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李嘉誠為何要千億收購英國O2

(2015-01-24 07:27:06)



早不久,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進行歷史性合併重組,並改變公司的註冊地,為香港市場鬧得沸沸洋洋,不少人認為面對香港市場的不確定性,李嘉誠開始要把資產撤出香港,儘管他自己不認可這種說法。而在和黃在與長江實業進行歷史性合併重組前,1月23日和黃宣佈向西班牙電訊(Telefónica)獨家收購其英國子公司O2,意向價連同額外利潤分成總額涉及最多102.5億英鎊,折合約1190.4億港元。如果交易順利完成,將是和黃歷來最大宗歐洲區收購專案。

和黃旗下「3英國」是當地急速冒起的3G網路營運商,當前的市場佔有率大致在10.1%,在當地4大電訊商當中排名最後。如果這次收購交易通過完成,實現收購O2,再者合併的市場佔有率將增至約40.6%,和黃旗下的「3英國」電訊公司將躍升為英國電訊市場的「一哥」。

有市場人士認為,和黃進行同業並購屬於策略性投資,這可能當地市場競爭格局。因此,這樁並購交易是否能夠完成,還得看歐洲監管部門及英國通訊管理局等部門的取態,估計有關部門會要求「3英國」把部分頻譜低價出租給其他市場競爭者,並簽署一些改進性條款。在這種情況下,這項重大的並購交易可能會讓監管部門放行。

現在我們要問的問題是,為何在這個時候李嘉誠要加大進軍歐洲的電訊業力度?在時點有什麼意義?可以看到,和黃自1983年起就開始進行電訊市場,目前全球活躍使用者達7300萬,歐洲電訊更是和黃近年投資重點。目前持續擴展到了6個歐洲國家的電訊業務。而1999年和黃的「千億賣橙」最為經典。其後和黃旗下歐洲3集團陸續進軍義大利、英國、瑞典、丹麥、奧地利及愛爾蘭等地。剛踏入2015年之際,和黃再下一城,其時點及專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為,和黃與長江實業的合併重組,公司註冊地改變,看上去意義不是太重要,但不可否認,這是李嘉誠對其資產及投資的重新部署,是對香港市場的不放心。而大手筆地獨家收購O2,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把長和系的投資重點作些改變。可以說,在未來的時間裡,長和系類似這樣的收購會陸續有來。

其次,為何這次收購在歐洲央行公佈推出過度的量寬政策之後,收購談判就宣佈成功呢?可以說,這項並購交易談判應該早就在進行,只不過可能因為價格問題一直處於談判中。我們應該可以看到,隨著美國QE退出及市場憧憬美國加息,美元匯率指數連創新高,英鎊兌換美元由2014年7月中高位每1.7192美元兌換1英鎊,急跌至現在1.498美元,已經貶值13%了。對於以港元作為會計貨幣的和黃來說,其債權基本上都是以港元計價。英鎊的貶值其收購價自然是下跌13%。再加上歐洲經濟不景氣,整個歐洲的資產基本上處於谷底。而歐洲央行計畫用過度量寬的政策來刺激經濟,歐洲經濟可能重上新軌。這當然成了和黃收購歐洲資產的好時機。

更為重要的是,從當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智慧手機普及來看,移動互聯網金融將是大勢所趨。比爾蓋茨在未來15年的發展最快的八項預測中,移動互聯網金融就是其中的一項。在這點上,李嘉誠應該也是看得十分清楚的。因此,在現在這個時候,和黃全面進軍歐洲電訊業,既是為長和系公司未來的利潤最佳增長創造條件,也可把不安全的資產或投資重新放在安全的地方,而且並購的價格又合適。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

可見,和黃選擇在這個時候進軍英國電訊業,是李嘉誠的精心安排,這既對長和系的未來發展會造成重大的影響,也會震動香港。對於這種震動會有多大,投資者還得進一步觀察。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又一個超級大老虎曝光:李嘉誠出逃真相

發帖者:邊關冷月
發表于:2015-01-27 03:10:37

李嘉誠將旗下「長和系」的註冊地點從香港遷到開曼群島,聯繫到近幾年「長和系」從中國香港和內地接連拋售資產,轉投國外,不在中國管控範圍之內,這些舉措是戰略調整?還是背後另有隱情?中國在清理官場大老虎的同時,經濟領域的大老虎豈能安睡?開曼群島是英國在北美洲西加勒比群島的一塊海外屬地,是世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明報》網站分析說,開曼群島屬於英國領土,李嘉誠在開曼成立長和,日後若遇到官司,香港可能對長和沒有司法權力,最終審核權由香港終審法院變為英國最高法院。

李嘉誠此舉似乎是未雨綢繆,為日後發生的事情做準備。 作為長達20多年的亞洲首富,他的商業帝國遍及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雇員達到27萬人。2013年11月,李嘉誠罕見地接受內地南方報業等媒體採訪,而當時他接受採訪的背景,是有傳言說他從內地和香港「撤資」,他當時稱傳言是「笑話」、「今天是我的一個反擊」。 李嘉誠的辦公室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2號,這個辦公室除非有特定的保安人員陪同刷密碼卡,否則電梯根本無法抵達。 辦公室裡放著一臺布隆伯格終端機,即時顯示公司的股價。 據媒體報導,李嘉誠作息非常有規律,關注時事,有個專門為他搜集資訊的團隊,每天早上固定時間會把世界各地知名報刊電視的新聞摘要精華版交到他手裡。有報導還說,《人民日報》和《新聞聯播》也在其中之列。1990年初,當時外資企業大舉撤資的時候,李嘉誠反而大舉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成為香港在中國大陸的最大投資者。

  資料顯示,長和系在全球擁有土地儲備為2092萬平方米,其中內地的土地儲備高達1652萬平方米,占近8成,總值近400億元人民幣。中國房地產市場火爆,很多開發商靠著囤地就能賺取暴利,而屬於地產巨鱷的「長和系」,依靠與政府間的微妙關係,更是肆無忌憚。多年來,「長和系」在全國十余個城市,均通過「蝸牛式」開發,延長土地開發週期從6年到10多年不等。其中,和記黃埔在北京十三陵附近打造的「皇家別墅」北新嘉園專案,距合同約定開工時間已過去近10年,仍未見開盤動靜,而按照規定,土地如果閒置一年以上,將收取20%的土地閒置費,閒置兩年以上將被收回。和記黃埔位於東莞厚街鎮的海逸豪庭專案,占地3600萬平方米,但自上世紀90年代開發至2007年,落成面積還不到1%。在和記黃埔2012年年報中,計畫完工時間定為2021年。算下來,這個專案的開發週期已經接近30年。而長和系在廣東增城的一個專案通過囤地,溢價已近100倍。長實上海真如專案是普陀區一個極具戰略性的專案,地方政府將其規劃為上海市的城市副中心。長實2005年就拿下了19.7公頃的土地,規劃要建造「滬西第一樓」。上海市政府為了讓李嘉誠儘快開發,于2009年給長和系的管理層寫親筆信。那個時候,長實集團囤積的土地溢價300%,李嘉誠躺在那裡就淨賺60億元土地溢價。在2011年以前,「長和系」每年都有一些土地儲備吸納,土地成本比較穩定。但2012年5月後,「長和系」在內地市場上再未有一塊土地入帳。 相反,從2013年開始,一直表態看好內地物業市場的李嘉誠開始拋售內地資產,並呈現加速之勢。2014年2月,李嘉誠24.8億元人民幣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 李嘉誠在中國政商界人脈廣泛,掌控大量優質資訊,從過往經歷來看,他的決定都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建立在充分資訊並仔細研判後的謹慎決策。

同時,隨著大陸上海、深圳以及深圳前海的崛起,香港地位似乎正在下降。加之,近期政治氣候上的波動,特別是「占中」行為已經嚴重干擾到香港的社會秩序、市民生活、政治生態和商事氛圍。如果 2017年直選被「占中」分子攪黃了,那麼,香港前景堪憂。目前這種政治生態對經濟包括企業商人都有一定的影響。   李嘉誠的撤離是重要風向標。從經濟角度分析,在十幾年高速增長時期賺的盆滿缽滿的商人們,對中國經濟增速適度回落的新常態尚不能適應,只能選擇撤離遠離。同時,也警示我們,中國經濟持續下行是帶來一定風險代價的,包括外資撤資、港資撤走等風險。李嘉誠系撤離最重要的警示是,一定要密切關注中國經濟可能長期緩慢增長後,十年來積累的經濟金融泡沫破滅導致的風險集中引爆,以及可能導致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嚴重貶值風險。 
李嘉誠剛剛撤資:中央就對港澳勢力動手

一個是香港首富,一個是澳門賭王,這兩個人是香港、澳門的代表性人物,然而近日兩人的舉動卻不同尋常。 2015年剛剛到來,李嘉誠就突然將旗下長實、和黃兩家公司的資產將合併、重組及分拆,成立新的長江和記實業(長和)和長江實業地產(長地)兩家香港上市公司,合併後的長和集團註冊地則選擇了英國的開曼群島。 李嘉誠的這一舉動立馬引來各界的猜想,一時間引來軒然大波,而李嘉誠則說,之所以這樣做只是為了以後方便兒子接班,但凡一個明白人都知道這只是一個搪塞的藉口。 李嘉誠重組撤資稱是為了好讓兒子接班 真是無巧不成書,就在本月10日上午,澳門賭王何鴻燊的侄子何猷倫,涉嫌控制賣淫集團已正式被捕,同樣引起極大關注。 大家都知道澳門是一個靠博彩發家的城市,而澳門的博彩業又離不開何鴻燊,可以說現在的澳門根本就是何鴻燊的帝國。那麼又會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呢?

李嘉誠的舉動已經讓北京寒心 雖說李嘉誠和何鴻燊是兩個不同領域的人物,但是他們卻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確有能力左右香港和澳門的局勢。所以對於這兩人大陸也是很重視的,而此次兩人同時發生如此大的異常變故,就難免不讓人想到這或許是大陸要開始對香港和澳門出手了。大家都知道,香港前一段的「占中」事件鬧得異常兇狠,近日才開始平復,然而就在占中如火如荼的時候,李嘉誠的舉動則讓北京感到不安。因為在當時混亂的局面下,李嘉誠首先想到的就是「逃」,想方設法的讓自己脫身,他在當時就已經預見到了香港民眾的訴求和大陸政府統治方式之間的衝突。對於一個已經很成功的商人來說,穩定的政治環境比任何條件都要重要,為了確保他的財富不會減少,受到侵害,他將大陸和香港的很多產業變賣,大有釜底抽薪全面轉移之勢,也許今日的撤資是李嘉誠蓄謀已久的,他這樣做就等於是拋棄了香港,為了一己私利也讓北京對他徹底寒心。

  占中剛剛平息,習近平因為香港普選問題召見了香港的富豪,習近平強調: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經濟整合也是核心問題。 而這一句話也讓李嘉誠徹底警醒了,他漸漸明白,香港已經不再是李家的天下了,北京是不會允許他「一家獨大」的局面出現的,因此他只有一條退路了,就是在悄無聲息之間將自己的財富轉移海外,所以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英國的開曼群島。澳門賭王何鴻燊侄兒控制賣淫集團被抓 李嘉誠撤資的舉動其實也是為了自保,因為他清楚香港的優勢他正在漸漸失去,因為北京的介入,如果他不選擇離開,那麼必將成為大陸打擊的物件,所以不得不說,李嘉誠此舉還是相當聰明的,也算是逃過一劫。  

澳門賭王何鴻燊侄兒控制賣淫集團被抓一事,澳門是一個靠博彩起來的城市,然而博彩業歸根到底還是具有賭博性質的。 這種風氣是北京不能忍受的,這與習近平主張反腐是背道而馳的,可以說賭博從側面更是主張了官員腐敗的氣焰,而要想整治這種風氣,何鴻燊首當其衝成了打擊的重要物件。 而此次他的侄兒因控制賣淫被捕正是一個突破口,這將是大陸整治澳門的一個重大信號。如今,李嘉誠撤資轉移海外,賭王侄兒又被抓,可以說大陸此時整治港澳是最好的時機,因為兩個最大的阻力都已經消除,以後北京對港澳的整治將水到渠成。這對港澳的穩固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北京也不希望類似「占中」事件再次發生,也不會讓澳門成為第二個香港。

 二、世界形勢可能存在的系統性風險。 
當前國際局勢很清楚,雖然現在世界還不至於引發世界大戰,但新冷戰的風險卻在增加,這一點看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和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肉搏,再看看中東的形勢都可窺斑見豹。一旦西方和俄羅斯形成新冷戰,那麼全球新冷戰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這其中也包括中國。這是當前世界可能存在的局勢劇變風險。 李嘉誠家族雖然創業在香港、發展在香港,成就也在香港和大陸,但李氏家族本質上屬於西方資本。李嘉誠的崛起是在港英時期,是在滙豐銀行等西方資本一手支援下,從籍籍無名到亞洲首富。在其後來的發展中,他的主要資本來源除了自身積累外,融資很大一部分還是來自西方資本。

李嘉誠旗下企業財團的主要支撐來源於英國金融體系。如此一來,如果未來真的爆發新冷戰,真的出現西方金融圍堵中國的局面,李氏財團夾在中間將會非常難受。所以,從資本安全形度考慮,李嘉誠將大規模投資撤離到英國是資本回歸母巢,是一種避險行為,規避的是大的、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就資本生存角度說,這種做法屬於為自保作出的戰略調整。 

三、香港的政局風險與地位弱化趨勢。李嘉誠
過去幾年,香港政局越來越不穩,2014年10月更是爆發占中運動。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在過去數年走得越來越歪,已有誤入歧途的風險。而且,考慮到中央政府要將上海打造成東方的金融中心,香港未來地位必被弱化。如此意味著,香港的發展空間已經到了基本難以突破的天花板。在這種背景下,李超人撤資也就不難理解了。撤離香港總要有去處,但李氏集團的資本之根顯然不是在大陸,所以從資本安全形度考慮,在歐洲資產低估值時撤到英國為主的歐洲雖然不是上上策,但至少是中上策,是較為保守的良好選擇。

四、規避交接班和交接班後的系統性風險。  
李嘉誠已是耄耋之年,雖然身體健康但畢竟年歲不饒人,故進行財團的交接班是必然的。從過去李嘉誠對兩子的安排上看,李氏集團未來的掌舵人顯然是其長子李澤钜。但是,相比李嘉誠在政商兩界長袖善舞的能力,其子一直低調,恐無這樣的大局掌控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安全的做法是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基於此,一方面將一部分資產分散到低估值的歐洲,另一方面又將公司註冊地轉移島半島開曼群島,就是一種較為穩妥的安排。對李氏家族來說,現階段穩妥可能比進去重要得多。

  五、對中國反腐和深化體制改革吃不准。 

過去兩年,一方面中國政局大勢已定,另一方面反腐之風越刮越大。這種態勢,讓一些過去與中國大陸某些關鍵人物關係密切的港商有些吃不准很正常。而且,中國確立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也讓李氏家族這個有西方資本背景的財團留有警惕。這可能也是其撤離的原因之一。 當然,如果單單是為了投資,顯然中國的機會要比英國多很多。譬如,過去很長時間,中國很多國有企業的股價都低於淨資產,未來成長空間也很大,李嘉誠完全可以選擇國有企業作為投資物件。 中國正在進行產業升級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國的大國戰略大開大合,未來願景也非常好,戰略投資機遇肯定比英國多得多。所以,李氏家族的撤離,絕不僅僅是因為經濟原因和投資因素,而是包括政治等一系列因素在內的綜合考量下的抉擇。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談李嘉誠遷冊投資歐洲 環時:歷史證企業家與民族經濟共成長 (14:22)

內地《環球時報》發表長篇文章,談論李嘉誠近期重組商業王國「遷冊」和「西進」投資歐洲。報道稱,「中外商業史告訴我們,成為戰略領導者的企業家往往與民族經濟共同成長」。

報道一開始便稱,過去20年穩居亞洲首富寶座的李嘉誠,在2015年第一個月就給了市場、媒體和公衆兩個話題:重組商業王國,巨資收購英國大型移動電信運營商。「作為華人首富,李嘉誠給外界的印象一向是低調、智慧,長袖善舞。但近些年來,李嘉誠負面新聞纏身,不僅在香港人眼中的形象大不如前,最近的一些舉動更使自己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有評論稱,李嘉誠這次重組、遷冊,從政商關係角度看,是一個得罪各方之舉,不符合他一貫的風格。也有人認為,以他的智慧,不會想不到別人的種種政治揣測。」

報道引述內地學者稱,「李嘉誠的成功之處在於審時度勢和克勤克儉,目前的動作屬於他因應新經濟時代到來採取的正常調整,外界沒必要過度解讀」,但須謹記的是,古今中外的成功企業家往往是與民族經濟共同成長的。
報道稱,,從上世紀90年代到2005年「地產霸權說」盛行之前,李嘉誠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正面,但隨著近年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加大,上述情況開始出現轉變。「港人對李嘉誠的感情很複雜。李嘉誠家族生意遍佈香港各行各業,不少港人感嘆他們一輩子為李嘉誠打工,但近年李嘉誠的經商手段有『太過算計』之嫌。家庭主婦對此尤其感受深刻。」

報道指出,與很多人感受到的李嘉誠「淡出香港」相對應的是,最近英國媒體對李嘉誠的報道陡然增多,並且加上了與英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商業字眼:英國兩大主要手機網絡的主人,1/4的燃氣來自李嘉誠的投資企業。「在倫敦,《環球時報》記者隨機走訪當地人,發現多數人都知道來自香港的李嘉誠最近在英國大舉投資,知道他以往的一些生意項目同英國有關。在受訪的數十名當地人中,只有極少數人表示不知道李嘉誠是誰,或是知道他,但想不起來他的名字。」

熟悉中國事務的倫敦大學學者墨菲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李嘉誠選擇在此時將業務更多轉向歐洲,與看到亞洲經濟發展存在的投資高成本和一定的風險有關係。英國威爾士大學學者劉易斯則認為,李嘉誠的投資轉向反映出香港商界對於中國市場前景的舉棋不定。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將資本分散到各地的不僅是李嘉誠。「這些香港投資者並沒有完全撤出中國市場,但的確將大筆資金放在他們感到投資前景更好,至少投資回報更穩固的歐洲市場。這樣做未必明智,因為中國的投資市場仍然更具有誘惑力,他相信中國政府在保證經濟增幅穩中有降的同時,能改善營商環境。」

報道引述「熟悉李嘉誠的人士」指出,李嘉誠成就其商業王國,懷著「孤獨的激情」,一直要巧妙地「不要得罪北京,也不得罪港人」,「在香港,面對民間指控地產霸權,他既要展示愛香港,但在商言商也要去海外尋商機。」
報道又引述《南華早報》稱,自李嘉誠開始出售北京、上海等地的房地產後,他和內地媒體的關係就不那麼好了。一些媒體將其形容為「投機商人」,甚至警告說,他應該平衡好商業和愛國之間的關係。

報道提到,李氏買下和記黃埔股權,在銀行支持下瘋狂購入香港地皮,奠定今天香港商界霸主地位,這也受惠國家經濟崛起和早期優惠政策。李嘉誠也飲水思源,多次捐助祖籍汕頭市的汕頭大學。報道最後引述曹和平說,改組集團、抄底英國是李嘉誠因應新經濟時代到來採取的正常調整。「但中外商業史告訴我們,成為戰略領導者的企業家往往與民族經濟共同成長。儘管中國經濟正逐步進入新常態,傳統增長模式和產業結構難以為繼,但李嘉誠若能發揮善於審時度勢的特長,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將會與民族經濟一道分享改革紅利,迎來跨越發展,遠超出走海外所得一時之利。」

(環球時報)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李嘉誠再次出手重組 名下上市公司全部遷離中國
2015-09-09 09:03:00


繼長和系世紀大重組之後,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基建集團,01038.HK)提議以116億美元的換股形式合併電能實業有限公司(電能實業,00006.HK),尋求合併其公共事業業務以便進一步擴張。

合併後,電能實業將會退市。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關注到,隨著電能實業這個香港本土註冊公司的消失,87歲的李嘉誠通過去年以來的一系列大規模資產騰挪,最終完成了公司註冊地的全部外遷。

海外擴張平臺
9月8日長江基建、要約人(長江基建之全資附屬公司)、電能實業及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長和”)各自之董事會聯合公佈,于當日,長江基建董事會及要約人董事會要求電能實業董事局向計畫股東提出一項方案,建議根據公司條例透過電能實業協定安排方式將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合併。

根據該方案,要約人將向計畫股東提出有條件股份交換邀約,以註銷所有計劃股份(將為所有已發行電能實業股份,由相關長江基建附屬公司持有者除外),並以計畫記錄時間鎖持計畫股份為基礎按比率換取將予發行的入帳列作繳足之長江基建股份。

每持有1股電能實業股份將換得1.04股長江基建股份;長江基建將派發每股5港元的特別股息;長江基建將在合併之後維持上市地位;長江基建英文名將改為CK Infrastructure Assets (Holdings) Ltd.。

此番合併,長和依然是長江基建的控股股東,並持有長江基建49.19%的股份,長江基建的公眾持股量上升,長江基建的流通性大大提升。電能實業在合併完成後將退市。
長江基建為長江集團旗下主營交通基建、能源基建及基建材料等業務的公司,10多年前,李嘉誠一手創辦的長江實業,將旗下的基建業務分拆上市,組成了“長江基建集團”,並交由長子李澤钜打理。

電能實業自1999年開始投資海外,目前業務遍及英國、澳大利亞及加拿大等,2011年海外盈利首次超越香港本土業務。

近年來,李嘉誠加速推進業務轉型。一方面,拋售香港和中國大陸資產。一方面積極在歐美收購基礎設施企業。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則是海外投資的重要平臺。由於兩者積極並購海外公用設施業務,被稱為“海外公用股”。統帥長江基建的李澤钜近年來不斷向歐洲拓展公用設施業務。歐債危機後,擴張速度更是加快。由於天然氣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天堂,李澤钜以此為契機,開始加速擴張抄底歐洲。

翻查長建近年進行的海外收購時,通常會與母公司長實(00001.HK)、李嘉誠基金會及附屬公司電能聯手進行。比如,2014年,由長江基建、長江實業以及電能實業牽頭的財團以23.7億澳元(約22.2億美元)競購澳大利亞天然氣配氣商Envestra。三者聯合收購,除可攤分收購資金外,由於各收購方均不持有控股權益,毋須將收購企業負債合併申報,令各上市公司在財務報表上可保持低債務水準。

名下上市公司註冊地已全部外遷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合併電能實業後,隨著最後一家香港本土註冊的電能實業被退市,李嘉誠名下公司註冊地已經全部外遷。

李嘉誠被譽為資產拆分和售賣的絕頂高手。
2015年初,李嘉誠宣佈經將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進行重組,新成立的長和持有長江實業集團及和記黃埔集團的所有非房地產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零售、基建、能源和動產租賃業務(飛機租賃)。另外成立一家長江實業地產,已經於今年6月在香港上市。

2014年,李嘉誠宣佈將電能實業的香港電燈(02638.HK)分拆,後者當年單獨上市,成為香港最大IPO之一。
可以看到,李的一系列拆分舉動之後,都涵蓋了註冊地的變更。在今年1月的長和系大重組中,兩家新公司全部在開曼群島註冊。這引起了世界範圍媒體的關注,但李嘉誠在發佈會上否認變相從港遷冊,李嘉誠解釋稱,在開曼註冊是為企業獲得更大財務彈性。

記者翻閱資料顯示,去年拆分上市的香港電燈的註冊地位於開曼群島。長江基建的註冊地則為百慕達群島。
在今年完成世紀大重組後,電能實業實際上是李嘉誠名下唯一一個在香港本土註冊的公司,此次退市後,李嘉誠通過一系列龐大騰挪,最終完成了註冊位址的全部更新。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內地智庫﹕別讓李嘉誠跑了 長和否認撤資:正常商業行為


內地官方新華社允許成立的「瞭望智庫」,上周六(12日)在其網站發表一篇名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批評長和系撤走中國資產,屬過橋抽板之舉。對此,長和(0001)發言人回應評論稱,集團並沒有撤資,屬正常的商業行為。

長和發言人又表示,長和集團副主席李澤鉅於早前長江基建(1038)記者會時已重申,長江集團並沒有撤資這回事,而且有買有賣,屬正常的商業行為。

「瞭望智庫」批過橋抽板 文章後刪除
據「瞭望智庫」該篇文章指出,原本商業市場的本質是「逐利」,想去哪裏就去哪裏,但李嘉誠最近20年在中國獲取財富的性質,不僅僅是商業那麼簡單,因為在中國,沒有權力資源,是無法做地產生意的。所以地產的財富,並非完全來自市場經濟,恐怕不宜想走就走,從而帶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意見。

內文又指「李嘉誠只不過是一個小商人,有何能量影響香港?」,藉此批評李嘉誠,指其不顧念官方此前對其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造成悲觀情緒在部分群體中蔓延,其道義的高點,已經失守;又指低買高賣,確實是市場經濟,但是地產、港口等產業,恰恰是中國最不市場化的產業,沒有權力的扶助,哪裏來的機會?無政府人脈,是絕對辦不到的。文章又指其「合作時借權力,賣出時說市場,似乎雙重標準,讓人難以淡定」。

惟截至昨晚,刊登在「瞭望智庫」的相關文章已被刪除,就網站所見,刪除原因是指「有用戶舉報,發現內容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


李嘉誠能跑到哪?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李嘉誠歸來

掛名于新華社瞭望智庫的某位作者日前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別讓李嘉誠跑了》,其中提到李嘉誠的財富並非來自完全市場經濟,而是得到官方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文章批評李嘉誠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在中國的資產,是對中國當初招安的過橋抽板;文章又指出,中國現在要做的是打壓富豪,收買底層,擴大政權根基,李嘉誠對香港的意義無可替代,是穩定香港的基石,絕對不能讓全部家產都轉移。

這篇文章雖然揭示了一些不方便的真相,但這種嘩眾取寵的標題以及充滿威脅的惡語句,顯得很缺乏教養,只能說明惡劣輿論生態下低劣的言說品質,本來完全不值得當真,不過這篇文章被官媒轉載,因而引起更廣泛的討論,使得李嘉誠撤資事件再次成為一個熱點話題。

關於李嘉誠撤資事件以及公司註冊地遷移到英屬開曼群島的事件,我在以前相關文章裡已經做過分析,想說的話大體上都說完了。以李嘉誠的超人地位,他的撤離當然不會是一件純商業事件,當然和中港之間政經格局的微妙變化有千絲萬縷的關聯,不過捕風捉影地去分析那些可能的政經八卦,顯然很無趣。而另一方面,那些帶有恐嚇性質的言論,或許能震懾住一般商人,但對像李嘉誠這樣的商業鉅子,事實上也無可奈何,更何況,李嘉誠早有先見之明,已經完成龐大商業帝國的重新佈局。


都說一葉知秋,從李嘉誠撤資這件事來反觀中國經濟困境,汲取其中包含之深刻涵義,是更有價值的知識探索,也可以藉此預判未來像李嘉誠這樣的資本力量和中國經濟體互動的圖景。

雖然官方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經濟依舊保持相對高速增長,但實際上如同大眾所感知的,自從2013年以來,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明顯的蕭條期,這點可以從持續下行的PPI ,PMI以及用電量等基礎指標中得到印證,也可以從官方政策應對,研究機構報告和社會情緒等緯度得到印證。

這種經濟困境背後,既有週期性因素--沒有哪個經濟體可以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中國30多年的經濟發展,依賴於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等要素打破計劃經濟窠臼進行市場化組合,依賴于中國人創富精神的激發,也得益於中國加入WTO而獲取的全球化紅利,但這些驅動力不是永續的,房地產行業遇冷,出口行業競爭優勢下降,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效率低下,說明固有經濟發展模式遇到瓶頸。

當下經濟困境更和深層的經濟政治結構有關。以中國龐大而低效的國有企業為例,他們壟斷了能源、電力、通信、鐵路等重要基礎行業,擠佔消耗了大量廉價金融資源,而環境污染等外部性並沒有反映在成本中,這些經濟上缺乏合理性的國有企業,在政治上卻有強大的話語權,無法通過市場過程得到自動矯正。

日前剛剛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雖然有一些推進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的表述,但其基本定調還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這表明關於理解中國經濟發展動力以及基本經濟理念,社會各界並沒有共識,所謂經濟結構改革也變成了一種修辭陷阱(請參閱筆者《“經濟結構”的迷霧》一文)。

市場化停滯不前,過去數年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是央行海量的貨幣投放,這帶來了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巨額負債,人民幣貶值壓力等一系列經濟亂象,而根據經濟理論和他國的歷史經驗,中國經濟將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場漫長的滯脹,投資者從中國經濟繁榮獲得回報的好日子已經不再,在這種背景下,無論什麼屬性的資本,選擇離開或轉移到更安全的經濟環境中去,是十分自然的選擇。

因為媒體議程設定的原因,李嘉誠撤資吸引了大部分眼球,引起了更多針對性的討論,但從真實的資本流動格局來看,資料更加驚人。從2014年6月到2015年8月,官方外匯儲備減少接近5000億美元,而加上同期5000億左右的貿易順差,資本外流總額相當驚人,顯然是李嘉誠在大陸所拋售千億人民幣資產總額的幾百倍了。這些資本外流具體原因或許有所差別,但也說明在資本外流格局中,李嘉誠並不是另類。事實上,像萬達、複星、綠地這些頂著光環的企業,這些年來也以全球化戰略的名義,大量地把資本轉移到境外,這其中顯然有分散資本運作國別風險的考慮。對於中國經濟體而言,資本外流當然不能一定是壞事,但這種大規模的資本外流,顯然是對中國經濟環境和投資機會的差評。
如果說以今日中國經濟的體量,李嘉誠的撤資帶來的衝擊更多的是象徵性的話,那麼每年幾千億美元的資金外流對中國經濟體帶來的衝擊就是實質性的,這種資本外流不但影響國際收支安全,同時將導致一大批企業破產,帶來失業潮流,這才是中國經濟體面臨的真正威脅。

當然危機也是一種必要的調整,很多時候只有危機才能帶來變化。在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失靈,既得利益阻礙經濟活力迸發的當口,像李嘉誠這樣用腳投票的模式,未嘗不是一種促進經濟環境改善的博弈方式,隨著更多壓力的積累,形成某種社會合力,消解既得利益結構的桎梏,推進市場化變革,再次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假以時日,或許也是一種可能的圖景。

當然,商業回報從來不是一個簡單考量,經濟結構是鑲嵌在政治和社會結構中的,經濟結構改善需要政治結構和社會結構同步改善。一個社會的法治環境,法律對產權的保護,政治制度的公正和透明,等等因素都構成商業環境的重要部分。

就經濟基本面而言,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空間,擁有豐富的企業家精神,人均GDP才剛剛達到8000美元,理論上還有長足的發展空間,而李嘉誠旗下公司擁有萬億資產,是一家真正全球性的企業,李嘉誠的商業帝國不可能和中國經濟體彼此隔絕。李嘉誠自己也說過,將來要回來抄底的。如果中國經濟市場化進程得到重新推進,法治體系得到確立,公共權力的規範性和透明度得到提升,那麼屆時李嘉誠的回歸,恐怕是誰也擋不住的。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李嘉诚的辩护:我不会跑,也跑不了!
1.jpeg
1.jpeg (12.12 KiB) Viewed 6530 times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

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了解这一点,你就很容易读懂我的自我辩护。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不是因为我想进行这样的艰难选择。

1928年我出生在中国广东潮州,出生时没有什么特殊的异象,预示我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或者是一名出色的奸商。目前各种关于我的各种传记,绝大多数是基于文学演绎的穿凿附会,你们都不要信。如果我可以选择我的出生,我宁愿出生在富庶和平的国家。

和多数普通潮汕人一样,父亲安排我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读的是一些传统爱国爱家的思想书籍。我成绩既不优秀,也不很差,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放在街头,站在村口,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异样。

如果没有战争,或者我就留在潮州,不会来香港,那么我可能度过平庸的一生,也或者过早死于战火,或者过早死于饥荒和疾病。当然,也可能侥幸度过这些劫难,现在潮州的某一个街道或村庄,悠闲地踱着步伐,没有被批判,也没有鲜花和掌声。当然,很可能比现在贫穷很多,但不一定就不如现在幸福。

因为日本侵华,我逃到了香港。同时因为后来的中国内战,我留在了香港没有返回潮州,我的故事因此开启,人生被彻底改变。请注意这个关键点,这些并不是我想要的,不是我主动选择的,

我也被时代的大潮裹挟到了香港,不是荣耀的移民,而是逃离的难民。我到世界其他地方可能是为了经商和学习,但是我回到潮州故里访亲,纯粹是寻找一份家的感觉。

有一些东西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主动能选择的,这一点很重要。这就是我的命运,我的人生。但是我在最艰难的被动选择里,选择了相对较好的结果,这是我的成功之处。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宁愿不要这些艰难的选择。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我的同事们、甚至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有主动选择的余地,从容安排他们的人生,不像我李嘉诚。
2.jpeg
2.jpeg (13.86 KiB) Viewed 6530 times

我从普通的学徒、店员、街头推销员一步一步做起来的,直到塑料花厂的总经理。在其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那段时间虽然过得非常辛苦,但是非常充实而快乐。我早早失学,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是社会就是最好的学堂,我一直在学习,没有停止过,直到现在。我充分理解失学的痛苦,所以后来援建了汕头大学。如果我能选择,我愿意坐在汕头大学的课堂,而不是香港的写字楼里。
我也不是白手起家,我创业的时候得到妻子家族的帮助,这一点我从不讳言。不要把我打扮成白手起家的商业之神,我感谢在我创业之初支持和帮助我的所有人。不过我并不是什么富二代、也没有去吃软饭,我最终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还有天时和运气。网上流传的白手起家和完全靠朋友支持的两个极端,都非事实。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来料加工业兴起,欧美的生产转移到香港,这是我的机会。现在回头看来,我成为所谓的“塑胶花大王”,并不是因为我多厉害,只是顺应了时势而已。即使没有我,也有其他人能够享有此名。事实上,我只是“塑胶花大王之一”,擅自称王,是对其他成功同行的不敬。


真正困难的第一次抉择,来自1967年香港的左派闹事,导致香港的房地产一落千丈,那时候我的损失也很大。这时候有一些人卖掉了房子和土地,离开了香港。而我认为香港终将度过这些风波,于是买进了不少土地。很多人认为我有眼光、低价收购土地储备。其实没有人关心我暗地里的担忧,私底下的恐慌。如果左派闹事成功,我将一文不名,甚至成为资本家的反面典型,在香港跳楼的名单中,就有我的名字,而不是在福布斯富豪榜上。
在这个过程中,风险和利益都是巨大的,也是均沾的,我不认为这有什么道德准则和商业原则的错误,它就是一桩生意而已,可能赚,也可能亏,而且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风险生意。任何过度的解读都是阴谋论,都是事后诸葛亮。

其后从我们长江实业的上市,到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的部分股权,都是地地道道的生意。有钱赚是生意人的根本价值,做生意要遵从双方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当年购买我们股票的股民们也都有丰厚的利润。虽然因为缘分我心怀感恩,但本质上是合法、合理的,相互都不需介怀什么。

说得比较远了,我说一下现在网上各种对我的指责,说我忘恩负义,唯我是利,占了便宜之后转移资产到欧洲,面对经济危机不是承担责任而是全面撤资、影响到中国的面子和信心,并高呼“别让李嘉诚跑了”。甚至说香港目前的经济停滞困难,是我们这些“豪族”畸形的经济手法导致的。
想写这类文章和赞成这些观点的,也是抱持善意,他们爱国爱民的心我能理解。但是他们不懂起码的商业原则,以及市场经济的运作真相,甚至于,他们不懂真正的人性。

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90年代初重启改革、97年香港回归之际,香港的社会波诡云谲,各种传言甚嚣尘上,对是否改革开放、是否会回到文革、是否会全面实现市场经济、是否保持一国两制等重大问题,抱有疑虑的非常多。在每一个政治关键的节点,都有大量的动摇者裹足不前,甚至逃之夭夭。每一个人都面对这些艰难的选择。
3.jpeg
3.jpeg (10.56 KiB) Viewed 6530 times
我只是一个商人,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的选择上,我认为风险与利益同在,和很多人判断不同。于是我在大陆遍地投资,港口、地产、金融、科技等领域都有涉及。指责我的文章说我与官方走的很近,利用了权力资源。这是典型的事后判断。
回到当年,我选择与官方进行合作,官方在政治上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这本质上依旧是一门生意,尤其是风险和利益同在且巨大的生意。我感谢当时的官方和政府,我也帮助了他们,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让香港乃至全球商界对中国更有信心。在本质上,我们可以相互感恩,但是互不相欠,这就是生意。

中国经济整体依旧是向好的,这个我肯定。13亿的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机会肯定是无限的。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及信贷过度,已经来到了一个峰值,下一步会怎么样,我也不会贸然下结论,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商人的首要目标是让资本更安全,其次才是增值更快。我当年大举投资大陆和现在全球布局,时间点不一样,考虑的自然不一样,但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原因。就是现在,我在大陆依旧还有不少投资。

如《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所说,1967年、
70年代末、90年代初、97年香港回归这些重要的节点,我的选择正确,因而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事实上,正常的商业是不需要经过这种政治选择的,而是相对纯粹的经济考量。有正常的政治氛围和良好的商业环境,就不会存在谁跑不跑的问题。存在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职业上,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来衡量我。如果不能做一个成功的商人,那我的职业是失败的,人生也是残缺的。不赚钱的商人不是好商人,也没有资本利润去做善事。很多人认为,商业赚了钱之后,应该回报社会。这个我是认同的。但是如何回报社会,这个分歧巨大。难道商人应该亏本,去补贴国家和政府吗?这显然是荒谬的。

我们回报社会,首要条件就是赢利、赚钱,这样才能回报人民。企业没有教导人民的责任和义务,宗教和教育才是。我们通过守法经营以身作则,同时用资本捐助学校来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捐助贫民来达到扶助的目的。如果我们亏钱,那什么都不可能去做。如果我直接去搞教育,一定比专业的大专院校来的差。
这就是最好的商业,最好的教育。

香港需要寻找未来,大陆需要寻找未来,大中华区需要寻找未来,全世界都需要寻找未来,但是我需要寻找的只是利润。地产、金融可以,教育、科技也可以,对我来说,谁是趋势、谁利润更大才是我要考虑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虚假的道德说教。不要试图让商人去承担国家的政治责任,也不要试图用政治去影响商人的经营理念。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我就是一个商人,会去努力理解政治,但是我绝不僭越政治,那是政治家们的事情。

4.jpeg
4.jpeg (8.74 KiB) Viewed 6530 times
我今年87岁了,已经是古稀之年,安全比利润对我来说更重要。我从来就不是大家说的是什么超人,我可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我其实更是一个普通的人,甚至是一个老人。我希望我的人生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而不想在晚年再横生枝节。我也希望我的家人和我的商业在我故去之后,正常运转,得到良好的继承。

我最后反复强调一点,我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慈善人士,但绝不是政治家、教育家等。我参与兴建汕头大学、汕头大学附属医院、潮州的安居工程等,前后达到150亿港元,且绝大多数都花在大中华区。这都是纯粹捐献,没有任何利益可图。这是我最引以为骄傲的所在。能为家乡人做事,能为祖国尽一份力量,是我的荣幸。我只是可能用的钱多一点,但是和其他人的捐献一样,同是一份心意而已,不高什么,也不低什么。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我风雨无阻地前去参加,力所能及地以过来人说说一些人生经验,但绝没有任何姿态,那里纯粹是老师们的课堂。

我的生意或许部分不在中国,但是我的心一直在这里,根依旧扎在这里。我是潮汕人,也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也是加拿大籍,最终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我的祖国,我也爱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我的爱真挚而深沉,和你一样。

李嘉诚不会跑,也不愿跑,更跑不了。这是我的真心话,也是我的誓言。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評李嘉誠撤資
人民日報:斯人已去 不必挽留

54.jpg
54.jpg (103.16 KiB) Viewed 6522 times


「超人」李嘉誠連番減持中國資產,並將本港上市公司重組,註冊地遷往海外,引來撤資的揣測。官媒《人民日報》今日發表文章,以「斯人已去,不必挽留」評價李嘉誠的撤資舉動,認為不必要「自降身份去挽留」,要「讓今天的離開成爲明天的遺憾。」

文章指出,理性看待李嘉誠近年在資本市場的連番舉動,「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動,市場的規則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內,資本享有來去自由的權利。」文章強調,「今天的大陸,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場透明,當然有足夠的底氣接受任何資本的歸去來兮。」

文章補充指,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比重超過12%,一個商人的撤離能影響基本面嗎?全球化時代,資本流動再正常不過,沒必要對此風聲鶴唳。只要中國深入推進改革、堅定完成轉型、保持市場活力,就不用擔心李嘉誠之後沒有資本進來。「我們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於義憤的謾駡,而是把這個國家建設得更好,讓今天的離開成爲明天的遺憾。」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李嘉誠:不相信文革式思維復甦 此心安處是吾家 (17:33)
221.jpg
221.jpg (24.1 KiB) Viewed 6496 times
對於內地官媒多次抨擊長和系減少內地投資,主席李嘉誠今日高調回應,強調個別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國家方向。

近兩周,內地媒體對長和系撤資發表多份評論文章,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智庫」更曾發文批評集團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是過橋抽板,不符道義。

市場分析可能因李嘉誠與中央關係有變。李嘉誠回應指,「不相信文革式思維復甦」,強調自己對中央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他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令他對中國充滿信心,亦對習近平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

對於有言論質疑他不愛國,李嘉誠更引述古代詩人蘇軾及白居易的作品﹕「此心安處是吾家」以及 「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李嘉誠指出,對於一切是是非非感到痛心,強調目睹國家改革30多年天天進步,「內心觸動不已」。

他強調,他「第三個兒子」,即李嘉誠基金會至今捐出逾170億港元,當中87%用於大中華地區,除了創辦汕頭大學,又於廣東引入以色列理工學院,推動國家教育改革之餘,又重視醫療研究及服務,包括內地「人間有情」寧養計劃,協助全國貧困家庭唇腭裂兒童康復的「重生行動」,以及協助殘障人士的「長江新里程」等等。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北京找錯了李嘉誠
212.jpg
212.jpg (125.7 KiB) Viewed 6473 times
在李嘉誠就〈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作出反擊後,北京官媒仍不依不饒,要李嘉誠適應去神化,活脫脫流氓口吻,一副地踎腔調。

商人逐利,天經地義。你罵李嘉城經濟危機時刻沒有擔當,撤資外逃,可是你家主子何嘗有擔當?離岸金融的巨額賬戶、瑞士銀行的天價資產,拿出來些少,就可以力挽狂瀾,拯救經濟不景氣的局面,可是何嘗見到諸位動動手指?坊間誰不知,李嘉誠雖是有名的富豪,但比起你們悶聲發大財的國家主人,那是小巫見大巫,差遠去了。
有困難時,想到資本家了,但你家主子剛進城時,是怎麼對待資本家的呢?五十年代上海工商改造,沒收資產,抄家充公,逼得商人沒有活路,跳樓者有之,家破人亡者有之。下場如此之悲慘,還要被奚落:今天又有多少空降部隊?

再說,當初找李嘉誠來,不是你們嗎?這世界上甚麼時候有來了就不准走的規矩?找李嘉誠來,無非看上他的社會名望,可以統戰、利用。李嘉誠來,也無非看上內地的商機、市場,雙方彼此利用而已。有利用價值,就合作下去;沒利用價值,就一拍兩散,拆夥走人,有甚麼好抱怨甚至威脅的呢?

你說李嘉誠過橋抽板,可當初李嘉誠又沒逼你搭這個橋,對不對?是你把橋搭好了找別人來的吧?李嘉誠來了,帶來投資,互惠互利,就算是要留下買路錢,他在內地的投資所產生的回報,也夠了吧?別人賺的,別人帶走,有甚麼不對呢?用不着惱羞成怒撕破臉,埋怨分贓不均。商業上真有違法,你提起訴訟好了,打官司打到他傾家蕩產,這不也是一招嗎?
既然現在講的是市場經濟,那麼就按市場規律說話。你說在中國沒有權力資源,就無法做地產生意,但特權就不是你們給的嗎?香港社會的地產霸權不就是你們一手扶持的嗎?社會的貧富懸殊日益嚴重不就是你們造成的嗎?如今經濟出現危機,自己無能,為何要怪罪在別人身上?想找李嘉誠當替罪羊,未免太天真了吧?今天你找李嘉誠算賬,那被香港地產霸權壓榨這麼多年的人,又該找誰算賬呢?

過橋抽板故技重演
大國形象,小肚雞腸。死纏爛打的文章,無非惡狠狠的警告:吃我的飯,就要替我服務全套。誰都知道,特權你可以授,你可以收,需要利用時就好話說盡甜頭給足,無利用價值時就棄如敝屣甩到一旁,這種翻臉不認人的嘴臉,翻翻中共黨史,看得太多了。如今還想故技重演,沒那麼容易。

說別人不愛國,為甚麼不檢點一下自己以愛國的名義,過去半世紀對人民做過甚麼呢?壞事做多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共產黨的統戰是怎麼回事,以團結為根本,鬥爭為手段,通吃為目的。今天友明日敵,需要時高高捧起,不需要時一刀宰下,吃過虧的人太多了。血淋淋的教訓在前,李嘉誠又不儍,你要他乖乖當羊牯,這是找錯了人。
今天還在國家這樣、國家那樣,須知道國家這個辭彙像濫印的鈔票,早就貶值了。想讓李嘉誠別跑,等到共產主義吧。只是,要實現共產主義,不知需要多少個地球的資源,聽聞美國NASA發現了一個新的地球,中國的天文學家可得努力,可別讓美國佬又佔了先。

淩宸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