姓中學生,在諮詢中提交手寫的英文信件,指自己連同雙親及妹妹住在不足15平方米(約161呎)的劏房單位,「我想我家大概與蟻竇差不多大小(I think my home as big as ant's cave)」;他不滿意睡房太小,因自己太高,睡房卻不能擺放一張適合尺寸的床,雙腳每晚都無法舒展,以致不能安睡(I am too tall to sleep well)。

有市民署名「土生土長的香港學生」,指自己剛從大學畢業,無能力購買私人樓宇或居屋,早由18歲開始申請公屋,但「40歲都唔知輪到我未」;他又自稱「無家庭靠山無父幹」,亦無能力離開香港,「決意留在香港努力,為可持續發展模式及將來拼搏」,反問政府「願意提供機會、環境、條件讓我們有空間去努力嗎?」

不齒為呃公屋虛報資料
一名匿名發表意見的單親媽媽指,自己任職護士,每月有三萬多元收入,惟單是租金已佔一半,加上交稅、交通及照顧女兒,每月所餘無幾,「生命冇希望,有幾次自殺念頭」;她眼見有人為騙取公屋虛報資料,但自己「不想為了生存而欺騙」;「我是否雖(需)不工作輪候公屋」,更指「現今香港只會懲罰努力的人」。

亦有市民圖文並茂詳述覓地建屋方案。來自澳門資深土木工程師、麵家「黃枝記」後人黃燦光博士,建議在香港西部水域以「海上平台」取代東大嶼都會填海工程,將樁柱直接打入海床以興建平台,承托八層高的建築物,壽命更可長達120年。

評:政府長期實施高地價、高樓價和高租金的「三高政策」。
香港淪落主因是嚴重缺乏管治人才,庸官治港。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Post by editorial »

不吃不喝21載 連續九年冠全球 
港供樓最難

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公佈一年一度國際買樓負擔能力報告,香港樓價對家庭收入中位數比例進一步惡化,由2017年的19.4倍升至去年20.9倍,相當於港人要不吃不喝近21年才能供滿一層樓,連續九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大幅拋離第二位的溫哥華八年之多。

研究機構Demographia每年統計全球樓價負擔能力,今年已是第15年,主要搜尋8個國家、合共309個城市的樓價中位數與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計算需要多少年、全家總收入才買得起樓。結果顯示,去年第三季、亦即香港樓價高位最癲之時,本港樓價中位數升至717萬元,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34.3萬元,即買樓負擔比例高達20.9倍,較去年19.4倍進一步攀升,兼且打破調查有紀錄以來新高,相當於21年不吃不喝先買到樓,自2010年起連續九年排名全球第一。

溫哥華悉尼排第二三
排在香港之後的是加拿大溫哥華及澳洲悉尼,比例分別為為12.6倍及11.7倍,反映香港樓價遠遠超越全球各城市。調查亦顯示美國樓價最可負擔,比例為3.5倍。

今次調查期間香港樓市已下跌,有專家預計今年樓價會跌15%至20%,但樓價仍難以負擔。報告亦指出,瑞銀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將香港評為全球最差房屋泡沫風險。香港樓價自去年7月見頂回落,已連續四個月下跌,累跌7.2%。新界區一個實用面積431方呎單位,平均售價約522萬元。

對於有數據指,本港供樓負擔屬全球最高,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指,有關數字反映大眾置業的購買力;但根據金管局《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最近供樓人士之供款佔入息比率(DSR)維持於34.7%,屬健康低水平,反映一邊廂大眾上車難,另一邊廂已置業人士供樓負擔實質不高,屬資金較充裕及還款能力較強一群,可見財富懸殊罅隙頗大,實質信貸風險低。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表示,一個普通中等收入人士,要近21年總收入才能夠購入一個約600呎單位,是非常不合理及荒謬的事,一般人於22至23歲出來工作,人生有幾多個20.9年才儲到這筆錢?他又指若出現一個較大的經濟逆轉,負擔比率降至10倍才有支持,樓價調整兩三成,甚至四五成的可能性都不可排除。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