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02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李嘉誠:關心政治但從沒參與 (09:13])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時說,「我從沒參與政治,但我關心政治」。
對於這幾年有些企業家因為各種顧慮,表示在商言商、不談國事,商人要不要關心政治、談論國事的論調,李嘉誠在訪問中笑說自己不是聰明的人,那是一種明哲保身,不過如果政治問題真的衝自己而來,擔憂也沒用。

他說﹕「我沒有參與政治,但我關心政治,政治跟經濟根本是手和腳的關係,假如兩者背道而馳,就難以處理,希望政治和經濟好,讓人民富國家強。我曾經說過:講真話,做實事,有貢獻。」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剛閉幕,其中涉及改革的舉措,李嘉誠這樣評價,「我這愛自己的國家,一定都會去關注。我對經濟的改革,例如農民土地變成資產,讓廣大農民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和賦予農民更大財產權利,還有國企盈利上繳30%以改善人民生活,這些絕對是好事。還有國家鼓勵企業到外地投資,我在外國投資方面算是走前一點,可以說成功吧!」不過,他也指出,「(三中全會)提出的都是對國家前途有好處的,但沒可能讓13億人每個人都高興,但是我對國家是心存很大的希望和盼望。」
editorial
Posts: 1902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抗霸權小店結業變百佳

小超市12年減16%



本港小店愈來愈少,消委會研究指小超市過去12年跌16%,營運面積只佔行業整體的1%。前年以低價賣即食麵、稱抗「超市霸權」的深水小店「家農」,原來已結業,舖位開了百佳;有領匯街市近年被超市取代,菜販批評超市逼走小戶,有關注組斥領匯做法霸道。

領匯:小商戶是領匯商場特色

領匯昨稱,大小商戶都是領匯的重要伙伴,小商戶更是領匯商場的特色,有號召力,在零售物業組合佔重要席位。

位於深水的家農雜貨,2011年公開表示因以低價賣出前一丁被超市投訴而要加價,本報記者昨到家農舖位,已變成百佳冷凍食品。家農老闆文景華昨稱,不想接受訪問,沒透露結業原因。

深水街坊施太表示,「家農的汽水特別便宜,只售幾元,可惜只經營了不足一年」。她稱家農約於一年前結業,現在再找不到如此便宜的汽水,家農生意不差,不明白何以結業。

指人流不足 領匯收街市開超市

除小店變百佳,部分領匯街市亦變超市。(油麻地)海富街市關注組發言人余德寶稱,領匯於今年6月才以人流不足為由,通知原有商戶於8月收回單位,涉及50檔,街市將改為超市,由現時海富商場的惠康超市於明年3月進駐。

他批評領匯做法霸道,強行以超市取代街市,現部分商戶轉至海富苑附近的富榮花園以及大角嘴等地,亦有商販被迫提早退休。

菜檔老闆娘:超市逼走我

在海富經營菜檔3年的新興蔬菜老闆娘阿鳳,斥「超市逼走我」,其於海富的菜檔面積100多呎,月租2.2萬元,今年8月收到領匯通知要關街市,「我當時好徬徨,不知在哪裏再找舖位做生意,自己會無生計,好驚」。後來她找到附近的富榮花園商場店舖,但呎租貴一倍,「唉,唯有辛苦少少,每日開多一個鐘工,希望掙番以前的收入」。

另外,柴灣興華二街市本是區內唯一的屋街市,但領匯在2009年拆卸重建,現址由百佳經營。記者昨到該百佳及鄰近的柴灣市政大廈街市添記海味格價,發現午餐肉、雞粉、豉油、豆豉鯪魚,超市價都比該小店貴4%至20%,但雞湯超市比小店便宜2%(見表)。

百佳回應稱,該公司只會就消委會報告發聲明回覆,對包括格價結果等其餘問題一概沒有補充。
editorial
Posts: 1902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超市疑似反競爭行為 競委會有責主動查清


消委會發表《雜貨零售市場研究報告》,發現本港大型連鎖超市一些經營手法,有疑似反競爭行為,由於消委會並無調查權力,報告披露的情主要靠供應商提供,會否屬於一面之詞,無從查證。競爭事務委員會(下稱競委會)未正式運作,《競爭條例》也未生效,基於連鎖超市經營手法是否對消費者不利的問題,已經困擾市民很長時間,競委會應該宣示正式運作之後,第一件事會對連鎖超市的經營手法展開調查,以確定是否符合競爭條例的規定,若證明無違法,可還連鎖超市清白;若有違法,則須促使競爭回復公平正常,使消費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消委會質疑涉反競爭

惟未能提供確實證據

有關大型連鎖超市營運,長期以來社會上負面評價甚多,消費者發現它們的貨品售價,不少高於其他商號,所謂減價時日,曾被揭發實際是先加後減,消費者並無得益甚或反而買貴貨;供應商則抱怨遭到連鎖超市不公平對待,除了要繳付廣告費、上架費,還備受壓力,要他們迫使其他商號不能以較低價錢出售貨品等。這類說法和情,困擾市民超過20年,1994年、2003年消委會曾經做研究分析,雖然指出連鎖超市一些經營手法有可議之處,但是因為消委會沒有調查權力,無權查閱例如超市與供應商簽署的合約文件等,因而未能找到證據,證明市場權勢扭曲市場,破壞自由競爭,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10年之後,消委會再做類似研究,同樣地在沒有調查權的情下,今次主要透過訪問供應商,總結出7項情,關乎連鎖超市是否利用其市場權勢,在地區市場層面上影響產品價格、質量及產品服務類別範圍等;消委會的質疑呼之欲出,只是未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有關7項情,其中兩項涉及疑似違反《競爭條例》。

一項是部分連鎖超市要求對售賣的貨品享有獨家銷售權(獨賣),若獨賣持續長時間,供應商及其他零售商未能為消費者提供替代選擇,則獨賣的要求就限制了消費者在市場的選擇;另一項是有零售商利用議價能力向供應商施壓,威脅如供應商不阻止零售商的競爭對手以低價售貨,可能停止與供應商交易,消委會報告認為,就此,有些零售商有可能嘗試透過供應商與其他零售商一起協調定價。這兩項情,分別疑似限制了消費者選擇和有合謀定價之嫌,若屬實,牴觸了《競爭條例》相關規定。

至於其他情,消委會報告顯示,包括供應商要繳付上架費及廣告費 ;零售商投訴供應商供貨給競爭對手;供應商要負責退貨和承擔所需成本;零售商生產自家品牌與供應商的品牌競爭等,這些情或許不涉及法律層面,但是箇中不公平交易顯而易見,究其實質也與市場權勢行為有關。

領匯市場只見大型連鎖超市

若涉綑綁安排不利引入競爭

近年,領匯管理的商場,大多只見大型連鎖超市,並無其他個別超市蹤影。目前的情,若反映連鎖超市營運者及領匯作綑綁式租務安排,因而享有明顯價格優勢,則個別店舖營運者未必有能力與領匯作類似租務安排,就出現被排擠的結果。消委會的報告認為,這種情使市場新參與者難以租用合適店舖,限制了引入超市新競爭者的機會。

領匯在連鎖超市坐大的角色,表面看來不涉及反競爭行為,不過,若領匯與連鎖超市簽訂的合約,有條款不利於其他超市經營者租用領匯的零售物業,就另當別論。消委會報告暴露了一些現象,但是因為沒有確實佐證,無法確定箇中是否有不當之處,只能寄望擁有法定調查權力的競爭事務委員會揭開真相。

本港有關反競爭行為的法例和組織,已經分別通過,一些已經生效,例如競委會和競爭事務審裁處已經根據相關條文成立,只是競委會正在擬備執法指引,需要經過諮詢和立法會通過等程序,預期到2015年才可與《競爭條例》一併生效。我們期望競委會一方面加快籌備,盡快投入工作,另方面若競委會主席胡紅玉回應消委會的發現,宣示競委會正式工作之後,會把調查大型連鎖超市營運情,列為首個調查項目,這樣可以顯示競委會對付反競爭行為和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決心。

消委會今次的雜貨市場研究,揭示大型連鎖超市一些營運手法,有疑似反競爭行為和交易不公平嫌疑,競委會對消委會的發現,應該視作前期工作,毋須從零開始摸索,節省大量時間;另外,大型連鎖超市是否對消費者和供應商不公平,持續未有定論,競委會應該藉解決這個議題來建立威信,若調查發現對大型連鎖超市的指控純屬子虛烏有,則可以給它們洗脫負面形象,若調查發現確有其事,則按法例規定處理,達至保障消費者權益的目的。競委會為反競爭行為而設立,搞清楚大型連鎖超市的經營手法,對競委會是極大考驗,也可體現競委會成立的目的和意義。
editorial
Posts: 1902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長實頭炮開價 低鄰盤兩成
DIVA首批50伙 折實16886元

2014年1月3日

去年在港售樓成績失利的長實(0001),甫踏入新一年便搶閘開盤,昨日公布今年頭炮、天后電氣道16個月樓花盤DIVA首批50伙的價錢,平均實用呎價22,514元,最快下周抽籤揀樓;為求「收復失地」,長實推出一籃子最高相等於樓價25%的折扣優惠,令首推單位折實後平均實呎降至16,886元,除較恒地(0012)同區新盤維目前折實平均實呎2.1萬元低約兩成外,亦較信置(0083)、合和(0054)灣仔囍匯2期的首批單位,即折實平均實呎1.87萬元低約10%,反映發展商去貨心切。
editorial
Posts: 1902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40306likashing.jpg
40306likashing.jpg (49.52 KiB) Viewed 8356 times
李嘉誠:香港是被寵壞的孩子 (13:46)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接受內地傳媒專訪,批評香港是被寵壞的孩子,指這樣下去,不用5、6年,本港將面目全非。
他在去年底至本月初,於辦公室內接受內地《財新網》記者訪問。

李嘉誠比較香港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指香港近年民粹主義嚴重,將影響社會發展,「新加坡是先天不足,香港則是寵壞了的孩子。香港近來民粹主義升騰,照這樣下去,用不了五六年就會面目全非。」

李嘉誠在訪問中表示,自己也當過窮人,明白憤怒情緒如何滋生,但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我也當過窮人,很明白天天要擔憂生活的感受,滋生民粹乃是人之常情,但社會的重點是如何解決問題,而不要停滯在憤怒情緒的階段。」

他稱,貧富差距擴大對任何政府來說都會有困擾,但切忌「情緒政策化」,但他稱,不認同由政府主導的福利模式,主張要回歸以往香港的自由市場模式,並走向由創新驅動的經濟與社會,又促本港增加競爭力。

他稱,因社會問題日漸複雜,只由扶貧出發解不了競爭力不足的問題。但他批評不少政客只推波助浪,視憤怒情緒為得到選票、權力的平台,而不是聚焦解社會問題,如果社會因為太多紛爭而停滯不前,經濟發展政策沒有朝氣,對任何階層都沒有好處。

李嘉誠:制度民主化商人地位更健康 (14:09)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接受內地傳媒訪問,談到本港民主化,認為民主化之後,本港商人地位將會更健康。
李嘉誠在接受《財新網》訪問時表示,有權利選擇,是一種福份,而一個良性、健康的民主社會,要講求法治、包容和多元,否則社會思維封閉,民主制度的作用也不會大,也不會讓社會更加開放。

他又稱,港人要在社會責任和權益之間取得平衡,不能只看重權益,輕視責任。

他自言自己已85歲了,和一個17歲的青年,看這個社會是不一樣的,雙方所看到的未來也不一樣。因此,談論選舉制度,要85歲的人,為17歲的人定義一切,是很危險,他更稱連自己的子孫將來會做什麼也說不到。

李嘉誠指出,民主有多種模式,最重要的是與政府權力作出平衡,但具體要怎麼做,交由大家討論。他認為,「一國兩制」本身開創先河,在歷史和國際上均獨一無二,相信港人有足夠智慧作出決定。他又指,一個要為香港人服務的領導,需要愛國家、愛香港。

他認為,在制度民主化之下,商人地位只會更健康,又指政府沒可能不繼續支持商人,使經濟持續發展,因為有清晰思維的領導,會明白只有締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可做大做強,推動經濟。


李嘉誠:不要扭曲民族認同心 (14:19)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表示,香港人是包容、熱心,並對國家富有感情,希望港人不因一些表面現象,扭曲對民族的認同心。
李嘉誠稱,香港一直是個和融社會,希望大家知道香港人是包容、熱心,有正義感,對國家富有感情。他又對內地記者表示,若記者在香港問路,儘管香港人和他一樣,說著不鹹不淡的普通話,也會用這不標準的腔調耐心回答。內地遇到天災,港人亦常是感同身受。

他期望,港人不要被社會一些表面現像,扭曲對民族認同的心,他認為,也許香港正經歷一種身分認同的痛苦和掙扎,這是可以理解的。

他又表示,早前和黃碼頭工潮發展,工人移師到長江中心外,並批評李嘉誠是奸商,以「青面獠牙」的魔鬼形像來代表他,李表示,儘管把他扮成魔鬼模樣,但看到那張照片他還是在笑的。
editorial
Posts: 1902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競委會決打大老虎 勢查超市

主席胡紅玉﹕執法指引下周諮詢


盼知情者勇敢提供資料

超市涉反競爭,胡紅玉預計超市及圍標等公眾關心議題,競委會難免要處理,即使不是主動調查,相信都有人投訴。消委會早前公布超市調查,指兩大超市與領匯礙小店入商場,但無法索取營業額資料,不確定有否涉反競爭。她指未來有競爭法,調查力較強,可繼續消委會未能調查範圍。然而,她指打大老虎要證據,盼知情者勇敢提供資料。

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認為,超市、電視、牛肉市場等都應引用競爭法調查,盼立法會審議執法指引時不會再受阻。
editorial
Posts: 1902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李嘉誠重組長和 人民幣或暴跌

香港巨富李嘉誠日前宣佈重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變相將集團遷冊海外,消息震撼市場。中國知名投資者兼股評人黃生,在內地「21世紀網」撰文,指李嘉誠「不僅在撤離大陸,還在撤離香港」,當中這傳遞了一個危險訊號,就是「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可能會暴跌。」

黃生在文章中表示,李嘉誠做出如此動作,「他肯定是已經聞到了一些變化,不管是政治上的還是經濟上的考慮,讓他在耄耋之年,不得不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黃生認為,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李嘉誠撤離中國樓市,是因為洞察到「中國的房地產就已經步入了調整,而他是在大陸房地產泡沫最頂峰退出大陸市場的。」

但黃生表示,背後還有更重大的因素,並存在很危險的變化:「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可能會暴跌。在暴跌到來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這些資產,李嘉誠之前甩賣大陸的房地產,現在全力進軍歐洲,都是明證。」

他又指,實際上大量的資本正在離開中國。其次是中國的政治氛圍發生了一些變化。「不管是香港佔中還是大陸全面的反腐,其實都說明了中國的政治氛圍的變化,而且大陸的腐敗比想象中嚴重得多。」

在結尾,完全看淡中國經濟。他說:「李嘉誠的撤離,是重大的風向標,從經濟的角度分析,中國的經濟已經很危險,很難獲得更高的回報,中國經濟可能長期緩慢增長,泡沫的破滅可能導致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嚴重貶值;從政治的角度講,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家族和後代。總之,令人無限感慨和傷感!」
editorial
Posts: 1902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人民日報問李嘉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16:49)

《人民日報》海外版貼出評論文章,對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業務合併重組,提出了「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的疑問。


文章以「李嘉誠重組商業帝國 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為題撰寫,指長和系重組後,各方解讀不斷,並自問自答稱,李嘉誠今次祭出重手,「李嘉誠肯定是賺了」,指在消息刺激下,李的身家一夜間暴增158億元,並指這已經不是李第一次分拆公司,又歷數港燈上市、出售屈臣氏、出售上海廣州物業等事件,指李近兩年在澳洲、加拿大、荷蘭等地大舉投資,反映其「亞洲套現、進軍歐美」的思路。

至於舉動是否代表撤資,評論指李嘉誠對這個話題相當敏感,又引述他稱,許多本港公司都已更改註冊地,長和系重組只是為了方便李澤鉅接班,又指重組與佔中事件沒太多關系。

評論之後引述意見稱,李如要如要遷冊,不需要留待集團大重組時才進行,又指公司注冊地並不重要,是否在香港投資才最重要,亦不會影響海外投資者來港投資的信心,並指由經濟角度分析重組是合理的。

但評論亦引述《明報》指,因為開曼群島屬於英國領土,日後若遇到官司,香港可能對長和沒有司法權力,最終審核權由香港終審法院變為英國最高法院。

(人民日報)
editorial
Posts: 1902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和黃擬千億購英電訊巨頭
勢變當地一哥 英成和黃最大市場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將企業王國重心由中港轉向西方,集團之前宣布重組及變相遷冊後,頻頻出手到海外併購。和黃昨宣布,旗下英國流動電訊商「3英國」準備「蛇吞象」收購當地第二大的O2,交易作價最高達到102.5億英鎊,折合約1191億港元。這是和黃繼1999年「千億賣橙」後,事隔近16年,再造千億交易。

作價最高1191億
海外的能源、水務、電訊甚至停車場、火車及飛機租賃等業務,是近年長和系收購對象。和黃主要收入來源早已是來自歐洲地區的業務,以去年上半年業績計算,歐洲佔總收入的比例達到43%,反而中港兩地合共只佔26%。即使單計英國的業務,經過近年連環收購,已提升至18%的水平。若成功收購O2,英國將明顯成為和黃最大的市場。

長和系近年積極購英企
李嘉誠及其子、集團副主席李澤鉅過去曾表示,選擇到法制較完善及公用項目有回報保證的國家投資,英國則是兩父子近年積極出手併購的地方。與此同時,英國當地經濟環境轉差,加上英鎊近期貶值,頓成和黃出手掃廉貨的機會。英鎊兌美元匯價,由去年7月15日高位1.7192,大跌13%至昨日最低的1.4952水平。

根據花旗的報告顯示,如以後付的客戶數目計算,截至去年第三季止,3英國為當地第四大流動電訊商,排第一則是早前獲英國電訊收購的EE。O2則為當地第二大,今次交易完成後,3英國將是當地的「一哥」。和黃稱會在未來數星期,與O2母公司西班牙電訊獨家洽商,準備以92.5億英鎊收購。將來3英國及O2合併後,累積現金流達到協定水平時,和黃要額外付出10億英鎊作為遞延利潤分成,作價最高可達102.5億英鎊。

對獲批感樂觀 最快明年中完成
今次交易需獲歐洲委員會批准,和黃財務董事陸法蘭(Frank Sixt)昨表示對獲得監管機構批准感到樂觀。他稱,由於歐洲委員會已容許奧地利、愛爾蘭及德國3地的流動電訊商由4間減至3間,故此今次料會參考之前案例。他表示,因要通過監管機構審批,交易最快要到明年中才完成。

陸法蘭認為交易作價相當吸引,將來發揮協同效應時,可為集團帶來30億至40億英鎊的淨現值。由於交易作價龐大,故會準備籌借銀團貸款約60億英鎊,並考慮出售3英國最多30%的股權給私募基金,換取財政支持。

學者指和黃負債多有隱憂
經濟學者林本利稱,和黃的負債已相當多,今次斥巨資收購,勢令集團再背負更多債務,「長和系重組,已將中港地產業務當做提款機,供應資金給將來的長和收購。此舉令長地的股東要承擔更多債項,如將來加息周期開始,長和系前景堪憂」。
editorial
Posts: 1902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從和黃擬出售百佳看香港營商環境 / 百佳超市食之無味,棄不足惜 P2

Post by editorial »

香港立場大變:李嘉誠下錯棋命運改寫

2015-01-22 18:33:56
作者 :萬里海疆

在一個強權特首的政治安排下,一系列變革恐怕將勢在必行。二十三條立法那是肯定要做的,國情教育也一定會重新開機,土地與住房制度的改革恐怕也是在所必行。在此過程中,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依賴于土地形成的大資本財團的利益必然受到巨大的觸動。



——談占中之後香港政治經濟格局的演變前景

梁振英2015年的施政報告是罕見的強硬,申明「高度自治」不是「絕對自治」,強調香港必須服從中央權威,而且點名批評了一些激進刊物的言論,現場抗議的議員則直接就給架出去了。這種風格是「占中」之前從未出現過的。

我們把這個事情跟最近的一些新聞串起來看,就很容易發現中央政府對香港「占中」後政策方向的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在保持「一國兩制」的承諾不變的情況下,對香港現行政制進行調整,建立「強權特首」制度。

梁振英2015年的施政報告是罕見的強硬,申明「高度自治」不是「絕對自治」

——應該說,「占中」是一場測試,把各方面的底線態度基本上測清楚了。在占中之前,梁振英的態度是比較曖昧的——或者說至少是比較軟弱的,也就是對香港反對派的訴求,表現出一種比較左右搖擺的態度。得到中央支援,梁振英才逐漸開始硬氣起來了

這種態度我們也不好說梁本人內心到底怎麼想,但起碼在直觀上給人一種印象:就是香港政府在敷衍塞責,甚至是有意識在放縱反對派的極端言行來向中央施加壓力,試圖索取更大的利益。在諸如奶粉事件、國民教育事件這些問題上,港府基本無所作為,放任事情鬧大,然後讓中央妥協退讓。

有媒體在占中後發了這麼一則新聞——《梁振英:曾每天都向中央彙報香港「占中」情況》。這則新聞是很耐人尋味的。他彙報了些什麼,中央指示了什麼,這是機密,誰也不知道。但最終的結果很明顯:梁利用這種形式向中央表示「效忠」,也取得了中央的信任。

也就是說在中央政府強硬的表態下,梁最終放棄了表面上的搖擺,選擇了完全站到中央這一邊。港府的處理方式,從最開始的放任自流,到武力清場,到現在的秋後算帳,拘捕占中領袖。這一系列動作都顯然都是「每天彙報」之後,得到中央支援,梁振英才逐漸開始硬氣起來了。

與此同時,我們再對照另外兩則新聞。第一則,就是占中爆發的前夜,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一大批香港富豪到北京來訪問,打的旗號是希望維護香港穩定。

第二則就是占中結束之後沒多久,李嘉誠就宣佈把公司註冊地遷出香港。

顯然,李嘉誠等人去北京其實是要去試探中央的態度,希望居中調停,說服中央在2017年的普選問題上讓步,避免「占中」運動的爆發。

這個要求當然是被拒絕了。會面的結果,只是習總重申中央對香港的政策不會變。

調解失敗之後,「占中」隨即爆發,中央和香港極端民主派的關係終於徹底決裂。

李嘉誠等人去北京其實是要去試探中央的態度

而這種徹底的決裂,受打擊最大的,不是別人,就是這一批控制著香港經濟命脈的大富豪們。

我在占中期間發過一條微博,就是說從「學民思潮」領袖黃之鋒所做的演講內容來看,他的訴求是錯誤的,但他反應的問題是真實的。香港回歸中國以後,經濟發展緩慢、社會貧富差距擴大,香港底層人民沒有從祖國統一中獲得什麼好處,青年學生對未來失去希望,他們擔心畢業就失業,看不到通過自己努力上升的管道。

經濟基礎,才是「占中」運動爆發的最重要的原因

這個經濟基礎,才是「占中」運動爆發的最重要的原因。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首先是社會上有了對香港現狀的怨氣的積累,才可能有西方敵對勢力來挑撥離間產生效果。

那麼這種經濟社會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原因是什麼呢?在大陸這邊看來,中央已經給了很多優惠政策給香港,而且還大量廉價的淡水、蔬菜、肉製品供應給香港,保障香港的民生和經濟繁榮,其它的方面一概不管,給了你最大限度的自由。然後你自己還搞不好怪誰?只能怪你們香港人自己嘛。

但在香港人看來,就不是這樣。1996年,香港回歸中國之前,基尼係數是0.517,2012年,基尼係數上升到了0.538,貧富差距是擴大的。雖然看上去增加的點數不多,但一般認為超過0.5就是很嚴重的貧富分化了,在這個基礎上,每增加一點點都會讓底層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而這個貧富分化的加劇,是跟回歸以後中央政府不作為密切相關的。

自由資本主義一定會帶來滾雪球一樣的貧富分化,這個應該是一個共識。香港回歸以前,就是一個自由港,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當中也算是非常自由的了。但是英國的殖民統治畢竟還派了總督,他代表英國統治香港,其職權是高於行政、立法、司法這個三權分立體系的。有這麼一個強權人物鎮著,大資本要想為所欲為還是很困難。

但是在中國收復香港的過程中,在過渡時期,我們一方面不能直接派遣官員管理,一方面又不可能信任英國的官員,所以選擇了依靠所謂的「愛國人士」來協助中央政府實現香港平穩過渡。

而當時愛國人士的代表,當然就是李嘉誠、霍英東這些大資本家了。在這個過程中,這些以前尚不能幹預政治的資本大佬們開始獲得大量的政治資源,李嘉誠和霍英東都成了香港回歸籌備委員會委員,成為中國在香港政治力量的代表。

香港回歸以後,總督制度自然消失了,中國政府因為「一國兩制」的承諾,也沒有過多干預香港政務——因為西方國家老是拿自由民主這些東西來攻擊中國,而中國也有很多人也對此缺乏自信。

中國政府因為「一國兩制」的承諾,也沒有過多干預香港政務

所以雖然英國統治的時候一點民主不給香港,中國收復香港以後反而開始搞民主了。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立法會的權力上升,特首的權力下降,跟總督比起來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從「統治者」變成了行政機構首腦的這麼一個角色。香港的政治體制,實際上就從總督獨裁制向三權分立的民主政制發展了。

回歸以後,香港經濟增長的絕大部分好處都是大富豪們拿走了

在資本大佬介入政權交接、新任政府權力分散的這麼一個情況下,政治力量對資本力量的節制就完全失效了。對李嘉誠這樣的大資本家來說,以前還有總督管著,回歸以後在香港就可以徹底稱王稱霸。所以實際上我們看李嘉誠的財富增長,速度最快的就是香港回歸之後的這麼幾年。

他的公司市值在回歸前的1995年才只有420億港元,盈利才只有30億港元。到2009年,就增加到了一萬億港元,相當於同期香港經濟總量的50%,盈利更是高達兩千多億港元,增加了七十倍。大頭都是回歸後掙的。而這期間,香港GDP增加了不到一倍。

所以,回歸以後,香港經濟增長的絕大部分好處都是大富豪們拿走了。底層人民並沒有得到什麼實惠,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特別是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嚴重,財富分配的差距比收入的基尼係數更加嚴重。

李嘉誠在回歸兩年後就成為華人首富,但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卻不足十五平米,此外還有十多萬人住在不足兩個平方米的籠屋裡面,所謂「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就是現今香港現狀的真實寫照。

在一個強權特首的政治安排下,一系列的社會變革恐怕將勢在必行。二十三條立法那是肯定要做的,國情教育也一定會重新開機,土地與住房制度的改革恐怕也是在所必行。在此過程中,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依賴于土地形成的大資本財團的利益必然受到巨大的觸動。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收回香港以後,對香港的治理是有所失職的。「香港明天更美好」這個承諾並沒有完全實現,起碼對於香港的底層人民和年輕一代來說,他們所看到的現實就是回歸以後,他們的處境和未來變得更加黯淡了。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哪兒?就在於過度的自治造成的「政府缺位」。香港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供700萬人發展,已使用地區只占了所有面積約24%,扣除不可開發的山地,還有40%的可供開發面積,但是就是空著不讓開發。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過於弱勢,難以下定決心,因為一旦開發就會造成香港樓價下跌,讓擁有住房的階層利益受損。

李嘉誠在回歸兩年後就成為華人首富

董建華多次打算學習內地新建保障房,都迫于既得利益階層的政治壓力而被迫放棄了。香港想要修一條高鐵接上廣深高鐵,死活修不動,因為政府太弱勢,根本無法完成高鐵所需的拆遷工作。這些問題,在中國都不是問題,唯獨在香港克服不了,你說是中央政府失職,還是香港政府失職?我覺得應該是都有責任。

香港的問題,核心不是自由民主太少,而是自由民主太多

底層人民在生活得不到改善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什麼樣的意識形態來要求改革?就是一個輿論宣傳戰的問題了。西方的敵對勢力也好,本地的像黎智英這樣的資本勢力也好,就開始在青年學生中間煽動,把這樣的問題歸結為大陸不給香港民主,以及大陸人到香港來買奶粉、生小孩佔用香港的資源的問題上來了。

這個邏輯其實很荒謬,因為大陸的政制和英美民主差距更大,但是對岸的深圳發展的比香港好的多;至於大陸人民到香港來,那是有利於香港經濟的,沒聽說過買東西還把人家給買窮的。

香港的問題,核心不是自由民主太少,而是自由民主太多,導致政府缺乏權威和執行力,無法大規模的配置公共資源,推動有利於底層人民的改革,放任大資本肆意擴張。

但是呢,目前來看,在香港這個宣傳陣地上,我們是失分的。青年學生被西方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理論給洗腦了,覺得問題就是中央不給香港民主造成的,所以才有了「占中」運動。

所以我才說:「占中」運動中,青年學生的訴求是錯誤的,但他們提出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是中央政府、香港政府必須要解決的。只要這樣的問題不解決,僅僅是鼓吹什麼反對國外敵對勢力的滲透宣傳,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要解決這個問題該怎麼辦?

首先就要跟香港大資本家分道揚鑣,不能再像回歸前後一樣,把他們當做政治上的依靠力量了。因為社會公平的改革,必定會觸碰到這些人的利益。

其次,就是要建立「強權特首」制度,要讓特首扮演一個像回歸之前的港督的角色,或者說是像現在中國地方政府的黨委書記的角色,一個超越行政、司法和立法之上的職位。

「占中」運動中,青年學生的訴求是錯誤的

大幅度的削弱立法會的職權,因為這個陷入黨派鬥爭、不用對實際決策負政治責任的機構,是很容易因為各方面勢力的滲透而變得四分五裂、無所作為。變成一個極端勢力表演的大舞臺。

目前,中國政府一方面要堅持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保障香港的高度自治,所以不能真的搞社會主義改造,直接委派香港市委書記、市長;另一方面,又不宜完全的坐視不管,讓港內港外的敵對勢力把香港搞得一塌糊塗,這樣在輿論上同樣對我們不利,因為香港畢竟是屬於中國的。

占中結束以後,李嘉誠收拾家當準備走人

兩方面均衡的結果,一個效忠于中央政府的強權特首,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政治安排。梁振英在關鍵時刻以「每天向中央彙報」的方式效忠,最終促成了這一政治決策。

所以,占中結束以後,李嘉誠收拾家當準備走人,梁振英態度強硬發表施政聲明,批評大學反對派刊物,對「占中」領袖秋後算帳。這些東西都是連在一起的。李嘉誠不是不看好香港的未來,而是不看好他自己的家業在香港的未來。在一個強權特首的政治安排下,一系列的社會變革恐怕將勢在必行。

二十三條立法那是肯定要做的,國情教育也一定會重新開機,土地與住房制度的改革恐怕也是在所必行。在此過程中,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依賴于土地形成的大資本財團的利益必然受到巨大的觸動。這個時候把資本註冊地遷移到香港之外的避稅天堂,其實是在給自己準備退路了。

香港明天會更好,但李氏家族的明天恐怕是不會更好了。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