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珍貴歷史証明文獻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Post Reply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辛亥革命珍貴歷史証明文獻

Post by samuel »

deed 22.jpg
deed 22.jpg (41.31 KiB) Viewed 2690 times
辛亥革命珍貴歷史証明文獻

上述辛亥革命歷史文獻由香港一愛國市民提供。共收藏三張, 連號碼。每張銀碼均是伍佰大圓。
下列資料可説明該文獻在辛亥革命期間何時發出。留意到簽署人姓孫。
亦是辛亥革命珍貴歷史証明文獻。

很多謝該位市民。

編輯
12-09-2011
editor@hongkong-mart.com

辛亥革命成功 1911 10 10

武昌首義 辛亥革命是指一場發生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旨在推翻滿洲人建立的
清朝,恢復「正統中華文明」,建立共和政體的革命。

辛亥革命成功顛覆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帝制,開啟
了民主共和新紀元。在中國農曆的干支紀年法中,1911年為辛亥年,故稱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口號有「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夜裡爆發
的武昌起義,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一段時間的
歷史。

辛亥革命另一種廣義的用法,指自清末開始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結束為止。


從1895年至1911年間,興中會以及後來的同盟會先後發動了十次的起義,
而另一革命組織光復會亦發動多次起義。這十多次的起義雖僅曇花一現,
但卻在全中國種下了革命的種子。

終於,在辛亥年間(1911年),滿清政府因強制徵收民營鐵路,引發人民強
烈不滿,最後滿清又採高壓政策壓迫人民妥協,將民眾憤怒的情緒激到了
最高點。

辛亥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
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
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
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1911年9月7日,四川成都發生保路風潮成都血案,激起騷亂。清廷為撲滅保
路風潮,派出渝漢鐵路督辦、欽差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協助四
川清軍鎮壓。
10月9日,共進會領導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裡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
炸。俄國巡捕聞聲而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等,拘捕劉同等6人,
隨即引渡湖北當局。

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士兵熊秉坤情急之下被迫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
一槍,隨後起義士兵推舉,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所繳獲步槍兩
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時,駐守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為號,
發動了起義。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
台。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點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陸軍第八鎮司
令部。晚12點後,起義軍再次發起進攻,並突破敵人防線,在督署附近放
火,以火光為標誌。湖廣總督瑞澄打破督署後牆,從長江坐船逃走,第八
鎮統制張彪仍舊在司領部頑抗。起義軍經過反覆的進攻,終於在天亮前佔
領了督署和鎮司令部。張彪退出武昌,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復漢陽
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
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

武昌起義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
府宣佈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
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辛亥革命
革命醞釀:

  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迅猛傳播,震撼著中國思想界,並推動民主革命運動的到來。首先覺醒的是新興知識份子群體。近代知識份子宣傳民主革命學說,以報刊為重要陣地,創辦了《江蘇》、《浙江潮》、《蘇報》、《中國白話報》等20多種政治性刊物;還出版發行了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鄒容的《革命軍》等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小冊子130餘種。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還翻譯了不少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著作,蔡元培翻譯了德國科培爾的《哲學要領》,嚴複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等著作。

  與民主思潮廣泛傳播的同時,國內外出現許多革命團體。影響較大的有興中會、華興會、科學補習所和光復會。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政治綱領。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一個新階段。
  清政府的“鐵路國有”政策一公佈,立即引起湘、鄂、川、粵四省各階層人民的反對,出現了廣泛的保路運動。保路運動規模最大、鬥爭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會,宣佈“以保路、廢約為宗旨”。9月,全省60余縣成立保路公會,數千萬人捲入運動。清政府一面調湖北新軍入川,一面命“實力彈壓”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運動成為武昌起義的直接導火線。

  四省保路風潮興起時,湖北武昌的文學社和共進會便積極準備相機發動武裝起義。10月9日,孫武在漢口機關配製炸藥不慎,起義機密洩漏,劉複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日晨,彭、劉被殺,清軍四處捕捉革命黨人。當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士兵,打死鎮壓革命士兵的排長,攻佔楚望台軍械庫,打響武昌起義的槍聲。經一夜戰鬥,11日,起義軍佔領武昌城,成立湖北軍政府;12-13日,起義軍攻佔漢陽、漢口。武昌首義的成功,鼓舞了全國各地人民的革命鬥志,全國各地革命黨人紛紛起義響應。首先回應的是湖南和陝西。此後,江西、山西、雲南、貴州、浙江、江蘇、廣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廣東等省先後宣佈脫離清政府而獨立。

中華民國:
  1911年12月29日,孫中山以16票的絕對多數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3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28日,各省代表會議改組為臨時參議院,成為臨時政府的最高立法機關。

  南京臨時政府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推行民主政治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法令。如:命令各省官廳焚毀刑具,廢止刑訊;取消清朝律令中各類“賤民”條令;保護華僑;禁止買賣人口;廢除主奴身份;通令剪辮子;禁止賭博、纏足、吸食鴉片。鼓勵興辦工商業,振興農墾業,獎勵華僑在國內投資。提倡普及教育,刪除舊教科書中的封建內容。這些政策法令,移風易俗,革故鼎新,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主觀念的傳播。

  在孫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臨時參議院頒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按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在中國建立一個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由於南京臨時政府和各省都督府中立憲派、舊官僚、政客的篡權,以及一些革命黨人的妥協退讓,致使南京臨時政府權力被袁世凱所篡奪。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台灣為何對辛亥百年冷冷淡淡?

Post by samuel »

台灣為何對辛亥百年冷冷淡淡?

星期一是10月10日,以前的10月10日,台灣的中華民國至少在形式上,尚能以民國的主角身分,在這一天大事慶祝「光輝的10月」這個日子。今年是辛亥百年,照理說台灣的中華民國更應大事慶祝及討論才是。但實際的情又如何呢?

燙手山芋 原就無意大談

現在的台灣對辛亥實在處於一種獨特的情緒之下。100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但那個中華民國卻已在1949年在中國大陸失敗被趕到了台灣,依靠國際權力結構而苟存。由於中華民國在1949年已經失敗,就大歷史的角度而言,它只能算是近代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一段插曲,由於現在的世界,乃是以主權國家為終極的實體,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在政治上尚可階段性的共存,但這種共存必不能長久。今天台灣的中華民國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政治上則左閃右躲,希望將國家的分裂永久化,處於這樣的情境,辛亥簡直已成了台灣的燙手山芋。不談不對,大談特談也不對。台灣原無意大談辛亥百年,直到台灣的國安系統在今年4、5月間得知大陸將大做辛亥百年這個題目,台灣才臨時決定由台灣中研院的近代史研究所,趕快辦一場辛亥百年國際來和大陸別苗頭。

於是,我們看到了10月3日台灣唯一的一場「辛亥革命百年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的學界人士只有五六十人。雖然馬英九也參加這個會,但就是炒不熱氣氛。主辦的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永武最近去過大陸及香港,所到之處都有辛亥革命的紀念討論活動,大陸更是從北京、武漢到成都各地都有,他表示﹕「在台灣,我們是唯一一場。」「台灣學界太不注重辛亥革命!」

辛亥百年,大陸辦得很大,武漢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不但包機把學者送到武漢,甚至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都親自出席,而台灣就只有近史所的一場小會而已,由此已可看出,辛亥百年,辛亥的主角已變。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言,辛亥革命建立民國,它雖然不是主角,但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現代革命的序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了後來的主角。意思是說辛亥革命儘管偉大,但它只是個階段,中華民國也只是個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是後來的主角,當它的歷史位置已經穩定,不必像1949年後那樣否定前朝,這乃是近年來北京比較能客觀對待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史的原因。因此近年來大陸出現民國熱,真正所反映的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身的穩定,它已掌握住了在近代中國的發言權,它比較客觀對待民國史,只不過是一種勝利者的寬宏大量而已。但再怎麼寬宏大量,它也不可能承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只會承認兩岸分立只是國家未統一前的一種過渡狀態而已。

在歷史哲學裏,人們都知道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的事實不可能變,但解釋的角度卻常會根據後來的變化而解釋從前。今年的辛亥百年,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肇建迄今,形勢最好的一年,改革開放30餘年的成果,它也的確成了崛起的大國。當大國地位已定,在對內事務上有些事當然可以放寬。共產黨以前視中華民國為「蔣幫」、為「美帝走狗」,這是革命語言,現在當然已可改變。北京大事慶祝和紀念辛亥百年,乃是北京已毫無疑問的取得了近代史的正當話語位置。

重點談民國百年 閃躲心態

相對的,台灣卻顯得極為尷尬;

(一)今年是辛亥百年,又是民國百年,但台灣的國民黨卻把重點放在民國百年上,很少去碰辛亥百年。這點其實很容易理解。談辛亥百年,整個語境乃是近百年中國的革命大環境,它以全中國為場景,台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談辛亥百年談到最後必然離不開中國的國家統一,而這乃是國民黨一向在閃避的問題。而談民國百年,則可以表示中華民國的正當性,這也與國民黨宣傳上「中華民國自1911年即已存在」、「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說法可以聯繫起來。不談辛亥百年,只說建國百年,其實是一種很微妙的閃躲心態。

(二)近年來的台灣,那種偏安心態日益增強,國民黨只想「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要把兩岸分立永遠化,這乃是我一直在說的B型台獨。中華民國這個標籤只有台灣內部選舉上的意義。國民黨用中華民國這個標籤打擊它的對手民進黨,但國民黨和民進黨其實並沒有多少實質上的不同,一個是B型,一個是A型而已。10月8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台灣即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的民進黨以前被國民黨迫害而有仇,現在由於總統民選,選戰打來打去,相互抄襲,A型與B型已愈來愈相似,這是台灣版的「政黨趨同論」(Party Convergence)。當台灣兩黨都認為「中華民國即台灣」、「台灣即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怪不得台灣愈來愈不談辛亥百年了。辛亥百年是中國的問題,不是台灣的問題。問題是,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中華民國,台灣的中華民國難道是平空跑出來的?這乃是台灣不談辛亥百年、只談建國百年的歷史及知識盲點。

南方朔 《亞洲週刊》主筆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