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交盲點 (五) 第一、三、五頁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北京外交盲點 (五) 第一、三、五頁

Post by editorial »

俄專家:中國狂撒錢犧牲大卻沒幾個忠心朋友

和平与强军两手都要硬

和平與強軍兩手都要硬。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令人感怀。凭良心说,中国坚持和平崛起,创出大国不流血崛起的先例,笔者赞其居功至伟之文不下百篇。和平崛起比十字军东征、不列颠对印度的统治、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等血腥崛起,文明多了。邓公说过,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和平。其中关键词是强大二字,对中国来说,大字似无疑问,但强字呢?坦率讲有差距。举两个例子:对霸权绝不容忍一是对阴谋话语过于温和。比如对中国威胁论之类的霸权主义阴谋,总是疲于解释,生怕人家说威胁别人。可事实呢?1840年鸦片战争、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诸多丧权辱国条约,失去港、澳、台。从那时至今,我们哪一天不处于霸权威胁之下?中国何时何地威胁过别人?从来是美国威胁论,从来是中国被威胁,在外交上、军事上何苦不强硬一些?

二是中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美关系是当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斗心术、打太极、虚虚实实不可避免。但有一点,中国买美债达1.4万亿之巨,换来的是什么?是美国入亚的回报,是全面被围堵的回报,是诸蛇吞象、以小欺大的回报。历史上曾经向中国进贡的小国纷纷托大起来,在南海争相抢吃唐僧肉。概因我们大而不强。虽然屡次表态主权无可争议,双方对话解决,但谁跟你争议,谁跟你对话,而是霸占与抢夺!和平发展并不错,但绝不是容忍霸权,终究不是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时代了。


美只信战争崛起

当今美国的衰落,已不是因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传统难题,而是虚拟经济与过度消耗的无解方程,是罗马、拜占庭式的帝国衰落。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仍是当今最强大的国家,其强表现在只相信战争崛起。乔姆斯基的两个如果无情揭露了美霸本质:如果民主是指人民意愿得以实现,那美国就不是民主国家,如果无赖国家的定义是指藐视国际法,那美国是无赖国家中的无赖国家。在关塔那摩对待囚犯和在费卢杰对待伊拉克平民的行为,早已置《日内瓦公约》于不顾;研制新型核武器,严重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攻打伊拉克、利比亚等等,公然践踏《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庭裁决美国对尼加拉瓜非法使用武力,美国公然违抗国际法庭……

-
但当今的丛林规则就是吊诡:如此霸道的美国,追随者无数;如此温和的中国,朋友寥寥无几。俄罗斯萨姆索诺夫撰文说,中国到处撒钱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却换不来几个忠心朋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是援助没有条件,各国都想吃唐僧肉;二是没有明确的核心利益,尤其观点不明确;三是周边关系都不会处理,怎能在世界有朋友?俄国人的话值得深思。

别再理会“威胁论”

中国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屡屡宣布坚持和平发展,问题在于有人不喜欢中国发展,逼你聚不起精神。2000年以来,美国不断加紧对中国战略包围:在东部,美、日、韩建立军事同盟,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在西南,支持印度在南亚次大陆军事扩张;在南海,挑唆侵占中国领土,组织中国周边南海国家联盟;在西面,长期在伊拉克、阿富汗部署大量驻军。美国还在吉尔吉斯斯坦,不惜重金打通战略通道……对中国完成了战略包围。美国国防开支是中国的17.8 倍,人均国防开支是中国的77 倍,正加快研发制造针对中国的尖端武器,早把中国当做首要敌人。如此肆无忌惮地威胁中国,却反诬中国威胁,这不是贼喊捉贼、倒打一耙么?

笔者以为,面对美、日一成不变的新冷战思维和强权逻辑,中国要把和平与强军绑在一起,既然已背上威胁黑锅,还怕它做甚?不妨就真的两手都硬起来,建立强大的主权话语,为的是真正能够和平发展及保卫世界和平。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北京外交盲點 (五) 第一、三、五頁

Post by editorial »

美莫南海發錯誤信號 (12:01)

中國官方新華社今早發表國際時評,指摘美國在南海問題上說三道四,呼籲美國莫屢發錯誤信號。
以下是時評全文:

美國國務院日前就南海問題發表所謂聲明,罔顧事實,混淆是非,對中國主權範圍之內的事說三道四,干涉中國內政,向外界發出嚴重錯誤信號,這無助於南海乃至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眾所周知,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早在1959年,中國就設立了隸屬廣東省的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對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進行行政管轄。

如今設立地級三沙市,是中國對這三個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行政管理體制的調整和完善。熟悉中國國情的人都知道,在地級市設立警備區是中國的常規做法,設立三沙警備區也不例外。中國在自己的領土上設立機構天經地義,美國對此沒有資格橫挑鼻子豎挑眼。

自從三沙設市以來,美國政府和一些政客接連對此妄加評論,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這些舉動與近年來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一脈相承。

本來,南海很平靜。早在2002年中國與南海周邊一些國家就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關於南海一些島礁的主權分歧已經按照既定軌道、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雙邊友好協商方式和平解決。但美國高調宣布重返亞太以來,其屢屢表現出對介入南海問題的「興趣」,頓時讓這片平靜之海暗流涌動、風高浪急。

從兩年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發表有關南海的言論以來,美國近年來在這一地區密集出台一系列傾向性明顯的舉措。今年,美國軍方宣稱將把戰略重點轉移到亞太地區,到2020年,美海軍將把其部署在太平洋的軍艦數量從目前的佔總數50%增加到60%。

而今,美國再次在南海問題上向外界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居心叵測。

表面上看,美國對南海諸島爭議採取「不持立場」「不介入」的態度;而從其實際做法來看,美國選擇性偏袒和縱容一些國家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美國通過在南海問題上攪局,還妄圖離間南海周邊一些國家與中國的關係。顯然,這無益於解決問題,更不利於地區國家的團結合作與和平穩定。

歷史經驗證明,當國與國之間發生領土或領海爭議時,外來勢力的介入往往給當事國帶來負面影響。歷史上,西方強國挑動其他國家陷入不和、紛爭,埋下地區緊張的種子,然後以「仲裁者」、「平衡者」的身分介入,以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今天,人們在美國身上看到了類似的伎倆。

美國和中國分別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關係不是零和遊戲。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低迷、一些國家動蕩之際,亞太既是相對穩定和最具活力的地區,又是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柱。美國有責任積極維護亞太地區的穩定與繁榮,而不是製造地區緊張局勢。因此,奉勸華盛頓不要在南海問題上再發錯誤信號,徹底摒棄亂中取利的圖謀,讓南海回歸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

(新華社)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北京外交盲點 (五) 第一、三、五頁

Post by editorial »

 中國太天真了:偷偷崛起是完全行不通的
2012-08-04 17:10:58

  香港《大公報》8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外交發展才是硬道理 美國《外交政策》刊文稱,北京在南海問題上正被迫拋棄耐心外交。文章認為,上世紀70 年代,中國奉行和平外交,其好處是無需戰爭便可佔據優勢,但北京現在卻要拋棄這一戰略。隨著華盛頓宣佈重返亞洲,中國戰略家因美國包圍而焦慮,美國認為,北京或許已得出結論:耐心外交將令其丟掉南海,最好現在就行動,在競爭中先發制人。我認為,美國的觀察是正確的,隨著周邊國家及世界局勢的改變,隨著中國的日益強盛,中國的外交政策正發生變化。值得指出的是,這種變化並非因為焦慮,而是戰略調整,走出改革開放以來外交鎖定的韜光養晦政策,顯示了中國外交同樣奉行發展才是硬道理。

  既韜光養晦又有所作為
  在敘利亞戰火紛飛的時刻,繼俄羅斯三大艦隊開赴地中海,中國海軍第十一批護航編隊青島艦、煙臺艦和微山湖艦組成的出訪編隊罕見地出現在遙遠的地中海水域,在中東地區引起大量猜測。我認為,中國海軍亮劍地中海,是向外界宣告,中國海軍早已不是幾十年前的岸邊海軍。而此時,中國航母平臺瓦良格號也完成長達二十五天的第九次航海試驗。這是歷次海試中時間最長的一次,相信該航空母艦很快將交付軍隊使用。可以預知的是,中國航母未來不會在近海作遊艇觀光,一定是走向深海,走向世界。令人鼓舞的是,這些都預示,中國終於可以走出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為爭取中國和平建設的機遇和空間,鄧小平提出了中國發展的外交政策,表述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抓住機遇、有所作為的國際戰略方針,其核心是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在當時,這對中國來說,主要是韜光養晦,即在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形勢下,改變計謀,臥薪嚐膽,隱居待時,這實屬必要。


韜光養晦的戰略,主要是隱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為中國帶來經濟長期持續高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但韜光養晦只是條件尚未成熟時的謀略。一旦時機成熟,不需要收斂與隱藏,就破門而出了。二十多年來,中國開始成長,全世界都清晰看到中國無論經濟還是軍事實力,韜光養晦這件衣服也無法遮掩日益發達的中國肌肉,走出韜光養晦,邁向有所作為,成為中國外交的歷史轉折,也是中國難以推卸的國際責任。

中國不再任人欺侮
  中國海軍高調亮相,正是沿海周邊國家烽火正起之時,南海諸國窺視中國海域,變本加厲欲罷不能。日本政府和民間無視中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和平主張,在東海,尤其是在中國所屬釣魚島不斷製造事端。中國一忍再忍,可以說實在是忍無可忍。中國外交走出韜光養晦,不再單一以外交談判擱置爭議來回避問題,而是時而拔劍,且劍有所指。

  早前,在黃岩島,中國政府就不任由菲律賓海軍隨心所欲驅趕中國漁船,而是出動海監、海政船執法護航,態度極強硬;在南海局勢緊張之時,外交上的忍耐於事無補,中國迅速成立三沙市,雖然無疑將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升級,也被視為亞太地區潛在衝突的導火索。但中國是向國際社會發出重要信號,表明了中國維護南海權益的堅決態度,掀開了維護中國南海主權和行政管轄的新一頁。就在中國與多國就領海主權爭持不下之際,中國近來陸續推出多項海洋維權措施。目前中國最大和最先進的五千噸級大型海事巡邏船海巡01日前在湖北武漢下水,該船還配備直升機,有報導指,海巡01將部署在釣魚島周邊水域;而六艘漁政船隻,開始一連七日在粵閩交界海域,進行聯合執法行動,完善海疆的巡航護漁工作。由二十九艘一百四十噸級以上的鋼制漁船,以及三千噸級的綜合補給船組成的南沙捕撈船隊返回三亞,表明,政府不僅允許民間力量參與宣示南海主權,民間的活動,還將得到官方海巡的護漁。

  外交政策需隨形勢改變

和平發展始終是中國的堅持,也始終保持著擱置爭議的善意,中國希望通過外交方式來解決爭端,但面對挑釁,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欺侮,逐漸強盛的中國,需要在國際發出正義的聲音。中國仍然會依據鄧小平確定的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謹言慎行,但中國在美國戰略東移,周邊某些國家不斷挑釁下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如果中國希望利用自身的克制及忍耐,想和平與悄悄的崛起,來爭取發展的機遇和空間的話,那只是鴕鳥心態,未免太過天真和愚蠢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考察時面對中國所面臨的現狀,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二十多年來,我們僅在經濟層面上理解這個硬道理,同樣,中國改革發展,從經濟發端,將邁向政治、社會、文化全面發展。由此而論,中國外交政策,無論是戰略還是策略,也需要隨形勢的改變而發。中國外交,發展才是硬道理!(作者為資深評論員)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北京外交盲點 (五) 第一、三、五頁

Post by editorial »

中國維護南海主權 志氣強硬多管齊下
2012-08-10 16:48:35

在越南通過海洋法的當天,中國在南海宣佈設立三沙市。有報導說,在通過外交管道提出抗議的同時,中國設立了管轄南沙、西沙和中沙各群島的海南省三沙市。中國1959年設立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此處則將辦事處合併升格為市。中國此舉是打算強化其在主權問題上的主張。

中國6月22日宣佈,中國計畫對越南近海油氣田的第九區塊實施國家招標,這與越南和印俄等國聯合開發的第十七區塊重疊。此舉再次凸顯中國有意全面開發南海資源。為了抗衡中國,越南還出動了戰機在南海上空警戒巡邏。中國國家石油公司招標的區塊中包括了越南已特許的主要石油公司,更令人震驚的是,中國派出隨時準備戰鬥的船隻只來捍衛其對黃岩島的主權要求。

東盟地區外長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南海問題成為焦點。關於南海的問題,越南和菲律賓主張通過國際法和多邊機制解決。與此相對,為防止美國介入南海問題,中國試圖避免在東盟會議上積極討論這些事宜。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北京外交盲點 (五) 第一、三、五頁

Post by editorial »

臺灣YST:未來8年波濤洶湧,美國的反擊和中國機會
2012-08-11 08:58:10 


美國的反擊

美國今天的衰落是真實的,因為軍事擴張過度、政府因債臺高築而喘不過氣來,如果不是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早就垮了。美元經過QE1與QE2並沒有解決美國經濟的基本問題,那就是雙赤字。

美國印鈔票最大的敵人是歐元與人民幣,前者雖然目前疲軟但不至於崩潰,後者則是欣欣向榮遠比任何貨幣健康。美元目前的窘境是美國以前歷次的“衰落”都從來沒有面臨的情況。

今天的美國必須拿出乾貨來跟世界競爭,特別是對中國,但是美國沒有這個能力。美國國務卿喜萊莉.柯林頓大談美國的“巧實力”就是因為美國硬實力不足,她拿不出乾貨。

YST的分析是美國現在印鈔票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擴大「茉莉花效應」。大量印美元會造成全球物價上漲,在歐洲和亞洲都處於高失業率的時候,物價上漲就能製造更大的全球動盪,引發各國的內部革命,最好導致內戰和國家分裂,想想看,這是多麼便宜的手段。

美國是主要的糧食輸出國,具有主控能力,如果美國一面印鈔票、一面限制糧食輸出和提高糧食價格,對美國是相對有利的,有可能不戰而大量弱化其他國家。美國可以視各國動盪的情況伺機而動,在最有利的情況下出動軍事力量掃平主要障礙。
上面這個策略就是,先用美元製造通貨膨脹,再用糧食製造生活恐慌,然後觀察各國自亂陣腳,最後動用武力作出最後一擊。如果美國決定要賭一把,這是最安全的方式。

有趣的是,riquelme網友指出美國奧巴馬總統準備收回一部分外包給外國的工業生產,譬如印度的軟體和韓國的鋼鐵,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觀察的。
YST個人認為美國這樣做是正確的,早就該做了。「全球化」本來就是先進國家進行經濟統治和入侵外國市場的一種手段,它的壞處是資本家獲得巨大的利益,但本國政府卻很可能抽不到稅,資本家把環境污染留給外國政府,把失業問題和社會問題留給本國政府,把錢留在自己的荷包。所以當「全球化」到達某個地步後先進國家便開始蒙受其害。

收回印度的軟體外包非常容易,印度毫無反抗的能力。但是收回韓國的鋼鐵製造可能有些困難。韓國與美國已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並且於今年的三月15日開始生效,所以美韓之間的競爭是在價格與研發,不是單純的市場。韓國在價格方面有優勢,美國在研發上有優勢,勝敗難料,值得我們後續觀察。如果美國在冶金上扣著關鍵與核心技術,韓國自然受制,有市場也沒用。美國的衰落和中國的機會

美國必定衰落 只是時間問題
有關美國目前相對衰落的這些論點,很多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後才出現的。但一場經濟衰退,甚至是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也不一定意味著一個大國終結的開始。19世紀90年代,上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美國都曾陷入嚴重和持久的經濟危機。在每一種情況下,它都在隨後的十年裡實現了經濟回升,相對於其他大國、與危機爆發前相比,它實際上最終都獲得了更為強大的地位。上世紀頭十年、40年代和80年代都是美國的全球實力和影響力的高點。

不到十年前,大多數觀察家所談論的不是美國的衰落,而是其持久的首要地位。在短短幾年內,美國的相對國力的基本面就發生了如此顯著的轉變嗎?
答桉是否定的。我們從基本指標說起。就經濟而言,儘管目前的年代陷入了經濟衰退和緩慢的增長,但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並沒有改變。其在世界GDP中所占份額非常穩定,不僅在過去的十年,而且在過去的40年中都是如此。

1969年,美國提供了世界經濟產出的約1/4。今天,它仍然提供1/4左右,它仍然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富裕的經濟體。人們對中、印等亞洲國家的崛起很著迷。這是正確的。這些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份額節節攀升。但這迄今為止幾乎完全是在犧牲歐洲和日本利益的情況下發生的。後兩者在全球經濟中所占份額每況愈下。

(一)「中評社」的評論
「中評社」是設在香港的新聞機構,但是YST不確定它有多少大陸官方的身份。香港的政治成分非常複雜,「中評社」的評論動機因此也非常複雜。由於香港的地緣經濟缺乏競爭力,香港無法擺脫為西方國家充當仲介的角色,不論管不管用,這是它的救命稻草,香港人的內心是不希望西方國家衰落的。
所以香港雖然身子回歸中國但是心並沒有回歸中國,也很難回歸中國。香港的地位很尷尬,香港人的心態也很複雜,充滿了矛盾、怨氣與不甘心。


讀者只要看「中評社」這篇文章的題目就知道香港人是不甘心美國衰落的。什麼叫做「只是時間問題」?這話有趣,說了等於沒說。想想看,這裡的時間當然就是指不久的未來(near future),如果是一千年以後的事這麼多人寫文章提它做什麼?

所以這個作者真正內心的意思是美國衰落的時間還早得很,甚至眾人所說的美國衰落只是一個假像。這就值得我們討論了。
YST個人不同意「中評社」這篇文章的內容,因為它只陳述美國國力起伏的表面,論述流於膚淺。要知道任何國家的國力都有起伏,但每次起伏所代表的意義都不一樣,單單指出表面的起伏其意義並不大,也沒有什麼學習的價值,更何況這些例子留下很多疑惑,沒有什麼說服力。讓我們逐一說明。

1.YST看不出十九世紀的九0年代美國有什麼衰落,1898年的美西戰爭美國打敗西班牙獲得亞洲的殖民地菲律賓與領地關島和加勒比海的領地古巴與波多黎各,美國繼續賣鴉片給中國,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成功進犯北京,趕走太后與皇帝,享受中國的钜額賠款、租界權、關稅權、治外法權與內河航行權。美國的衰落從何說起?

2.上世紀三0年代的衰落是美國自己的金融問題而不是受到外來的侵略或剝削,最後美國用對外戰爭解決本身的經濟問題,並且由於本身沒有遭受到一丁點戰火導致戰後頗長的一段時間擁有全世界幾乎一半的生產力而成為全球霸權控制了大半個世界。三0年代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對美國而言是因禍得福。

3.上世紀七0年代的衰落是越戰的失敗,美國主要是面子掛不住,經濟並沒有受傷,而且在美元與黃金脫鉤後隨即與石油掛勾以及各種期貨掛勾因此而變得更“健康”,造成美國的外交變得更加肆無忌憚。YST個人認為美國的實力在越戰後反而變強了,因為美國的軍備作了大幅調整,特別是空中武力在越戰後大幅超越蘇聯。
美國海軍配備鳳凰飛彈的F-14與空軍配備麻雀飛彈的F-15全面領先蘇聯很大一段距離,這種由電子工業領先所帶動的超視距的攻擊能力(fire beyond visual range)在空戰歷史中是一項革命性的進步,蘇聯和隨後的俄國在空中武力上從此遙遙落後。更重要的是,美元的發行量變大了,不受黃金的威脅與約束,奠定了美國軍事競賽打敗蘇聯的基礎。

(二)美國的命根子:美元
美國的興衰是與美元的興衰直接劃上等號的。今天美國的衰落之所以不可逆轉其道理也在此,這跟「中評社」文章中所稱的多次歷史“衰落”完全是兩回事。
「中評社」的文章非常強調的一點是美國的GDP從二戰後佔世界總GDP的50%降到七0年代初的25%,此後一直到今天維持在25%,所以並沒有絲毫的衰落。YST對這種論述不敢苟同。

首先,美國的GDP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佔了超過80%,水分很大,而中國的第三產業在GDP中不到30%。
其次,美國的GDP最引人猜疑的是,這GDP有多少是靠印鈔票產生的?YST不能回答,但是認為這是美國生產力中最不靠譜也最不公平的一部分。

「中評社」的文章說,
「就經濟而言,儘管目前的年代陷入了經濟衰退和緩慢的增長,但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並沒有改變。其在世界GDP中所占份額非常穩定,不僅在過去的十年,而且在過去的40年中都是如此。1969年,美國提供了世界經濟產出的約1/4。今天,它仍然提供1/4左右,它仍然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富裕的經濟體。」
這段論述是經不起推敲和論証的。雖然同樣是世界GDP的四分之一,美國1969年GDP的含金量要遠高於今天GDP的含金量。
請問:美國兩次量化寬鬆QE1和QE2所印的美元代表什麼生產力?它們對世界經濟產出做出什麼貢獻?


其三,就算美國的GDP佔世界的25%,美國也不可能獨霸世界。美國之所以在過去20年成為唯一的超強(獨霸世界),那是用借來的錢完成的。現在是到了該償還的時候,但是美國發現自己基本上已經破產。美國沒有實際破產的唯一原因是美元是世界貨幣,理論上美國可以無限制地印鈔票還債。美國現在除了打仗也就只能印鈔票了,可惜這兩樣現在都有問題。

美國目前的軍事力量的確領先世界,但是沒有達到主宰世界的(dominant)地步,否則早就攻打伊朗了。美國的兩大對手實際上都是不可戰勝的,俄國有強大的核武力壓住陣腳,中國有全球最強大的地面部隊。相對俄國,中國對美國的軍事挑戰尤其嚴重,因為戰爭是沒有邊界的,中國隨時可以動員五千萬素質優良的軍隊。
美國不是不想發動戰爭,而是一旦發動對俄國和中國的戰爭後果無法控制。在東亞,美國早已失去對中國進行地面進攻的能力,空中優勢逐漸消失,美國對中國周邊海洋的戰爭視窗也只剩下八年,美國的焦慮是非常明顯的。

美國目前最可行的戰爭物件是伊朗,為了安全起見,會先拿敘利亞祭旗。
敘利亞不過是試刀的物件,完全不能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美國即使佔領和控制伊朗,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制服中國與俄國,伊朗不過是中間的過程而已,不是最終目的。不過伊朗是中大型的國家,用軍事解決經濟問題走到這一步對美國的風險太高了,幾乎是不可接受的,這是美國猶疑不決的原因。無論是對伊朗或中國用兵,美國一旦失敗將是災難性的,絕不是類似越戰的後果。

最糟糕的是,美國把能印的鈔票都已經印了,再印就會加速美元被世界各國放棄為儲備貨幣,美國需要衡量利弊,也就是印下去傷敵多少和自損多少的估計。這就是為什麼YST說美國的獨霸地位是用借來的錢達到的。

不過印鈔票可以解決燃眉之急,美元被放棄為儲備貨幣是以後的事,而且是漸進的。以後的問題以後再說,所以美國絕不會放棄印鈔票。YST個人認為無論打不打仗QE3與QE4都是免不了的,印多少而已,歐元的疲軟更加刺激美國印美元的衝動。
YST個人認為美國為了鞏固美元最安全的作法是把歐元弄垮,攻打伊朗不是上策。

對中國而言,美國攻打伊朗正中下懷,伊朗的面積大於德國與法國之和而且地形複雜,美國如果被猶太人慫恿進入這場伊朗戰爭多半會吃不了兜著走。

(三)美國的困境
一個國家的衰落和崛起經濟固然是重要指標,但是決定性的因素是軍事力量,GDP不過是支撐軍事力量的重要支柱。十九世紀初期中國的GDP領先世界佔世界的30%,但並不能阻止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國家的衰落。

歐巴馬總統的「重返亞洲」是虛張聲勢,把一部分駐紮琉球的美軍撤退到二線的關島與三線的澳大利亞才是美國真正的戰略部署,美國清楚判斷所謂的「第一島鏈」是守不住的。

美國在東亞目前有四個選擇,二和二戰:
選擇一:無條件和
美國可以現在開始慢慢撤出東亞,一面強硬地嚷嚷,一面逐步撤退,這是最安全的、也是最不傷實力的作法,最為自己保留面子,但是也最不合乎美國的民情。美國是一個好武的民族,這種選擇幾乎不可能。

選擇二:有條件和
美國可以拖,拖一天是一天,等到中國有了六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實在拖不下去了,那時候才匆忙地和不得不如此地撤出東亞。
這個選擇雖然不太有面子,但非常實際。出現這個情況的可能性比選擇一高得多,它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測試中國的態度和中國爭奪核心利益的決心,然後伺機而行,一分一厘慢慢退讓,沿途埋地雷和設置障礙,就像英國處理香港問題。


選擇三:打一場有條件的代理人戰爭
美國可以慫恿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進行騷擾式的攻擊,最後引發軍事衝突而自己躲在幕後進行代理人戰爭。美國出主意、賣情報和賣軍火,甚至可以派遣軍事顧問,但是不出兵。
這是上策,也是美國正在進行和策劃的,它的好處是本小而利大。

不過選擇三這種策略有很多壞處與缺點。
如果是小打小鬧,甚至鬧而不打,那就不可能弱化中國,終究不能解決美國的問題。
如果是大打大鬧,風險就高了,很可能弄巧成拙,反而提早促成亞洲勢力範圍的重新劃分。
除此以外,這個策略最大的缺點就是很難找到願意出頭的鳥。

想想看,中國周遭唯一具有可觀武力的國家只有一個日本,但是日本沒有單挑中國的實力,差得太遠了。撇開核子武力不談,即使中日只打常規海空戰,日本也必敗無疑,而且是一敗塗地,無處可逃。現在是導彈時代,無論質或量中國都是導彈超級大國,日本完全不堪一擊。任何島國一旦海空戰敗就會迅速亡國,這是為什麼日本現在叫得這麼凶,因為它害怕。
如果日本都如此,美國還能寄望哪個國家做出頭鳥,菲律賓嗎?

選擇四:打一場新八國聯軍的戰爭
美國可以率領僕從國家傾全力一戰把中國打趴下,然後繼續稱霸世界。
這個選擇是最實際和最釜底抽薪之計,也是唯一真正能解決美國問題的辦法。不過美國的贏面越來越小,尤其是「北斗」完成組網和殲20服役以後幾乎不可能。
如果美國能夠在兩年之內發動這場二十一世紀的鴉片戰爭,美國有一絲希望可以獲勝。

2020年以後,美國即使傾全國之力也不可能贏得這場常規戰爭。美國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那就不僅僅是面子問題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將在一夕間崩塌,僕從國家肯定跑光,美元地位肯定被人民幣取代,美元失去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肯定導致美國的通貨膨脹有可能引發本身的分裂。美國歷史短、文化薄、人種複雜、思想多元、各種利益氾濫、歷史敵人多,遠非鐵板一塊,牆倒眾人推是非常可能的。

今天的美國沒有統治世界的真實力(就是戰爭實力),也沒有撒錢收買附庸國的經濟實力,只剩下挑撥離間的“巧”實力,根本不足以服眾,也不可能是長久之計。所以,除了戰略收縮美國已經無處可去。

核大國之間是不可能發生大戰的,上面第四個選擇發生的機率微乎其微。我們幾乎確定會發生的情況是第三個。
前幾天,美國給菲律賓三千萬美元的軍援要他做小弟在南海充當打手挑釁中國,菲律賓認為這點錢實在不夠看,是對菲律賓的侮辱。其實不是美國小氣,而是美國有心無力。
看到沒有?要做世界老大沒這麼容易的,既要武功蓋世,還要仗義疏財,這兩樣美國都力有未逮。

(四)一個更和諧的世界
今天的美國是實實在在地走向衰落,原因是它的攤子舖得太大了(over-stretched),不是一個GDP只佔25%的國家能辦到的。
美國的霸權是靠遍佈全球大約一千個海外軍事基地硬撐出來的,全球主要國家都不服。蘇聯的崩潰給予美國獨霸的幻想,其實美國並沒有這個能力,兩場中東戰爭和一場反恐戰爭讓美國認清現實,但是已經騎虎難下。如今,美國的軍事技術逐漸被中國追上,經濟上債臺高築,失業率又居高不下。最重要的是,美元的壟斷地位受到削弱,無限量地印鈔票走不下去了。

美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印証了中國先賢的一句話:國雖大,好戰必亡。
不過美國有獨特的地理環境,亡不了。美國的衰落並不意味美國的消失或滅亡,而是回歸一個更合理和更公平的位置。美國在未來的20~30年會從一個世界強權(global power)退回到一個北美洲的地區強權(regional power),後者才與美國的真實國力相匹配。
美國回歸合理位置後,一個正常的、多極的和多元的世界又誕生了,全球資源重新得到合理和公平的分配,希望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會進入一個比現在更和諧的世界。

(五)美國的反擊
美國今天的衰落是真實的,因為軍事擴張過度、政府因債臺高築而喘不過氣來,如果不是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早就垮了。美元經過QE1與QE2並沒有解決美國經濟的基本問題,那就是雙赤字。
美國印鈔票最大的敵人是歐元與人民幣,前者雖然目前疲軟但不至於崩潰,後者則是欣欣向榮遠比任何貨幣健康。美元目前的窘境是美國以前歷次的“衰落”都從來沒有面臨的情況。

今天的美國必須拿出乾貨來跟世界競爭,特別是對中國,但是美國沒有這個能力。美國國務卿喜萊莉.柯林頓大談美國的“巧實力”就是因為美國硬實力不足,她拿不出乾貨。
YST的分析是美國現在印鈔票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擴大「茉莉花效應」。大量印美元會造成全球物價上漲,在歐洲和亞洲都處於高失業率的時候,物價上漲就能製造更大的全球動盪,引發各國的內部革命,最好導致內戰和國家分裂,想想看,這是多麼便宜的手段。

美國是主要的糧食輸出國,具有主控能力,如果美國一面印鈔票、一面限制糧食輸出和提高糧食價格,對美國是相對有利的,有可能不戰而大量弱化其他國家。美國可以視各國動盪的情況伺機而動,在最有利的情況下出動軍事力量掃平主要障礙。

上面這個策略就是,先用美元製造通貨膨脹,再用糧食製造生活恐慌,然後觀察各國自亂陣腳,最後動用武力作出最後一擊。如果美國決定要賭一把,這是最安全的方式。

有趣的是,riquelme網友指出美國奧巴馬總統準備收回一部分外包給外國的工業生產,譬如印度的軟體和韓國的鋼鐵,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觀察的。
YST個人認為美國這樣做是正確的,早就該做了。「全球化」本來就是先進國家進行經濟統治和入侵外國市場的一種手段,它的壞處是資本家獲得巨大的利益,但本國政府卻很可能抽不到稅,資本家把環境污染留給外國政府,把失業問題和社會問題留給本國政府,把錢留在自己的荷包。所以當「全球化」到達某個地步後先進國家便開始蒙受其害。

收回印度的軟體外包非常容易,印度毫無反抗的能力。但是收回韓國的鋼鐵製造可能有些困難。韓國與美國已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並且於今年的三月15日開始生效,所以美韓之間的競爭是在價格與研發,不是單純的市場。
韓國在價格方面有優勢,美國在研發上有優勢,勝敗難料,值得我們後續觀察。如果美國在冶金上扣著關鍵與核心技術,韓國自然受制,有市場也沒用。
其實美國可以收回的製造企業何止軟體與鋼鐵,電子製造業也應該在其中,譬如蘋果電腦的iPhone與iPad,這就看美國政府能不能擺平工會和美國人民願不願意苦幹實幹了。

(六)中國的機會
YST 在過去的文章中就說過,「全球化」遲早被中國玩垮。
沒看到嗎?最近八大工業國家(G8)在美國的大衛營開會,全是空談,什麼實際行動都拿不出來,因為G8已經沒有影響世界的硬實力,國際媒體譏笑G8其實是G0。
YST 把話說白,G8不論打算做什麼,沒有中國的合作就不可能成功。為什麼?
這道理太簡單了,G8沒有中國而且政策刻意針對中國,G8從一開始就是七個國家不情願地接受美國的挾持,其實根本就是G1的變種,一個對付中國的G1變種。現在美國的經濟和中國綁在一起,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不點頭,G8能做什麼?
但是沒有任何國家會在一棵樹下吊死,更沒有任何強國會被一紙條文逼到牆角。在「全球化」承受不住考驗時,才是國際惡鬥的開始。目前的爭執和小打小鬧不過是熱身,真正的國際鬥爭才剛上演。

美國、歐洲和日本都面臨經濟衰退,YST判斷希臘退出歐元區已是定局,跟在後面的是義大利和西班牙。歐元區可以沒有希臘,但不能沒有西班牙和義大利。如果義大利和西班牙退出歐元區,歐元與歐盟都有可能解體。
從2008年開始,是中國崛起和中華民族復興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這個機會不是免費的,中國崛起的目標更不是自動降臨的,必須主動有所作為,這就需要智慧和膽量,可惜這兩樣胡溫政府都沒有。

胡溫政府是平庸、低能和軟弱的,比當年的國民政府還差。

想想看,當年的國民政府實力如此虛弱,但是出了顧維鈞這樣傑出的外交家奮力又智慧地周旋在列強之間為中國爭取利益;今天的中共政府實力如此強大,但是出了戴秉國這樣的二百五外交官在國外丟人現眼。為什麼?

什麼人養什麼鳥,胡錦濤的迂腐和昏庸從手下這批官員就一目瞭然了。
今天的中共政權是一個沒出息的九人小組領導的政府,我們眼看著這個中華復興的機會視窗即將在毫無作為下消失。
有大陸網友說最近十年中國大陸照樣有進步,所以胡溫政府做得還是不錯的,YST不能同意。在全球競爭中,大家都有進步,所以進步不是重點。中國的目標是領先世界,所以比先進國家進步得快才是重點,把握機遇奠定領先地位才是重點。如果中國進步得比先進國家慢,那麼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就越來越大、形勢就比過去更加嚴峻,這進步有甚麼意義呢?
尤其中國一連串的錯誤決策和因循苟且不但蹉跎了寶貴時間而且耽誤了趕超先進國家的歷史機遇,胡溫領導的政治局九個常委其實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七)結論
未來八年的世界是波濤洶湧的,全球經濟陷入低迷,中、美、俄、歐都換了領導人。
我們看得出來的遊戲是,美國想搞垮歐元和圍毆中國,中國想繼續韜光養晦但已不可能,歐盟乃烏合之眾,歐洲除了德國其餘皆是上不了檯面的角色,俄國已淪落為賣資源的國家,印度的主權信用貸款已經被標普(Standard & Poor)降為BBB-、離垃圾級只有一步之遙,日本經濟長時期停滯不前、福島事件破滅了「日本效率」的神話。

今天全球經濟的狀況和政治的形勢非常像上個世紀的三0年代,一個尋求戰爭解決經濟問題的年代。
在經濟不景氣中,歐洲這個破落戶仍然自告奮勇打利比亞和駐軍中亞,中東劍拔弩張,亞洲的軍備競賽加劇,東南亞的小國在加緊搶奪南海資源,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無日不在摩拳擦掌,日本處心積慮要掙脫美國成為正常國家,美國在四處搧風點火,以色列到處尋求每一顆火星.,如果不是大家都有核子武器早就打成一團了。

美國正在搞合縱連橫的外交佈局,中國至少需要施展各個擊破的外交手段,不能繼續做到處撒錢的爛好人。中國對韓國、菲律賓和新加坡要做出適度和具體的經濟制裁作為政治投靠美國的懲罰,不允許小國採用「經濟靠中國、政治靠美國」這種吃裡扒外、忘恩負義的荒謬政策。都什麼時候了,養蛇被蛇咬還自我欺騙做睜眼瞎子,這算什麼?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北京外交盲點 (五) 第一、三、五頁

Post by editorial »

美報告稱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日益強硬
2012年08月13日07:09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8月11日報導】題:中國通過政治與艦船聲索海權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說,中國並不希望控制南中國海全部區域,只希望控制80%。
在北京長期要求南中國海大部分地區主權的問題上,吳士存是一名積極而有效的提倡者。北京與其他幾個國家在南中國海地區的爭端日益激烈,令美國更深地陷入衝突。

中國近來成立了一支更大規模的駐軍,並擴大行政轄區,管控永興島。吳士存說,此舉目的是令北京能夠“在南中國海內所有土地上行使主權”,包括多個被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現在非法佔領的島嶼”。

在過去幾周內,中國已經穩步施壓,派出更大型艦船巡邏,並通過政府控制的報紙持續發出警告,要求華盛頓停止支持其亞洲友國反對中國。

北京領導層似乎已抓住南中國海問題,從而向國內民眾展示,中國目前已是地區大國,能在長期以來認為自己應當擁有的地區為所欲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在談及中國官員時說:“他們必須確保不被視為軟弱。”

分析人士說,中國持續關注南中國海問題,已幾乎可以肯定是中央政府高級官員協調的結果。中國人民大學專家時殷弘說:“突然之間,最高領導人採取了更為強硬的政策。”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北京外交盲點 (五) 第一、三、五頁

Post by editorial »

毛澤東內政有過有罪 外交有功/文﹕吳康民

新中國成立,毛澤東掌握了最高權力。他自小就崇尚「與天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於是以階級鬥爭為綱,進行鎮反、肅反、三反、五反等政治運動。並在文化上壓制知識分子的獨立思考,一開始便批判電影《武訓傳》,批判「紅樓夢研究」,進而擴大打擊面,批判「胡風反革命集團」。終於發動反右派運動,打擊一大批的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往後就是高舉「三面紅旗」,發動違反科學規律的大躍進,導致餓死數千萬人的慘劇。後來更發動「文化大革命」,造成十年浩劫,使新中國倒退了若干年。

毛澤東在建國後的經濟建設上,正如革命元老陳雲所說,不僅有過,而且有罪。如果不是1976年「中道崩殂」,又不知會把國家糟蹋成什麼樣子。

暫不收回港澳十分理性

但是,毛澤東內政不行,但外交上卻頗有分寸,並且有理、有利、有節,在此頗可一記。

第一,對港澳政策。大軍南下,解放廣州、深圳及海南島,但卻保留港澳這兩塊殖民地不動。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懂得利用香港這塊殖民地作為對外窗口,加以「長期利用」。就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瘋狂的年代,紅衛兵的叫囂和香港新華社的胡來,也沒有派兵配合香港的「反英抗暴」。如果不是毛澤東的一言九鼎,光是周恩來的理性,是抵擋不了這股極左的洪流的。

第二,抗美援朝。北朝鮮的金日成,在蘇聯的默許下,發動南侵戰爭,引起美國聯同若干國家的反擊,戰火幾逼鴨綠江邊。毛澤東決定抗美援朝。在建國不久、百廢待興之際,卻堅定地阻嚇美帝國主義於國門之外。讓這個不可一世的美國自稱打了一場沒有勝利的戰爭。而毛澤東也是適時而止,打到「三八線」附近,便停下來,終於簽訂停戰協定。此舉使美國不敢再圖入侵新中國之想。

第三,炮轟金門。1954年解放軍連續多次炮轟金門。論者以為是有意解放金門,並且是解放台灣的先聲,事實上並非如此。當年美國人陰謀策動台灣獨立,並迫使蔣介石棄守金馬,有意在台灣另選代理人。這個炮轟是為了牽制蔣介石,反對「台獨」。即如毛所說的﹕「金門炮戰,意在擊美」。終於出現翌年中美之間展開外交談判。

擊退印蘇侵犯 促進美日建交

第四,中印邊境戰爭。英國人統治印度之時,劃了一條所謂麥克馬洪線,佔領了大幅中國領土。1959年達賴出逃印度,中印開始交惡,印度更進軍藏南,建立了據點。1962年中國遂發動自衛反擊戰,收復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大幅原中國領土。給了印度教訓以後,又主動撤回麥克馬洪線中國一側,並未乘勝收復國土,又一次表現出中國的有理有利有節。

第五,珍寶島事件。往前,根據清朝與沙俄簽訂的不平等《中俄北京條約》,劃定烏蘇里江為邊界。而珍寶島位在界河之上,但在主航道以南,應歸屬中國。過去中蘇友好,此爭議並不突出。1960年代開始,中蘇開始交惡,蘇聯不斷在邊境製造衝突。1969年3月中國決定在珍寶島發動反擊戰,以挫蘇聯霸權主義的銳氣。

第六,與美日建交。1971年,毛澤東決定邀請在日本參賽的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成為著名的「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終於促成尼克遜總統訪華以至美日先後與我國建交。

鄧小平繼承毛的外交政策

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上台,在外交政策上仍然繼續毛澤東的這個思路。早在1978年,他會見美國友好人士時,說到台灣問題,便指出大陸與台灣社會制度不同,我們會照顧「這個特殊問題」,允許美、日在台灣的投資,繼續「保持它的經濟利益」。後來更設計了一國兩制,在港澳地區實施,目的也是為台灣樹立一個樣板。

1979年對越南進行自衛反擊戰,也是貫徹有理有利有節方針。在給了這個地區小霸王教訓以後,便迅速把軍隊撤回原地,並不進佔一寸土地。

在毛澤東、鄧小平的外交政策運用上,適度硬軟兼施,其靈活性和有理有利有節方針,很值得當前主持外交政策部門參考。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北京外交盲點 (五) 第一、三、五頁

Post by editorial »

希拉蕊直白宣佈:拋開道德 我們與中國競爭太平洋
2012-8-30 10:02

■ 希拉蕊明起出訪亞太六國 將談南海問題


 “(中美)競爭現在已經在整個太平洋凸現。”——美國《洛杉磯時報》昨天評論希拉蕊即將展開的亞太之行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將從本週五開始對亞太六國的訪問。根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透露的資訊,希拉蕊預計將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討論南海主權爭議問題。
  希拉蕊此行將訪問科克群島、印度尼西亞、中國、汶萊、東帝汶以及俄羅斯。此外,一大看點是希拉蕊今天將出席在科克群島召開的太平洋島國論壇,這被外界解讀為同中國爭奪影響力,將遏制策略擴展至太平洋邊緣地區之舉。

  分析認為,美國高級外交官員首次造訪歷來不受重視的南太平洋島國,傳遞出奧巴馬政府不僅強化與那些和中國有領土爭端鄰國的關係,同時也向太平洋更廣闊區域加強外交、開發援助以及軍事支持,以抵消北京方面一段時間以來大量投入的外交精力。
  “(中美)競爭現在已經在整個太平洋凸現。”美國《洛杉磯時報》昨天評論稱。
  新華社昨天則撰文對美國亞太“巧實力”佈局提出批評,認為其實質無非是挑起亞太國家之間分歧和矛盾,想坐收漁人之利,達到牢牢掌控亞太霸權的目的,是美國為了自身利益而進行的中長期戰略安排。

  與中國談南海東海
  “我們不想看到通過恫嚇或武力方式解決南海或其他爭端,而是希望能在談判桌上解決。”在美國國務院28日召開的新聞簡報會上,發言人紐蘭介紹了希拉蕊亞太之行所要傳遞的主要資訊。她還再次指責中國的軍事透明度。外界預計,這也將是希拉蕊訪華時所要強調的內容之一。
布示意圖

  這已是希拉蕊今年第二次訪問中國。新華社引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的話說,希拉蕊將會晤中國外長楊潔篪,雙方將就中美關係以及其他一些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交流。
  希拉蕊這次訪華正值中國和亞洲一些鄰國因領土主權爭議而關係緊張之時。紐蘭稱,希拉蕊與中國領導人的議程將包含南海、東海等。

  紐蘭稱,希拉蕊在訪問印尼和汶萊期間都將提及南海爭端問題,並重申了以多邊途徑解決爭端的一貫立場。明年汶萊將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就在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外長楊潔篪剛剛造訪過上述兩國。

  “我們一直在鼓勵東盟國家達成統一的立場,並以統一的立場同中國協商。我們繼續敦促就南海行為準則問題舉行多邊對話,各方遵守國際法。我們繼續認為,這是解決這些爭議的最佳途徑。”紐蘭說。

  美國在南海主權爭議問題上一直表示,南海涉及美國的國家利益,並支持南海主權聲索國聯合與中國談判;美國還批評中國在西沙設立行政市。中國則堅決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主張與有爭議國家單邊會談。

  在釣魚島爭端問題上,紐蘭稱,美國敦促日本同中國解決有關釣魚島的爭議,同韓國解決竹島的爭議。

  新華社昨天發表時評文章批評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攪局,離間地區國家之間關係。文章還指責,在中日關於釣魚島問題上,美國公然偏袒日方。

  開始關注太平洋島國

  在記者會上被問及希拉蕊參加太平洋島國論壇是否涉及中國因素時,紐蘭未作正面回答,僅強調此舉是希拉蕊個人投入非常多的“轉向亞太”戰略的組成部分。
  不過,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場國會聽證會上,希拉蕊就“轉向亞太”戰略作出解釋時說,中國已經“將所有南太平洋國家的領導人請到了北京,觥籌交錯”。

  “讓我們拋開所有我們信仰的道德、人道援助和做好事的方面,只是談談現實政治。”她當時說,“
我們正在與中國競爭。”

就在本月初,希拉蕊剛剛進行了被外界普遍視作“追趕中國影響力”的11天非洲多國之訪。在那次訪問期間,希拉蕊頻頻打出民主牌,鼓動警惕中國投資的“潛在危害”,不遺餘力地在非洲推行美國“遏制中國”戰略。

  希拉蕊此次出席太平洋島國論壇的隨行人員包括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韓奈,華盛頓對南太平洋軍事價值的興趣可見一斑。就在本月初,韓奈與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已經訪問過某幾個太平洋島國,並承諾幫助它們提升軍事能力。

  據悉,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為首的中國代表團也將出席此次論壇。中國並非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國或觀察國,但近年來中國對該地區進行了多次經濟援助,通常包括建造體育場館之類的大型項目。

  這也觸及了本地區大國澳大利亞的敏感神經。澳大利亞外長卡爾27日在接受《澳大利亞金融評論》採訪時稱,希望中國將來轉向一些能夠給接受國帶來更多福利的項目,而不是打造“一座中國港口,由一條中國公路連接到一處中國礦場”。

  卡爾竟將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外交稱為“支票外交”(chequebook diplomacy)。卡爾說,中國“正在發展一個強國所應具備的所有裝備”,南太平洋區域國家必須學習如何適應。

  “這意味著中國要進行軍事現代化,以及推動數額龐大的對外援助。”他說,“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只能適應這樣一種情況,即中國要在全球這一地區提供援助,而我們沒有能力加以阻止。這是個事實。”

  分析人士認為,希拉蕊出訪南太平洋將親自向當地島國強調與美國為友的好處。據悉,她將宣佈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攜手提供的新援助計畫。

  亞太之行的最後一站是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希拉蕊將於9月8日至9日代替總統奧巴馬出席那裡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奧巴馬缺席是因為此次會議與美國民主黨大會日程相近。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北京外交盲點 (五) 第一、三、五頁

Post by editorial »


美遏制中的原因 中即將取代美在世界上經濟地位

2012-8-30


美國對於中國近幾年來的崛起是非常的不爽,美國正在不斷的用各種手段來牽制著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但是有美國的一些專家指出,美國應該欣然的接納中國已經崛起的事實,而且已經迅速崛起成為了很強的一個國家。

  美國如果欣然的接受中國成為可以和美國並駕齊驅的強國,那麼這樣世界就可以多點和平的氣息,少點戰爭的味道。中國已經崛起成為了強國,也有可能會在未來十年裡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會提出其他國家修訂規則要求這是一個很和常理的一種要求。

中國這樣的一個強國走上世界的舞臺那是必然的,美國再怎麼抵抗也是沒用的,這已經成為了定局。中國在用僅僅一代人的時間裡就把中國發展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的經濟體。之前美國人很狂妄說100年期間世紀都是美國的世紀。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北京外交盲點 (五) 第一、三、五頁

Post by editorial »

專家:中日釣魚島爭端中國應放棄擱置爭議幻想
• 2012/9/3 9:32:32

中日兩國剛就控制釣魚島事態進行了外交接觸,日本還遞交了首相表示重視“戰略互惠關係”的親筆信,但東京都9月2日就在釣魚島海域進行實地調查,顯示其“購島計畫”照常進行。歷史似乎在重演:當年小泉純一郎首相在參拜靖國神社引發中日關係危機後,也曾搞親筆信外交,但事後依然故我,導致中日關係陷入長達數年的“靖國冰河期”。

邦交正常化40年來的中日關係一直因為“歷史認識問題”和“釣魚島問題”而週期性惡化;前者意味著日本對侵略戰爭受害國家的蔑視,而領土糾紛則加劇著日本利用日美同盟遏制中國的“敵視”。在當前的“釣魚島危機”中,日本甚至釋放動用自衛隊的空氣。但中日真的要開戰嗎?從邦交正常化到締結友好和平條約,中國一直對日本宣導擱置釣魚島的主權爭議,兩國相約“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也就是說,處理“釣魚島問題”的任何武力威脅都是破壞中日邦交與和平友好條約的,必須通過外交交涉給以追究。

日本重視維持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享受“作為市場的中國”之巨大利益,但又推動釣魚島現狀從其“實際控制”到“實際佔領”的演變。日本要實現政治經濟雙贏,就將盡可能避免與中國發生“釣魚島戰爭”。為此,作為國際政治環境整備,日本通過2010年的撞船事件取得美國關於“日美安保適用於釣魚島”的言質,贊助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海洋島嶼糾紛。而作為國內社會環境整備,日本通過東京都“購島計畫”推出議題以打破中日之間“共同不開發”的現狀而謀求單獨開發,並發起“購島募捐”作為調動“領土愛國主義”的連續性情節廣告。在“東京都購島計畫”刺激出中國的強烈反應後,政府便推出“國有化”議題,即以東京都“購島計畫”的登島可能性向中國施壓,誘導中國接受日本政府主導的“釣魚島交易”。

日本的外交謀略在中國沒有得到嚴肅的解讀,輿論更處於被誘導的狀態,主要反映在將東京都“購島”斥之為“日本戰略焦慮”、“極少數政客的鬧劇”。事實上,既然“釣魚島危機”一再發作,就應該正視“擱置爭議”的“友好大局”已不復存在的現實。而把中日關係的國家利益衝突藐視為“少數右翼分子”搞“小動作”,這種脫離實際的傳統意識形態想像對於中國的外交決策更是一種干擾,使之不能從嚴肅的國家間政治責任出發設置媒體議程和外交議程,沒有及早在道義和主導權的高度遏制住事態的發展。

扭轉事態的可能在於革新對日外交,正視“擱置爭議”的不良後果而立即著手談判解決“釣魚島問題”。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時田中角榮首相和周恩來總理就“擱置爭議”達成共識,相約“以後再說”。但日本現在公佈的檔案是“1988年9月的列印稿”,其中既無“以後再說”,甚至說周恩來也稱“尖閣諸島”,至為離奇。日本學者根據這種明顯荒唐的資料論證“不存在領土問題”。事實上,如果不承認“釣魚島問題”,中日邦交不可能存在。這是當前中日交涉的根據。

中國的對日外交必須強化主體性。民粹行動解決不了國家間政治問題,更不能把它作為外交缺位的掩飾。而用“全程未登島”的輿論誘導來掩飾“東京都實地調查”問題的嚴峻性,實際上是放任由日本主導事態發展。這可能再次刺激中國民眾的強烈反應,而激烈的輿論將不斷滿足日本強化實力應對的口實需求。一旦失控,無論誰勝誰敗都是兩國外交的失敗,並將創下再難和解的巨大傷口。總之,現在是放棄“擱置爭議”幻想,著手談判解決並給以明確的國際法結論的時候了。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