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反對韜光養晦屬弱國心態 / 吳建民現時再主張中國韜光養晦是自欺欺人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Post Reply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吳建民﹕反對韜光養晦屬弱國心態 / 吳建民現時再主張中國韜光養晦是自欺欺人

Post by editorial »

吳建民﹕反對韜光養晦屬弱國心態


著名外交官、原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日前表示,反對韜光養晦外交政策的人,是「怕被別人瞧不起」的弱國心態,面對批評火冒三丈過分激動,是沒有底氣缺乏自信的表現。而對於要求中國採用軍事手段維護國家利益的呼籲,吳則回應指,保持發展的勢頭,是最重要的國家利益。

動武維護利益是短視表現

吳建民日前在接受《南方都市報》訪問時作了以上表述。他表示,有人反對中國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是弱國心態在作怪:認為國家弱小,急於表現自己;對國內問題遮遮掩掩;不能正確看待外界批評。吳表示,中國已經走到世界舞台中心,對外界評頭論足要有平常心,實現向大國心態的轉變。

而對於要求中國使用軍事力量維護國家利益的呼籲,吳表示,中國最大的利益是發展勢頭,國家的發展應該由長期利益、根本利益決定,「但是錯估一些形勢之後,為了迎合某種情緒,採取一些措施,這就是一種短視的表現。」

對於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當局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考慮,吳表示,外交部人士十幾年前就呼籲成立國安委,可以統籌協調外交涉及的多個部門,「有時左手做了甚麼,右手不知道」。他表示,成立國安委有利於協調處理好對內事務,成為外交工作堅實的後盾。

外交部十幾年前曾促設國安委

吳表示,國安委除在協調的過程中,同時也應該有決策的屬性。「由於是中央提出設立國安委,其領導人級別應該很高,這也會提升該機構的重要性。」
Last edited by editorial on Sat Jan 04, 2014 12:09 pm, edited 1 time in total.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吳建民﹕反對韜光養晦屬弱國心態

Post by editorial »

美學者:美中衝突勢將難避免 愈早發生對美愈有利
2014-01-03 14:54:40

1月3日電《世界日報》1日援引美國外交關係學者米勒(Paul Miller)去年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指出,釣魚島問題攸關東亞區域平衡,美中如果真的衝突,愈早發生對美方愈有利,應迫使中方接受美方的原則。《世界日報》則表示,在美中競爭日趨激烈,他的論點引人關注,卻有不少破綻,未必站得住腳。唯有美中雙方降溫自製,理性思考利害,才能消弭未來美中可能的衝突。

文章說,米勒曾任職美國中情局與國安會。從他的觀點看,美中衝突勢將難避免。第一,他認定北京宣佈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是有意透過涵蓋釣島列嶼的ADIZ做象徵性主權宣示,冀圖改變原來有利美國的國際規則,挑戰美國的權威。

第二,美國應在釣魚島問題上保持客觀中立,但北京在東海宣佈ADIZ不只是針對釣島問題而已,而是著眼於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的爭霸戰。

第三,中國崛起不只是軍事力量崛起,而是包括經濟、生產力、網路科技、太空作戰能力等結構性崛起。中國崛起是全球秩序于二戰結束重組後,美國和全球面臨真正的威脅,與朝鮮、古巴、委內瑞拉等“惡棍型”國家不同,甚至與二戰時期德國與日本的崛起也迥然不同,美國不能輕忽。

第四,由於中國的國家實力綜合指數已超過美國,未來整體國力也可能很快超越美國;因此,美中衝突晚到不如早來,因為美中實際軍力目前仍有大幅差距,早衝突對美方較有利。對北京來說,時間站在他們那邊,拖得愈久愈有利,等到有自信獲勝時再動武,最符合中國利益。
第五,釣島問題是美方強迫北京接受華府規則的時機,美國派出B-52轟炸機進出東海ADIZ,並措詞強硬回應,帶動區域間反對中國聲浪,是正確的第一步,問題是美方缺乏完整的東亞策略,以致功虧一簣。
第六,過去美方窮於應付中方的意外之舉,華府需有更積極作為,才能確保長期區域穩定。美中對立無須惡意相向或武力衝突,美國的目的並非透過發動戰爭來羞辱中國,而是對抗中方脅迫性的路線,並使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強權國家。

《世界日報》指出,惟從美國以外的角度看,米勒的許多論點只是反映美國一部分人士看法,甚至未必符合美國國家利益。首先,東北亞的日本、韓國等早在冷戰時期就宣佈各自的ADIZ,而中國大陸則遲至國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宣佈東海ADIZ,單獨苛責北京未盡公允。

其次,米勒說,美國應在釣島問題上保持客觀中立,惟從中國與不少國家角度看,華府一面說對釣島主權不采立場,一面又說“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於釣島,如果這是“中立”,什麼才是“不中立”?

第三,米勒口口聲聲說,美國的目的只是對抗中方脅迫性路線,使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強權國家,又說,美中對立無須惡意相向或武力衝突。問題是,當中國各方面實力已快要超越美國時,華府又如何對北京曉之以理,說之以情,說服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

第四,如果美國挾目前優勢軍事力量,強制中國接受美國設定的國際規則;但中美整體國家實力既然如此接近,一旦中國整體實力超越美國,難道北京不會反過來要求華府接受中國設定的國際規則?

第五,美中關係千絲萬縷,複雜無比,批評美國政府窮於應付中方的意外之舉,或希望華府能有更積極作為,確保區域長期穩定,其主張說來容易,實施起來卻絕非易事。

最後,文章指出,美國對中國好言相勸,固然難以達成說服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國家的目的。但如果美國對中國發動戰爭,也同樣無法達成讓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國家的目的,反而將治絲益棼,製造更多問題,讓亞太地區情勢更不穩定。看來,米勒的論點太過一廂情願,唯有美中雙方降溫自製,理性思考利害,才能消弭未來美中可能的衝突。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吳建民﹕反對韜光養晦屬弱國心態

Post by editorial »

吳建民現時再主張中國韜光養晦是自欺欺人

著名外交官、原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日前表示,有人反對中國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是弱國心態在作怪:認為國家弱小,急於表現自己;對國內問題遮遮掩掩;不能正確看待外界批評。吳表示,中國已經走到世界舞台中心,對外界評頭論足要有平常心,實現向大國心態的轉變。。。。。

吳建民是著名外交官又是原外交學院院長,他極力主張中國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一百年不變。世界局勢瞬息萬變,一個國家的外交必須隨國際形勢變化而有所改變,所謂此一時彼一時,而不可能閉門造車,拿著“一本通書看到老"與現實環境脫節。吳建民外交思維太理想化,也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看得太簡單。你一廂情願韜光養晦一百年,問題是人家不容許呀。況且韜光養晦不是口號喊給別國聽,而係一種實際行動。吳建民很傻很天真地以為很容易欺騙別人,事實上人家怎會不明白你喊得出來的韜光養晦是偽命題? 所以美國要圍堵你,要滅你。卡達非不是已經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投降及示好了嗎?看看卡達非死前受到殘酷折磨和羞辱對待,就知道一廂情願的想法是多麼的天真和危險。

如果吳建民真的讓中國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一百年不變,那可以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怎樣做出真實動作而讓美國相信你呢? 很簡單只需做幾個大動作:包括銷毀核武、銷毀導彈、解散海陸空軍隊,然後仿效日本改為自衛隊、放棄集體自衛權、承諾做美國馬仔,絕不做威脅美國霸權的舉措,往後以美國馬首是瞻。能夠做到上述幾個大動作, 吳建民可以如願以償不單可以韜光養晦一百年不變,一千年不變都可以。

如果吳建民不能做到上述動作,以後就不要再批評習近平現時的外交政策、不要天真地以為可以很容易欺騙美國等西方國家、更不要騙自己和騙國人。

論壇評論員
4-01-2014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吳建民﹕反對韜光養晦屬弱國心態 / 吳建民現時再主張中國韜光養晦是自欺欺人

Post by editorial »


美媒:G2構想中美分攤世界 中國亞洲稱霸不划算


  G2構想是什麼為什麼媒體媒體稱若中美實施了此句話對於美國來講是不划算的呢?美國《國家利益》1月6日刊文指出,為何美中“G2”行不通,據統計美國2009年白宮展示智慧的辦法就是宣佈,隨著中國的不算崛起,美國倍感壓力,畢竟中國的領土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那麼美國將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呢?美國總統奧巴馬政府的方案是G2,或曰兩國集團,雖然這個主意一度相當火,但遭到政界以及專家的地址,他們認為若實施G2讓相當於中國得到亞洲,那麼稱霸世界將為期不遠。

  G2構想:奧巴馬認為,美國不再像從前那樣強大了。新興大國正在改變世界的平衡,而走在最前列的是中國。“兩國集團(G2)”政策就誕生於此。“G2”構想嚇壞了印度及美國的亞洲盟友。許多人擔心,若華盛頓唯中國馬首是瞻,北京今後可能會愈加肆無忌憚。

  但奧巴馬上任次年,“G2”構想就形同虛設。“我們忘記了,我們是超級大國,”一名前國務院官員說。奧巴馬越是試圖接納中國,北京越是令他難堪。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昭示“G2”的終結,中國在那次會議上試圖讓奧巴馬空手而歸。不過印度和日本等國明白,“G2”瓦解是因為中國毫不妥協,而非美國改變了主意。美國受國內經濟穩步復蘇的鼓舞,加之認識到它曾讓盟友失望,採取“重返亞太”政策——這一政策後來被重新命名為“亞太再平衡”。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吳建民﹕反對韜光養晦屬弱國心態 / 吳建民現時再主張中國韜光養晦是自欺欺人

Post by editorial »

羅援舌戰吳建民 當代岳飛鬥秦檜

解放軍少將羅援與中國前駐法大使吳建民日前進行了一場中國外交是否站在十字路口的大辯論,雙方唇槍舌劍,火星四濺。這場軍方代表與外交官員的辯論,與其說是中國鷹派與鴿派之爭,還不如說是當代岳飛與秦檜的舌戰。

綜觀視頻,吳建民的觀點是要堅持韜光養晦,為了當前的和平發展戰略機遇期,能忍則忍,能讓則讓。本來,作為外交官,無論辯論還是談判,都應該保持優雅風度,但吳建民總是搶話插話,手指連連直點羅援,似乎對面的羅援不是解放軍將軍,而是恐怖分子頭領,一副勢不兩立的姿態。

激動中吳建民甚至連有理不在聲高都不顧及,竟然站起身,聲嘶力竭地高喊「我看不出現在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想打中國」。吳建民無視現實世界的殘酷,不顧科學邏輯,罔顧個人形象的表現,根本不具備一個外交官的素質。奇怪的是,這個人居然還曾經擔任外交學院院長,中國外交還有甚麼希望?

竊居高位 苟且偷安
在辯論中,吳建民不斷拿美國侵略阿富汗,攻打伊拉克的戰爭後果警告國人,任何戰爭都是沒有好下場。問題是,美國發動這兩場戰爭都是不義之戰,既沒有聯合國的授權,也沒有得到美國民眾一致支持,完全是逆天而行,這種戰爭自然沒有任何結果。中國現在面臨的是領土領海被侵佔,現在採取的措施是保衞領土,保衞主權的正義之舉,這與美國發動的戰爭有天壤之別,吳建民連這個基本常識都不懂,還自詡甚麼外交家?

對比吳建民觀點與美國對華政策,不難發現兩者之間高度一致。美國說重返亞太不是針對中國,吳建民也鸚鵡學舌,強詞奪理地稱美國軍隊並不代表美國。如此積極地為美國幫腔,吳建民到底是中國外交官,還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呢?

想當初汪精衞冠冕堂皇當了漢奸,也是振振有詞,說甚麼中日國力懸殊,為了保住中華民族,曲線救國,亡國不滅種等等。宋朝時秦檜為了勸說宋高宗誅殺岳飛,也是打着所謂的苟且偷安理論。如此看來,吳建民這一套與汪精衞、秦檜是何等相似,簡直是一脈相承。吳建民口口聲聲說時代不同了,但歷史總是驚人相似,漢奸更是層出不窮。

中國之所以長期積弱,國力不振是一個原因,還有就是體制內類似吳建民這樣的人太多。這些人表面打着維護國家利益的面目出現,但暗中恐怕早就被他國收買,身在漢營心在曹,早就成為他國的傳聲筒。最可怕是,這些人還竊居高位,影響中國外交政策。第五代強調要實現中國夢,但如果不先除掉「香蕉人」,中國夢恐怕只是南柯一夢。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吳建民﹕反對韜光養晦屬弱國心態 / 吳建民現時再主張中國韜光養晦是自欺欺人

Post by editorial »

網友:評“羅援和吳建民之爭” 並十問吳建民
2014-7-31 08:26 

摘要: 居安思危,我們必須從歷史經驗中清醒認識到,和平發展不會一帆風順,我們不惹事,但也不能怕事。在涉及我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我們必須敢於劃出紅線,亮出底線...

  羅援將軍和前駐法大使吳建民最近在鳳凰衛視進行了一場電視辯論,節目播出以後,右派認為是羅被打臉,左派認為這是岳飛與秦檜之爭。本人沒有看節目的現場直播,但是在看了網路上的轉載以後,也想談談自己對這場辯論的一些見解。

  這是在外交問題上,體制內的“鷹派”和“鴿派”的一次公開大PK,雖然這不同於網路上常見的左右之爭,但是由於牽涉到對美關係,因此受到了左派和右派以及各方面的同時高度關注。

  縱觀整個辯論過程,羅援將軍儘量在擺事實講道理,用事實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而吳大使更多的是講些正確的廢話,或者顧左右而言他,或者搬出前領導人壓對方,就是考慮對方不方便反駁,給人以居高臨下的印象,並且是既當運動員又兼當裁判員。

雖然從宏觀層面說,吳大使的話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值得被美國的倒行逆施激怒的左派和廣大民眾冷靜思考,但是在辯論過程中,吳大使一再使用“誤判”等結論性語言指責對方,而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他的“非誤判”的觀點並且加以論證,更多的像把辯論場當成了課堂,以教師爺的身份在向對方強行灌輸自己的某種說教。

  因此,看了他們倆的辯論以後,想向吳大使請教如下問題:

  1、吳建民大使認為:“遏制中國並非是西方的一致政策,如果將現在亞太的許多衝突上升到中美之間的代理人衝突,跟冷戰時期一樣,把當年的美蘇關係等同於今天中美關係,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判。把西方看做鐵板一塊,一棍子打死,那是一種愚蠢的說法。”那麼請問吳大使,你對西方同中國的關係以及美國同中國的關係的“非誤判”是什麼?請明言。

  2、“遏制中國並非是西方的一致政策”和“把西方看做鐵板一塊,一棍子打死”是一句正確的廢話,這跟說中國並非一直對西方保持警惕以及中國內部對西方的態度也不一致是一樣的,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就像中國在對西方的態度上,既有像羅將軍、戴大校這樣的所謂“鷹派”,也有像吳建民大使這樣的“鴿派”,還有像馮某、茅某某那樣的“中日親善人士”和“中美親善人士”一樣。

  那麼,在西方的所謂“不是鐵板一塊”裡面,究竟 “鷹派”和“鴿派”各有多少?對美國和西方的決策影響有多大?吳大使有什麼事實證明你的觀點?“一棍子打死“固然不對,但是一攬子肯定就正確?

  3、吳大使主張:“把我們的分歧要放在兩國關係的全域來看,這樣就冷靜了。”他還說,鄧小平“也講到南海諸島問題,也講到釣魚島的問題,小平同志不懂得戰爭的作用?他當然懂得,他比誰都懂得,但是他提出辦法來,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他這個是一個什麼思路?是化解的思路,這個我覺得小平這個思路要深刻的理解。”其實新一屆黨中央關於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建立新型的大國關係就是“分歧要放在兩國關係的全域來看”的最好體現,這種關係有別於歷史上新的大國崛起要與原有的大國發生衝突的崛起進程,主張建立一種和平的關係,共同發展的關係,但是不但目前美國的決策層對此沒有熱情,而且能夠影響美國決策的那部分人正在努力促使事態朝與之相反的方向走,現在不冷靜的並不是中國,請問吳大使,假如由你主導中國的外交,你將用什麼辦法“化解”?

  4、吳建民大使認為:“美國軍方的言論並不能代表整個美國。處理好中美關係非常關鍵的,如果覺得美國的舉動就是針對中國,沒有辦法只有對抗,這個是對一種形勢的誤判。”“美國軍方的言論並不能代表整個美國”,這話沒錯,那麼請問吳大使,“代表整個美國”的對華政策是什麼呢?

吳大使又用什麼事實證明“美國軍方的言論並不能代表整個美國”呢?“處理好中美關係非常關鍵的”這誰都知道,但必須是雙方相向而行,當美方把中國的誠意當成軟弱可欺,反向而行的時候,吳大使認為應該如何應對?另外,吳大使認為“覺得美國的舉動就是針對中國”是“對一種形勢的誤判”,那麼正確的判斷又是什麼?

  還有,作出正確或者錯誤的判斷是一回事,作出什麼樣的反應又是另外一回事,憑什麼只能“只有對抗”?曾經有人說過:“戰爭是流血的外交,外交是不流血的戰爭。”吳大使的外交觀是怎麼樣的?尤其是面對美國當前的所作所為,你認為應該如何外交?希望別用一系列貌似深思熟慮的否定句來故弄玄虛。

  5、吳建民說:“美國你仔細看一看,美國這幾年他這個軍力到底變化多少,美國人聽過沒,羅將軍瞭解軍方的情況,他原來太平洋艦隊就是最大的艦隊,大部分都在那,他講了60%這種說法,我跟美國人講,他很多部隊還是現在的情況必須要放在前沿,為什麼這樣?

  我是這樣看,美國你講重返亞太,這個不對,他從來就沒有離開亞太,什麼重返?”“重返亞太”是美國人講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也是美國提出的,而並非中國人強加給美國的,吳大使究竟是在討論問題呢?還是在告誡美國人不要那麼坦率呢?

  其實,關於“重返亞太”戰略,在小布希政府後期就已經比較明確,小布希發動伊拉克戰爭,美國深陷中東,無暇顧及亞洲,中國贏得10年的發展機遇,讓美國很懊惱,於是奧巴馬政府就“撥亂反正”,從言論到行動都反映了美國把注意力和工作重心轉向亞洲,吳大使認為針對誰呢?另外,對於具有全球打擊能力的美國,這種“返”是戰略意義上的,作為一個資深外交家,吳大使卻用多幾千人少幾千人來告訴美國人說“你們說返是不對的”,究竟把誰當成傻子呢?
  6、吳建民說:“這個就是我們如何來應對,他因為從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國際關係的重心正在向亞太轉移,這過程並沒有完成,這當然要重視這個地方。你說來就是對我的不一定,就看你如何應對。”

  我一下子搞不清楚吳大使究竟是中國駐法國大使還是美國駐法國大使了,美國是“唯一超級大國”不假,他“重心正在向亞太轉移”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要“重視這個地方”?聯繫到美國在東海、南海的所作所為,尤其是鼓動和支持日本、菲律賓、越南跟中國對抗,這就是吳大使心目中的所謂“重視”?

  “這過程並沒有完成”就如此劍拔弩張,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完成”?怎麼樣做才算是“就是對我的”?既然“不一定是”,那麼實際上還是承認了還有“不一定不是”,對於後一種可能性,吳大使認為怎麼樣應對才是對的?

  7、吳建民:“美國軍方的言論,各國的軍隊都準備打仗,包括中國軍隊,哪國軍隊不準備打仗,這是一個方面,你要說把軍方這個言論就是認為整個是美國,那好了,中國人沒有辦法,只要橫下一條心跟美國打吧,那怎麼辦,我們和平崛起還有嗎?

  所以我覺得處理好中美關係非常關鍵的,現在我們覺得好像整個東西對我的,但我沒有辦法我只有對抗,這個是對一種形勢的誤判,如果是這樣了,我們還為什麼跟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而且達成了共識。”吳大使在這裡還是一個混淆概念的高手,把中國軍隊的準備打仗和美國軍隊的準備打仗混為一談,表面上是公正,實際上是在為美國辯解,自從1979年以來,中國打過多少仗?

  而美國直接打了多少仗?又支持其在各國的代理人打了多少仗?說軍方的這個言論不代表整個美國,仍然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哪個國家在同樣的問題上不是存在不同意見?就說我們國家,除了有認為美國不懷好意的人以外,不是還有像吳大使這樣的能夠把美國的一切敵意行為都解釋成相反的人嗎?

  關鍵在於,吳大使你認為對中國存在敵意的美國軍方觀點是否上升到美國國策的層面?為什麼?就別在概念上面兜圈子了?既然吳大使一直都用“不一定是”來判斷美國的意圖,那麼這就隱含著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不一定不是”,在這裡,既有吳大使提出的所謂“對一種形勢的誤判”的可能性,也同時存在著別人磨刀霍霍的情況下,我們還在一廂情願地向別人示好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不能“跟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而且達成了共識”責任在誰呢?

  我們只能被動地應對任何的事態變化?當然美國沒有敵意的情況下我們自己神經過敏不好,但是我們要等美國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好了,正式宣佈對付中國才去應對嗎?請問如果吳大使你是中國的決策者,你認為應該如何應對後面的這種可能性呢?中國人是愛好和平的,但是如果有人要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8、吳建民:“我認為你這個‘代理人的衝突’是一種使人產生誤判的一種看法,代理人衝突當時冷戰時期美蘇兩家對峙,通過一些代理人進行對抗,你現在好像把中美兩家也是代理人,那我們就是現在是美蘇,中美兩家在激烈對抗了,這個是大的判斷,要失誤就出問題了。

  我是這樣看,你講代理人衝突,我們的代理人是誰?你根本回答不了我這個問題,我們是通過誰代理人去打了。”吳大使仍然在混淆概念,所謂代理人戰爭,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家對峙,通過一些代理人進行對抗”這不假,但是把“代理人戰爭”理解為雙方都要有代理人,一方沒有代理人就不是“代理人戰爭”,那麼吳大使不是裝糊塗就是真糊塗了,假如美國讓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當代理人同我們進行戰爭行不行?我們沒有代理人就不是代理人戰爭了?這種判斷實在不應該是在一個資深外交家的口中出來。

  9、吳建民:“我覺得你這個有些從框框出發不行,我覺得還要實事求是的看,講遏制,西方有沒有人想遏制中國?當然有,從意識形態出發,但是你說這是整個西方的一致政策我不贊成。”吳大使總是在講些正確的廢話,遏制中國不是“整個西方的一致政策”還用他老人家一次次地諄諄教誨我們嗎?就是美國想制裁俄羅斯連歐洲甚至北約都統一不了觀點呢。就說美國,我也相信會有反對遏制中國的人,但是他們的觀點是否能夠成為美國的國策呢?如果吳大使認為是,證據呢?

  10、吳大使說:“今天中美之間有沒有摩擦?有沒有鬥爭?當然有。我們剛才羅將軍講的一些有些情況都是這樣的,美國有人不喜歡,所以他採取一種引起中國人的不滿。但是大局要有判斷,就是習近平主席講的,這個不僅是習近平主席這樣講,從小平同志開始就這麼講,中美之間共同利益大於分歧。

  所以如果說我們看不到這一點,認為衝突是主要的,那我們就整個形勢就誤判了,誤判的話整個連下來的話,那就是講了中美一定要大戰,那非鬥的你死我活不可,這樣誤判我就要分析,美國人有這樣,也有人不是這樣,我在美國待了十年,好幾個美國了,我為什麼把整個都是一片?而且你剛剛的說法我非常不贊成,西方的入夥好像美國、歐洲、日本都完全是這樣,要分析,他們有人是這個看法,有人不是這個看法,如果一棍子打死那是一種愚蠢的說法。”

  美國與中國有共同利益這不假。因此會有美國人反對對華的某些過激政策的情況,“美國有人不喜歡,所以他採取一種引起中國人的不滿。”這也是吳大使承認的。

  問題是,吳大使總是在認識上陷入一個誤區,好像中國一出現所謂“美國要對付中國”的誤判,戰爭就會爆發,並且責任在於中國,這種說法簡直有點搞笑了,“二戰”以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戰爭,有哪一場是其他國家主動挑起的?而假如美國要發動戰爭的話,不進行吳大使一再指責的所謂的 “誤判”就能夠避免戰爭?吳大使不會天真到這個地步吧?

  終上所述,從宏觀層面講,吳大使的說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其觀點對於被美國的所作所為激怒的一味主張對抗的人有一定清醒作用。我們還可以從他的觀點解讀出應對其他國家的敵意,不一定只有軍事一種方式,還可以有政治、經濟等方式,應該盡一切努力避免戰爭,這是他的觀點的正確部分。

  他力圖使自己的觀點接近鄧制定的戰略和現黨中央的對美戰略,但是吳大使自己的觀點絕對化了,頗有點文革中拿“最高指示”嚇唬對方的味道,並且有很大的片面性。吳大使希望中國和美國打不起來,這也是全國人民的願望,但是打還是不打,取決於美國而不是中國,假如戰爭爆發,更不是由中國軍人的所謂“誤判”引起,而這恰恰是吳大使在整個對話中最顛倒因果關係的一點。

  吳大使的一系列“不一定”,只是一種可能性,但是他從頭到尾沒有或者極少為這種可能性提供證據,他說“不一定是”什麼什麼,這命題本身就隱含著另外一個命題——“不一定不是”什麼什麼,但是對這種可能性他完全不去考慮,這不應該是一個外交官之所為。

  當然,起碼在目前,他與馮某、茅某某等“中日親善人士”和“中美親善人士”還有本質的區別,那些人的主張及其目的是禿子頭上的蝨子,而吳大使起碼暫時沒有讓人看出來他有這種主觀故意,但是他本身可能存在的另外一種誤判卻會被某些“中日親善人士”、 “中美親人士”所利用,為他們的裡應外合在客觀上提供便利條件。

  如果吳大使的觀點完全被高層接受,一旦另外一種可能性出現,會使中國陷入完全戰略被動。中國與美國之間衝突和不衝突的可能性都存在,並且完全取決於美國方面,但是我們不能等別人真的動手了我們再作準備和反應。從這個角度看,吳大使的觀點往好的方面說就是“宋襄公之仁”;往壞的方面說就是把中國的手捆起來向美國表示誠意,實際上是把戰略的主動權拱手交給別人。

  從辯論的角度說,吳大使是只有觀點沒有論證或者很少論證,用的只是結論性的否定而沒有擺事實講道理的反駁,因而非常缺乏說服力。而這可能恰恰是他的觀點缺乏底氣造成的吧?

  2.吳建民“誤判”了什麼?

  原外交官吳建民與羅援將軍在鳳凰衛視上的辯論,引起各方關注,線民們踴躍發言,是近來少見的現象。剔除不理智的帖子,人們發現:對於吳建民持反對態度的居大多數。應該怎麼判斷呢?吳建民既然自稱是“理性的鴿派”,那麼網友們找出吳先生的錯誤也才是理性的。

  吳建民的主要論點:

  一、美國重返亞太並非單一針對中國.

  二、解禁集體自衛權不違背中日友好條約.

  三、中國今天的安全處境並沒有那麼糟, 中國並未被外交圍堵.

  四、戰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吳先生將羅援以及在場的觀察員提出的對當前形勢的看法,統統歸結為“誤判”!那麼究竟是誰“誤判”?“誤判”了什麼?

  首先,吳先生抨擊別人“誤判”,並非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而是反復引證某位偉人的語錄。只可惜,在引述 “當今的世界和平與發展是主流”的時候,他忘記了後半句:“這兩個問題一個都沒有解決”;在引述“韜光養晦”的時候,他再次忘記了後半句:“有所作為”!

  吳先生是在選擇性的忘記嗎?未必,但是至少他忘記了眼前的事實。那就是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日本瘋狂否認歷史並積極擴軍備戰。

  事實上,美國的重返亞太計畫的均勢核心,是美軍正在實施的“空海一體”聯合作戰計畫,這是美國21世紀作戰理念,內容是:“美國陸軍、海軍陸戰隊、空軍為應對亞太地區‘反介入/區域拒止’軍事威脅開展新型作戰方式的聯合”。

  所謂“‘反介入/區域拒止’軍事威脅”,指的是誰?明眼人一看便知。亞太地區具有“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只有中國!連美國人自己都承認的東西,資深的外交官吳建民先生居然閉目不見,口口聲聲說:“美國重返亞太並非單一針對中國”。“單一”二字,並不能代表吳先生客觀公正,其核心理念仍然是美國並未圍堵中國。

  說到日本,吳先生舉出了中日友好條約,認為有條約在,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算不了什麼。日本資源貧乏,發動戰爭是不可能取勝。但是,吳先生又忘記了,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本身,是建立在否認二戰的全部歷史的基礎之上的。二戰之前的日本同樣是資源貧乏,同樣與美國簽訂有“和平友好條約”。按照吳建民的邏輯,中美之間、中日之間總是利益大於分歧,只要管控好分歧,就可以刀槍入庫和平發展。那如何管控分歧、拿什麼來管控分歧?

  吳先生對日本的判斷,與復旦大學那位日本專家馮教授略有不同,馮教授在與羅援將軍辯論時,“釣魚島”事件還沒有發生。但是短短一年,日本政府右傾化速度越來越快,連日本民眾自己都看到了安倍晉三的“裸奔”,作為資深的外交官,吳先生卻沒有看到,豈非咄咄怪事?

  吳先生動輒講自己從事外交幾十年,反復攻擊別人“誤判形勢”,讓人有“爾等草民,懂得什麼洋務外交”之感。但是筆者認為,這一次“誤判”形勢的,不是羅援和觀察者們,也不是廣大線民,而是吳建民自己。

  不用再詳細列舉實例,如今發達的資訊社會已經告訴了我們太多,只是某些人不願意看到或者是看到了,不願意引起“友邦驚詫”罷了。

  回顧歷史,當年清政府對形勢判斷是可以依靠其他列強來制衡日本。然而,甲午一戰,“撮爾小國”日本,打敗了船堅利炮的北洋水師,逼迫大清朝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3億兩,割讓臺灣和澎湖列島。從此,中華民族蒙受半個多世紀的深重災難!吳先生反復拿中日友好條約說事,可是日本連他的“和平憲法”都能修改,一紙條約怎麼就在吳的眼裡成了一個包治百病的萬靈丹了,到底誰的智商出了問題!

  二戰前,張伯倫施行的“綏靖政策”,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作了一系列讓步,想借此換取歐洲的和平。結果縱容了法西斯的野心。吳先生認為:“把西方看做鐵板一塊,一棍子打死,那是一種愚蠢的說法。”言外之意,依靠西方列強們的相互傾軋和勾心鬥角,能夠牽制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這與張伯倫的“綏靖主義”以及李鴻章式的“洋務外交”又何其相似!

  再有,就是史達林對形勢判斷是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國不會蘇聯這麼快發動攻擊。結果呢?蘇聯在戰爭初期慘敗,最後以2700萬性命換取了衛國戰爭的勝利。

  吳先生反復強調“時代不同了,不能用歷史簡單地比喻當今。”

  然而歷史卻往往驚人地相似。美國在二戰後,尤其是新千年以來,平均每隔四年就發動一次戰爭,以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為最。美國人並沒有因為時代的不同而停止在全球稱霸的腳步。在涉台軍售、將釣魚島納入日美安全條約框架以及南中國海等問題上,美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遏制中國的步伐。這與吳先生所謂的“時代變化”,沒有任何關聯。

  眾所周知,希特勒1929年稱為納粹黨首,積蓄了10年才發動了戰爭;日本對華戰略已經實施了上千年。豐臣秀吉之所為,已確鑿說明在甲午戰爭之前三百年的時候,日本人就意圖征服中國。一戰後,日本在處心積慮宣揚武士道精神、積極擴軍備戰數十年後,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而當今的日本,從否認歷史到積極擴軍備戰,叫囂“恢復甲午榮光”,所花費的時間連一年都不到。中日友好40年的的努力,一朝化為泡影。

  這個形勢的變化,令所有善良的人措手不及。今天日本的綜合國力和軍力比其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時強大了很多。但老資格的外交家吳建民居然視而不見,聲稱“大可不必大驚小怪”。作為吳建民先生,發表個人的看法,可以作為一派的言論,但是如果這代表外交界,危險性就不可言喻了。

  120年前的甲午戰爭、70年前的侵華戰爭,在中國近現代史記憶中深深刻下了一個“警”字。馬基雅維利有句名言:“造就最強大國家的首要條件不在於造槍炮,而在於能夠造就其國民的堅定信仰。”中國共產黨在當代最偉大的歷史成就之一,就是再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

  也正是這群有信仰的共產黨人,催生了民族覺醒,激起了救亡圖存的愛國民族精神。由此發端,中國相繼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和偉大的抗日戰爭,走上了民族復興的光輝道路。這就是“戰爭教育了人民,人民贏得了戰爭”的道理。

  吳先生可能太善於談判了,但是你不應該忘記,中印、中蘇以及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最終都是依靠戰爭解決的問題。吳先生認為戰爭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也沒有人希望戰爭。這的確是善良和愛好和平的中國人希望。但是領土問題是國家的底線,如果有人試圖分割我們的領土,把戰爭強加在中國人的頭上,發動正義的自衛戰爭就是全國人民的共識。

  對於形勢的正確判斷,是制定國家戰略的基礎。誤判形勢,會給未來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在這裡,軍事和外交正是國家戰略中不可分割的兩條戰線。在草民的心目中,也就是“白臉”和“紅臉”。基於國家的利益,外交官們談笑鴻儒、折衝樽俎,軍事家們強軍習武、枕戈待旦,唯有此,則中華民族的騰飛便有了可靠的保障。

  居安思危,我們必須從歷史經驗中清醒認識到,和平發展不會一帆風順,我們不惹事,但也不能怕事。在涉及我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我們必須敢於劃出紅線,亮出底線。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