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chanhe
Site Admin
Posts: 234
Joined: Wed Jul 28, 2010 1:35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chanhe »

齊白石與側室胡寶珠的相識過往:笑嘻患難總相從
韋昊昱
  齊白石的繪畫廣為人知,他定居北京後,受陳師曾影響“衰年變法”,融民間藝術與文人畫於一爐。然而,對於齊白石的生平交遊、尤其是生平活動史所涉的四川部分在學界卻研究不多。
  近日,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峨眉春色為誰妍——齊白石與近代四川人文》一書力圖坐實齊白石生平交遊的史實過往,重構齊白石的社交關係和藝術思想,展現出一個齊白石穿梭活躍在軍、政、商、學等不同界別之間的人際社交網路,一窺其從半生飄零,直至老身衰頹的言出心曲與所思所感,層層勾稽尋繹齊白石在不同歷史時段的心路歷程與多樣性格,見證這位“硯田老農”在被波詭雲譎的時代旋渦裹挾之下的人生抉擇與命運沉浮。
1.jpg
1.jpg (43.54 KiB) Viewed 6401 times
《峨眉春色為誰妍——齊白石與近代四川人文》書封
  1874年3月9日(陰曆正月二十一日),時年12歲的齊白石與原配妻子陳春君(1862-1940)在湘潭家鄉拜堂,其後育有五子。1919年2月底,57歲的齊白石第三次孤身北上,定居北京,並將18歲的四川豐都(今屬重慶)人胡寶珠納為側室 [1]。對於胡寶珠的身世、嫁入齊家時的身份,歷來都沿襲了齊白石《自述》等書中陳春君為齊聘副室的說法,但在齊白石《自述》《年譜》(胡適、黎錦熙、鄧廣銘本)中對於胡寶珠嫁入齊家前的身份問題,均為含混不清的表述。1943年齊白石在《祭夫人胡寶珠文》中並未敘述胡寶珠嫁入的細節,而在1940年所作的《祭陳夫人》文中,齊白石則將胡寶珠在齊家的相夫教子,完全歸功於陳春君的“德報”:“民國六年乙卯,因鄉亂,吾避難竄於京華,賣畫為活。吾妻不辭跋涉,萬裏團圓,三往三返,為吾求寶珠以執箕帚。”他還回憶1935年某日自己曾在家中不慎跌倒,行動不便,而“著衣納履,寶珠能盡殷勤。得此侍奉之人,乃吾妻之恩所賜”,同時“寶珠共生三男三女,亦吾妻之德報也”[2] 。雖然在祭文中齊白石不免會有過分誇大的成分,但這卻導致了此後齊白石家族後人敘述、人物傳記、學術研究專書等對於這一情節記述的相互矛盾,如齊白石長孫齊佛來晚年曾回憶稱:“—九—九年農曆閏七月十八日,公得胡南湖贈一婢,名寶珠。有日記雲:‘……胡南湖見餘畫扁豆一幅,喜極,正色曰:‘君能贈我,當報公以婢。’餘即贈之,並作詩以紀其事。’初為公磨墨洗筆,掃地漿衣。一九二〇年,陳夫人憐公年老遠遊,無人侍奉衾箒,夫人牽於家務,又不能長住北京,遂將胡寶珠收作公的姨太太,並偕長男於貞,一同送至北京。”[3] 郎紹君在《讀齊白石手稿(上)——日記》一文中認為:“寶珠就是胡南湖所說之‘婢’,是以胡南湖母親義女身份送到齊家的。白石將她帶回湘潭家中,不久,就由白石髮妻陳春君作主,納胡寶珠為副室。” [4]林浩基的《彩色的生命?藝術大師齊白石傳》則講作:“她告訴白石,給他聘定了一位配室,幾天之內,她將攜她一同來京,要白石預備下住處,準備成親……一天下午,陳春君帶著一位年輕女子趕到北京了。女子叫胡寶珠,原籍四川豐都人,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八月十五中秋節,當時才十八歲。她父親名以茂,是篾匠。胡寶珠在湘潭一親屬家當婢女,出落得十分標緻。白石一見,滿心喜歡。當天傍晚時分,三人一同到了龍泉寺新居,在陳春君的操持下,簡單地舉行了成親之事。” [5]周迅的《齊白石全傳》又稱:“不久,陳春君專程來到北京,為齊白石物色側室,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經過反復挑選,陳春君給齊白石聘到側室胡寶珠……齊白石和胡寶珠一見面,雙方都感到滿意,於是就這樣說定了。”[6] 然而筆者經過考證,發現陳春君與此事無關,齊白石與胡寶珠的結合實則得益於一段書畫姻緣。
2.jpg
2.jpg (38.02 KiB) Viewed 6401 times
胡寶珠為作畫中的齊白石研墨 引自《藝林一老:齊白石先生的書畫金石生活》,載良友圖書印刷有限公司:《良友》,1935年9月號第109期,第19頁 上海圖書館藏
  一 胡母義女
  胡寶珠(1902-1944),四川豐都人,1902年9月生於豐都縣轉鬥橋胡家沖[7] 。胡南湖(1884-1951,圖1) [8],字新三,名鄂公,湖北江陵人。1912年四川從清廷獨立,成立軍政府。1915年3月,胡南湖以總統府咨議身份隨四川督軍陳宦首次進入四川,任督軍署一等秘書。袁世凱稱帝後,他聯絡在四川的北方革命黨人黃以鏞等與溫江、郫縣等地的民軍首領取得聯繫,進行倒袁活動,1916年起任“四川宣慰使” [9],1917年11月調任廣東潮遁道尹,治所在廣東潮汕[10] 。
3.jpg
3.jpg (48 KiB) Viewed 6401 times
 胡南湖(1884-1951)
  胡南湖在北京慈惠殿中有一奉侍母親的公館紫丁香館,胡母一直在這裏居住[11] ,這裏有1938年齊白石所畫《紫丁香館圖》(圖2)的四處題跋為證[12] ,其一雲:“紫丁香館(齊為胡南湖刻“紫丁香館”印文見圖3)在舊京慈惠殿,院中滿植紫丁香樹,因名其館。乃南湖弟嘗奉養尊太夫人於此處,此十年前事也。白太大人下世後,南湖即徙家南下,偃蹇海上,而紫丁香館早屬他人。王謝舊居,令人慨歎。因擬為圖,並報南湖先後之請也,戊寅三月,齊璜並記於舊京”;其二雲:“揚塵東海幾栽桑,遷變如雲可斷腸,曾是故人萊舞地,堂前一束紫丁香。此十年前過友人故居所作”;其三雲:“煤山山頂天風涼,丁香館前野草芳。唯有舊時如客燕,只今猶覓佛爺堂。南湖尊太夫人堂上曾懸金冬心先生畫佛四尊,故雲。此畫圖成作也。齊璜又題”;其四雲:“紫丁香館。寶珠在娘家曾居紫丁香館五年。出此館時,年才十八,今三十又七矣,一瞬越二十年,真老娘也。白石,戊寅。”
4.jpg
4.jpg (22.07 KiB) Viewed 6401 times
齊白石 《紫丁香館圖》 長卷 紙本 設色 32.5cm×102.5cm 1938年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齊白石辭典》一書“紫丁香館”詞條認為這是胡南湖在上海的故居 [13],而筆者細讀《紫丁香館圖》四處題跋後,認為此館應當位於北平,理由有五點:一是國民政府首都在南京,“舊京”應指北平,題跋一中的“戊寅三月,齊璜並記於舊京”時間是1938年3月,查齊白石年譜可知這一年他並不在上海,同年3月,在他給朱屺瞻所題《墨梅》跋中尚自稱:“戊寅春三月,齊璜白石居燕京第二十一年矣”,且齊白石自1937年開始便“下定決心,從此閉門家居,不與外界接觸” [14] ,1938年後,上海、南京相繼陷落,齊白石更是“深居簡出,很少與人往還” [15],因此可知當年3月時他尚在北平。二是1938年齊白石題寫此跋時,胡母已然去世,胡南湖這時才“徙家南下,偃蹇海上”,而紫丁香館也“早屬他人”,成為了“王謝舊居”,因此抗戰中胡氏舉家遷居上海後的住處也不可能是紫丁香館。三是題跋一雲:“因擬為圖,並報南湖先後之請也”,齊白石一生只在1903年和1946年兩次到過上海[16] ,1903年尚不認識胡南湖,如果紫丁香館在上海,怎麼可能被胡氏多次邀請前去呢?四是題跋二雲:“此十年前過友人故居所作”,這應是齊白石1928年路過紫丁香館所作,故不可能在上海。五是題跋三雲:“煤山山頂天風涼,丁香館前野草芳”,和“丁香館”對仗的“煤山”在北平景山公園內,因而此詩所言應當均是北平風物。
5.jpg
5.jpg (111.76 KiB) Viewed 6401 times
齊白石“紫丁香館”印 1.5cm×1.6cm×3.6cm 無年款 上海博物館藏
  在明確了上述兩人的基本情況之後,我們可以推測,婢女胡寶珠當在1915年3月胡南湖首次來到四川,直至1917年11月調任廣東之前的這段時間內,進入了胡家侍奉。她是胡母的隨從侍女,也是名義上的義女,齊氏後來在刻“齊白石婦”印邊款上稱:“寶珠……湖北胡鄂弓(亦作公,號南湖)之母之義女也。” [17]筆者認為,胡寶珠這一名字或許還與《紅樓夢》有關,“金陵十二釵”之一的秦可卿丫鬟名叫寶珠,在秦可卿死後,寶珠見她還未出殯,便自願做了她的義女,以作扶靈哭喪之任,後又在鐵檻寺為秦可卿守靈,這和胡寶珠與胡南湖母親的關係頗有幾分相似,因而“寶珠”之名似乎是在胡家所起,從題跋四中可以確定胡寶珠並不跟從胡南湖在廣東潮汕居住,而是一直在北平侍奉胡母。
6.jpg
6.jpg (60.66 KiB) Viewed 6401 times
齊白石“南湖胡鄂”印1.8cm×1.8cm×4.9cm 1919年 上海博物館藏
  二 南湖知畫
  目前已知,1919年6月前後,齊白石便為胡南湖治“南湖胡鄂”印(圖4)[18] 。當年8月2日(陰曆七月初七日),齊白石在《乙未日記》中首次提到了他和胡南湖、弟子姚石倩一道遊覽城南遊藝園(圖5、圖6)的情景稱:“胡南湖,人最慕餘,一見如故,請餘遊城南遊藝園,真人海。餘未樂,食物少許而歸” (圖7)[19]。二人相識後,齊白石曾先後於1919年秋季和1920年7月間為胡南湖繪製山水精品《仿米芾煙雨圖》 和《西河古屋圖》[21] ,胡南湖也在北京畫界中大力推薦齊白石的畫名[22] ,齊白石在琉璃廠清秘閣裝裱並以“十金”價格出售的六屏畫作,被胡南湖“見之喜”,認為一幅百金,故齊白石發出了“南湖知畫” [23]的感歎(圖8)[20]。同時,和陳師曾一樣,胡南湖也是說服齊白石定居北京,進行變法,謀求更大發展的堅定支持者,齊白石曾轉述他的勸說稱:“乙未冬,餘三遊京華。將歸,湖北胡鄂公勸其不必,以為餘之篆刻及畫,人皆重之,歸去湖南草間偷活何苦耶?況辛苦數十年,不可不有千古之思,多居京華四、三年,中華賢豪長者必知世有萍翁,方不自負數十年之苦辛也。” [24](圖9)因此在胡寶珠嫁給齊白石之前,兩人已然是藝術上的知己了。
7.jpg
7.jpg (67.38 KiB) Viewed 6401 times
內務部職方司測繪處、京都市政公所測繪專科測制 《京都市內外城地圖》 108cm×98cm 民國六年(1917)財政部印製局彩印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8.jpg
8.jpg (37.82 KiB) Viewed 6401 times
《京都市內外城地圖》中宣武門外先農壇附近的城南遊藝園方位
9.jpg
9.jpg (111.1 KiB) Viewed 6401 times
齊白石《乙未日記》第15頁中所記與胡南湖的初次見面 北京畫院藏
10.jpg
10.jpg (72.93 KiB) Viewed 6401 times
齊白石《乙未日記》第16-17頁中所記與胡南湖的交往 北京畫院藏
11.jpg
11.jpg (47.3 KiB) Viewed 6401 times
齊白石 《水草?蝦》 冊頁 紙本 水墨 66.5cm×60cm 1920年 中國美術館藏
  三 報公以婢
  關於胡寶珠嫁入齊家時的細節和身份,齊白石《自述》和諸多傳記中都有關於原配陳春君為他挑選側室、籌備娶妻的情節,如《自述》中有“到了中秋節邊,春君來信說,她為了我在京成家之事,即將來京佈置,囑我預備住宅。我托人在龍泉寺隔壁,租到幾間房,搬了進去。不久,春君來京,給我聘到副室胡寶珠” [25]的描述,然而據筆者考證,1919年中秋節前後陳春君似乎並未給齊白石寫過家信,也沒有來京,理由有三點:第一,自5月17日(陰曆四月十八日)開始,直至10月3日(陰曆八月初十日)為止,僅就《乙未日記》所載,齊白石一共向湘潭老家寄去家書13通,收到6通,信件內容均為詢問家鄉戰亂、郵寄物品與商議子女來京上學事宜,顯然此時陳春君並未到京。第二,對於《自述》中所謂中秋節前陳春君的來信,據查《乙未日記》可知,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時齊白石“去天津,宿李直繩家”,並不在北京,其後也一直沒有關於陳春君來京的記錄,10月11日(陰曆八月十八日)還記有“與楚俊生郵片書,問湖南此時可歸否?”試想如果陳春君中秋節後來到北京,那麼此後的齊白石也就不會再向他人詢問返鄉之事了。第三,一個月以後的11月5日(陰曆九月十三日),齊白石即“買車南返”,此時胡南湖已將寶珠送到了車站(詳見下文敘述),陳春君也就更不可能出現在北京了 [26]。
12.jpg
12.jpg (76.52 KiB) Viewed 6401 times
齊白石《乙未日記》8月13日(陰曆七月十八日)條中所記胡南湖“報公以婢”之事 北京畫院藏
  因此,原配陳春君應該和側室胡寶珠嫁入齊家的過程關係不大,胡寶珠實則是以胡南湖報之齊白石的“四色禮”身份嫁入齊家的。在《乙未日記》8月13日(陰曆七月十八日)條中,齊白石自記道:“胡南湖見餘畫扁豆一幅,喜極,正色曰:‘君能贈我,當報公以婢。’餘即贈之,並作詩以紀其事。詩雲:菟絲情短此情長,萬事何如為口忙。採擷不思紅豆子,加餐嘗坐紫丁香(南湖有紫丁香館)。良朋如此皆為景,愛我雖衰未減狂。蟋蟀聲中歸萬裏(一作‘十月京山滿籬架’),老饞親口教廚娘”[27] (圖10),在後來的詩集收錄此詩時,齊白石又加上了《友人見餘畫籬豆一幅,喜極,索去。後報我以婢,詩以紀其事》的題目 [28]。
13.jpg
13.jpg (41.57 KiB) Viewed 6401 times
20世紀20年代末齊白石與原配陳春君(左一)、側室胡寶珠(右一)合影
14.jpg
14.jpg (63.17 KiB) Viewed 6401 times
齊白石與胡寶珠合影
  隨後,胡南湖因此畫為齊白石送來了所謂“四色禮”:一為冬蟲夏草一匣;二為雪花銀耳一匣;三為火腿、野豬腿、蔣腿三只(三只為一色禮),四為婢女胡寶珠 [29]。四色禮實為明清以來一種流傳甚廣的婚慶習俗[30] ,具有“請期”之意,同時還帶有男女雙方中的晚輩,對長輩所行的祝福之禮[31] ,可見比齊白石小20歲的胡南湖,在這份厚禮之中無不暗含著希望山翁再續一弦的深意。
  當年11月5日(陰曆九月十三日)上午八時,計畫回湖南省親的齊白石前往車站,預備返鄉,此時在北京的胡南湖便從居所紫丁香館中,將婢女胡寶珠直接帶到車站,送給了齊白石 [32],11月7日(陰曆九月十五日)一早,齊白石一行返抵漢口,11月14日(陰曆九月二十二日)已經回鄉省親了。因此通過我們對齊白石、胡南湖、胡寶珠三人關係的重新梳理與勾連可以看出(圖11、圖12),齊白石或許臆造了陳春君在他納妾一事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此表明自己的明媒正娶之義,陳春君至多有可能在齊白石攜胡寶珠返鄉之際作主或默許了齊白石的納妾之舉[33] ,然而,後人諸多傳記中有關陳春君勸說齊氏納一側室、陳反復為齊挑選側室、胡寶珠是在湘潭一親戚家當侍女、陳春君帶胡寶珠一同來京、齊白石與陳春君回鄉前向胡寶珠交代守家等諸多描寫,則完全是無中生有了[34] 。
  ——————————————————————
  注釋:
  [1]1922年齊白石在給胡寶珠的畫像上曾題有跋語稱:“寶姬初侍餘時,年十有八”,並欣慰地評價她“生性雖拙,能知憐惜老翁,老萍深可感也”(齊良遲:《齊白石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267頁)。
  [2]齊良遲:《齊白石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141頁。
  [3]齊佛來:《我的祖父白石老人》,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5-6頁。
  [4]郎紹君:《讀齊白石手稿(上)——日記》,收入中國國家畫院:《東方既白?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周年論壇文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第93頁。
  [5]林浩基:《彩色的生命?藝術大師齊白石傳》,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7年,第264頁。
  [6]周迅:《齊白石全傳》,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26-227頁。
  [7]1902年陰曆八月胡寶珠生於豐都縣轉鬥橋胡家沖,《齊白石年譜》(胡適、黎錦熙、鄧廣銘本)1919年條中稱:“(胡寶珠)生於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八月,小於白石四十歲。”目前已知她的父親名叫胡以茂,是個篾匠,母親早逝,有一個姐姐嫁給了朱姓人家,有一個弟弟名叫胡海生,與在北京的姐姐胡寶珠久未聯繫,《齊白石年譜》1919年條中引《白石詩草》中“寶姬多病,侍奉不怠,以詩慰之”一詩題下的齊白石注語稱:“寶姬自言有姊從朱姓,有弟名海生,忘其居住地名”(胡適、黎錦熙、鄧廣銘:《齊白石年譜》,上海:商務印書館,1949年,第26頁)。此外,2012年出版的《藏書閣:齊白石精品集》一書中“齊白石生平與藝術”一節,將胡寶珠家鄉寫為“邦都縣”,當誤,見潘深亮:《藏書閣:齊白石精品集》,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2012年,第6頁。
  [8]胡南湖生平詳見徐友春:《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77頁;張憲文、方慶秋、黃美真:《中華民國史大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5頁;李盛平:《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年版,第508頁。
  [9]詳見湖北省志?人物志編輯室:《湖北人物傳記》第5輯,內部發行,1985年,第36頁;田子渝、劉德軍:《中國近代軍閥史詞典》,北京:檔案出版社,1989年,第404頁。據筆者考,“宣慰使”又名“宣撫使”,為北洋政府派出的一種臨時特派官吏。詳見張政烺:《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791頁;陳立民:《中國歷代職官輯要》,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57頁;張憲文、方慶秋、黃美真:《中華民國史大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34頁。
  [10]廣東潮州府自民國三年(1914)起改為潮遁道。道尹是民國初年的地方行政官名,民國三年(1914)5月23日,北洋政府公佈《道官制》,規定省、道、縣官制,分一省為數道,全國共九十三道,改各省觀察使為道尹觀察使,《道官制》規定的道尹職權是:(1)頒佈單行規程權(2)監督道內行政官吏權(3)節制調遣軍隊權(4)自委掾屬權(5)呈報總統權(6)委任財政監督權(7)委任司法監督權(8)出巡權。民國十三年(1924)6月,北洋政府內務部通令廢止道制,裁撤道尹。潮遁道這一行政區劃名於民國十四年(1925)被東江行政委員公署所取代。
  [11]據筆者考,慈惠殿位於地安門東大街南側,呈東西走向,兩端曲折。東起簾子庫胡同,西止地安門內大街,南鄰南月牙胡同,北與北月牙胡同相通。其名得於明代在此建的“護國龍泉慈慧禪林”,清代屬皇城,稱慈慧殿,民國時期沿用此名,新中國成立後稱慈慧胡同。
  [12]此畫現藏北京市文物公司,長卷、紙本設色,鈐朱文方印“木人”,白文方印“白石翁”“老白”,32.5cm×102.5cm,著錄自首都博物館:《齊白石藝術大展集萃》,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66頁。此外,齊白石還曾為胡南湖作“紫丁香館”白文方印(圖3),該印為壽山芙蓉石,配有“跪乳羔羊”鈕,以表現胡南湖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懷之情,邊款有齊白石款識雲:“南湖仁弟正刊。白石”,1.5cm×1.6cm×3.6cm,上海博物館藏。
  [13]《齊白石辭典》編纂委員會:《齊白石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67頁。
  [14]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年,第172頁。
  [15]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年,第174頁。
  [16]1903年6月22日齊白石在回鄉乘海輪途中,曾路過上海小住,1946年10月齊白石又先後在南京、上海兩地舉辦過白石作品展覽會。
  [17]《齊白石辭典》編纂委員會:《齊白石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7頁。
  [18]見齊白石“南湖胡鄂”白文方印,青田石,1.8cm×1.8cm×4.9cm,邊款為:“鄂,南湖近名也。乙未□(筆者按:此處應為“五”字漏刻一橫)月,白石。近字誤近名”,1919年刻,上海博物館藏。
  [19]齊白石:《乙未日記》,收入北京畫院:《人生若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手稿?日記》(上),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第189頁。城南遊藝園是民國初年北京宣武門外先農壇北部的一處綜合性遊覽娛樂餐飲場所,一度十分繁榮,在《乙未日記》中另有兩幅齊白石在城南遊藝園遠觀北京晚景後的墨線草圖。一幅圖前有齊白石自題雲:“乙未七月初八日遊城南遊藝園,遠觀晚景,其門樓黃瓦紅壁,乃前清故物也。二濃墨畫之煙乃電燈廠炭煙,如濃雲斜騰而出,煙外橫染乃晚霞也”,圖上又題稱:“乙未七月初八日由京城外歸,畫此。”另一幅名為《公園圖》,圖上題道:“牆外淡墨水,餘霞也,公園圖,柏樹外絕無它物,好事者不時遊覽”,草圖前頁還有《題公園圖記》雲:“餘今年來京無意遊覽。一日,友人胡南湖、門人姚石倩偕至公園,即明清之社稷壇也。時值黃昏,餘霞未減,樹影朦朧。餘刪去閒人遊女,以寂寥之境畫之成圖,恐觀此者必謂大非公園,因作是記。乙未七月九日,白石老人居法源寺,時槐花正開。”這裏齊白石均稱遊覽城南遊藝園是在陰曆七月初八日(8月3日),而“門樓黃瓦紅壁,乃前清故物也”“明清之社稷壇也”等句,指的便是城南遊藝園中的先農壇,見北京畫院:《人生若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手稿?日記》(上),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第175-178頁、第179-180頁。
  [20]齊白石:《仿米芾煙雨圖》,立軸、紙本水墨,上款署“南湖仁弟正。乙未秋兄璜畫此為別”,並鈐白文方印“白石翁”“老蘋辛苦”,朱文方印“齊大”,71cm×46.6cm,上海博物館藏。
  [21]齊白石:《西河古屋圖》,立軸、紙本水墨,上款署“西河古屋圖,為南湖仁弟制。庚申六月中,兄潢白石”,並鈐朱文方印“阿芝”,68.5cm×36.1cm,另有陳師曾題詩與署款裱於詩堂部分,款尾鈐白文方印“陳朽”,裱邊有胡南湖於1948年3月20日補題的長跋,敘述了他當年恭請齊白石繪製此畫的緣由,款尾鈐朱文方印“胡鄂公印”,上海博物館藏。
  [22]徐大風認為:“立刻把他的畫名在北京展傳開來,替他宣傳得最力的,莫過於陳師曾及胡鄂公”,見徐大風:《不媚敵的齊白石》,載聯華圖書公司:《茶話》,1946年第6期,第44頁。
  [23]齊白石在《乙未日記》第16-17頁中自稱:“廬江呂大贈餘高麗陳年紙,裁下破爛六小條,鐙下一揮成六屏,令廠肆清秘閣主人代為裱褙,裱成,為南湖見之喜。清秘主人不問餘,代餘售之,餘以為不值一錢,南湖以為一幅百金。時流何人能畫?餘感南湖知畫,補記之”,收入北京畫院:《人生若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手稿?日記》(上),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第190-191頁。此六條屏為紙本水墨,52cm×16.8cm×6cm,原系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舊藏,齊白石曾在畫面補題邊跋雲:“廬江呂大贈餘高麗陳年紙,裁下破爛六小條,鐙下一揮即成六屏,倩廠肆清秘閣主人裱褙。裱成,為南湖見之喜。清秘主人以十金代餘售之,餘自以為不值一錢,南湖以為一幅百金,時流誰何能畫?餘感南湖知畫,補記之,璜。”
  [24]見1920年齊白石所作《水草?蝦》一畫題跋,冊頁,紙本水墨,鈐朱文方印“齊大”“阿芝”,白文方印“白石翁”,66.5cm×60cm,中國美術館藏。
  [25]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年,120頁。薩本介在所編《齊白石年表》1919年條中也稱:“中秋節近,春君來,為聘副室胡寶珠,時十八歲”,載《書法之友》,1998年第4期,第25頁。
  [26]《齊白石年譜》在引用齊白石《祭陳夫人》文中所謂“民國六年乙卯,因鄉亂,吾避難竄於京華,賣畫為活。吾妻不辭跋涉,萬裏團圓,三往三返,為吾求寶珠以執箕帚”的說法後,又頗為嚴謹地稱:“祭文中記陳夫人三次北來,均未記年月”(胡適、黎錦熙、鄧廣銘:《齊白石年譜》,上海:商務印書館,1949年,第26頁),可見編撰者對於陳春君是否曾經來京一事的質疑。
  [27]齊白石:《乙未日記》,見北京畫院:《人生若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手稿?日記》(上),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第194-195頁。
  [28]齊白石:《友人見餘畫籬豆一幅,喜極,索去。後報我以婢,詩以紀其事》,收入郎紹君、郭天民:《齊白石全集》第10卷《詩文》第1部分“齊白石詩詞聯語”,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第94頁。
  [29]齊白石弟子李苦禪曾在“文革”中寫有《齊白石的一生點滴》一文(手稿現藏山東濟南李苦禪紀念館),文中回憶稱:“早年有小政客胡鄂公者,初以愛齊白石的畫漸成至善知交,一次送齊白石四色禮物:冬蟲夏草一匣,雪花銀耳一匣,火腿、野豬腿、蔣腿三只(三只為一色禮),另外胡使侍女一人送到齊白石家(三色禮物加一侍女即四色禮)。侍女姓胡氏即其主人胡鄂公之姓氏。後即齊白石之姨太太”(魯光:《半路出家》,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1年,第21頁)。常任俠晚年則在隨筆《紅百合室詩話》中亦稱:“齊年六十,湘人胡南湖諤公(筆者按:此處常任俠對胡南湖的籍貫說法有誤,胡南湖應為湖北江陵人)以禮品四色為壽,少婢寶珠,即四禮品之一”(常任俠著、郭淑芬、常法韞、沈寧編:《常任俠文集》卷6,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59頁)。
  [30]這也是漢族婚姻“六禮”中重要的一禮:納征,即通過男女雙方饋贈不同的禮物,表達相互兩家對婚姻的良好祝願。
  [31]婁師白晚年也曾回憶當年齊白石在世時,每年“三節兩壽”(“三節”即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兩壽”是老師和師母的壽辰)時,他都會向老師送上四色厚禮,以示尊師之意,見婁師白:《我的老師——齊白石》,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選編》第12輯,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103頁。
  [32]齊白石《乙未日記》當日條中記有:“十三日八鐘,買車南返。至車站,胡南湖送寶珠來。姚石青(倩)、馬吉皆亦來為別”,見北京畫院:《人生若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手稿?日記》(上),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第200頁。
  [33]郎紹君在《讀齊白石手稿(上)——日記》一文中認為:“寶珠就是胡南湖所說之‘婢’,是以胡南湖母親義女身份送到齊家的。白石將她帶回湘潭家中,不久,就由白石髮妻陳春君作主,納胡寶珠為副室”(郎紹君:《讀齊白石手稿(上)——日記》,收入中國國家畫院:《東方既白?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周年論壇文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第93頁),這裏的敘述雖較為簡略,但也不無可能性,筆者通過本章節對齊白石、胡南湖、胡寶珠三人關係的重新梳理與勾連,或可進一步補充郎紹君文中的觀點。此外,針對齊白石自述中存在的一些史實遮蔽現象,郎紹君也曾提醒研究者,雖然“迄今最豐富的齊白石形象還在張次溪記錄整理的那本《白石老人自傳》中。但老人的自述和張次溪的整理也遺漏和回避了許多東西,真實生活中的齊白石遠比自述所描繪的生動豐富。我們的研究,不能比自述更簡單”(郎紹君:《齊白石研究》,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第8頁)。
  [34]自1962年7月15日開始,張次溪所著的《齊白石一生》一書,曾在上海《文彙報》“筆會”欄目連載80期,並由賀友直配插圖(芳菲:《風雨跌宕一甲子——<文彙報?筆會>年譜縮略》,收入芳菲:《過去心》,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50頁)。頗具深意的是,“文革”時期作為“四人幫”成員之一的姚文元,曾於1962年9月20日作《讀報偶感》一文,點評《文彙報》所連載的《齊白石一生》,他在文中首先就提到了齊白石正室陳春君為其納妾胡寶珠之事,並認為“似乎他妻子這一行為頗為賢慧”“這樣的材料,究竟有沒有必要在報紙上登載的傳記作品中加以渲染,是大可研究的”“把他妻子這一行動寫成仿佛很賢慧,這能反映當時的真實狀況嗎?”(姚文元:《讀報偶感》,收入姚文元:《想起了國歌》,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63年,第164-166頁)。1984年,高信在《<齊白石一生>》一文中,亦談到了姚文元對此事的指責,他認為這是姚氏“揮起極左的棍子”,對張次溪一書的責難,因而反對姚文元所謂的“真實論”,並提出“是的,娶妾一事,是舊時代的陋習,即如齊白石先生也不可免俗,這也正是時代之使然。如實寫來,何謂‘不真實’呢?難道抹去這點才叫做‘真實’麼?我想,假使白石老人泉下有知,也會對姚文元的‘真實論’大搖其頭吧!”(高信:《<齊白石一生>》,收入高信:《常蔭樓書話》,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64頁),兩人的文章雖都不是嚴謹的史學研究,卻也能看出前人已經對齊白石納妾一事中陳春君所扮演的角色和胡寶珠嫁入齊家的細節有所懷疑和爭論。
editorial
Posts: 19058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盜取兵馬俑手指的美國男子將面臨審判
2018年02月18日 11:08 
565.jpg
565.jpg (14.39 KiB) Viewed 6397 times
567.jpg
567.jpg (38.84 KiB) Viewed 6397 times
  華盛頓2月17日電據美國聯邦調查局近日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名美國男子去年底從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展出的一個兵馬俑上折斷並盜走一根拇指。目前,被盜拇指已被找回,涉事男子被逮捕後保釋,將面臨審判。

  調查顯示,該男子名叫邁克爾·羅哈納,現年24歲,來自特拉華州,於去年12月21日參加在該博物館舉行的一場晚間聚會時偷偷溜進已經關閉的展廳,他與兵馬俑自拍,隨後折斷了兵馬俑左手拇指並放入自己的口袋,然後離開展廳。

  博物館工作人員於今年1月8日發現這個兵馬俑少了一根拇指。聯邦調查局探員經調查後在特拉華州找到羅哈納,後者承認自己的行徑並交出藏在家中的兵馬俑拇指。

  羅哈納被起訴的罪名包括從博物館盜取重要藝術品並藏匿以及跨州運輸贓物。目前,羅哈納已被保釋,條件包括上交護照、同意接受藥物檢測以及在庭審前不能出境。

  當地媒體援引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一名發言人的話說,這個兵馬俑將被修復,兵馬俑手指被盜是由於安保服務商沒有遵循標準流程操作。
  該博物館網站顯示,這一展覽從去年9月底向公眾開放並將持續至今年3月4日,展品包括10個秦始皇兵馬俑以及青銅兵器、禮器、祭器、金銀器、玉器、陶器等各式文物160件。據悉,這些展品來自陝西省多家博物館。
chanhe
Site Admin
Posts: 234
Joined: Wed Jul 28, 2010 1:35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chanhe »

臺北故宮花燈圖特展:看畫中的“萬戶春聲”
澎湃新聞記者 陸斯嘉綜合報導
  傳統節慶起源於農業社會,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間,為了調節生活節奏,反映歲時季節的變化,遂訂定各種節日,並隨著時間遞嬗,逐漸形成豐富的節令習俗。從各地的新年慶祝,一直到圍爐守歲,不外乎謝神與祭祖儀式,表達對天地萬物的感謝、慎終追遠以及對未來的祈願。其間,不僅蘊藏著倫理觀念,也包涵了深刻的人文情懷。
  正在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燈輝綺節─花燈節慶圖特展》,通過三個精心策劃的單元“年節年俗”“花燈迎春”“歲朝報喜”,讓觀眾宛若穿越時空,親臨其境般賞覽古代濃厚的年節歡慶興味,體驗燈市之輝煌盛景。
  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從臘月冬至祭天、臘八節敬佛,到祭灶送神、迎神的儀式;除夕驅疫、祭祖、分歲、守歲;元旦爆竹迎新、拜年賀歲,直到元宵觀燈,才算完成整套年節儀式。這一系列的年俗活動,除了表達對天地神祇及萬物的感謝與敬畏,也包含慎終追遠與飲水思源的文化傳承。藉由古代畫家的巧手,新春佳節也以多種角度,呈現各種禮俗與歡慶氣氛。
  在“年節年俗”單元,共展出明代吳彬《歲華紀勝圖冊-大儺》、清代董邦達《繪御筆範成大分歲詞》、清代劉權之《萬戶春聲》等9幅明清時期作品。
1.jpg
1.jpg (43.05 KiB) Viewed 6393 times
明 吳彬 歲華紀勝圖 冊 大儺
  吳彬,萬曆(1573-1620)間人。所繪人物,形狀奇特,自成一家。“大儺”是除夕打鬼驅疫求吉的儀式,以戴假面裝判官、土地之類,驅祟出城外;另有銅鼓驅疫習俗,如橋上一列送祟隊伍,其中兩人手舞足蹈,裝扮成“儺”的奇特面貌,四人抬著“神祇”,橋頭兩人抬鼓,一人打鼓,一人敲鑼引導,描寫儺儀時鬧烘烘的景象。畫中人物外形肖似陶偶,通體結構雖不盡眞實,但細看卻處處充滿變化。
2.jpg
2.jpg (63.26 KiB) Viewed 6393 times
清 劉權之 萬戶春聲
  劉權之(1739-1818),乾隆二十五年(1760)翰林,官至大學士,善書、畫。《萬戶春聲》選自《億春書瑞》冊第一開,畫過年即景,城垣連綿,房舍林立,遠山掩映,煙雲無際。河岸邊,孩童燃鞭炮戲耍。鄰里友人,互道恭喜賀年,大有“千家萬戶臘月鬧,阡陌道路互道吉”的春節熱鬧景象。通幅設色淡雅,線條簡練,點染隨意。
  正月一日是為歲朝,此時一元複始,萬象更新。展覽“歲朝報喜”單元中,8幅自宋代至民國時期的作品,展示了以歲朝命題的吉祥畫,描繪茶花、臘梅、水仙、南天竺和靈芝等新春應景花卉,展現春暖花開、歲首迎新的洋洋喜氣;同時,還有描繪以親朋故舊走春拜年,孩童嬉戲於庭,慶賀新年的新春情景。歷代畫家作歲朝圖,蘊含有元旦開筆,預祝全年皆萬事吉利之意。
3.jpg
3.jpg (37.84 KiB) Viewed 6393 times
傳 宋 趙昌 歲朝圖 軸
  本幅畫梅花、山茶、水仙和長春花等新春花卉,色彩明麗,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綠畫成,再用石青填底,顯得富麗堂皇。構圖壓縮景深,採取層層往上堆疊的方式,坡石和繁密交錯的花木佈滿整個畫面,將自然生態轉化成圖案式的趣味,燦爛繽紛,富裝飾性,與“歲朝圖”的吉祥命意相齊。
  這幅畫據傳為宋代趙昌(10-11世紀間)所繪。趙昌善畫花卉,每於清晨朝露下,對景描摹,故自號寫生。本幅雖有“臣昌”二字款,但以筆墨畫風論,應是宋以後畫家的托名之作。
4.jpg
4.jpg (35.85 KiB) Viewed 6393 times
傳 宋 緙絲 新韶嬰戲(局部)
  緙絲是以簡單的平紋木機,采通經斷緯織造,將紋樣描繪在經面上,依畫稿所需調配各式色線,分別裝進梭子中,依圖案設計來回穿梭於圖形的經線之間,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又稱為“刻絲”。這幅為紅地設色織,牡丹文石滿布畫面,花形繁複碩大。孩童十人,於新春過年時節,戲耍於花間,有著官服,有穿僕役、馬夫服飾,扮演官員出巡、差役鳴鑼開道的戲碼,陣仗威風,既富趣味,又具吉祥意涵。
5.jpg
5.jpg (36 KiB) Viewed 6393 times
清 金廷標 戲嬰圖 軸
  《秋庭戲嬰圖軸》是北宋宮廷畫家蘇漢臣的代表作之一,畫作描繪了二個兒童在庭院中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玩推棗磨遊戲的情景,畫面自然真實有趣,用筆工細,設色鮮豔,構圖新穎,是一件難得的兒童題材畫佳作,同時也是研究兒童服飾、玩具、宋代傢俱的重要史料。這幅作品不久前還曾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中亮相。
  在一年慶典中,以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最具歡喜意象。“元宵”又名上元節、元夕節或燈節,可溯源至漢武帝對“太一神”的崇拜,以盛大的燈火進行祭祀。唐代已由祭神燈火演變成可供遊賞的花燈,夜舞百戲,喧囂熙攘,盛況空前。宋代元宵節前後會置設“燈市”,懸售各式奇巧燈彩,明代以後更為風行。現代的元宵節盛會,除延續觀燈、猜謎、擲炮城及品嘗元宵美食等活動,複結合時尚、科技與傳統等豐富元素,綻放綺麗繽紛的視覺效果,為燈節妝點出無比歡樂的氣氛。
  觀燈、提燈自然是畫家喜好的主題。畫家們記錄古時元宵燈節的盛況,傳達出燈月交輝,迎春納福的景象。
6.jpg
6.jpg (45.59 KiB) Viewed 6393 times
清 畫院畫 十二月月令圖 一月
  《十二月月令圖 一月》描繪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賞花觀燈活動。亭臺樓閣處處張燈結綵,戶外施放煙火,人物集聚品評各色燈具,觀賞滿園盛開梅花。門廊屋頂多採用厚重卷棚頂,圓弧頂宅門與彎蜒遊廊,將院落劃分出幾個獨立空間,沿著斜角線縱向延伸,頂端即重簷卷棚觀景樓閣。後方庭院空地高架盒子彩燈,婦孺老少群聚觀賞各種技藝表演,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7.jpg
7.jpg (55.07 KiB) Viewed 6393 times
清 升平樂事圖 冊
  《升平樂事圖冊》共計十二開,描繪宮廷仕女、孩童,於庭院中嬉戲鬧元宵,賀新年等歡樂情景。畫中提燈有象、鶴、鹿、蝙蝠、鷹、兔,魁星等,樣式多元,製作精美,清宮過年奢華景況,表露無遺。圖冊描寫了各樣的吉祥涵義圖樣,如第一開《白象花燈》,象馱插著如意、戟之花瓶,有太平有象、吉祥如意等寓意,是民間過年喜愛的題材。依精麗之畫風看來,應為院畫家所作。
  此次《燈輝綺節─花燈節慶圖特展》的展期為2018年1月1日至3月25日。
editorial
Posts: 19058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清代乾隆大瓶
大師級畫功  衣服缐條細致質感強。
大師級畫功 衣服缐條細致質感強。
1.jpg (94.04 KiB) Viewed 6386 times
氣派非凡
氣派非凡
2.jpg (82.45 KiB) Viewed 6386 times
抺去包漿顏色會鮮亮和金色閃爍。
抺去包漿顏色會鮮亮和金色閃爍。
3.jpg (181.25 KiB) Viewed 6386 times
4.jpg
4.jpg (478.89 KiB) Viewed 6382 times
5.jpg
5.jpg (358.14 KiB) Viewed 6382 times
6.jpg
6.jpg (602.99 KiB) Viewed 6381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058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7.jpg
7.jpg (1.56 MiB) Viewed 6380 times
圖中兩女子所穿著紅色衣服的彩較為薄,畫家的筆法是表達該女子所穿衣服質料是絲綢質感,在這方面畫家的功力的表逹效果是達到了。畫在瓷面上顏料掌握比宣紙難度高很多,能有此效果已算是大師級高手。彩較薄符合表達絲綢的輕柔軟度感或有點透明感。看其他部分其顏料深厚。瓷畫能有此功力實罕見。
1222.jpg
1222.jpg (22.4 KiB) Viewed 6380 times
DSC_0056.jpg
DSC_0056.jpg (93.65 KiB) Viewed 6380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058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絲綢質感
a1.jpg
a1.jpg (86.04 KiB) Viewed 6378 times
a2.jpg
a2.jpg (37.29 KiB) Viewed 6378 times
a3.jpg
a3.jpg (20.25 KiB) Viewed 6378 times
a4.jpg
a4.jpg (113.04 KiB) Viewed 6378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058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老煙盒價格飆漲成千上萬倍
2018年02月27日 10:55
22.jpg
22.jpg (37.25 KiB) Viewed 6366 times
33.jpg
33.jpg (38.04 KiB) Viewed 6366 times
  不知大家留意過沒有,
  當年幾分錢、幾毛錢的香煙,
  無意中留到現在,
  身價可以飆漲到原價的成千上萬倍!
  老煙盒價格飆漲成千上萬倍 ?

  一個不起眼、隨手扔掉的煙盒,在煙民眼中可能一文不值,但是放到收藏者手裏,拿到煙盒就如同拿到了珍寶一樣。“我收集煙盒十幾年了。”郭老先生告訴記者。

  最近兩三年的時間,煙盒收藏市場開始逐漸升溫,“收藏的初衷還是興趣,但是最近這幾年整個煙盒的市場價格都在一倍一倍地漲。尤其是精品的老煙標,原來也就是幾毛錢,現在漲到幾千上萬元了。”郭老笑著說。

  而這套價值80000元的煙盒,竟然是世界平面收藏物之一!
editorial
Posts: 19058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美藏家20美元購瓷壺52萬賣給博物館
2018年02月27日 10:28

  一名美國古董愛好者兩年前花20美元購得一件英國殖民時期北美生產的茶壺,近期出售給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以52萬美元成交。
  美國媒體25日報道,茶壺高大約9釐米,直徑大約13釐米,由美國第一家瓷器工廠生產,雖有明顯裂紋且壺蓋缺失,仍有重要歷史價值。

  茶壺紋飾風格類似中國青花瓷,壺上圖案中有一株美洲蒲葵,是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象徵。專家推斷,茶壺製作者是約翰·巴特拉姆,1863年從英國移居英屬南卡殖民地後,因當地發現適合燒瓷的泥土而開設一家瓷器工廠,開創北美生產瓷器的先河。除這件茶壺外,由這家工廠生產的瓷器還有6件存世,都由美國私人和博物館收藏。

  大都會博物館代理人羅德·傑利科說: “美國獨立戰爭前,北美13個英屬殖民地達成協議,停止從英國進口任何商品。當然,如果殖民者可以自主生產瓷器,就不需要從英國進口,所以(這件茶壺)象徵美國從英國的獨立。”

  大都會博物館除支付52萬美元給賣方,還將支付近30萬美元拍賣傭金。據報導,這名古董愛好者是在英國一場網路拍賣中相中並拍下這件文物的,但當時不知道它的歷史價值。
editorial
Posts: 19058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三問2018中國書畫拍賣市場
2018年02月27日 10:26

  整體而言,中國書畫在2017年的市場表現較2016年明顯好轉,隨著調整的不斷深入,市場的成熟度也在逐漸提升。其中,在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占比已達七成的近現代書畫不僅保持其良好的增長態勢,而且以高價拍品的頻出讓其風頭更勁,遠勝古代書畫;但古代書畫也在螺旋式增長,億元拍品春秋未斷;而當代書畫也表現出逐漸回歸理性後的市場企穩。但關於未來市場的發展,人們還是心存諸多疑問。
1.jpg
1.jpg (137.06 KiB) Viewed 6365 times
李可染?《井崗山主峰圖》124×69 cm 成交價:RMB 3703萬元 北京榮寶2017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突破10億元關口的會是誰?
  當中國的拍賣業界在驚歎2017年11月15日的達·芬奇《救世主》槌出約29.8億元的全球最貴藝術品紀錄,熱烈討論和分析中國藝術品能在什麼時候誕生震驚世界的戰績時,一個月後的中國2017年秋季拍賣會便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017年12月17日晚開槌的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震古鑠今——從北宋到當代的中國書畫專場”,以4.5億元起拍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經過激烈爭奪,最終以8.1億元落槌,加傭金9.315億元成交,成為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

  業界關注的目光一下子從《救世主》轉移到了《山水十二條屏》,並開始深挖關於這十二條屏的遞藏傳奇和收藏價值,更有市場專家說“中國藝術市場即將迎來10億元時代”。隨之相關評論、市場分析不絕於耳,至今風頭尤勁。

  綜合各種分析不難發現,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能有如此矚目的成績,是六方力量聯合發力的結果。按圖索驥,依照《山水十二條屏》成功的條件來尋找過10億元大關的中國藝術品,應該能有所獲。
2.jpg
2.jpg (102.51 KiB) Viewed 6365 times
  齊白石 《山水十二條屏》 180×47cm×12  1925年 成交價:RMB 9.315億元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賣會
  第一是畫家地位。齊白石不僅是20世紀中國近現代書畫界的藝術大師,而且是中國近現代書畫藝術在拍賣領域的領軍人物,擁有雄厚而堅實的市場基礎。如單從價格來看,齊白石畫作在之前已經達到了每平尺近千萬元的拍賣價格。

  第二是作品重要。《山水十二條屏》是齊白石一生中最重要的畫作。其一生創作的《山水十二條屏》共兩套,另一組由重慶三峽博物館收藏,而這件便成為可在民間流通的唯一一組經典。另外,齊白石的山水畫原本就是其非常重要的題目,每次亮相拍場都會有不俗表現。

  第三是流傳有序。此組經典畫作背後的創作故事和遞藏脈絡清晰明瞭。更為關鍵的是此次拍賣之前,《山水十二條屏》被秘藏30多年,且其經歷的收藏更替週期很長,完全不同於前兩三年市場中盛行的“行家串貨”,即同一件拍品兩三年內甚至一年之內亮相拍場多次。

  第四是行銷到位。亮拍之前,北京保利竭盡所能地對《山水十二條屏》開展拍賣行銷,最終吸引了近10位買家,據北京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透露“幾乎都有自己的民營美術館”,由此想見這裏的買家大多有企業資金作為收藏支撐。

  第五是買家信心。不論是2017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整體市場利好,還是《救世主》的標杆效應,均讓買家的市場信心倍增。
  第六是市場週期。20世紀90年代初,單件中國書畫的拍場成交額突破百萬元。緊接著的90年代中期,中國書畫又以單件成交額過千萬元而將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推向第一個發展高潮期。2004年、2005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迎來第二個發展高潮期。2009年,由中貿聖佳在當年秋拍“清乾隆宮廷紀實繪畫作品專場”中推出徐揚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以1.344億元成交,讓單件中國文物藝術品的成交價格步入億元時代——那年的拍賣市場共出現4件過億元拍品。自此,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第三個發展高潮期,直至2012年春拍才顯頹勢。以五六年為週期的市場發展,讓趙旭都覺得“今年秋拍期間的情形跟2009年太像了”。不過趙旭認為,《山水十二條屏》創造的紀錄將“要保持很多年”。

  “因為短暫幾年內可能很難再找到一件東西可以超越它,能比它大體量的齊白石作品,也沒有比這組更經典重要的齊白石作品流傳民間。”趙旭分析道,“近現代藝術大師中,能在拍賣場上與齊白石不相上下的也就只有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鴻等,但屬於他們的第一大、第一精的作品,市場中現在還沒有看到。估計古畫古器物上會有超越它的可能。”
3.jpg
3.jpg (27.69 KiB) Viewed 6365 times
徐渭 《寫生卷》 成交價:RMB 1.27075億元   中國嘉德2017年秋季拍賣會
  古代書畫遠遜近現代書畫?
  相較中國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因為擁有比前者更豐厚的收藏價值和稀缺度,所以在理論上和收藏規律中都應該能有超越前者的市場表現,但自2009年由古代書畫領銜推動了一波中國文物藝術品的高潮之後,近六七年的拍賣市場中其勢頭遠遜近現代書畫。以至於業界殷切盼望能勇闖10億元大關的中國藝術品,僅少數人士看好古代書畫。

  對此,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李硯強分析道:“中國書畫所包含的三大部分——古代、近現代和當代。由於當代書畫還談不上收藏,所以收藏和投資大部分集中在古代和近現代,而參與人數最多的是近現代。因為中國美術史在近現代是人才輩出,將唐宋元明清名垂青史的書畫家全加起來,恐怕都沒有20世紀這一百年出得多。大師多,留存的作品數量多,又離我們的時代比較近,大師的弟子和親人都還在,作品的真假和品質基本可以把控。所以,作為經營單位的拍賣公司,從市場和學術的角度來考量,將重點放在近現代也不是偶然的;而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如此。”

  在知名古代書畫收藏家朱紹良看來,中國書畫在拍賣場的厚今薄古是由三大因素促成。“首要因素是古代書畫中的珍稀名品基本都跑到博物館和機構去了。但近現代書畫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在民間。就以齊白石為例,北京畫院、中國美術館的收藏,不見得在品質和體量上能超過《山水十二條屏》等民間收藏;而且近現代書畫相對容易鑒定真偽,民間收藏極為豐厚,相對容易市場化運作。”朱紹良說。
  第二大因素是審美和文化的缺失。“現代的書寫習慣致使我們無法充分理解古代書畫。不了解,就沒辦法欣賞,再加上近現代流行的西學東漸、中西融合,讓我們丟棄了很多優秀的傳統和文化,比如不知道‘六法’,如何創作、品賞書畫。而近現代書畫的審美親民性—更容易看懂,自然讓中國書畫拍賣的主打鎖定在近現代板塊。”朱紹良分析道,“但美術史終究是要回到正確道路上的。隨著文化自信的不斷增強,審美終究要回歸到傳統上。拍場風氣也終究會扭轉厚今薄古的風氣。”

  第三大因素是功利心愈加明顯和資本進入市場。“畢竟拍賣是要通過頻繁的、不斷的交易來實現價值增值的,這必然會產生功利心,而且功利心還會越來越重,又會導致炒作等不良行為危害市場,再加上以逐利性為根本特徵的資本進入市場,諸多因素迫使市場做出的最佳選擇只能是近現代書畫,因為古代書畫在存世量、價格評定等各方面都不適合現代市場的運作模式。”朱紹良告訴記者,“但玩古代書畫的人都不大相信近現代書畫的成交結果,也不受其影響。正是由於他們非常理性,對藏品價值的判斷非常現實,所以古代書畫的拍場表現才不會像近現代和當代書畫一樣如脫韁野馬般狂奔,且受政策、金融等大環境的影響較大而大起大落,古代書畫是一個慢牛的過程,是一步步走向應有的水準。”

  中國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只有25年的發展時間,相比西方已有的200年,太過短暫。朱紹良從西方繪畫藝術的歷史變遷分析說:“儘管達·芬奇的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晚明時期,但達·芬奇的《救世主》相對畢加索的《阿爾及爾的女人》,有一點兒類似於宋代書畫於近現代書畫。達·芬奇作品的身價不是一件畢加索作品能比的。同樣的規律,民國時期的琉璃廠,齊白石的作品才賣二十塊大洋,而清代‘四王’中畫價最高的王翚,其畫作最高是兩千大洋,平均是兩百大洋。再往前推,明代項子京買文征明的小楷‘古詩十九首’冊是禮金四兩,但項元汴購藏王羲之《此事帖》‘用價五十金……定價三百金’,王羲之的《每思帖》也是他花去五十金買的。可見,厚古薄今才是符合藝術品收藏規律的,而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厚今薄古的現象會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而被慢慢改變。潮起潮落,就會發現誰在裸泳。”
4.jpg
4.jpg (136.96 KiB) Viewed 6365 times
  張大千 《江堤晚景》 187.5×120cm  丙戌(1946年) 成交價:RMB1.3225億元 中國嘉德2017年秋季拍賣會
  中國書畫蓄金池有多大?

  曾經一直被認為是佔據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半壁江山的中國書畫,在2017年完成的戰績已經打破以往的格局而變成占比近70%。另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書畫在2017年共誕生15件億元拍品,而這一數據在2016年是9件,最終實現總成交額較2016年的逾231億元增加不少。為此,業界普遍認為,中國書畫在2018年會蓄積更多資金。

  如趙旭就認為:“其實,現在很多行業的領袖沒有參與進來,他們覺得拍賣很陌生。只要他們一進來,中國的拍賣還會有更加廣闊的市場。拍賣作為非標準行業市場是很大的。但我們沒必要與西方的市場去對比,因為其他國家的拍賣公司加起來也沒有中國拍賣公司的1/10,而且收藏家和收藏品種也不一樣,西方藏家更青睞於名畫,而國內藏家青睞的藏品品類則遍佈古董、油畫、國畫、古籍等各個門類。所以,未來幾年,市場會有更好的發展,我希望能在藝術品金融上找到一條路,把拍賣再做大。”

  與此同時,業界普遍認為,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中的超級買家是存在的,他們並未跑到歐美去買畢加索或者莫奈,中國藝術品只要出現精品,他們便會浮現。所以,市場的兩極分化愈加明顯,新鮮的頂級藝術品永遠是藏家追逐的目標,而那些“熟貨”將逐漸被拍賣公司淘汰。而且很多超級買家將從互聯網、金融和投資等時髦又是資金密集度高的行業,源源不斷地進入收藏領域,回歸傳統的投資和收藏。由此,2018年更將引發一輪新的行情。

  不過,朱紹良認為,新藏家的進入雖然能促進中國書畫拍賣的進一步擴大,但為了避免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產生劇烈動盪,期待新藏家能夠持續關注拍賣。新藏家們一定是要準備好才能進來。“畢竟不管是古代書畫還是近現代書畫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而準備的,新進來的人要多讀書,做好知識儲備,修煉鑒賞能力。”對此,朱紹良建議:“儘管現在國內有很多專家和古董經紀人,但不能只做耳識者,總是靠顧問和幫手購藏是不行的,這終究成就不了大收藏家。”
editorial
Posts: 19058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成龍:我將捐出收藏的全部古建築和收藏品

2018年03月10日 10:31 

  3月9日上午,在政協文藝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成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將捐出收藏的全部古建築和收藏品。

  “我把老房子捐出來,但是房子裏放什麼呢?房子裏將放我的收藏品,我將捐出我收藏的所有東西,然後這些老房子和收藏品將全部放到安徽蚌埠,建成一個龍文化館”,成龍告訴記者,接下來他解釋為什麼會選擇全部放到一個地方, “專案集中到一個地方,是希望目前籌建的龍文化館,以後能成為一個教育基地,教育更多的年輕人,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

  成龍說,“很多古建築需要修復,我希望帶領更多的年輕人去看古建築怎麼修復,教育年輕人不要總看一些高大的建築,高大的建築是外國的文化,古建築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中國的古建築太漂亮了,古建築裏那些雕棟畫梁、構件、石墩這些都是非常好非常漂亮的東西。”

  “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事情”,成龍最後說。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