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衰落何去何從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Post Reply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日本衰落何去何從

Post by samuel »

日本衰落何去何從

日本遭受地震、海嘯、核洩漏打擊,使得本已不振的經濟,可能更衰疲。

當然,災後重建會刺激經濟,災難喚起的民族主義感情,會把海外資金調回本國,投入經濟的重建、重整,這些都有利短期經濟復甦。但從宏觀和長期的角度看,日本今次受災嚴重,消耗國力不少,使企業與個人的經營和生活壓力百上加斤。

本來日本人口老化嚴重,絕對人口數自○六年已開始減少,經濟擴張的推動力不足。作為成熟發展社會,社會建設的餘地有限,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因進入反儲蓄的發展階段 ,增長困難。即使出口,亦受制於中國的競爭及其他發達國家經濟低迷,增長乏力。

日本所能依靠的,似乎只是過往積累的資本——外匯儲備和高技術生產能力,這可以維持發展現狀,不使惡化,卻無力再提升經濟。再者,日本不像美國,有國防支出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優勢;也不像歐洲,旅遊業興旺。

中國去年GDP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標誌着日本的相對衰落,今次大災難更是進一步確定日本的衰落,至少今後發展多會只守不升,只落不升。

於是,擺在日本政府和社會面前的選擇便十分困難。走高科技之路,投資需求和風險過大,技術變化迅速,缺乏持續大投資,不易維持。高科技之路以外,是西歐式的文化和旅遊,卻與日本長期發展不相脗合,且旅遊低附加值,未必可維持日本的高成本生活條件。

陳文鴻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應變宜未雨綢繆 防災勿臨渴掘井

Post by samuel »

日本人遇大災而從容不迫,中國人聞大災而亂作一團,對比鮮明,高下立判,這到底是甚麼原因造成的呢?

如果僅僅歸因於民族性或教育水準的不同,恐怕過於簡單化。事實上,日本是天災頻仍的地方,地震、颱風、火山、海嘯等災害層出不窮,日本人早已習以為常。更重要的是,日本人有危機意識,定期舉行抗災演習,學校裏每半年舉行一次,每個日本人都訓練有素,當真正遇到災難時,他們自然知道如何應對,不會驚慌失措。

習慣成自然,日本人的良好心理素質、健全的災害知識以及冷靜的處理態度,可以說是「演習」出來的。相比之下,中國人普遍危機意識淡薄,很少做防災演習,即使有,也是官樣文章,一碰到實際問題就手足無措。


應變宜未雨綢繆 防災勿臨渴掘井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這是古人應變的態度,意思是不論遇到重大突發事件還是面對誘惑,都應平靜如常,從容應對。日本人面對地震、海嘯及核輻射三重大災難,依然處變不驚,表現鎮定,秩序井然,令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觀中國人,災難未至已先自亂陣腳,上演一齣齣搶奶粉、搶鹽、搶豉油醜劇,不少商家更是坐地起價大發災難財,鬧出國際大笑話。
以本港為例,雖然大亞灣核電站近在咫尺,港府卻一直掉以輕心,甚至將針對性防災演習由原先三年一次改為十年一次,對上一次防災演習已是二○○一年的事,莫說一般市民缺少防災經驗,高官也是不甚了了。所以,面對今次日本核災難的威脅,只會自欺欺人地強調大亞灣核電站安全、香港遠離地震帶云云,最終適得其反,市民非但不相信,反而認定當局刻意隱瞞真相。不信任是恐懼的源頭,今次香港發生「盲搶鹽」事件,貽笑大方,與其說是出於部分人的愚昧無知不理性,不如說是港府平時疏忽大意、誠信破產而衍生的結果。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香港雖然被譽為「福地」,但這不表示香港就不會發生災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萬一香港發生大地震、大海嘯,甚至大亞灣核電站出現重大事故導致核洩漏,香港將怎麼辦?港人將如何自處?

日本核災難引發全球對核能的反思,港府亦擺出一副亡羊補牢的姿態,聲言最快明年初舉行大型應變演習,並將參考福島事故,邀請外國專家進行評估,制訂演習大綱及各項事故細節,但市民毋須參與,以免影響日常生活。港府願意舉行防災演習,似乎是吸取了日本核災難的教訓,但演習就應該趁熱打鐵,以台灣為例,台南前天已舉行防災演習,新北市五月亦將演習,港府則要等到明年,可見還是拖字訣。

再說,防災是眾人之事,演習應該由公眾參與,學校最好定期舉行防災訓練,從小培養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習慣,即使將來真的碰到災難,也會臨危不懼,從容應對。莫名其妙的是,港府竟然以所謂擔心影響日常生活為由將市民排除在外,這不是真正的防災演習,而是做騷。

臨渴而掘井,臨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港府防災後知後覺,事後補救又拖拖拉拉,叫人如何放心得下!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後代安全高於政商利益 發展核電忌大幹快上

Post by samuel »

後代安全高於政商利益 發展核電忌大幹快上

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反應堆事故,重新掀起國際社會對核能安全的討論。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具普遍性的課題,因為全球此刻有至少440個反應堆運行,其發電量佔全球總發電量16%。目前正在興建的反應堆有65個,國際原子能機構說,到2030年,全球會有超過700個反應堆。

由於核電站需要高尖技術,牽涉大量資金,香港咫尺之遙的大亞灣核電站,1987年動工,投資額約40億美元。時至今天,對一些國家來說,核能研發及使用,不僅是公用事業,更多的是涉及商業考慮,因為金融海嘯後,核電技術和建設核電站已然變成一盤大生意。

核電變成大生意 現貨鈾價升五成

從1954年前蘇聯設置全球首個核電站後,核電從未像今天那樣,變成足以影響國際貿易的產業。各國都在大力推動核電,美國總統奧巴馬下令恢復興建核電站;上世紀90年代全面關閉國內核電站的地震多發國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表示會重建核電站,減少對外購買電力。至於日本和韓國,都把核電視為推動經濟的產業,不但在國內建核電站,更到國外尋找商機。因此,在核電站建設大幹快上的不只中國,美國、意大利、日本和韓國,都在這場熱火朝天的商戰中爭逐合約。這導致去年7月以來,國際公開巿場的現貨鈾價格急升近50%,說明這盤生意方興未艾。

能源是關乎人類未來發展和生存的巨大產業,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前提出,發展新能源是美國的主要產業目標;他上台後,能源部長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擔任,核能角色呼之欲出。奧巴馬把新能源視為重中之重,準備投入1500億美元,估計10年創造500萬職位。美國在金融海嘯後約700萬人失去工作,新能源這一塊便足以填補四分之三。

日本和韓國把目標放在國外核能巿場,兩國在越南爭奪兩個反應堆合約,「戰火」也在中東爆發,日立和美國企業合組財團,競爭阿聯酋400億美元核電站合約,韓國出動總統李明博游說,結果以相對低價和更多的售後承諾一舉奪標。400億美元合約一半是土木工程,一半是此後60年的運作維修保養,工程可帶來11萬個職位。

當核電盛載了發電以外的更多意義,包括政治領袖的民望以及職位創造,本來相對簡單的只要做好核安全便可以的核電變成政治議題。以阿聯酋的合約來說,有報道質疑是韓方的價格低得令日本敗走麥城,於是日本在爭逐越南的核電站合約時,也派出政府官員游說。類似的生意爭逐,相信在未來幾年仍然火熱;官員的介入,可能會令核安全在急於爭取合約以取悅選民的狀態下失衡——過低的投標價,不免令人擔心,核安全會否在政治計算之中成為犧牲品?

這次發生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用的是美國通用電氣產品及技術,根據近日傳出的背景資料,從選址到核技術,以日本的科技實力,30年前在技術檢定和選址如此疏失,令人費解,但事實就是選了通用產品。必須指出,六七十年代的美日關係非比尋常,日本當時在美國核子保護傘之下,為何不選歐洲技術而選美國技術,當中涉及的考慮不言自明。然而,當一項足以影響幾百萬人生死,以及此後數十年的長治久安重大決定,卻在具有特殊背景的政治氛圍拍板,帶出的震撼,與泄出核輻射的衝擊其實不遑多讓。

核電大躍進 安全易犧牲

中國是另一個崛起的核電大國,我們此刻尚難評論中國核電技術是否絕對安全,但是從中共建政後幾次熱火朝天的運動來看,若大舉核電化的是口號式大躍進心態,無視科學化的發展論證以及管理執行,這和西方世界汲汲於那一份重金合約、而把安全置於另一個地位有何不同?日本九級大地震後,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被問及中國核電安全問題時,以「豪言壯語」式回應說,日本的事故不會改變中國發展核電的決心和安排。詎料幾天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召開會議,在核安全規劃批准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幸好張力軍不是國務院總理,否則的話,這種政治掛帥的盲動主義,帶來極大可能是災難一途。

今天以我們的科技力量,對核能技術的掌握,肯定比起三四十年前為強,但畢竟還有一定盲點,須通過長時間仔細的調研,才能逐一克服。這需要更多一點時間。在政治操作上,一天也嫌太長,政客需要的是立即見效的特效藥,他們要馬上見功的訂單和新職位,可是核電要的是絕對馬虎不得的驗證。然而,在一些亟欲要成為核電大國和核電出口大國的國度,卻充滿這種令人憂心的態度﹕為了短暫政治效益,對核安全拖拉馬虎,要子孫後代承受巨大風險,太不公平了。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日本沉沒非幻景 徐福後代返祖國

Post by samuel »

日本沉沒非幻景 徐福後代返祖國

日本大災損失巨大,令人們思索,日本的明天在哪裏?有美國科學家直言不諱地稱,日本沉沒並非幻景,應做好向中國移民的準備。如此而言,徐福的後代要重返祖國了。

美國科學院院長布魯斯愛爾伯特曾撰文稱,由於兩方面原因,日本會逐步沉入海底。一是氣候變暖,海水上升;二是日本附近的深海溝正在加深,並且向日本移動。他說,經過二○○四年的印尼大地震,亞洲太平洋板塊變得愈發脆弱,地震和海嘯也愈發活躍。日本列島已經處在一個隨時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距離日本最近處不過兩百公里,由於受到亞洲大陸板塊的推壓和太平洋板塊的後退,正在以每年十厘米的速度向日本列島擴張。這次大地震後,海溝又加快了東擴的步伐!

破壞自然 必遭報復
處在太平洋和亞洲兩大板塊交界的日本列島,又身處在這個世界上最深的漏斗的邊緣,如果遇到一兩次像印尼那樣的海底地震,很可能除琉球群島外,日本列島面臨滅頂之災,滑入馬里亞納大海溝。

美國科學家並非危言聳聽,也非妖言惑眾,日本三十七萬平方公里,養活了上億人口,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高度繁榮的背後是巨大的生存危機。今次大地震與其說是大地打了個滾,還不如說是上天對人類過度開發、過度浪費發出的一個警訊。

經此一役,人們將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人類到底是自然的建設者,還是破壞者?科技愈來愈發達,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愈來愈強,而自然報復人類的能力也愈來愈強。以核電為例,雖然能產生強大的電流,但也存在極高的危險。日本三成電力來自核能,一朝洩漏卻成為國難。日本首相菅直人甚至稱,要做好東日本全毀的打算。人在做,天在看,上天是不會原諒人類的自以為是。

日本假如陸沉,大和民族往哪裏去?有人考究,日本是中國人徐福的後代,據說日本裕仁天皇的弟弟都支持徐福是日本的福武天皇。既然如此,同胞有難,中國人一定要出手相救,即便這個同胞是流落到海外兩千年的中華民族旁枝。

中國可以在新疆內蒙一帶劃出一片區域,專供這些劫後餘生的徐福後代居住,這片區域地廣人稀,同時又可發揮日本人治沙的本領,徹底根治困擾中國北方的沙塵暴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敢對日本用核 中日才能言和

Post by samuel »

敢對日本用核 中日才能言和

日本是世界各國中,唯一在百年之內遭受過兩次核打擊傷害的國家,一次是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另一次就是今次福島核電站的洩漏。日本聞核色變,中國為何不好好利用呢?
日本大地震令全國上下亂了陣腳。據日本重災區南相馬市市長櫻井勝延稱,地震後日本政府提供很多物資援助,但大部分運送車輛駛至距離核電站五十公里就不敢再前進,自衞隊中只有極少數人敢開車到當地,而且也是在災民反覆要求後才敢行進。櫻井勝延表示,他對日本自衞隊的表現感到「匪夷所思」。

其實,早在核電站一號機組發生爆炸後,日本首相菅直人就要求自衞隊出動直升機對核電站實施灑水行動,以降低三號機組溫度,防止發生機組連鎖爆炸,但自衞隊出人意料地拒絕了首相的請求。日本政府不得已,只能命令警察開來消防車向高空注水,效果自然不佳,結果釀成三號機組發生爆炸。

敢於言核 反制日本
菅直人不得不再次請求自衞隊出兵,拖延兩日後,自衞隊才派出直升機,但直升機在核電站上空盤旋一陣後又逃回基地,原因是他們認為核電站上空的核輻射濃度太高,會危及自衞隊員的健康。

想當年,日本軍隊武士道精神聞名天下,尤其在二戰中,許多日本軍人寧肯自殺,也不臨陣逃脫,神風突擊隊更是駕駛飛機衝向對方目標同歸於盡,但今天的自衞隊再也沒有其前輩的自我犧牲精神。

對很多日本人來說,美國投在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已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畏核如虎,聞核色變,歷史的傷痛壓在日本民族的心頭上,變成邁不過去的精神門檻。今次核電站洩漏,又使日本整個國家戰慄,擔憂與恐懼使朝野變得麻木不仁,無心抗災。日本政要在鎂光燈下變得語無倫次,錯誤百出,而本應嚴謹高效的救災工作,變得拖拉馬虎。

日本可以對中國說不,卻無法對核說不。中國若要贏得日本的尊敬,就要敢於言核,更要勇於用核,只有如此,才能讓中日言和。日本這個國家自高自大,只有對打敗過他的國家才會屈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自認為被美國打敗,而不是被中國打敗,所以惟美國馬首是瞻,對中國步步進逼,不僅佔領釣魚島,即便在天災國難之際,也還通過教科書挑釁中國。對這樣的國家,中國何必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呢?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