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9日正式掛牌 P2/上海要和香港一決高下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9日正式掛牌 P2/上海要和香港一決高下

Post by editorial »

看看國內人怎樣批評香港  

平均6個香港人中就有1窮人 貧富差距達26倍

  香港非政府組織稱六分之一港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香港非政府組織樂施會今天(週二)公佈研究報告,稱香港貧困家庭中有成員全職工作缺依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達到六十五萬,創歷史新高,而最低工資政策的出臺也並沒有起到預期的舒緩作用,呼籲政府新成立的扶貧委員會推出新的低收入家庭補貼。

  按照樂施會的調研,目前香港最富有的10%的家庭每個月收入的中位數,相當於最貧窮的10%的家庭工作兩年零兩個月所的的收入中位數。貧富差距的懸殊程度已經超過美國和新加坡.總體貧困人口數量在110萬以上,就是說平均每六個香港人,就有一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由於香港的產業結構在過去三十年有幾次重大調整,香港最富有階層的收入一直隨香港的發展增加,而低收入人群由於對社會變化的因應能力更弱,收入增長微乎其微,遇到經濟不好的年份還會出現負增長,側面體現了香港經濟發展成果的分配方式急需改革。

樂施會總裁:貧窮有很多時候有結構性的原因,我們(香港)的經濟轉型,工廠北移,我們著重金融、旅遊這些行業,令原本一些有相當技術的人變成了低技術(人口),收入也減低了。這也是經濟轉型造成貧窮人口的主要原因,也就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成果不能有效地分到每一個階層。

  樂施會提出的建議是在現有的公屋總援之上,再增加低收入家庭補貼,使貧窮家庭出身的年輕人有脫貧的希望。但目前社會上也有聲音認為優渥的社會福利會進一步滋生短視,希望通過向政府施壓而不勞而獲的小市民階級對申領綜援等社會援助人士的歧視也普遍存在,如何調和中產階級、外來人口和基層人士的矛盾,是目前香港政府面對的一道難題。

香港真實生活水準竟不如內地農民工!
  以前我和身邊的人很少關注和談論香港,即使偶爾談到,也是嘲笑香港文化的低級趣味和庸俗,香港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網上傳言香港居然對內地有優越感
  這實在太讓我意外了,很難想像,文化落後的第三世界會對歐美有優越感嗎?
  而且,稍稍一瞭解,就發現,香港人過去自以為有錢,因此拿這個當優越感來源。可是,今天的中國內地,到處鬧民工荒
  長三角的工廠到處招不到人,包吃住三、五千塊錢也招不到。這些錢,足夠農民工在他們的家鄉縣城買一兩平米的商品房。
  香港人呢?幾個香港人一月的收入能在香港買到一平米房子的?

香港有大量住著比籠子大不了多少的房子的平民,這,就是香港人對內地優越感的來源???
  後來大陸經濟後來居上了,香港又拿素質,。。。。。。可是,大家有目共睹,一個自己都承認是文化沙漠的地方,楞要自詡素質,不是很可笑嗎?
  汪精衛很有素質,舉止有禮,文質彬彬。彭德懷就很沒素質,舉動粗魯,動不動就娘個X的!但兩個人在人格與能力上,是一個數量級的嗎?美國日本會正眼瞧一眼有素質汪精衛嗎?但是美國日本哪個傑出人物,敢輕言彭德懷呢??

  後來香港人實在沒得優越感展示,只好說民主。可是,民主這東東,在過去的殖民地時代,根本是做為被異族統治的香港人無法享受的

英國委任港督,可想過聽港人意見?
  英國人把持一切重要官位、權位,可想過聽港民意見?
  倒是香港的影視劇中,有大量香港人在洋上司面前,極盡媚上討好,馬屁拍得比太監討好老佛爺還肉麻、噁心。
  這就是香港人自豪的文明、民主??
  回歸後,中央政府把香港做為一個曾經的淪陷區來優待,這與優先汶川這種遭過災的地方並沒區別,出發點是一致的
  多少有點同情、補償的心態
可是,自認為自由、民主的香港人民,敢於利用大陸政府的遷就、寬仁痛駡中國,嘲笑中國的進步,卻不敢在媒體前,公然批評、指責被中國政府逮捕的黑社會頭子張子強
  自認為自由、民主的香港人民,樂於罵內地遊客是蝗蟲,樂於示威,卻對嚴重剝削他們的房產大亨噤若寒蟬
  香港人住在狹小的房子裡,香港卻有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未利用,房產商們為了提高房價發財,可見壓迫港民到了何等地步
  港民可敢抗爭,絕食?

  香港的黑社會向華強勢力,香港人可敢公然指責、抗爭,媒體上可敢像拼命攻擊大陸一樣,鋪天蓋地的渲染、渲泄對向華強等人的不滿???
  不敢

  香港人,只會也只敢去拿那些給他們好處、尊重和寬讓他們的目標去尋開心 轉自米爾軍情網
  這,就是香港人的民主與優越感來源???
  所以,我勸香港人,把對大陸的挑剔指責,拿十分之一,用在自省上,好好反省一下,為什麼別人前進了,你們落後了。
  這麼多年,別人是不是在踏踏實實的努力、上進,取得了世界承認的成就
  而你們呢

 港媒:胡總報告論香港調子變了?

  香港中評社日前發表文章,題為「劉乃強:十八大報告論香港調子變了?」,文章如下:

  最近幾天如果有外星人降落香港,從電視的影像給他們的印象,他們很可能會以為香港是美國一個州,或者會以為那個被鋪天蓋地的總統大選廣告和報導煩到哭的4歲女孩生活在這裡。但他們肯定不會從媒體的報導中猜想到香港是中國境內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甚至會從媒體冷漠和隱約有點敵意的態度中推測那個國家或許是敵人。事實是,中國這個香港的祖國是世界人口大國、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經濟火車頭。她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兩天開始舉行的執政中國共產黨十八屆黨大會,將會產生未來10年的領導層,和未來5年的治國總路線,十八大的重要性,對香港而言,只會遠比美國大選重要。

 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胡錦濤同志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

  如果說香港媒體完全冷待十八大,那也不對,根據權威的電子剪報機構慧科的統計,十八大次日,全港21家報章,還有14家以此為頭條。只是香港1/3報章,竟然都不以這重大新聞為頭條,當中還包括多家立場一向不算偏向反對派,甚至老闆是政協常委的暢銷大報,這現象本身已經反映了很多問題了。同樣有意思的是,這14家以十八大作頭條的報章,有一半,即另外7家,以胡錦濤的報告有關香港部份為主題。香港人那種極端的自我中心病態,於此可見一斑。

  港人既然自戀成狂,不論世界上發生什麽大事,媒體都傾向非要把它化為港事不可,我也不好免俗,這裡就為香港讀者解讀一下胡錦濤總書記和國家主席於十八大報告中有關香港部份的內容。

  在這涵蓋了全國各地各種問題的報告中,有關港澳部份明顯了比以往長了。更重要的是整個調子和重點都轉變了。

  在報告中,胡錦濤首次正面指出,中央對港澳的各項方針政策,「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這本來是毋須挑破的自明之理,但如今要在這重要的文件中著重提出,針對性很清楚。 「一國兩制」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而制訂的,「一國兩制」要為「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服務,而不是「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為「一國兩制」服務。港內外任何借「一國兩制」這空子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企圖,都不會得逞的。

  這開宗明義對港澳政策的宗旨,與報告中港澳部份的結論:「香港人…可以在國家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同全國各族人民共用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 是前後互相呼應的。絕大部份的香港居民其實都只是居住在香港的中國公民,香港人就是中國人,這也是胡總書記兼國家主席不厭其煩地首次挑破的另一個自明之理。

  道理說明了,「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便是不言而喻的結論。或許正正是這個原因,文本中這一句,胡錦濤沒有讀。雖然回歸15年期間,這方面的工作的確出現了疏漏,但難道不說便等於認為毋須「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了嗎?當然不是。十七大報告中的提法是「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現在由「反對」變成更加具操作意義的「防範」與「遏制」,便從態度上升為政策了。這是一個實質性的轉變,所以要斟酌說不說和怎樣說。我們中國人的內斂文化,老外是吃不透的。反正許多事情今天都是明擺著,許多以前沒有說的話現在都明說了,也不差這一句了。我只想著重指出,這話說不說都一樣,而且也不反映對港政策有或沒有轉變。

  在「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這一句之前,報告呼籲要「促進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在'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旗幟下的大團結」。我想著重提醒我們很多朋友,他們所說的「大團結」和以此名義的一些決定和行為,事實上是無原則的妥協,是和稀泥,甚至是投降主義。請注意,中央指出的,不是這種 「大團結」,而是「'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旗幟下的大團結」,愛國愛港是大團結的旗幟和前提。請以這標準去量度一下今天我們所見的「大團結」是什麽東西。一塌糊塗!


另一方面,被胡錦濤在宣讀時略去的最長一段是:「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幾個不可偏廢的提法,最早是今年7月1日胡錦濤主席在港參與回歸慶典時的演講中提出,看來具體的內容還在發展中,需要繼續調整,我們且看最後的定稿如何了。 「一國」和「兩制」二者的有機結合,不可「偏廢」的觀點十分重要,這從根本上解決了許多「中央干預」等「港獨」言論。

  十八大報告結論中說:「堅信港澳同胞不僅有智慧、有能力、有辦法把特別行政區管理好、建設好…」李剛很明確的說,中央有意換香港特首的傳聞屬無稽之談,這是非常有針對性的解讀,並且是十分權威的解讀。換不換特首是中央作主的,不是反對派不斷倒梁施壓便能得逞的。中央對梁振英的態度是最明確不過的了,反對勢力對此無謂繼續癡心妄想了,大家也應該騰出空間和機會讓梁振英和他的班子幹些實事。我在這裡已經苦口婆心的再三警告,反對勢力已經反得太過份了,市民自發的反彈已經不斷出現,是反對勢力應該停止胡鬧的時候了。

  最後,大家最感興趣的是,簡單一句,究竟中央對港基本方針政策有沒有變?請注意:「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這已經用了多年四句對特區政府的要求,連一個字都沒有變動過。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看看國內人怎樣批評香港 

Post by editorial »

中央近日有兩件事非比尋常:習近平要對香港出重手

  英文《中國日報》香港版日前發表署名評論文章,題為:習近平南巡與梁振英“內交”,譯載如下:

  近日有兩件事,可於聯繫對比中對港人有所啟迪。
  頭一件是,習近平主政後,外出考察首選珠三角,對此,輿論皆以鄧小平1992年南巡作類比,認為這體現了新領導人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
  另一件是,梁振英日前以《香港未來五年》為題,作了一次演講,在一個更適合講外交的場合,別出心裁地大談“內交”,強調未來要加強與內地省市的交流,實現互利雙贏。
 這兩件事有什麼聯繫呢?
  聯繫就在於,同為主政者,他們都在宣示未來所致力推動的政策方向。儘管這是不同層次的宣示,前者代表國家,後者只代表一個地方行政區。
  未來者,方向也。
  能否把握發展方向,引領社會朝著正確的目標前行,最能體現領袖質素。5年不長,卻是特首一個任期的全部。梁特首把“內交”作為任期內要務,字裡行間是他對香港未來走勢的深刻領悟。
 全球經濟波詭雲譎,一地的打拚尤顯勢單力薄。如此境況下,必須借助區域分工與合作,以整合起來的資源和實力去參與國際競爭,方能遊刃有餘,立於不敗。
  以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為主線的粵港合作,是香港“內交”的重中之重。
  耐人尋味的是,習近平此番重點考察的前海、橫琴等地,不僅是國家層級的開發區,也是粵港合作的新平臺。這是否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資訊,就是說,習近平強調的改革開放要有新開拓,港澳乃是重要的戰略方向!
  中國已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內地要擴大對外開放,香港則需加大對內合作,既呼應國家發展戰略,更帶出香港寬廣未來,這便是梁特首強調“內交”的拳拳用心。

  (一)臺灣的微觀世界

  YST 很少寫即時評論,譬如評論大陸首善陳游標來台救濟貧戶的義舉這種喧騰一時的熱門新聞。對這件事網上有太多的評論,電視上有太多的名嘴發表高見,不差我一人。YST 只想對高聲叫駡的陳揮文說一句話:如果你不懂馬克思的資本論就不要在電視上公然對主持人專訪的客人發火,非常沒有教養,丟盡臺灣人的臉。
  臺灣人不是號稱好客又有禮嗎? 我們怎麼解釋臺灣菁英、著名資深記者陳揮文的粗魯行為呢?
  陳揮文不是普通人,他是每天上電視、擁有廣大觀眾、代表甚至帶領臺灣千千萬萬人的名嘴。


  根據 YST粗淺的認識,馬克思認為世界上的財富都是勞動者所創造的,所以標哥認為他把財富(真實的鈔票)回饋到勞動者的手中是天經地義的。這是為什麼陳游標要臺灣人讀讀馬克思的資本論。YST 個人認為標哥的義舉從心底是高尚的,是有理論基礎的,標哥是馬克思資本論的實踐者。陳揮文讀書不多,聲音卻很大,需要虛心學習,否則大陸人真的會把臺灣人看扁了。

  我們評論時事的角度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其實二者之間存在某種關和相似度,就像宏觀物理學(天文)與微觀物理學(原子)的自然景觀存在某種哲學關是一樣的。 轉自米爾軍情網

  陳游標來台濟貧屬於微觀的,它讓我們看到臺灣政治上的窘迫和臺灣人非常複雜和脆弱的心理。在民主制度和富而好禮的極度宣傳下,臺灣人突然發覺自己穿的是“國王的新衣”而手足失措。

  類似的微觀例子同樣發生在香港,一個遠比臺灣更富庶的社會。同樣是大陸的小人物戳破香港人穿的“國王的新衣”。這是本文的主要論述。
  YST 試著從微觀的香港社會看宏觀的香港未來。

  (二)香港的微觀世界

  本月4日,一個大陸來港的旅遊團發生香港導遊與遊客毆打的可笑鬧劇。

  事故是這樣的,香港的一位女導遊把大陸遊客帶到一家珠寶店,然後告訴遊客在這個珠寶店停留兩個小時,遊客哪裡也不能去只能在店裡購物。兩小時後,這批大陸遊客沒有買任何東西,於是這位導遊開始發對遊客進行辱駡,先是罵遊客窮,沒錢還來香港,後來更進一步罵他們是狗,於是開始有了爭執,然後爭執升高成為毆打,最後鬧到醫院和警察局。
  香港方面喜歡把這件事引向“誰先動手”這種法律上的、雞毛蒜皮的、羅生門式的問題來躲避真正問題的焦點。

 其實真實的情況是香港的旅行社用低價吸引大陸的遊客,然後等遊客到達香港後用近乎強迫的手段逼這些遊客購物,旅行社從中賺取介紹費來彌補招攬時的低價。這種做法在香港的旅遊界是非常普遍的行為,所以上面這種事情又不是第一次發生,只不過發展到導遊毆打遊客就太過分了,於是上了新聞。

  想想看,遊客來港是尋找快樂的,基本上,沒有任何與人爭執的動機,更沒有與人毆打的意願除非受到羞辱或遭受不公平的對待。

香港旅遊界企圖把事情導向法律問題真是可笑。香港人只從事服務業,難道連“顧客至上”和“顧客永遠是對的”這種最基本的道理和服務界奉為經典的至理名言都不懂嗎?
  導遊最基本的職責就是令遊客高興,讓他們覺得不虛此行。而香港的導遊完全搞錯了,他們把自己的職責定義為儘量從遊客身上榨取錢財。

  香港人這種不正常的心理非常標準地反應在接替打人女導遊的第二個導遊上。接替打人女導遊的是一位男導遊,他對遊客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
  呵呵呵,這句話真是再好笑不過了!

  看到沒有?這就是香港導遊的水準。
  這位香港導遊非常代表香港人,也非常反映香港今天的政治現實與經濟窘境。
  這位香港導遊說的話讓我們從一個微觀的社會現象看清宏觀的香港未來。

  (三)香港人扭曲的和勢利的變態心理

  上面這位男導遊是非常典型的香港人,習慣性地把大陸人當成來送錢的鄉巴佬,既渴望他們身上的錢,卻又看不起他們。這種心理就像臺灣人既渴望大陸的讓利,又看不起大陸人,他們矛盾的心態是完全一樣的。

  什麼叫做“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瞎說八道!
  老子是花錢來觀光的大爺,只是來香港看看玩玩,香港有什麼值得看的、值得玩的儘管介紹過來,如果滿意也許下次還會再來,如果不滿意那就從此不再相見,香港的繁榮幹我什麼事?

如果香港有一天沒落變成鬼城,我大爺也可以來觀光看看沒落的鬼城是甚麼樣子,就像我觀光金子挖光後的美國鬼城是一樣的。

  香港的繁榮是香港人的責任,幹我大陸遊客什麼屁事?
  香港人的心理實在太好笑了,以為全世界都應該為香港而活。
  香港是一個缺乏心理建設和沒有自知之明的沒落大戶,沒出息!

  (四)香港的問題

  香港的問題和臺灣的問題一樣,那就是:不知道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換句話說,不知道自己是甚麼東西。
  香港人和臺灣人一樣,都不知道如何為自己定位,也都幻想借宗主國的光活在殖民地的榮耀裡,這是最可恥的思想。
  香港有陳方安生,臺灣有李登輝,相互映輝。

  今天我們嘲笑香港的一位導遊是如何無知,其實臺灣名嘴的無知和香港的導遊有什麼兩樣?
  讓我們來看看臺灣TVBS的李濤夫婦。
  香港的導遊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真好笑!
  李濤一再逼問陳游標在臺灣學到什麼,那種彌補受傷自尊心的迫切感不是同樣好笑嗎?
  至於李濤的老婆層次就更差了,李秋在評論陳游標時首先就炫耀臺灣的GDP是兩萬美元而大陸只有兩千美元,庸俗的優越感立刻浮現在臉上,跟香港導遊不是同樣好笑嗎?
  臺灣名嘴無知的程度一點也不比香港的導遊少。為什麼?
  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如果沒有大陸,它們既不是寶島也不是東方之珠。
  從香港的導遊,我們可以看到香港的焦慮不安。
  從臺灣的名嘴,我們可以看出臺灣的徨失措。
  香港和臺灣微觀的社會現象都透露出它們宏觀的未來。

(五)香港“金融中心”的幻想


  香港人每天幻想自己是“金融中心”,最好是世界金融中心,要不然亞洲金融中心也可以,最不濟也要做中國的金融中心。可惜這些都是幻想,不可能成為事實,香港連廣東的金融中心也做不成。

  香港人不肯苦幹實幹,妄想只需要搞金融、數鈔票就可以過美好的日子,這不但非常淺薄而且跟本不真實,整個香港都活在幻想裡。
  香港是一個非常畸型的社會,七百萬人口的大都會沒有農業、沒有工業、只有服務業,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轉自米爾軍情網
  七百萬不事生產的香港人吃大陸的、喝大陸的,卻最看不起大陸人。這也是世界奇觀。

  我們必須有確切的認知,七百萬人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在全世界235個國家中排名第97,高於寮國(100)、以色列(101)、約旦(103)、丹麥(108)、芬蘭(111)、挪威(115)、新加坡(116)等知名的國家。

  請問:上面那一個國家是只有服務業、僅靠服務業為生的?
  回答:沒有,一個也沒有,也根本不可能有。事實上,如果連新加坡都可以有工業,香港比新加坡地大又人多,香港沒有任何理由不從事工業生產。
  香港人的虛榮從不願意從事實際生產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香港導遊居然還有臉對大陸遊客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什麼東西!
  香港人想錢想瘋了,要錢已經到了盲目、瘋狂和不要臉的地步。
  香港人已經陷入 desperate 的境地嗎?
  是的,YST 認為是。

  (六)大陸政府在深圳成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

  大陸政府去年在深圳的前海地區規劃了15平方公里的土地,計畫成立一個以金融為重點的服務中心。YST 不知道倫敦的金融城有多大,應該不會比15平方公里大,美國的華爾街肯定不到15平方公里,所以“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的規模是世界級的。

  這個前海服務中心位於深圳寶安區的濱海地區,地處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核心,大陸計畫由深港兩地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用現代服務業來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建立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為全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向和實現科學發展取到示範帶頭的作用。

 2010年12月20日,大陸政府為“前海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在香港舉行說明會。這是2010年08月26日中國國務院對“前海規劃”作出批覆以來,深圳市政府首次正式對“前海規劃”作出說明。

根據“前海規劃”,前海定位為

  1.粵港現代服務業重新合作示範區,將承擔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區;
  2.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
  3.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先導區;
  4.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升級引領區;
  等這四方面的功能。
  “前海規劃”的重點是發展金融業、現代物流業、資訊服務業、科技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等四大產業領域。到2020年,前海將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在全球現代服務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世界服務貿易的重要基地。

  (七)南中國的服務中心是前海
  
讀者必須注意,上一節所敘述的“前海規劃”是經過國務院批示的,所以非同小可。我們需要明,只要是中國中央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沒有做不成的。

  這個經國務院批示由深圳市政府發表的“前海規劃”非常有意思,短短數百字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多東西:

  1.首先,現在我們已經很清楚了,南中國的服務中心是前海(也就是深圳),不是香港,這已經成為定局,不可能改變。
  2.大陸規劃的氣魄很大,前海的服務內容包括金融、物流、資訊和科技,香港的優勢僅在金融,所以根本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為候選地。
 3.大陸規劃的“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是一個生產性的服務業中心,所以服務必須以生產為主體、以促進生產效率為目標,這不是香港數鈔票、炒股票、轉移資產的投機金融業能夠經營的,因為香港人根本不懂生產,也不懂科技。

  4.我們注意到中共中央的用字非常謹慎,在服務業前面加上“現代”兩字作為區別。所謂“現代服務業”自然有別于現有的傳統服務業。

  這個現代的服務業不是金融、保險、旅遊、運輸各自為政,而是金融業如何定義它的結構與組織為科技研發和工業生產服務,發揮工業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運輸最大的效率。所以金融業不過是手段,科技和工業生產才是主角,科技和工業才是“現代服務業”服務的物件。

  YST 非常高興中國國務院看到這個重點。美國就是走偏了,把金融業放在工業生產之上,導致美國整體工業的萎縮。

  美國的金融業現在主要靠華爾街在全世界圈錢,完全走入旁門左道,不足以成為領導世界的大國。中國國務院顯然看到美國金融政策的錯誤,這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對“現代服務業”的定義非常精准,也非常先進和智慧。

5.大陸政府對香港非常寬厚,大陸的中央政府給香港一個機會為“前海規劃”貢獻它在金融上的經驗。但是YST對香港的金融經驗有多少能力非常懷疑,因為“現代服務業”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所需要的金融知識與金融經驗是香港傳統金融業所沒有的。

  譬如高科技工業的研發工作非常重要,也具有很高的風險,如何為高科技工業成立投資基金、如何經營這個基金為高科技工業取得最高的效率,香港的金融業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譬如為一條產業和它的相關產業如何從配套、生產、運輸一直到銷售規劃出適當的金融服務,香港的金融業也沒有這個本事。

  6.YST 個人認為就憑香港券交易所那些一肚子壞水的會計師和律師是成事不足敗事有,搞不好香港金融業的二鬼子們還會使出壞主意故意拖中國的後腿,就像他們坑殺那些在香港上市的大陸公司一樣。好在無論怎麼說,這次香港是處於配角的地位,讓香港參與“前海規劃”不過是給香港一個表現的機會,也是一種面子令香港無話可說。其實“前海規劃”的工作有沒有香港參加都無所謂,個人認為沒有更好。

  7.“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是一個試辦點,有很大的實驗性質和示範作用。它的經驗和成果如果成功將會複到其他地方,譬如上海與北京。國務院這種作法非常明智,正應了老子所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

 (八)中國已經準備讓香港自力更生(也就是減少輸血)
 
 兩年前,YST 寫了一個論述香港的系列
  “漫談香港”(2008/11/14~2008/12/09)
  ,對香港的政治與經濟有清楚的分析,對香港的未來也有清楚的預言。YST 是不看好香港未來的,這是基於科學的觀察,不可能出錯。
  才不過兩年時間,YST 在“漫談香港”系列中所分析的問題和科學判斷下所做的預言已經得到初步的驗。YST 主要的論點如下:

  1.香港不可能靠服務業維持目前的繁榮;
2.香港不可能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3.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終究會傷害香港;
4.無論是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香港都沒有競爭力,香港的沒落是定的。(最後一篇論述同樣的情形也將會發生在臺灣。)

  關於第一點,香港2010年的個人平均GDP是三萬美元,是大陸四千四百美元的七倍,這是一個笑話,也是一種財富分配的不公平,基本上是大陸政府劫貧濟富的政策所造成的結果。這種既違反資本主義更違反共產主義純粹是政治導向的經濟政策不可能一直繼續下去。

  香港這個國際政治所塑造的經濟爛攤子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想想看,即使是世界首富的美國也不可能養一個不事生產、人口素質也不高、人口數量卻達到驚人的七百萬的城市過三萬美元一年的生活。這是國際政治操作下的扭曲經濟,是英國人臨走之前挖掘的經濟大坑,只有愛面子的中國才會跳下去做這個冤大頭為香港的繁榮苦撐了13年。

  YST 一再強調香港單靠服務業是不可能維持三萬美元的個人所得這樣的高收入的,這是世界級的笑話。看看香港的導遊,如此品質的服務也配拿三萬美元一年嗎?笑死人了,香港人以為自己是甚麼東西?

  關於其他三點,從大陸政府公佈的“前海總體規劃”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
  YST 個人非常高興看到大陸政府不再為了面子繼續養貪得無厭的香港。“前海總體規劃”告訴香港人養你13年也該長大了,你要自力更生,中國大陸有自己的路要走。

  “前海總體規劃”的主人是深圳,香港與澳門都是客,有你沒你都不差,火車已經開動,今天邀請你是意思到了,願不願意加入也悉聽尊便。
  如果香港人還看不懂,還以為自己可以拿翹,認為自己可以主導中國的金融業,甚至可以拖中國的後腿,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香港對中國的經濟純粹是個拖累,大陸是不會等待香港的,更不可能依賴香港。

(九)中國飛躍式的發展

  
中國大陸的經濟在十二五的規劃中有清楚的說明,現在處於轉型期,全面向高科技、高知識的高端經濟轉型,大飛機、航空母艦、高速鐵路、核子技術、能源技術、空間技術、通訊技術、動力技術、電腦技術、電子電機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機械與控制技術......等等重大影響的工程早已動。
  中國這樣的大國所動的經濟轉型是驚人的,為什麼?

  因為規模龐大,震驚世界的龐大。中國這種全方位的高速發展是史無前例的,也許只有上世紀初的美國勉強可以相比。中國大陸動的科技規模和對全球未來的深遠影響不但小人物譬如香港的導遊看不到,就連臺灣媒體的大人物譬如李濤夫婦也看不到。

但是只要具有一般科技背景的人很容易就看出來,未來的十年是中國科技和工業成果的爆發期。

  YST 在多篇文章中曾經一再論述和提醒讀者:

  2020年中國的實際生產力(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軍事上,中國將立於不敗之地;
  2030年中國無論是實際生產力還是加上第三產業的總生產力都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軍事上,中國的空軍武力將會取得對美國的優勢。美國是靠空中優勢打仗的,所以2030年以後美國沒有任何戰勝中國的機會,美國對付中國唯一剩下的招數就是使用核子武器拼全球毀滅。

  但是即使到了2050年,中國即使生產力全世界第一、陸海空天的軍事力量也全世界第一,中國人民的生活也不可能達到美國人民今天的水準,因為這需要一個半地球的資源。
  軍事實力決定資源配置,2050年美國人民的生活水準也不可能是2010年的水準。
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零和遊戲。中國的人口基數太大,美國絕不肯對中國作出妥協,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在全球資源配置上不可能和中國妥協,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必須在鞏固國防的條件下發展經濟。中國已經累積了足夠的根底,各項技術已經成熟或至少接近成熟,未來的十年是爆發式的收期。

  中國錯過了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又錯過了二十世紀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電腦與自動化),中國已經公開宣稱絕不會錯過二十一世紀的綠色工業革命,中國不但不會錯過,而且要做全球綠色工業革命的領導者。中國在綠色能源的研發投資全球第一,遠超過美國。

  YST 做一個預言:無論香港還是臺灣都會在大陸這一波科技和工業的爆發期中被邊緣化。
香港導遊再笑大陸窮啊,李濤、李秋再譏笑大陸的GDP啊,看誰笑到最後。

  (十)香港的沒落已見端倪

  西方媒體的宣傳攻勢非常厲害,功力遠在中宣部之上。
  譬如英國教育機構的評鑒把所有過去英屬地的大學評分都抬得非常高,香港大學和新加坡大學評得比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都好。
  又譬如西方商業機構的評鑒把制度相近、自己有影響力的地方它們的競爭力就評得特別高,譬如一直把香港的競爭力評為中國第一,意思就是如果香港經濟下滑就是中國政府不行,糟蹋了香港。

  事實上,香港的競爭力遠遠不如北京與上海,就連附近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也遠遠不如,差得太遠了。
讀者要認清的是,第三產業(服務業)是建築在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上的。服務業是一種寄生業。想想看,沒有生產,哪來的服務? 轉自米爾軍情網

  英國的沒落就是不想造汽車,只想賣汽車保險;美國也漸漸走上同樣的路。它們都是投機取巧、想不勞而獲的例子。英美的共同點是追求利潤的極大化(資本主義的基本定義),所以它們重視服務業(利厚)和輕視造業(利薄)。但是它們忘了造業是創造財富的,服務業只是轉移財富,服務業是寄生在造業上。由於本逐末,英美的下場,不可避免地,都是衰落。

  現在很清楚了,一個只有服務業,沒有任何生產能力的地區(譬如香港)面對有強大農業和工業生產能力的地區(譬如廣州)有個屁的競爭力,西方國家還真以為中國人是傻子。
  YST 把話說在前面:5年之內,深圳的經濟,無論是GDP總產值還是個人平均所得,一定超過香港。
  是的,在中央政府劫貧濟富、特別照顧香港經濟的優惠政策下,中國大陸的城市都在苦幹實幹地追趕香港。十年之後,大陸所有的一線城市都會超過香港,就連二線城市都會逼近香港,為什麼?

  答案是:無論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香港都先天不足。更糟糕的是,在國際政治鬥爭中香港的後天也失調。
  這後天失調最顯著的地方就是香港人挾洋自重對中國的忠誠度不夠,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組織五十萬人的大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有道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龐大壯觀的遊行隊伍看得YST目瞪口呆,不開玩笑,香港人居然是真傻,為外國間諜豁出去了。

  當時香港人得意洋洋,自以為最懂人權、自由和民主,每年紀念六四運動在公園裡手拿一根白蠟燭作悲戚狀、流兩滴魚的眼淚就以為自己是僅次於英國人的人上人了,完全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誰、回歸後應該效忠的對象是誰。

  香港人受到西方帝國主義者的鼓動而不自知,到處跟衣食父母唱反調,到處對衣食父母的大陸和大陸人流露出鄙夷之色,甚至演變到今天的拳腳相向。微觀的社會現象反映出宏觀的香港人心和香港未來的走勢。香港人得意忘形,但是惡人自會有惡報,如果不報,只不過是時辰未到。

  報應在2010年12月終於來了,大陸正式宣在深圳成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今天中國要開放金融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毫無疑問,保障金融安全是首要考量。中國國務院衡量國際局勢,認為香港雖然國際化的程度高,但是香港有大批敵對的外國勢力在此雲集,香港抗拒中國的噪音太多,香港人偏袒西方的勢力普遍存在,香港人對中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遠遠達不到最起碼的和最基本的要求。

  想想看,香港人明明知道香港是西方各國間諜和反中勢力雲集的地方,但是香港人卻強力反對二十三條的立法。如果中國還把金融中心設在香港,那麼中國的金融安全保障在那裡?

  北京不是傻子,香港絕對不是中國成立金融中心的理想城市。
  看到沒有?雖然晚了一點,香港人的報應終於來了。香港人搞不清楚誰是他的衣食父母,今天香港在“南中國現代服務中心”遭到淘汰能怪誰?
  深圳的“前海區”將成為南中國耀眼的和居於主宰地位的金融中心,它的業務是服務南中國的科技研發、工業生產、資訊管理和交通運輸,它的服務區域從廣州可以一直延伸到中國的心,武漢(三小時高鐵運輸而已)。南中國的生產力何等巨大,“前海區”將成為國際金融的超級巨人,它的國際金融地位會高於倫敦的金融城和紐約的華爾街。香港中環在“前海區”旁邊不過是個打下手的侏儒。

  香港將淪為中國的二線城市,這是肯定的。

  如果36年後(2047香港特區滿五十年)香港還沒有沒落到三線城市就算是走運了,走的是北京中央政府慈悲為懷、手下留情的狗運。
  (十一)結束語
  讓我們回到兩年前 YST在“漫談香港”中的論點:

  1.香港的“命”是小漁村,但是香港走了英國帝國主義的“運”用政治力量吸大陸的血吸了157年,變成高收入的國際大都會。
  2.1997年香港回歸,香港走西方帝國主義的“運”157年,殖民地的“運”終於走到頭了。
  3.香港回歸中國就應該是回歸天命,但是大陸政府為了面子好看(在社會主義祖國的治理下香港更加繁榮昌盛)實行劫貧濟富的政策維持香港畸形的繁榮。
  4.香港走劫貧濟富的“運”本來也能走五十年的,沒想到13年後就出現“前海規劃”,YST 認為這是香港人不積陰德和不讀書的緣故。

  5.有道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命”是永的,“運”是暫時的,“風水”的地緣因素是改變不了的,香港人如果再不積陰德和多讀書,衰敗只會加速。
  6.一切人為的努力都敵不過“命”,帝國主義的殖民固然違背天命,大陸種種對香港的優惠政策同樣也是違背天命,香港導遊死命地和沒有羞恥地向大陸遊客要求“對香港做出貢獻”更是最低級層次的違背天命。
  7.在宏觀的天命原則下,香港人違背天命的微觀掙扎是多麼地可笑,可笑的香港導遊,可笑的“香港的良心”,可笑的50萬反23條的遊行群眾,可笑的、自動跑到美國國會作的“香港民主無冕大使”。
  8.香港人胡亂地掙扎其實是徒勞的,不該香港的遲早都會失去,香港走了一百七十年的“運”也該走到頭了。香港終究得回歸天命,一個小漁村的天命。

  YST 想起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句話:
  眼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臺灣人要睜大眼睛啊,大陸這一波經濟轉型其規模與力道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被邊緣化的周邊地區豈止是香港而已。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央近日有兩件事非比尋常:習近平要對香港出重手

Post by editorial »

國務院批准上海成立自由貿易區

  中國國務院日前正式批准上海設立內地首個自由貿易區的計畫,此舉凸顯上海將在中國未來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

  上海這一自由港將成為推動跨國商品和資本自由流動這一重要政策改革的“試驗田”,這可能會令香港對中國經濟的傳統貢獻黯然失色。

  國務院在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會議後發佈聲明說,設立上海自貿區將是本屆政府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措。

  經濟學家說,該計畫的最終目標是在內地的商業中樞建設一個“小香港”。上海的經濟近年來有所放緩,正在尋求新的增長引擎,此舉將有助於上海的發展。

  國務院的聲明說,這有利於培育中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

  上海將首先改造並擴大已有的四個保稅區———在保稅區可以從事保稅倉儲、出口加工、轉口貿易,無需接受海關部門的管轄。
  政府官員表示自貿區將覆蓋一大片區域,並且將推進金融自由化。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徐權在上周舉辦的一個金融論壇上說,在自貿區內將實施利率和匯率機制的改革。
  “上海市的官員雖然對上海在區域經濟中發揮的作用非常自信,但會以慢慢來的方式施行金融自由化,”一位地方官員說,“上海正寄望通過自貿區來提升國際形象。”

  自2008年以來,上海的經濟增長便比大多數省市遲緩。上海到2020年建成全球金融中心的理想一度被視為空話。以習近平和李克強為首的新一屆領導人富有改革魄力。人們認為他們會更支援上海的發展。2007年,習近平在就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前曾短暫地擔任過上海市委書記一職。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央近日有兩件事非比尋常:習近平要對香港出重手

Post by editorial »

075902qvgr66di33z9drro.jpg
075902qvgr66di33z9drro.jpg (249.74 KiB) Viewed 9259 times

大陸情況變了,香港不再是獨一無二

2013-8-4 07:59 

摘要: 目前,香港的競爭力正在減退。5月,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年一次的調查中喪失了世界最具競爭力經濟體的地位。一個月後,它在某知名研究機構的調查中從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的第二位跌至第五位...
  
  香港的挑戰不是中國的經濟崛起、上海的自由貿易區,也不是中國內地即將實施的金融改革。這些都是全新的機遇。香港的前途有賴於做出調整來適應中國的經濟增長新階段和多極未來。
  
  香港和上海崛起為全球金融中心的不同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可根據歷史上的殖民主義和全球經濟融合予以解釋。
  
  1997年以後,由於中國的經濟發展程度和相對較封閉的金融部門,香港作為內地的金融生命線經歷了又一個輝煌的十年。然而,2009年3月,一個嶄新的時代來臨,國務院批准了上海到2020年建設成為世界主要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計畫。

在國際上,這些變革基本被視為“說說而已”。但今年1月,情況變了,上海市市長楊雄公佈了該市建設大陸首個自由貿易區的計畫。伴隨著這項計畫而來的是金融改革。
  
  五年來,中國的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迅猛擴張。新的改革將允許商業銀行增加放款,擴大債券市場,逐步走向貸款組合證券化,向外國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敞開大門。
  
  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上海將作為中國的新興全球金融中心發揮推動作用。
  
  文章稱,香港雖然經濟實力雄厚,卻越來越受困於圍繞前途的疑慮。
  
  蘇聯解體後,芬蘭人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仰仗類似的中間人角色,但隨著外國跨國企業開始在俄羅斯設立分支而很快終結。鬥轉星移,經濟的發展減輕了對區域中間人的需要。
  
  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已經注意到,美國前所未有的貨幣寬鬆政策和國內經濟復蘇給香港的前景蒙上陰影。這兩個因素都助長了房地產價格上漲,而那會演變成金融風險。
  
  文章指出,在謀求利用其海外人民幣中心地位方面,香港也不再是獨一無二的。新的對手城市正期盼著2015年,據估計,北京屆時會解除對資本帳戶的管制。
  
  目前,香港的競爭力正在減退。5月,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年一次的調查中喪失了世界最具競爭力經濟體的地位。一個月後,它在某知名研究機構的調查中從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的第二位跌至第五位。雖然香港在各種創新評級中成績不俗,但高技術部門作為出口貿易的一部分日益萎縮。
  
  文章認為,香港沒有著眼于未來,卻繼續依靠其傳統經濟項目,比如金融、物流和貿易、旅遊和專業性服務。然而,這些形成於中國還是低收入國家之時,現在正經歷巨變。
  
  幾年前,馬來西亞的戰略優勢隨著廣東製造業出口的崛起而開始減退,這促使了馬來西亞制訂2020計畫。香港避免不了類似的潮流。要在將來維持高物價和生活標準,它應當提升其高端優勢。
  
  文章稱,香港仍然能在貿易和金融方面提供更廣、更深的服務。但由於上海的自由貿易區即將建成,這個角色在今後兩到五年內會開始相對削弱。人力資本相對於內地的減弱會花更長時間,但那也是早晚的事。
  
  直到最近,香港作為內地的中間人一直興旺發達。但那些日子漸行漸遠。現在香港該與內地配合對其經濟力量進行升級創新了。通過進一步融入珠三角,它可能會在這個廣闊的區域經濟體內發揮主導作用。
  
  文章認為,上海將成為“小香港”的說法是基於對未來的後窗觀望。將來,香港更有可能被視為“小上海”。
  
  這絕不是拱手放棄的理由,而恰恰是重新開始的理由。這絕不是搏擊未來的理由,而是擁抱未來的理由。
  
  文章指出。香港曾經不得不學會在沒有中國內地的情況下蓬勃發展。今後,它可以在有內地的情況下表現出色。若能在未來攜手共進,則無需回頭觀望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央近日有兩件事非比尋常:習近平要對香港出重手

Post by editorial »

中央批准上海自由貿易試區 (20:26)

國務院近日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範圍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

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主要任務是要探索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推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國的發展。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利於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台,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試驗區範圍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央近日有兩件事非比尋常:習近平要對香港出重手 (中央批准上海自由貿易試區)

Post by editorial »

商務部:不必憂自貿區對港影響 (20:05)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主要目的是為改革開放積累經驗,擔心對香港貿易、外資產生負面影響是不必要的。
沈丹陽說,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基礎上的升級。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探索如何進一步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國的發展,在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擴大服務業開放、創新投資管理模式、建立與試驗區相適應的監管制度等很多方面,都將會有新的突破。

他表示,因為試驗區相關方案的實施涉及部分法律規定的調整,國務院已經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試驗區的總體方案將在完成相關法律程序後公布。

沈丹陽說,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借鑒了國際通行做法,主要目的是為全國深化改革開放積累經驗,擔心對香港貿易、外資產生負面影響是不必要的。

(新華社)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央近日有兩件事非比尋常:習近平要對香港出重手 (中央批准上海自由貿易試區)

Post by editorial »

上海自貿區意義不亞于當年深圳特區改革


  上海再次成為中國改革的橋頭堡和試驗區。

  繼國務院批准設立上海自由貿易區後,上海金融改革步伐驟然加速。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上海近日出臺42條實施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上海要結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要求,爭取先行先試,使國家金融改革、創新有關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

  意見提出推進發展直接融資,並改善融資結構,以推進上海企業融資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積極跟進放寬創業板財務准入標準動態,鼓勵上海符合條件的創新型、成長型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對實施產能整合的企業探索發行優先股。

  結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上海正積極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運作,並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擴大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保險等領域的使用,研究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積極配合開展民營資金進入金融業的政策研究,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積極配合開展政策研究,擴大銀行不良貸款自主核銷權,探索銀行不良貸款轉讓的常規化路徑。

  為了推進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上海將完善小微企業風險補償政策和小微企業信貸獎勵政策。繼續推進政府出資參股融資性擔保公司,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完善上海融資性擔保公司獎勵措施和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擔保代償損失風險補償政策。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上海保障房中票的發行,為保障房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另據瞭解,為解決有關法律規定在試驗區內的實施問題,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26日審議了《關於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務院決定的試驗區內暫時停止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草案)》。

  根據草案,在試驗區內,對負面清單之外的外商投資暫時停止實施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等3部法律的有關規定,暫時停止實施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據悉,未來在上海自貿區將進行多項創新性改革,而最為關注的將是金融業的改革。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或將先行先試。
  金融業對外開放是符合國際慣例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特徵。此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申報稿中明確提及希望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人民幣資本項目下開放,並逐步實現可自由兌換等金融創新。

  建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目的在於尋求金融、行政管理、稅收、法規等方面的突破和創新,上海綜合保稅區相對應成立了准入開放、金融創新、綜合監管、條線監管四個工作組,主動參與相關部門的制度創新工作,參與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

  “國外的管理模式遵循‘法無禁止即自由’的原則,而我國則採取行政許可、審批制度。”相關專家表示,探索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即整理出法律禁止事項,這意味著未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範圍內的外商企業管理將逐步和國際接軌,審批制也將轉為備案制。
  一旦全國人大審議通過,這將為中國的改革注入新的強大動力,其意義不亞於30年前啟動的深圳特區改革試驗。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央近日有兩件事非比尋常:習近平要對香港出重手 (中央批准上海自由貿易試區)

Post by editorial »

上海自貿區含金勺子橫空出世


國務院通過上海成立自貿區,全國人大常委決議自貿區可以不執行全國性法律,中共宣布11月召開的三中全會將會聽取成立自貿區報告,這一系列的動作說明,上海自貿區的地位非同一般,已經超出目前所有的開放政策,更重要的是超出傳統開發的概念。

傳統開發靠中央政策主導

回顧開放改革與區域發展歷程,先是4個經濟特區,14個沿海開放城市,然後特區與開放城市的規模與數量不斷擴大,江澤民時代,浦東新區成為開放改革龍頭,開放與不開放城市的界限已經模糊不清。珠三角的發展令人矚目,後來居上的是長三角,胡錦濤時代要找一個新的區域發展作為發展經濟的增長點,選了環渤海,到了習近平時代,新的增長點在哪兒?

上海打破思維發展小政府

傳統的開放改革,是中央給政策,主要體現在減稅與下放審批權限,直到深圳前海與珠海橫琴,總的來說,還是沿用傳統的思路,只不過有開放的地區定向(面向港澳),和政策定向(前海搞金融特區,橫琴全方位),但不外乎是給政策。

上海自貿區突破思維的地方在於,不再對免稅百分比和審批權的項目權限問題斤斤計較,而是政府徹底撤出市場,不收稅、不審批,真正做到小政府。

鄧小平對於改革開放的成效,曾經比喻為再做五十個到一百個香港,由於香港是免稅港,無論經濟特區或者開放城市都不能比擬,現在自貿區做到免稅港,雖然面積不到三十平方公里,而且並非居民聚居地,即使成功也不能變成另一個香港,但回頭再看改革開放的歷程,不也是規模與數量不斷擴大嗎?

對於華東與華北的國民來說,成立了自貿區以後就不用再來香港「掃貨」,對於中央政府來說呢?國際金融中心還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嗎?

阮紀宏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央近日有兩件事非比尋常:習近平要對香港出重手 (中央批准上海自由貿易試區)

Post by editorial »

滬粵爭雄自貿區 香港斯人獨憔悴

眼下內地市場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自由貿易區,這股風已吹到香港。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上表示,廣東正籌劃粵港澳自貿區,並已向國務院申請,希望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特性,提升華南區的經濟發展。話雖然說得漂亮,實際上卻凸顯香港已被邊緣化的殘酷事實。

繼上海自貿區率先跑出推行試點,一時間全國各地自貿區方案空群而出,天津、廣東、重慶、廈門、舟山等地都力爭成為下一個自貿區,其中最有看點的是廣東及天津。珠三角經濟區與長三角經濟區一向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域,長三角近年後來居上,上海自貿區先拔頭籌,廣東自是不甘後人,正積極向中央爭取,而與上海作為國際性多邊自貿區不同,粵港澳自貿區將被定位為區域性。市場消息指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就新一輪改革開放作出重大決策,粵港澳自貿區有機會在明年初被宣布為第二個試點。

不可不知,自貿區是中共第五代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大手筆,意義堪比上世紀八十年代設立四個特區、九十年代鄧小平南巡以及二○○一年中國加入世貿。更由於歐美經濟不振,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所以自貿區試點引起國際關注,各國都想分一杯羹。然而諷刺的是,當內地試點自貿區百舸爭流之際,香港卻忙於政治鬥爭,為佔中爭論不止,為政改糾纏不休,沒有多少人關心經濟發展,更沒有多少人對廣東推行自貿區予以重視,曾在內地改革開放過程中發揮不可或缺作用的香港,很可能與新一輪改革開放浪潮失諸交臂。

這樣的擔心顯然不是多餘的,根據廣東省規劃,「粵港澳自貿區」試點選址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由珠海、澳門共同發展)、廣州南沙及白雲機場等地,可見這個「粵港澳自貿區」名不副實,只包括廣東及澳門地區,香港並不包括在內,之所以將香港拉在裏面,據說是因為深圳要發展前海金融區,香港被「邀請」提供協助。說得坦白些,香港只是掛名,其實已被廣東排除在外。別看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召開如儀,推杯把盞期間互稱「好鄰居」、「好夥伴」、「好姊妹」,不過是面和心不和的官場客套話。

從多年前上海籌建迪士尼樂園與香港正面競爭,到上海被定位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及航運中心;從上海率先試點自貿區,到廣東發展自貿區將香港排除在外,這就是香港自外於內地經濟發展、不斷被邊緣化的過程。當然,這不是內地主動拋棄香港,而是香港自甘墮落,自甘沉淪,回歸十六年來,中央對香港幾乎有求必應,可是得到了甚麼回報呢?中央政府鐵下心另起爐灶,其實也是迫不得已。

內地聚精會神搞建設,香港一心一意搞政治,此消彼長之下,香港原有功能定位不斷喪失,「邊緣化」危機不斷加深,港府再不振作,港人再不覺醒,香港遲早變回小漁村。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央近日有兩件事非比尋常:習近平要對香港出重手 (中央批准上海自由貿易試區)

Post by editorial »

滬學者倡港府棄港元

指自貿區勢搶境外人幣 政府:毋須誇大威脅


最快本周五揭牌的上海自由貿易區,將會實施人民幣自由兌換等金融改革,引發「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受威脅」的擔憂,對此,兩名上海學者同時承認,自貿區無可避免會從香港手上搶走部分境外人民幣;一直密切關注自貿區發展的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石建勛更稱,若香港擔心上海自貿區構成威脅,港府可大膽考慮放棄港元,改以人民幣為香港的法定貨幣。

不過,接近港府消息人士表示,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細則尚未草擬,香港不宜過分誇大自貿區的競爭。

恒生籌備自貿區設點

上海自貿區的發展來勢洶洶,總理李克強本月初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時,亦指出上海自貿區是中國探索開放的重要嘗試。目前,已有多家外資機構表示有意在自貿區「插旗」,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慧敏昨在一論壇說,恒生正積極籌備在自貿區設點。

過去幾年,香港一直努力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截至7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有6950億元。本港一家大型銀行的高層人員表示,比起深圳前海,上海設立自貿區對香港的威脅會大得多,因為上海已經有大量貿易活動,推行離岸人民幣貿易結算,自然比前海的從零開始快。

上海市政府智囊學者之一、同時身兼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的石建勛對本報記者表示,巿政府及金融學術界都有探討「香港怎麼辦」議題。他個人認為,「放棄港元」的建議雖大膽卻可行,「第一,港元是小貨幣,受制美元和人民幣,前途有限;第二,國際大貨幣吃小貨幣是趨勢,像歐元;第三,香港愈來愈靠向內地提供金融服務,卻要吃人民幣升值的虧」。

「人幣也可成港法定貨幣」

他說,香港亦可以考慮在港元以外讓人民幣也成為法定貨幣,港元逐步淡出,這就可以搶先一步獲得離岸人民幣定價權,「有了定價權,其他自貿區的人民幣也要跟香港走,變成香港是自貿區的龍頭。到時不單止不是威脅,反過來愈多自貿區對香港則愈有利」。

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同意自貿區對香港存在挑戰,因為海外人民幣資金棄港取滬並非不可能。但從好的一面看,香港也可藉自貿區增加人民幣回流內地的渠道,關鍵是要參與發展,而非當一個旁觀者。

他認為,香港多年來累積的金融貿易開放經驗、豐富人才、透明法制,這些都不是上海一朝一夕可以超越,因此短時間內自貿區難言威脅。但若香港繼續愛理不理,當優勢失去,恐怕會淪為二線城市。

石建勛指出,上海很希望香港助其發展自貿區,不僅是企業參與,「政府金融機關來設分支,相關官員甚至前官員擔任顧問、提意見;港交所和上海交易所合作在自貿區建國際板,用人民幣交易,這些合作都有很大空間」。

放棄港元需修《基本法》

對於石建勛的「放棄港元」建議,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尤文山對本報表示這不現實亦不可能,「港元是香港的法定貨幣,已在《基本法》寫明,若要放棄港元,則需修改《基本法》,可能性不大」。他並指出,目前人民幣仍是不可兌換的貨幣,也不適合香港作為一個自由港應發揮的經濟職能。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在可預見將來,港元還是會與美元掛,主因美元是全球交易貨幣,對於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港元與美元掛,仍有穩定、抗風險等諸多優點。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