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北平和平解放背後:傅作義要平起平坐》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歷來總講傅作義如何洞曉民族大義……然而,“投誠起義”的背後,除了“洞曉民族大義”,是否還另有隱情呢?

傅作義要求與毛澤東“平起平坐”


1948年12月17日,傅作義首次與中共接洽和談時,所提條件之一即“確定傅作義通電全國、宣佈和平解決的時機,建議成立聯合政府,傅參加聯合政府,其部隊交聯合政府指揮”。

對於傅作義的這一條件,中共基本上是完全拒絕了。12月19日,劉亞樓與傅方代表交談時明確表示:“發通電成立華北聯合政府,目的在於傅先生及其軍隊參加聯合政府,我們絕不接受。”毛澤東在1月15日為林彪、羅榮桓草定了一封措辭十分嚴厲的對傅作義的書面通牒,並致電林彪說:“北平城內成立聯合機構一點,似乎仍有和我分享政權之意。因此仍須將致傅通牒交與傅方代表。”
最終,雙方決定“過渡期間,雙方派員成立聯合辦事機構,處理有關軍政事宜”。中共代表葉劍英對傅方代表郭宗汾明確表示:“此機構是在前線司令部指揮下的工作機關,不是政權機關。”葉建議改名為“北平聯合接交辦事處”。加上接交二字,這就從形式上和性質上都否定了任何分權的可能。

中共堅持部隊分散與我合編
軍隊是傅作義談判的資本,因此,在關於軍隊改編方面的談判,傅作義是很謹慎的。

1948年12月17日雙方初次談判時,傅作義想保存實力,特別是想中共放回他被圍在新保安的三十五軍,對此,19日劉亞樓明確說出了和談中中共在軍事方面的條件:“1.傅先生必須丟掉幻想,解除華北‘剿總’所轄部隊的全部武裝,這是和談的前提,以任何形式保存武裝的做法,我們絕不接受。2.可以給傅先生留兩個軍,把中央軍的軍長、師長統統逮捕,然後宣佈起義。”傅作義無法接受,他選擇了擱置和談。

隨著12月22日第三十五軍被殲,傅作義態度有所軟化,1949年1月8日表達了新的意見:“軍隊不用投降或在城內繳槍的方式,採取有步驟的辦法,即是調出城外,分駐各地用整編等方式解決。”

1月9日,毛澤東就傅作義所提條件作出明確的指示:“為避免平、津遭受破壞起見,人民解放軍方面可照傅方代表提議,傅方軍隊調出平、津兩城,遵照人民解放軍命令開赴指定地點,用整編方式,根據人民解放軍的制度改編為人民解放軍。”但傅作義仍以“不能指揮中央軍”為由拖延。

14日,解放軍攻佔天津,北平成為孤城,傅作義不得不接受中共條件。19日,傅作義宣佈接受解放軍的和平改編。

和談過程中幾次打算出逃
1月22日,傅部開始撤離北平。而在和平協定按約生效當天,傅即通過國民黨中央社發佈文告,回避戰敗公佈了北平和平協議中與民眾生產、生活等有關的13條條款,搶先造成北平和平以他為主的輿論。2月1日,《人民日報》頭版公佈了由毛澤東親筆撰寫,以林彪、羅榮桓名義致傅的公函,歷數傅作義的罪責並提出警告和通牒;新華社播發了毛澤東撰寫的《和平結束北平戰事經過》的新聞稿,對傅作義的政治性表白進行批駁。傅作義因此向南京政府申領護照出國,但國民政府外交部並未批准。

3月24日,不知出於何種打算,傅作義密電楊慎五:“請派王蔚梧乘機無論如何先到綏,以便研究後日如何赴綏,萬勿遲誤,並須絕對秘密。”也就是說,傅作義想在26日逃離北平。而就在25日,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由西柏坡遷至北平,並在北平西苑機場閱兵,這無意中打斷了傅的逃離計畫。最終,他選擇完全轉向中共方面。

等中共困難時東山再起
然而,即便傅作義完成了北平和綏遠的通電起義,也並非意味著他就完全轉向中共一方。傅作義曾向來訪的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徐永昌透露了一個他精心謀劃的策略:“經過一個時期的整理軍隊,以配合人民的支持,假定某一時期中共以兵壓迫時,彼時利用官兵心理卻可打出去。”

1949年9月19日,即徐永昌在綏遠的最後一天,傅作義同徐永昌進行了最後一次會談。談話之後,傅向徐遞交了一份上蔣呈文。這是傅作義就政治、軍事、經濟、外交、黨建等等問題向蔣提交的一份全面的獻策。呈文分為“(中)共可能失敗的條件”、“相持階段之形成”、“我們的做法”三個部分。“我們的做法”是一個重建國民黨的意見,核心是“我們應認識我們已經失敗,應重新革命、重新復興”。也就是說,傅作義的確有“如果中共在1950年遇到經濟困難時東山再起的打算”,他對中共能否穩定政權也沒有信心,因此要為自己做一個萬全的謀劃……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2013419112613581.jpg
2013419112613581.jpg (21.16 KiB) Viewed 8782 times
201341911266901.jpg
201341911266901.jpg (45.52 KiB) Viewed 8782 times
日本間諜川島芳子簡介 川島芳子生死之謎
2013-4-19

  導讀:1906年,清廷大勢已去之時,她出生在肅親王府裡,排行十四,取名愛新覺羅•顯玗。1912年清亡,她被善耆送給日本人川島浪速做養女,當年她只有六歲。卻擔負“匡複清政”的重任。是的,她就是日本間諜川島芳子。下面我們一起通過川島芳子簡介來瞭解一下這位東方魔女以及川島芳子死亡之謎。

  川島芳子簡介
  90年前,松本高等女子學校的林蔭大道上,人們常常會看到一位英姿颯爽的女子揚鞭策馬,絕塵而去。這位騎馬上課、我行我素、放蕩不羈、經常在上課時溜出去玩的女學生,就是日後作亂滿蒙、聲名狼藉的沒有日本國籍的日本人——川島芳子。

  川島芳子,人稱東方魔女,她生在清末皇室,卻長在日本。她美豔風流,卻偏獨愛男裝打扮。川島芳子1906年1月25日出生,畢業於日本松本高等女子學校,滿洲鑲白旗人。生父為和碩肅親王善耆,養父是日本人川島浪速。她心懷匡複大清理想,卻最終淪為日本侵華的工具。格格、間諜、漢奸多個身份的她最終被處以極刑。可是六十年後,一則遺囑卻爆出驚人秘聞川島芳子沒死,而是化名方姥在長春郊區隱居30年。方姥究竟是不是川島芳子?接下來一起來通過川島芳子生死之謎大揭秘來瞭解下!

  川島芳子生死之謎
  1945年10月日本戰敗後,川島在北平東四九條胡同34號私宅被中華民國軍統局逮捕,並以漢奸罪名被提起了公訴。1947年10月22日被判處死刑;1948年(民國37年)3月25日,被執行槍斃,終年42歲。由於川島芳子審訊過程的公開和槍斃過程的保密,坊間一直流傳川島芳子並未槍斃,死者實為替身的傳言。

  譬如當時有女子劉鳳貞報案稱其母親失蹤,而之前其姐劉鳳玲由於在獄中患嚴重胃病,已無治癒希望而答應以十根金條替死,事後只得到四根,其母在追討過程中也告失蹤。

  1948年,川島芳子不僅沒有死,而且在這裡又生活了30年的說法,正是出於吉林省長春市的畫家張鈺之口。2006年,在吉林省長春市的畫家張鈺,在提供一系列遺物和畫作的基礎上,聲稱其姥姥(又稱方姥)的就是川島芳子,直到1978年過世。而根據遺物、愛新覺羅家族部份人的說法、李香蘭的確認、部份字跡的鑒別都證明了其說法,但是由於缺乏直接的DNA證據,所以此說法仍存在爭論。

 方姥究竟是不是川島芳子?如果是那1948年被國民政府槍決的又是什麼人呢?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很快國民政府發佈了解除日偽軍武裝,接受淪陷區主權,處理戰犯和漢奸等一系列法令。進入到10月,全國以及北平市開始了聲勢浩大的肅奸運動。除了一些政客要員被捕之外,曾經紅級一時的電影明星李香蘭也被逮捕,弄的人心惶惶。然而住在北平東四九條34號公館的川島芳子,卻如往常一樣無所事事,還經常邀請一些老藝人到家裡為其彈唱。

  1945年10月11日夜晚,已經入睡的川島芳子被一陣敲門聲驚醒。國民黨軍統第二肅奸組的十多名憲兵,沖進川島芳子的家。隨即川島芳子和她的秘書小方八郎被憲兵帶走,被關進了北平第一監獄。隨著審訊進行到最後,在認定到川島芳子一系列漢奸罪行是否成立的時候,問題的關鍵確定川島芳子的國籍和年齡的問題上。如果說以她是一個中國人的身份,她就是一個漢奸,所以非死不可。如果她要是以日本人這種身份出現的話,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她只能作為日本戰犯的嫌疑犯,這樣的話會以非常輕微的罪狀判下,甚至有可能對她釋放。所以這個對她來說非常關鍵。

  但是,川島浪速當時疏忽了,沒給她辦理入籍手續,因此身在獄中的川島芳子多次與她的秘書小方八郎、養父川島浪速通信,試圖更改自己的日本國籍。但此時已經自身難保的日本軍方,根本無心為川島芳子做這些工作。更改國籍受挫,情急之下的川島芳子又想到了另一個辦法,就是將自己的年齡縮小十歲。這樣一來她就可以逃過很多罪行的指控,可是到最後這個辦法也同樣無法實現。

  1947年10月16日,北平第一監獄對川島芳子以漢奸罪判處槍決,最終川島芳子槍決的時間定在了1948年3月25日。在執行的前一天晚上,軍統一個人去到川島芳子的監房,告訴她具體行刑的槍是空炮,但是讓她應聲而倒,然後把她置換出去。如果說川島房子行刑前夜,發生的這些事情目前還只能算是推測的話,那麼川島房子被槍決當天所發生的事,卻是真實而蹊蹺的。

  奇怪的是讓川島芳子行刑的時間定在了1948年3月25日淩晨,那個時間天剛剛濛濛亮,還看不清楚人。1948年3月25日清晨,前來報到川島芳子行刑過程的各路記者將北平第一監獄的大門,圍堵了個水泄不通。他們本來是國民政府司法部們邀請來的,可到了這裡又被告知禁止入內。有人接著說是被邀請進來的,把自己名片遞上去。看門的人說,上面有指示要秘密執行。要是一律對待也好,可偏偏當時有一個美國的記者就被同意可以進來。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當時有人也分析了,這個外國記者從沒見過川島芳子長什麼樣,行刑的人是不是川島芳子,他也不知道。其他的記者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一直都在跟蹤報導這件事情,公審的時候也都在現場。有的甚至於在個別時候還可以進去,採訪監獄中的川島房子,那這些人一見肯定就知道被槍斃的這人是不是川島芳子,但是這些認識川島房子的人都被擋在了門外。就在門外接著的叫嚷聲中,川島芳子被押往刑場。一聲槍響,川島芳子應聲倒地。

  在川島芳子被處死的第二天,北平各大報紙除了報導行刑過程之外,還紛紛表達了社會各界對川島芳子行刑中引起懷疑的各種疑問。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20135611429804.jpg
20135611429804.jpg (42.12 KiB) Viewed 8738 times
歷史上真的有潘金蓮這個人嗎?潘金蓮三段愛戀史
2013-5-6

 《水滸傳》裡的潘金蓮可謂是臭名昭著,人人得而誅之,歷史上真的有潘金蓮吃人嗎?是否如《水滸傳》和《金瓶梅》中那樣?潘金蓮並非僅是小說中的人物,歷史上確有此人,歷史上潘金蓮實為善良賢妻,而武大郎為文武雙全玉樹臨風的清廉縣令?

  據史載:武大郎姓武名植,故名武植,山東清河縣武家那村人,身高1.78米以上,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谷縣縣令。而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名門淑媛,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子。

  武大郎曾經在山東陽谷縣做縣令,他少年時候的盟兄弟王某家敗破落,逃難到他那裡,希望看在多年情誼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武縣令平時就樂善好施,對這位落于窘迫的兄弟自然招呼倍至了,王某卻不知道武大郎已經暗中為其在原籍蓋房修屋,久不見武兄弟資助,便憤然離去。這一走不要緊,他卻遂生邪念,忘恩負義,村村說唱,鄉鄉張貼,謠言惑眾,極盡對武縣令惡意中傷污辱詆毀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過罪的鄉里惡少西門慶的助紂為虐,同流合污,武大郎的清官形象從此被毀於一旦。

  非但如此,就連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蓮也遭受被辱之株連,潘金蓮故居為清河縣潘家莊(為避潑汙,後改名黃金莊),少女時代是遠近聞名聰明美麗的大家閨秀。她老爸曾官拜邯鄲知州,在故鄉開有染坊,武大郎家本來貧困,年輕的時候到這裡打工,因為品行端正又能幹,知州就資助他學習,還將女兒金蓮許配給他。潘金蓮以善良賢慧勤勞仁義的賢妻良母而聞於鄉里。

另外,王某與曾被武植治罪過的鄉里惡少西門慶的助紂為虐,同流合污,於是沿途傳遍了有關武大郎的粗俗之詞,武清官的形象被毀於一旦。誰知,待他回到家中,武大郎早已派人送來了銀錢,幫他修房蓋屋,置買良田,這時,他才發現武大郎決非知恩不報,而是不搞以權謀私。他發瘋似地返回去撕自己貼的紙條,但悔之晚矣,它們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題發揮,因而謬種一傳再傳。

 村上原有一座武大郎墓,墓誌銘文稱:“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從墓誌來看武植還是殷商王武丁之後,正經的王族子孫,1946年,從墳中還發現有一口楠木懸棺和兩具骨骸。據三位參與挖墳的老人證實,從骨骸判斷武大郎相當高大,推算生前少說也有1.78米,再者,若是賣燒餅的,哪有楠木懸棺和許多青磚壘墓!
  武植的盟兄弟與西門慶狼狽為奸一丘之貉,惡毒譭謗武植與潘金蓮,而施耐庵的後代則深明大義,引疚自責,竭力為武潘平反昭雪。施耐庵的後裔,河北威縣的施勝辰赴武家那作畫16幅並配詩文以道“施家欠債施家還”之歉疚。

  武植盟兄弟的自戕,施耐庵後裔的自責,已正大郎、金蓮之清白,而武植之24代孫武雙福的健在,則更證《水滸傳》武潘之千古奇冤。既然《水滸傳》中武大郎與潘金蓮夫婦無嗣無子且相繼殞命,那麼,何來其後代之繁衍(武家那全村半數武姓)?倒是武大郎之弟武二郎、武松武行者,歷史上實無此人,只是施耐庵塑造的文學典型罷了。

潘金蓮三段愛戀史

  對於潘金蓮的美,施耐庵在《水滸傳》裡是這樣描述的:"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那麼潘金蓮的三段風流愛戀史是什麼呢?接下來為您揭秘。

 潘金蓮是大戶人家的丫鬟,男主人要利誘她上床的時候,潘金蓮並未屈服,而是把此事告訴了女主人。女主人讓男主人趕緊把潘金蓮嫁出去,男主人記恨在心,於是把她嫁給了賣燒餅的武大,倒賠上嫁妝,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形象滑稽可笑。兩人結婚多年都沒有孩子,武大郎在生理上滿足不了潘金蓮。

  當第一段婚姻的不如意在心中逐漸累積的時候,潘金蓮遇到了小叔子、武大的弟弟武松。武松身長八尺,一貌堂堂,因赤手打死了景陽岡上的老虎,名揚全縣,在潘金蓮眼中就是數一數二的大人物。於是,她張羅著讓武松搬到家裡來住,好發展感情。但武松是個直性的漢子,只把潘金蓮當做親嫂嫂相待,潘金蓮不死心,在一個下雪的日子,武大被打發出去賣燒餅了。潘金蓮早買下了酒肉,在家裡準備了一盆炭火,冷冷清清立在簾兒下等著武松歸來。

  看到武松的影子,潘金蓮揭起簾子,笑臉相迎。等武松坐定後,潘金蓮關上家門,把酒、果品、菜蔬搬到武松房裡去。兩人邊說邊飲,三四杯酒落肚,武松對潘金蓮的意思知道了八九分,只好低頭不語。潘金蓮起身去燙酒,一隻手拿著注子,一隻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說道:"叔叔,只穿這些衣裳不冷?""武松不理他。潘金蓮倒了一盞酒,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盞遞給武松:"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武松被激怒了,劈手奪過酒杯,把酒潑在地下,說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他推開潘金蓮,險些讓她跌了一跤。

武松去京城後,潘金蓮遇到了西門慶,就這樣,她的第三段感情來了。西門慶看到潘金蓮的美貌後,拜託王婆協助自己將潘金蓮勾引到手,說話間,西門慶和潘金蓮眉目送情。對於潘金蓮這樣追求美滿婚姻的女人,財富和幾個媚眼顯然是不夠的,西門慶必須在感情上俘獲潘金蓮。於是,他坦白了自己"不幸"的感情經歷,並表白一番,這番表白讓潘金蓮"於我心有戚戚焉",確信找到了一段如意姻緣。於是兩個有意的男女很快就摟抱起..從此,潘金蓮和西門慶都在王婆家廝混,恩情似漆,心意如膠。


潘金蓮的淒慘命運與愛情悲劇


 奇書《金瓶梅》對若干市井女性形象的塑造無疑是鮮活的,尤其對潘金蓮的刻畫更是栩栩如生
作者不僅讓潘金蓮與西門慶的其他幾房妻妾及一幫姘頭爭風吃醋,還安排她與若干男人私通,從而讓潘金蓮成為在民間知名度很高的“淫婦”典範。
  
  其實,這潘金蓮原本也是良家女子,是可惡的社會才造成她的淒慘命運與愛情悲劇!
  
  潘金蓮是南門外潘裁的女兒,排行六姐,自幼便是一美人胚子,纏得一雙好小腳,所以人稱“金蓮”。
  
  潘金蓮的父親不幸早逝,做娘的度日不易,只得將潘金蓮賣給王招宣府上,學學彈唱、寫字之類的。
  
  十二三歲時,潘金蓮就會描眉畫眼,傅粉施朱,梳一個纏髻兒頭,著一件緊身衫,出落得亭亭玉立。
  
  潘金蓮十五歲那年,王招宣還沒來得及注意到她便謝世了。
  
  於是,潘母又爭著把她要回來,三十兩銀子轉賣給那張大戶。由此也註定了潘金蓮的淒慘命運與愛情悲劇。
  
  這張大戶是個典型的“妻管嚴”,他的大老婆余氏屬“母老虎”一類。
  
  潘金蓮十八歲時,已是臉如桃花的大美人,張大戶幾次三番欲收她為妾,都被餘氏“一票否決”。
  
  一天,張大戶乘余氏到鄰居家赴宴之機,悄悄地把潘金蓮叫到房中“收用了”,潘金蓮稀裡糊塗地有了一生中的第一個男人。
  
  那“母老虎”聞知後自然大發虎威,把張大戶直罵得狗血淋頭,對潘金蓮更是百般苦打。
  
  潘金蓮滿肚子的委屈不知應該向誰訴說?
  
  張大戶既害怕餘氏,又難舍美人,只好把潘金蓮白送給寄住宅內的武大郎為妻。
  
  這諢名“三寸丁穀樹皮”的武大郎,就這樣成為潘金蓮的第二個男人。
  
  張大戶還暗中給武大郎銀子做賣炊餅的本錢,武大郎挑擔外出叫賣時,張大戶便伺機與潘金蓮幽會。無奈的潘金蓮只得應酬迎合之。那武大郎撞見時並不敢言語。
  
  不久,張大戶縱欲過度患陰寒症而死,餘氏察覺原因後怒令家僕將潘金蓮、武大郎趕出張府。
  
  走投無路的武大郎只好帶著潘金蓮搬往紫石街。
  
  潘金蓮每天打發武大郎出門後,就在簾子下嗑瓜子,還把那對“三寸金蓮”故意露出來,書上說是“勾引浮浪子弟”,其實潘金蓮是覺得自己守著一個武大郎實在太委屈,她也應該有追求愛情的自由,她期盼著自己真正鍾情的男人突然降臨,並讓自己有一個理想的歸宿。
  
  以潘金蓮自身的姿色條件,她不可能跟那“老色鬼”張大戶有啥真情,對武大郎更是只有憎惡。她曾對張大戶說過“這天下斷絕了男人,何故將我嫁給這等貨!”
  
  由此可見,在潘金蓮眼裡,這武大郎恐怕連個男人都算不上。
  
  潘金蓮的苦苦等待,終於在某一天出現一縷曙光。
  
  “身材凜凜、相貌堂堂”的小叔子武松的出現,讓潘金蓮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愛戀,什麼是超越床幃之歡的戀情。
  
  這武松便是潘金蓮日思夜想的“白馬王子”。
  
  我們不妨看看潘金蓮乍見武松時的一段心下思量:“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滿尺的丁樹,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裡遭瘟,撞著他來?如今看起武松這般人物壯健,何不叫他搬來我家住?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裡了。”(《金瓶梅》第一回)
  
  作者讓潘金蓮對武松“一見鍾情”,並由此夢想著“這段姻緣卻在這裡了”。
  
  接下來,潘金蓮便急於打聽武松是否“別處有嬸嬸”、“青春多少”?
  
  原來這武松不僅未婚配,還長潘金蓮三歲。
  
  於是,潘金蓮先是用言語向武松暗送秋波,再設法讓武松搬來家中住,最後上演了設酒席向小叔子吐露愛慕之情的那一幕。
  
  豈料這武松是條終身只嗜酒不近女色的漢子,“引誘”不成反遭武松一頓嗆白,讓潘金蓮羞愧萬分。
  
  遭受羞辱後的潘金蓮,對武松是愛恨交加,並開始進行瘋狂的報復。
  
  武松外出公幹後,她由王婆“拉皮條”,與西門慶勾搭成奸,進而毒死武大郎,成為西門慶的第五房妾。
  
  這西門慶天生風流,家中妻妾成群,還四處尋歡。因而潘金蓮不可能受西門慶的專寵,單枕孤幃地獨守空房也是常事。
  
  不甘寂寞的潘金蓮便在該書第十二回中,開始與府中琴童私通。
  
  之後,在第五十三回中與西門慶的女婿陳敬濟於卷棚間偷情幽歡。
  
  西門慶死後,潘金蓮更是每天與陳敬濟勾搭,還懷上身孕。
  
  醜行曝光後,大娘吳月娘趁機將潘金蓮逐出西門府。
  
  潘金蓮只得再投靠茶坊王婆,又很快與王婆剛成年的兒子王潮兒勾搭成奸。
  
  但無論如何放蕩自己,潘金蓮心儀的男人還是武松。
  
  於是,《金瓶梅》第八十七回中,作者便讓潘金蓮的“夢中情人”再度現身。
  
  那武松來到王婆家中,與王婆以一百兩銀子成交,說是要娶潘金蓮,還給了王婆五兩銀子的小費。
  
  潘金蓮信以為真,心中竊喜道:“我這段姻緣還落在他手裡。”
  
  誰知這是武松之計,結果是她與王婆一起都被武松剮了。
  
  能死在自己心儀的男人手上,或許正是作者給潘金蓮選擇的一個不錯的歸宿吧!
  
  從第一回的“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裡了”,到最後的“我這段姻緣還落在他手裡”,我們不難看《金瓶梅》的作者給潘金蓮假設的真正情人乃武松是也!
  
  可憐這潘金蓮,至死也未享受到一絲愛情的甜蜜。
  
  也許這正是《金瓶梅》作者刻意描繪的一個人間愛情悲劇。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洪秀全和太平天國女兵
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洪秀全和太平天國女兵
16489490.jpg (31.12 KiB) Viewed 8726 times
傳說中的太平天國女狀元傅善祥,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傳說中的太平天國女狀元傅善祥,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16489523.jpg (20.16 KiB) Viewed 8726 times
傳說中的太平天國著名女官洪宣嬌,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傳說中的太平天國著名女官洪宣嬌,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16489521.jpg (36.5 KiB) Viewed 8726 times
洪秀全大選江南少婦美女:有2300美女陪侍

1853年的陽春三月,太平天國起義軍攻克南京。“天王”洪秀全滿足於半壁江山到手,開始關門當太平天子,全心投入到金碧輝煌的“小天堂”的營造裡。

洪秀全從41歲進南京,到1864年6月52歲時自殺,11年中從未邁出過京城一步。只有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轎出宮,去探視生病的東王楊秀清。

那時他正值壯年,卻既不指揮殺敵,也不過問朝政,搞得老對頭曾國藩也莫名其妙:他在幹什麼呢?

一句話,在他的太陽城金龍殿坐享榮華,在後宮與他的“嬪妃娘娘”們飲酒作樂去了。

鄉村塾師出身的洪秀全,雖說不上有啥出眾的文韜武略,卻擅長“數位化”管理,尤其表現在他對後宮妃嬪的約束上。

洪秀全是個一夫多妻主義者,而且規定多妻制是太平天國高級文武官員的特權:“大員妻不止,無職之人,只娶一妻”。

金田起義後洪秀全即選美納妃15人。一年後至廣西永安,“有36個女人”。

進南京後,每做生日,部下蒙得恩就要為他獻上美女6人;每年春暖花開之際,蒙得恩還要在天京13道城門口為洪秀全選美女;後來乾脆明文規定:“所有少婦美女俱備天王選用。”

1861年太平軍進取蘇浙的時候,洪秀全又從李秀成選送到京城的3000名美女中挑出180人收入天王府。天王府宮中有橫直均八尺的大雕花床,幹什麼用的,不言而喻。

洪秀全一共擁有多少個女人,恐怕永遠難以準確統計。據一本叫做《江南春夢筆記》的書說,天王府連太監也不設,妃嬪加上服役的女官,總計有2300多名美女,陪侍洪秀全一個男人。
1864年京城淪陷,其子洪天在被俘後的口供中說:“我現年16歲,老天王是我父親。我88個母后,我是第二個賴氏所生,我9歲時就給我娶了4個妻子。”

這裡,天王的88個後妃,已超過了歷代帝王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後妃的人數了。愛好聲色犬馬的咸豐也只有18個妃嬪,相比之下遜色多了。

這88個後妃,一律沒有封號,統稱為妻。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自己連姓名都記不住,怎麼傳喚享用呢?洪秀全來了個古今中外後宮史無前例的創舉,數位化依次編號,於是就有了第25妻、第73妻等曠古未聞的名目。

至於上千個如花似玉的宮女,更是比妻妾還要等而下之的備用享樂工具,所以連個數字編號都攤不上。

洪秀全不理朝政,把精力放在了管理後宮上。他制定了許多奇怪的“數位化”清規戒律,使後宮女人終日生活在非人的苛政之下,動輒得咎,比牛馬都不如。

在攻克南京前17天,天王在蕪湖江面的龍舟上突然頒發了一道嚴分男女界限的詔令:“女理內事,外事非宜所聞。”並且,用四個“斬不赦”限制身邊婦女與外界聯繫。

天王雖對朝政不發令旨,卻平均三四天寫一首詩管教美人。

1857年太平天國刊印頒行的經典官書之一《天父詩》,收選了500首天王大作,其中476首是洪秀全進入南京初期三年中寫給後妃的夫權獨白,實際上就是苛刻的數位化教條,叫妻妾宮女們背誦。

如在詩17、詩18中。他訂了個數位化的“十該打”條規: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

起眼看丈夫三該打。問王不虔誠四該打。

躁氣不純靜五該打。講話極大聲六該打。

有喚不應聲七該打。面情不喜歡八該打。

眼左望右九該打。講話不悠然十該打。

洪秀全還不厭其煩地進行說教,要求妃嬪們從細節抓起,侍候好他這位宮中“太陽”。如詩197:“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點罪萬千。”

詩237:“看主單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

詩294:“因何當睡又不睡,因何不當睡又睡。因何不顧主顧睡,因何到今還敢睡。”

在這些“天父詩”裡,哪裡還有洪秀全在初創拜上帝教時所宣導的“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而且看畢天王的這些“詩歌創作”,我們就會明白他為什麼四次參加科舉都考不上!洪秀全在美女群中享受了11年的帝王生活,終於在湘軍的隆隆炮聲中,不得不拋下他的後宮粉黛魂歸天外。洪秀全的數位化後宮,說到底就是其極端腐敗的反映。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1370063472361.jpg
1370063472361.jpg (47.05 KiB) Viewed 8717 times
毛澤東24歲救世奇文《心之力》

《心之力》著於1917年,堪稱神州青少年愛國濟世精神英武之楷模,曾被湖南一師楊濟昌老師打滿分100分,另加5分共105分的超高分。被稱為建國之才的救世奇文。其中98%的智慧和分析,早在約100年前就為21世紀中國的各種問題和以後應對各種國內外危險指定了出路,是過去和今後中國自強和自救的真正方向,為我們的前進奮鬥亮起了航行明燈。此文當年在湖南一師廣為流傳和謄抄,後幾度失傳,解放後和文革中因被誣陷為“唯心主義”而禁止傳播。今由湖南一師當年同學的後代在先輩的遺物發現並傳出。

《心之力》寫於1917年,毛澤東24歲,已初現大志和治國、興國、強軍、外交等理念,從此,毛澤東主席帶領著中國人民創造了自漢唐盛世以來最偉大的千年輝煌。

更為驚詫的是即使以今天的國際和國內局勢來看,《心之力》毫不過時,可見毛澤東主席24歲時的思想如何的傑出與深遠。《心之力》儼然就是毛澤東思想堅實而全面的基礎,幾乎所有新中國的成就早就在此文中預先展示。 “與時俱進”一詞原來當年是毛主席所用,令人驚歎。

以下為失傳多年、得之不易的《心之力》原文(全文):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細微至發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萬物皆為思維心力所驅使。博古觀今,尤知人類之所以為世間萬物之靈長,實為天地間心力最致力於進化者也。夫中華悠悠古國,人文始祖,之所以為萬國文明正義道德之始作俑者,實為塵世諸國中最致力於人類與天地萬物精神相互養塑者也。蓋神州中華,之所以為地球優雅文明之發祥淵源,實為諸人種之最致力於人與社會、天地間公德良知依存共和之道者也。古中華歷代先賢道法自然,文武兼備,運籌天下,何等之揮灑自如,何等之英傑偉倫。

然天妒九州,外侵內亂,泱泱華夏,愚昧叢生。國人于邪魔強盜陰險心力滲透、攻擊治下,神聖使命漸漸失憶,煌煌中華民眾卻敗于眾生甘願自卑、沉淪、散弱之積弊。

外侵內鬥,有德者心力與物力難濟,空有濟世情懷。無德者無恥與無畏沆瀣,結為欺世盜賊。醜惡者霸擁民眾賦權,神器私用,愚鈍者盡情尸位素餐,禍國殃民。貪腐官僚國賊舉家富貴,萬眾民脂民膏皆被劫掠。民心民生衰,則國力日衰,國力衰則國家民族之心力亦衰!內可誘發天災兵禍,朝代更迭,官僚、商賈、農工、學者皆難免墜落,豈有完卵?外可唆引強盜侵犯,奴役掠奪,國賊、漢奸、軍民、學生均家破人亡,罕有善果。遷居蠻夷,神州子民多世代受辱。

數十年來,神州大地屢受殘暴侵殺,國庫民資多被惡吏勾結盜搶殆盡。甲午海戰、八國聯軍、沙俄侵略、21條…不平等諸般賣國條約卑下怯弱,引狼入室,資敵來犯,萬民屈辱,愚政破敗,實為召喚、鼓勵蠻夷強盜分食華夏之舉。

與蠻夷通商者使洋貨氾濫,居高居奇,國人盡被盤剝。泱泱中華竟無力生產民眾生活諸品,更無官僚執權為民眾艱辛解憂謀福。世界諸國強盜在中國如入空境,頗有斬獲,無不驚歎歡呼中國之可欺。故惡敵覬覦長存,亡我之心不死!只有尋機死戰拒敵,方可換得暫時太平。炎炎烈戰未開,巍巍國恥未雪,則蠻夷、豺狼、凶魔如食甘飴,紛遝而至。

洋奴橫行,漢奸猖獗,國民皆因腐敗漢奸官僚、軍閥、買辦家族所欠洋人之無盡亡國債務而百世自危。國體破敗,軍閥割據,混戰連年,國債深陷,物價飛漲,食宿艱難,民俗劣化,災厄連連,何日可止?今滿清韃虜雖敗,可恨國家、政治、經濟均被愚昧獨夫、洋奴把持,國民心力沉屙虛弱,蠻夷惡敵肆意摧殘,恍惚間,驚見萬民為奴,國資殆盡。

若欲救民治國,興中華英武,雖百廢待興,可鑄奇造偉,成我輩絕倫。救國救民計,惟有自強國民心力之道乃首要綱領,然民眾思維心力變新、強悍者是為首要之捷徑!

心力變新、強悍者首應破除封建、官僚之愚昧邪道,懲治賣國、漢奸、洋買辦之洋奴愚眾,明戒其不義浮財罰入公帑,暗布其家族子女皆無善終,方可盡教化之道。

舉世興原創睿智,立國顯始做宏略。國家民族之新生心力志向,必締造世界仁德勇武文明之新學,新學為思想理論之基石、棟樑,新學不興,禦敵難成。

西方學教均顯邪佞,如若任其縱橫世間,則人文盡毀。如神州中華新學宏論集古今大成之時,必為人類之新邦。
中華古國之敵皆為西方邪惡之魔盜與漢奸,與倭寇同仇,此仇無解,解則自毀,切忌隱忍淡忘,萬勿愚善助惡。
今力主洋務之事應借鑒“師夷之長以制夷”之道,盡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非我族者其性必惡”之祖訓。與洋盜交往,睚眥必報,以雷霆手段顯菩薩心腸,擊殺敵酋,方可博取中華國邦民眾之自強尊嚴。細觀西方魔盜侵殺之秘技,往往以掠奪之技巧財富造就全球侵殺之輜重,以偽善之攻心宗教幻化萬國奴役之中樞。故無數肖小愚昧之中國政客盡被麻痹蠱惑迷信,以自卑萬漏國體媚洋為奴,賤賣民脂國魂。

留洋之風,不可放縱,國學之巔,大有裨益。故救國者必在國內,留洋者志不可晦。留洋列強之同胞漂泊海外,須警惕邪魔強盜對我正義靈魂之誤導、侵擾。有如寒冬之防風,病弱之辟邪。攻防有度,張弛有道,則洋魔、漢奸難以得手,於海內外皆無處安身,懲前毖後,可大絕之。中華棟樑必生自主自強之新象,設抗禦蠻夷強盜殺戮之預防策,揚神州民眾富國雄軍之壯志,恤民生農工商學之福祉滋養。開創新學潤養新民,輔以新民楷模國民。抗擊蠻夷列強剿滅中華神聖傳承之奸計,履行萬國大同正義道德教化優靖之使命。

夫聞“三軍可奪其帥,匹夫不可奪其志”。志者,心力者也。民之志首推舉國民眾個性之天然強健,則國家棟樑層出不窮。數百年外侮內鬥中民眾個性屢被君主官僚殘害之積弊甚重,國民心性身體多有貽害,民之弱即國之弱。舉國凡有壓抑個人、違背國民個性者,罪莫大焉!故我國三綱所在必去,愚民愚治盡除,方有優塑民眾強盛之希冀。

自中國開埠以來,封建、官僚、愚民、洋務禍國殃民,究其緣由,乃教會、資本家、君主、賣國賊四者。四賊結伴,猶如鬼魅之食人聯盟,皆為天下惡魔強盜者也。

四賊之中,尤以執掌政權之官僚當為禍首!蓋國之神聖重器以民為先,決不可助長惡私貪欲竊為己用!國之中樞如有愚昧膚淺肖小之徒竊居,則外魔必侵殺,國民必衰亡。

自滿清韃虜洋務運動之後,貪墨腐敗家族皆以盜取、盤剝民脂民膏逃逸海外為家族享樂之詭計。假以時日,神州中華億萬民眾祖輩之血肉、骨髓乃至福祉,將被盡數剝奪轉送西方魔盜與貪腐家族!國人如寒冬之時又墮深淵,垂死之軀更遭荼毒。農業之國民眾落後狹隘,必將淪落為亡國奴邦。劫掠國民財富者逃逸海外,至今無人於海內查處、治罪,於海外統計、堵截,故國賊趨之若鶩。吾輩倘若不能海內懲戒、海外肅殺,又與國賊、禽獸何異?又豈能根除國賊漢奸?

千古聖人,教化為根。我輩恰逢此亂象當前之世,人皆逐物欲而迷心,循末節而忘真,醉娛樂輕國志,謀小私絕大利,認蠻夷做乃父,拜魔盜為師尊,毀文明於無恥。你我何必苟且偷生,熟視無睹?有志者呼吸難暢,應以天下為己任,救黎民於水火,濟眾生遠奸佞。

今愚者忘本墮淵,竟爭先自掘其墳,卻不思國家民族社稷危亡之計。苟活於當下,遺失神聖之使命,忘卻民族之重任;背離於真理,違逆人本之慧根,蔑毀先民之道德;醉心於享樂,不知當世之驚變,甘當媚外之洋奴;沉迷于自我,罔顧危機之四伏,輕信魔盜之讒言!故西方一眾強盜皆可肆意侵殺、掠奪、奴役我漢唐中華,千百年來血債累累。

當今世界之格局風雲激蕩,人類文明之前途撲朔渺茫,天下蒼生之幸福岌岌可危。雖有科技帶來物質之充足,仍難滿人欲之巨壑,各派皆為私利而競相奔走,人人皆溺惡欲之墮落洪流。強盜流氓制訂裁決世界野蠻法律,邪惡魔鬼公然成為人間偽善領袖,萬國不思興道義之師,竟全然拜魔盜為導師,此星球之一草一木萬物生靈塗炭、滅絕之期不遠矣。

雖有智者、勇者願做中流之砥柱,卻猶如鬧市之人語,瀑下之魚鳴。請問周邊,還有幾人執著於真理?還有幾人探求于本源?一句開心就好,便甘願隨波逐流;一句事不關己,便通行四海愚夫;一句莫談國事,便據民權為私器。孰不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試問為天地立心何以立?為生民立命何以立?為往聖繼絕學何以繼?為萬世開太平何以開?若我輩之人此心已無,則中華即將亡亦!中華亡則人類必亡亦!

天之力莫大於日,地之力莫大於電,人之力莫大於心。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改朝換代,為民謀福,懲治貪墨漢奸,又有何難!苟其公忠體國,百折不回,雖布衣下士,未始無轉移世運之能也。有志之士可不勉哉!人生於天地之間,形而下者曰血肉之軀,形而上者曰真心實性。血肉者化物質之所成,心性者先天地之所生。故而有唯物唯心之論說。人活於世間,血肉乃器具,心性為主使,神志為天道。血肉現生滅之相,心性存不變之質,一切有靈生命皆與此理不悖。蓋古今所有文明之真相,皆發于心性而成於物質。德政、文學、藝術、器物乃至個人所作所為均為願、欲、情等驅使所生。

故個人有何心性即外表為其生活,團體有何心性即外表為其事業,國家有何心性即外表為其文明,眾生有何心性即外表為其業力果報。故心為形成世間器物之原力,佛曰: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西方強盜宗教亦有舊約主神虐民之邪暴,後有耶穌新約愛民之佛性改良。神魔心性之變幻如此,故世人多為耶穌所迷。耶穌明之故說懺悔,懂恥而不惡;孔子明之故說修心,知止而不怠;釋迦明之故說三乘,明心而不愚;老子明之故說無為,清靜而不私。心為萬力之本,由內向外則可生善、可生惡、可創造、可破壞。由外向內則可染汙、可牽引、可順受、可違逆。修之以正則可造化眾生,修之以邪則能塗炭生靈。心之偉力如斯,國士者不可不察。大丈夫立天地間,借浩然正氣養明德之志。

大凡英雄豪傑之行其自己也,確立偉志,發其動力,奮發踔曆,摧陷廓清,一往無前。其強大如大風之發於長合,如好色者朱之性欲發動而尋其情人,決無有能阻回之者,亦決不可有阻者。尚阻回之,則勢力消失矣。吾嘗觀大來勇將之在戰陣,有萬夫莫當之概,發橫之人,其力至猛,皆由其一無顧忌,其動力為直線之進行,無阻回無消失,所以至剛而至強也。眾生心性本同,豪傑與聖賢之精神亦然。

故當世青年之責任,在承前啟後繼古聖百家之所長,開放胸懷融東西文明之精粹,新研奇技巧器勝列強之產業,與時俱進應當世時局之變幻,解放思想創一代精神之偉烈。破教派之桎楛,匯科學之精華,樹強國之楷模,布真理於天下!今正本清源,願與志同道合、追求濟世、救世真理者攜手共進,發此弘願,世世不輟,貢獻身心,護持正義道德。

今吾輩任重而道遠,若能立此大心,聚愛成行,則此熒熒之光必點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勢,翻天覆地,扭轉乾坤。戒海內貪腐之國賊,懲海外漢奸之子嗣;養萬民經濟之財富,興大國農工之格局;開仁武世界之先河,滅魔盜國際之基石;創中華新紀之強國,造國民千秋之福祉;興神州萬代之盛世,開全球永久之太平!也未為不可。

注釋—— “三乘”:
就眾生根機之鈍、中、利,佛應之而說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等三種教法。
1、聲聞乘,聞佛聲教而得悟道,故稱聲聞。其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以此四諦為乘。
2、緣覺乘,又作辟支佛乘、獨覺乘。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故稱緣覺。始觀無明乃至老死,次觀無明滅乃至老死滅,由此因緣生滅,即悟非生非滅,乃以此十二因緣為乘。
3、菩薩乘,又作大乘、佛乘、如來乘。求無上菩提,願度一切眾生,修六度萬行,以此六度為乘。 
前二乘唯自利,無利他,故總稱小乘,菩薩乘自利利他具足,故為大乘。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黨史學者:假若沒有朱德 毛澤東有可能變成土匪


【英】迪克•威爾遜

核心提示:朱德的傳記中寫道:他“曾經見過毛澤東一次,不過是在秘密會議的昏暗大廳中遠遠相對而坐,沒有真正見過面”。這是毛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次會面。一個共產黨歷史學家略有些誇張的說:假若沒有朱德,毛在以後的生涯中有可能變成一個土匪……然而,更為確切的假設應是,如果沒有這種團結,毛的最好結局是當一個不受信任的省級領導人。


文章摘自《毛澤東》 作者:【英】迪克•威爾遜 出版: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在突遭國民黨左派的排擠之後,1927年8月初,毛和他的共產黨同伴在九江舉行緊急會議,商討他們的前途。由於使用了巧妙的手腕,陳獨秀未能出席會議,他被從中央領導中驅除出去,當了党和俄國顧問們(或按一些說法是俄國主子們)失敗的替罪羊。瞿秋白接任党的總書記,他是個受過俄國訓練的新聞記者。毛再度進入中央委員會。在會上,他向他的同志們指出了武裝鬥爭的必要性,會議接受了他的意見。在此之前周恩來、賀龍和朱德已在南昌發動了秋季暴動,後來,這一天被作為紅軍的正式建軍日來慶祝。

會後,毛立即秘密地乘坐一列貨車前往長沙,受命去組織湖南省的秋收暴動。他必須使省黨的組織從國民黨中脫離出來,在那裡創建一支農工革命軍。在重組的共產黨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上,自信的毛提出了他激進的暴動計畫,這個計畫比中央委員會所指示的建立農村根據地和沒收地主財產走得更遠。

毛在寫給中央委員會的信中主張,應高高地打出共產黨的旗子,建立工農根據地。他寫道,我在調查中:“知道湖南的農民對於土地問題一定要全盤解決。”他建議沒收一切土地,“包括小地主自耕農在內”,按共同的標準,公平分配給願意得到土地的一切鄉村人民。中央委員會警告毛這些是不對的,但毛拒絕服從黨的政治決議案,在秋收暴動中摻入了自己的主張。

國民黨方面稱:毛的賄賂起了作用
9月9日起義爆發,毛將參加暴動的安源煤礦工人、地方農民自衛軍,以及脫離了國民黨的持不同政見的軍隊編成四個“團”。可是,毛本人卻不能對這支部隊行使有效指揮。當他在整頓這四個團時,被國民黨民團抓到並解往民團總部,準備與其他共產黨嫌疑分子一起處決。他後來回憶道:“我從一個同志那裡借了幾十塊錢,打算賄賂押送的人釋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雇傭兵,我遭到槍決,於他們並沒有特別的好處,他們同意釋放我,可是負責的隊長不允許。於是我決定逃跑。但是直到離民團總部大約200碼的地方,我才得到了機會。我在那地方掙脫出來,跑到田野裡去。”

毛跑到一個高地,下面是一個水塘,周圍長了很高的草,他在那裡躲到太陽落山。士兵們追捕他,還強迫一些農民幫助他們搜尋。“有好多次他們走得很近,有一兩次我幾乎可以碰他們。雖然有五六次我已經放棄希望,覺得我一定會再被抓到,可是我還是沒有被發現。

“最後,天黑了,他們放棄了搜尋。我馬上翻山越嶺,連夜趕路。我沒有鞋,我的腳損傷得很厲害。路上我遇到一個農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給我地方住,又領我到了下一鄉。我身邊有七塊錢,買了一雙鞋、一把傘和一些吃的。當我最後安全地走到農民赤衛隊那裡的時候,我的口袋裡只剩下兩個銅板了。”

毛的農軍中埋伏 400余人構成紅軍的開端
最初幾天起義進行得很順利,許多重要城鎮落到了起義軍手裡。然而,長沙的工人並沒有像毛所期望的那樣,起來支持農民。當兩支已脫離國民黨的部隊決定在他們之間開戰後,力量單薄的起義軍就面臨內部火拼的危險,於是,安源礦工差不多都被消滅了,毛的農軍也中了埋伏。

在起義爆發後的一個星期內,毛不得不放棄毫無希望的整個行動。正如他所承認的,“部隊的紀律差,政治訓練水準低,指戰員中有許多動搖分子。開小差的很多”。在起義中,共產黨殺掉了許多國民黨人,並燒了他們的房屋,而這些人在統一戰線時期被稱之為同志,所以,湖南當時流行著這樣一支諷刺歌:

砍,砍,砍!同志砍下同志的頭!
燒,燒,燒!同志燒掉同志的屋!

在瀏陽縣的文家市,毛集合了起義軍的殘部,前敵委員會舉行了一次會議,9月20日毛率領他們向井岡山進軍——沿途趁勢釋放了被監禁的共產黨人,並打開公倉,把糧食分配給農民。

儘管他的部隊在蘆溪突遭襲擊,但毛在9月底還是把他們重新集合起來,並在永新縣三灣村重整旗鼓。那天晚上,毛將殘存的400余人整編成一個團,在部隊中實行民主,由黨掌握軍隊,廢止打罵,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在另一種意義上說,這才是紅軍的開端。

從文家市經三百多英里的行軍,10月,毛和他最得力的團到達了湘贛邊界上的井岡山,這個地方對於他來說,不僅僅是以後幾年中時斷時續的一個山區根據地,而且也是他此後全部事業靈感的源泉。

毛被免職中央委員會批評毛“只與土匪和雜色軍隊接頭”
後來,毛斷然把1927年的悲劇歸罪於陳獨秀(中國人)和兩個共產國際顧問羅易(印度人)和鮑羅廷(俄國人)。陳獨秀的“動搖的機會主義”應負最大的責任,而鮑羅廷“隨時準備盡力去討好資產階級,甚至於準備解除工人的武裝,最後他也下令這樣做了”,共產國際的印度代表羅易“站在陳獨秀和鮑羅廷兩人左邊一點點,可是他只是站著而已”。羅易是個蠢貨,鮑羅廷是個冒失鬼,陳獨秀是個不自覺的叛徒。而羅易則指責毛是一個頑固和有意阻礙我們的革命計畫的、完完全全的動搖分子,因此將他免職。

給毛的評語之所以下的這樣刻薄,是由於毛本人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4個星期內,對革命局勢的認識發生了激變。8月間,毛曾斷言中國將會發生自己的十月革命,可在武裝進攻長沙失敗後,他轉而相信,“從城市觀點來看,這個運動好像是註定要失敗的”。他看錯了時機。

毫無疑問,毛以前過分誇大了農民起義的真實潛力。一個當時曾參與起義的同志後來說“毛向瞿秋白保證湖南至少可以發動10萬的武裝農民參加暴動,而瞿電告莫斯科的數字增到20萬,結果最後僅有5000人”。

在11月14日共產黨政治局會議上,把長沙失敗的不幸歸之于毛:“湖南省委所作的錯誤,毛同志應負嚴重的責任,應予開除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他被指控為軍事投機,不充分發動農民,收編土匪和公然違背中央委員會的指示。
毛使用多少有些譏諷的口吻為他的失寵辯解:瞿秋白的人偶爾發現了我在湖南的一本小冊子,其中包含我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論點。這激怒了他們。槍桿子裡面怎麼可能出政權呢?因此,他們撤了我的職……他毫不後悔地說:“儘管這樣,我們仍然在井岡山把軍隊團結起來了,深信我們執行的是正確的路線……”

其實,毛和中央委員會並沒有實質上的分歧。雙方都贊同這樣的目標:即通過組織農民的革命力量(革命的主要力量),從農村包圍城市,配合軍隊和城市的暴動(革命的輔助力量)。

但是,與中央委員會不同的是,毛不相信分散的暴動會擴散到廣大的地區。並且,他把從湖南帶出來的隊伍整編成為正規軍,這樣,他們被作為“客軍過境”來對待,也就毫不奇怪了。中央委員會批評毛“只與土匪和雜色軍隊接頭,不引起極大農民群眾起來暴動”,有些地方是符合事實真相的。

王明:毛在進入井岡山一年後,使用“鴻門宴”手法處決了兩個土匪首領

毛所發現的得以躲避國民黨和軍閥追擊的聖地,縱深30英里,方圓180英里,滿目荒蕪,人煙稀少。只有六七條狹窄的山間小路,穿過茂密的松杉樹林和枝繁藤繞的竹林,通向井岡山的心臟,它的直插雲霄的峰頂,終年雲霧繚繞。毛在給共產黨領導的第一份報告中,這樣描述井岡山:山上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茨坪、下莊、行州、草坪、白泥湖、羅浮各地,均有水田和村莊,為自來土匪、散軍窟宅之所,現在作了我們的根據地。但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軍糧全靠寧岡、永新、遂川三縣輸送。山上要隘,都築了工事。醫院、被服廠、軍械處、各團留守處,均在這裡。現在正從寧岡搬運糧食上山。若有充足的給養,敵人是打不進來的。但對毛的“團”來說,井岡山並不是一個休養所。許多戰士只穿著薄棉衣,來抵禦冬天的霜雪,南瓜是他們的日常主食。
他們一到井岡山,便與兩個秘密會社的土匪首領發生了衝突,後者屬哥老會,有六百餘人,一百二十餘條步槍。顯然,毛的小部隊是沒有希望消滅他們的,於是毛採用了結交聯合的策略,以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他們是能夠在相處中得到改造的。

“我在井岡山期間”,毛後來說:“他們是忠實的共產黨人,是執行黨的命令的。”後來,在他們獨自留守井岡山時,又恢復了土匪的習氣。終為農民殺死,當時農民已經組織起來,建立了蘇維埃,有能力抵抗他們。
結果,黨內毛的批評者們斥責他,竟聯合這樣明顯的落後分子。但是,毛已經清楚地表明瞭自己的觀點,所謂遊民問題絕不僅是在井岡山求生存的問題。

毛的批評者之一王明聲稱,毛在30年代末曾告訴他,在進入井岡山一年後,使用“鴻門宴”的手法,處決了兩個土匪首領,由於當時已有幾支共產黨軍隊與他會合,安全有了保證。隨後,他解除了土匪部隊的武裝。

為了得到糧食和其他補給 毛不得不征服四周的農莊
1928年間,毛開始和賀子珍一起生活,賀是一個漂亮的、舉止羞澀溫柔的嬌小婦女,18歲,只有毛35歲的一半多。她是一個地主的女兒,曾在湖南師範學校讀書,後當了教員,1927年加入共產黨。南昌起義時,她曾領導一支婦女隊伍,對於流亡中的毛來說,她是一個十分般配的佳偶。

她的惟一不足是,由於出身富裕家庭,從未做過體力勞動,因而不願負擔日常的家務瑣事。可另一方面,她又被其他女共產黨人當做熱心家務的模範,因為在選擇自己的工作時,她情願去照顧毛個人。

類似情形也發生在後來的井岡山上的戰友朱德將軍身上,他是這樣解釋當時自己的婚姻的:“這不是常規的婚姻。我在四川有妻子,自從1922年以來沒有見過面。我們有時通信,她早就明白我的生命是屬於革命的,我不可能再回到家裡去了。伍若蘭和她的家庭對此是全部知道的,但他們並不受傳統禮教的束縛。當然,像其他婦女一樣,她還保持自己的姓名,在政治部做自己的工作,她大部分時間是在村子裡。”

毛以井岡山為中心謀求擴大他的影響,並逐步壯大他的400人的部隊,以控制更多的地區,這表明他是一個中國式的羅賓漢。為了得到糧食和其他補給,他不得不征服四周的農莊。但是,為糾正單一的流寇式遊擊,他建立了他的第一個獨立政權,中心設在茶陵,中國共產黨稱這樣的政權為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是執行機關,而由工人、農民和士兵代表組成立法機關。毛從他前一時期的狂熱後果中吸取了教訓,因而茶陵的土地政策是溫和的,既不是沒收也不是重新分配土地。他領導的針對這一地區地主豪紳的遊擊暴動,旨在得到糧食和武器。因此,他並未取得當地農民的合作,他們對待他就像對待其他“客軍”一樣,是冷淡的。

黨史學者:假若沒有朱德毛在以後的生涯中有可能變成一個土匪
不久,正式代表政治局的湖南省委和著名的湖南特委,派遣了另一位共產黨官員,侵入毛的領地,把他們的權力擴大到這個偏遠的邊界地區。毛到達井岡山5個月後,湖南特委代表到達井岡山,取消了毛前委書記的職務,改組了他的地方政府,毛僅成了一名部隊的指揮員。當時,毛被指責為對地主過於溫和:而在一兩年前,同樣是毛卻被看成是一個極端主義者,可是此時,他已經學會了在農民之中促使社會轉變的更合適的方式。

領導變更的結果是暫時丟掉了井岡山根據地,可毛卻在湘南與偉大的南昌起義英雄朱德會師了。朱德率領一支暴動殘存的雜色部隊,已經到了湘南的桂東,隊伍中有在前一年秋天被擊潰的大量軍隊和農軍。朱德已按自己的計畫舉行了湘南暴動,毛派他的弟弟毛澤覃與他聯絡。然而,朱沒有成功,被迫再次由湘南城鎮往東向井岡山退卻。5月,兩人在酃縣會面。

朱德的傳記中寫道:他“曾經見過毛澤東一次,不過是在秘密會議的昏暗大廳中遠遠相對而坐,沒有真正見過面”。這是毛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次會面,從此,他就和這個率直剛毅的戰士結成了親密的關係,這種關係確保了中國共產黨隊伍中最強有力的團結。一個共產黨歷史學家略有些誇張的說:假若沒有朱德,毛在以後的生涯中有可能變成一個土匪……然而,更為確切的假設應是,如果沒有這種團結,毛的最好結局是當一個不受信任的省級領導人。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1371609937929.jpg
1371609937929.jpg (69.1 KiB) Viewed 8700 times
古代皇帝入洞房隱秘細節

在新房東房間的西窗下設有餐桌,桌前列有象徵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籩、簋、籃、俎,這意思與民間「以後吃一鍋飯」是一個意思。進入洞房後的祭拜活動在行合巹(音jn)禮前進行,是夫妻倆一起祭。

  皇帝的洞房自然是不能鬧的,但禮節少不了。那皇帝入洞房後,首先要做什麽?在民間,新郎新娘一入洞房可能就急不可耐,直奔主題--上床了。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動進行完畢才能共度良宵。

  據《新唐書•禮樂志八》(卷18)「皇帝納皇后」條的記載,唐帝、後的大婚相當複雜,入洞房後先要祭拜神靈,向天、地、祖宗表達敬意。實際上,這種祭拜活動在進洞房前就開始祭了,要入同牢席,婚後數天也都要進行不同性質的祭拜活動。

  在新房東房間的西窗下設有餐桌,桌前列有象徵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籩、簋、籃、俎,這意思與民間「以後吃一鍋飯」是一個意思。進入洞房後的祭拜活動在行合巹(音jn)禮前進行,是夫妻倆一起祭。

  每祭一次,新人便要一起吃一次飯,這樣真的到了上床前肚子也飽了,不至於食色兩饑了。因為飲了點酒,還可以把雙方的情趣調節到位,也算是上床前的一種調情手段。

  所謂的「合巹禮」,就是民間所謂的「喝交杯酒」。「同牢」,就是夫妻兩人一起食用弄熟的牲畜肉,如一頭小豬;「合巹」,本意是把剖開的瓠合為一體,古時多用之盛酒。把帝、後各自瓠內的酒摻和到一起,共飲,即是「合巹」。這種交杯酒可不是現代婚禮上互飲對方的酒杯,而是各自喝摻到一起的酒,現在的喝交杯酒形式應該是鬧新房的產物。

  當然,行合巹禮後,就是喝了交杯酒後,下面該幹什麽?結過婚的人都應該知道了--上床。但是皇帝當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隨隨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後的。唐朝皇帝納皇后入洞房是這樣上床的:

 尚儀北面跪,奏稱:「禮畢,興。」帝、後俱興。尚宮引皇帝入東房,釋冕服,禦常服;尚宮引皇后入幄,脫服。尚宮引皇帝入。尚食徹饌,設於東房,如初。皇后從者皇帝之饌,皇帝侍者皇后之饌。

  從上面所記中可以看出,喝了交杯酒後,皇帝被侍寢的宮人帶到房間,脫下冕服,換上便衣;皇后先被宮人引入帳內,宮人先將她的禮服脫了,這才把著便衣的皇帝引入內,與皇后睡到一張床上,共度花燭良宵。

  在清朝,皇帝大婚入洞房上床前講究更多。清皇是滿族人,信奉薩滿教,但祭拜神靈也是少不了的,如還要跨火盆什麽的。上床前要到洞房西旁的神堂祭拜神靈。祭祀儀式,由一名薩滿老婆子主持。

  皇后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龍袍吉服,由近支親王從乾清宮伴送至坤甯宮。揭去皇后頭上蓋巾後,皇帝與皇后同坐龍鳳喜床上,內務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銅盆,以圓盒盛「子孫餑餑」恭獻。這「子孫餑餑」是一種麵食,就是一種特製的小水餃。

  又設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請帝、後相對而坐,由福晉四人恭侍合巹宴。合巹宴上,帝、後對飲交杯酒。這時殿外窗前,有結髮侍衛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合巹禮成,然後坐帳。晚上,內務府女官、福晉等侍候帝、後吃長壽麵。面吃完了,下面的事情就不用說了,享受男女魚水之歡樂了.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韓信被呂後誘殺揭秘

說起漢代風雲人物,不能不說到韓信,因為韓信在西漢初年至少有兩個“第一”。第一個“第一”,韓信是西漢第一功臣,當時就有人這樣評價韓信:“功高無二,略無世出”。什麼叫略無世出呢?就是說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韓信了,他的功勞也沒有人可以跟他媲美了。第二個“第一”,韓信是西漢第一個被殺的功臣,西漢還有一些其他被殺的功臣,但韓信是第一個。

  韓信之死,是西漢第一大案,也是一個名案和疑案,它被看做是開國皇帝誅殺功臣的典型,使我們想起那句耳熟能詳的成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個話韓信曾經說過,但是第一個說這句話的人不是韓信。是誰呢?是越王勾踐手下的大夫范蠡。

越王勾踐的故事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叫做“臥薪嚐膽”。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西元前497年,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屈辱求全,向吳王求降,去吳國給吳王夫差做奴僕,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於三年後被釋放回國。勾踐回國以後,為了不忘國恥,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臥薪嚐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那時輔助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報仇雪恨的主要有兩個人:一個是大夫范蠡,一個是大夫文種。越國滅掉吳國以後,范蠡大夫就對文種大夫說,咱們走吧,咱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越王勾踐這個人是可以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的,你要記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就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出處。這裡的走狗說的是跑得很快的狗——在古漢語裡面,“走”是跑的意思——“走狗”這個名詞就是從這兒出來的。

  范蠡大夫後來就真的走了。他幹嗎去了?下海經商。據說他還攜帶了一位小蜜,就是西施,泛舟西湖。不久范蠡就成了一個大富翁,號稱“陶朱公”。
  文種大夫卻不肯走,他說,你看我立了這麼大的功勞,現在是摘桃子的時候了,我幹嗎要走啊?結果越王勾踐送給他一把劍,同時帶了這麼一句話,勾踐說,先生教給寡人七種殺人的辦法,寡人只用了三種辦法就把吳國給滅了,還剩下四種沒有地方用啊,是不是你去先王那裡試一試呢?文種一聽就明白了,自殺了。這就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來歷。

  楚漢之爭結束後,功高震主的韓信成了劉邦的一塊心病。項羽一死,劉邦馬上便奪了韓信的兵權;西元前201年,劉邦又以謀反為名將韓信誘捕。韓信被抓時,仰天長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但劉邦此時並沒有殺掉韓信,只是把他貶為淮陰侯。那麼韓信到底是因為什麼而被殺的呢?

  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韓信被殺大概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在漢十一年,就是劉邦當了漢王的第十一年,也即他當了皇帝的第六年——這個時候西漢王朝也不過剛剛建立——發生了一件事情,一個叫陳的起兵造反,他自稱“代王”,不是代替的“代”,而是代國之王。代在什麼地方呢?是在現在的河北省境內。陳當時有很多軍隊和人馬,而且他是養士的人,手下有很多英雄豪傑——陳這個人是很厲害的,走到哪兒隨從他的車輛都有上千輛,很多人擁護他

  聽到陳反了的消息,劉邦勃然大怒,帶領軍隊御駕親征,去討伐陳。這期間,韓信與陳有書信來往。韓信寫信給陳說,你只管造反,兄弟我在京城給你做內應。而且他做了準備,準備把監獄裡的人放出來,讓他們去攻打皇宮——當時留守京城的人是呂後,就說把呂後抓起來殺了。

這個事情被人告發了。告發的起因,是韓信手下有一個人犯了錯誤,被韓信關了起來,準備殺頭。這個人的弟弟知道了這個情況,就向呂後通風報信,說韓信準備謀反。

  呂後說這個事情怎麼辦啊?把相國蕭何找來商量,蕭何就出了一個主意。蕭何出了一個什麼主意呢?他自己去找韓信,說前方傳來了捷報,咱們皇上打了勝仗,現在群臣都要到皇宮裡去祝賀。

  我們知道那個時候的通信是不發達、不方便的,前方有什麼戰事,韓信並不知道;那麼蕭何一說,韓信就相信了。但是韓信不去,韓信說,你看我一直在生病——因為前一段時間韓信鬧情緒,一直裝病不上朝——我連朝都不上的人,怎麼能去呢?蕭何說 :“雖疾強入賀。”意思是,你雖然有病,但還是勉為其難去一趟吧 ;這麼大的事情,大家都去祝賀,你不祝賀不好嘛!韓信覺得實在是推託不過,就勉勉強強進宮了,來到長樂宮。
  -
  當時漢王朝的主要宮殿有兩座:一座叫未央宮,是皇帝住的;一座是長樂宮,是皇后住的。因為這期間是呂後在主政,所以韓信來到長樂宮。長樂宮兩邊早就埋伏好了,韓信一進來,很多壯士一擁而上,把韓信捆了起來。呂後沒有請示也沒有彙報,也來不及了,當機立斷,先斬後奏,把韓信殺了——斬之于長樂鐘室,就是在長樂宮裡面一個放編鐘的房子裡把韓信殺了;而且立即下令逮捕韓信的家人——“夷信三族”,就是將韓信父族、母族、妻族三族的人全部殺光
 西元前196年,一個為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就這樣被殺了。可以說,韓信之死不完全是因為功高蓋主,不完全是因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因為他說這個話的時候,劉邦並沒有殺他;而是因為他參與了一個謀反大案,被呂後所殺。

 臨死之前,韓信仰天長歎,說了這麼一句話:“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我後悔啊,我後悔當初沒有聽蒯通的建議,以至於落到今天這個下場,被小孩子、女人所欺騙,所謀殺,我真是追悔莫及!

  蒯通是個什麼人?他給韓信出了什麼計謀?他出此計謀是在什麼時候?

  蒯通原來叫蒯徹,為了避漢武帝的諱,後來史家寫做蒯通。蒯通這個人的身份,《史記》上的說法是叫范陽辯士,范陽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內,大概蒯通祖上是范陽人;但同時《史記》也把這個蒯通稱為齊之辯士,可見他活躍的地區是齊國,就是現在山東這個地方。什麼叫做辯士呢?辯士就是謀士,就是靠辯論、說服、出謀劃策來謀生的士,所以也叫說客。我們知道在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之交,社會上有一個階層叫士,士是什麼呢?就是低級貴族。貴族一共有四等,天子、諸侯、大夫、士。士和前三種貴族的區別在於什麼地方呢?天子、諸侯、大夫都是有地盤的,有領地、有封地、有封國、封邑,而士是沒有這些的,用現在的話說,士是沒有不動產的。

  士有什麼呢?第一,他有一個貴族身份。第二,一般來說士都有一技之長。比如說他有武藝,武功好,這個叫做武士;如果他有文才,文筆好,這個叫做文士;如果說他計謀好,那他就叫做謀士;如果他口才好,那他就叫做辯士——這些人就是靠出謀劃策、耍嘴皮子游走于諸侯權貴之間的,今天給你出個主意,明天給他出個主意。他們是沒有什麼立場,沒有什麼是非的。他反正就是給你出主意,如果你採納我的主意,我被你雇傭了,我是忠心耿耿給你謀劃;如果我的主意你不聽,byebye,我換一個老闆。就像現在的什麼策劃大師、點子公司,也算是一種智力勞動吧。

  蒯通就是這樣一個人,而且是非常有名的辯士,曾經到處遊說,天下聞名。那麼,蒯通是什麼時候給韓信出的主意呢?

 西元前206年,秦朝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雙方為爭奪全國的統治權,展開了歷史上有名的“楚漢戰爭”。在楚漢相爭的過程當中,韓信的軍事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在西元前203年攻下齊國七十二城,強迫劉邦封自己為齊王,成為劉、項之外舉足輕重的第三種力量。

 對韓信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最好的造反機會。因為當時劉邦也好,項羽也好,都不敢得罪韓信啊!這些謀士、辯士是何許人也,都是機靈鬼啊,他還能看不清這個?於是他們呼呼啦啦地都跑去找韓信,第一個來的叫武涉。武涉是什麼人呢?武涉是項羽手下的人,項羽把武涉派去就是想穩住韓信,讓韓信守中立。但是,由於武涉是項羽的人,他的說服力是很有限的。

  第二個自動跳出來勸說韓信的就是蒯通。此時的蒯通本來就是韓信身邊的謀士,而且韓信將齊國的七十二座城市全部打下來也是出自蒯通的主意,所以蒯通的說服力比較強,說話分量比較重。

  蒯通是這樣去說服韓信的。他說,我這個人會看相。韓信說,你真的會看相嗎?他說,是啊。韓信說,你給我看看。蒯通說,這個東西屬於天機不可洩露。韓信說,好好好,左右的人,你們都出去。然後蒯通就對韓信說,相君之面不過封侯,而且會有危險——看你的臉是一個侯爵的水準,而且有風險;相君之背貴不可言——看你的背,背長得好,貴不可言。

  武涉和蒯通都來遊說韓信,他們倆的意思差不多,主要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說,韓信你現在的形勢非常之好,在楚漢相爭的這個戰爭中,你處於舉足輕重的這樣一種角色,這樣一個分量。武涉是這麼說的:“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左投則漢王勝,右投則楚王勝。”“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權是權重,不是權利。什麼叫做權呢?權就是秤砣,秤砣就叫做權。

  那個秤桿叫衡,把秤拎起來,什麼樣的情況全靠秤砣在移動。權的分量就叫做權重。現在你這個秤砣往左邊移移,劉邦就贏了;往右邊移移,項羽就贏了。所以叫“權在足下”。什麼叫足下呢?足下是古人對朋友輩的一種尊稱。古人的尊稱有四種:陛下、殿下、閣下、足下。

  這四種稱呼共同的一個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臉,因為你地位太高,面子太大。見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臉,我只敢看你的台陛之下——大家知道皇帝的龍椅,就是那個寶座有一個台,台上面有臺階,那個臺階叫陛;見到太子或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看你的宮殿之下;見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敢看你的樓閣之下;見到尊貴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敢看你的腳下,就是低頭的意思。權在足下,就看足下的這個足往哪邊走,這叫做舉足輕重,你這一抬腳就有分量。
  蒯通也有這樣的意思,蒯通怎麼說的呢?“當今兩主之命懸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所以武涉和蒯通這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意思:韓信你在這個關鍵時刻可得站穩了立場,你一定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在這個政治鬥爭當中,站隊是非常重要的——站隊站對了,青雲直上,富貴榮華;站錯了,身敗名裂,沒有翻身的餘地——你要想好了。

  第二層意思,武涉和蒯通他們都說,你不能幫劉邦,為什麼呢?因為劉邦的野心是很大的,他要兼併天下,他之所以重用你韓信是因為楚王項羽還在,他的頭號敵人是項羽,他要用你來對付項羽;一旦項羽被他滅了,下一個輪到的就是你韓信。因此韓信的命運和項羽的命運是連在了一起的。

  由前面兩個前提,將邏輯地得出第三個結論,那就是:你韓信既不要幫劉邦,也不要幫項羽。不能幫劉邦的道理很清楚,你幫了劉邦,把項羽滅了以後,劉邦下一個滅的就是你了;那麼同樣的道理,你幫了項羽,那麼把劉邦滅了以後,也輪到滅你了。所以,最佳選擇是什麼呢?三分天下而王之,王(w坣g),就是稱王的意思——乾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誰也不吃掉誰,大家都安全,天下也和平。

  這個建議如果被採納了,中國的歷史就得重寫了。

  由於武涉是項羽派來的說客,他的說服力不強,所以韓信很簡單地就把武涉給打發走了。如果說從項羽這邊派來的武涉勸說韓信是有其軍事目的的,那麼韓信自己的謀士蒯通勸說他及早獨立則是一心為其著想的。韓信是個軍事天才,但是在陷入政治鬥爭的旋渦時卻表現出了自己的猶豫。面對千載難逢的稱王機會,韓信是如何權衡利弊的呢?

 韓信對武涉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背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背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韓信說,武涉先生你是從項羽那兒來的,我韓信原來也在項羽麾下當差,項羽對我怎麼樣呢?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郎中就是警衛員或者說侍衛官,整天拿著一個戟在他門口站崗。我出的主意他不聽,我做的策劃他不用,所以我才離開項王的。

 我來到漢王這邊,漢王對我怎麼樣呢?授我上將軍印,封我做三軍總司令,給我那麼多的人馬,讓我馳騁疆場建功立業,才有了我韓信的今天!何況漢王對我是這麼的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脫下自己的衣服給我穿,讓出自己的飯菜給我吃。一個人對我這麼好,這麼親,這麼愛,我如果背叛他,那是不吉利的——“背之不祥,雖死不易”——我寧肯死也不會改變對漢王的一片衷心。對不起得很,武先生,請你代替我韓信謝謝項王吧。

  那麼對蒯通呢?蒯通是韓信自己的謀士,他說話的分量就要重得多了。蒯通一共三次勸說韓信,第一次勸說韓信的意思和武涉是一樣的,韓信的回答也是一樣的:“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韓信說,漢王把他自己的車子給我坐,把他自己的衣服給我穿,把他自己的飯菜給我吃,我怎麼能見利忘義呢?我怎麼能夠背叛他呢?

  蒯通就說了,你覺得漢王對你很好嗎?恩重如山?你覺得你們倆親如兄弟?唇齒相依?心心相印,休戚與共?不對吧,蒯通說,世界上沒有什麼永恆的友誼。比方說,越王勾踐和他的大臣范蠡、文種關係好不好?鐵不鐵?文種和範蠡為越王勾踐立下的功勞大不大?後來怎麼樣呢?

  野獸已盡而獵狗烹——野獸都打完了以後,獵狗還要它幹什麼,獵狗就煮著吃了——後來他們不就落得這個下場嗎?難道說你韓信今天和漢王的關係就好得過越王勾踐和文種的關係嗎?靠得住嗎?韓信說,哎,這個事你讓我想想好吧,你讓我想想。

  蒯通第三次去說服韓信,說,足下不可以再猶豫了,猛虎猶豫起來還不如蜜蜂一蜇。老虎厲不厲害?蒯通說如果老虎在那兒猶猶豫豫的話,還不如一隻蜜蜂——蜜蜂當機立斷,就是刺你一下,刺了算了。你不能這樣猶豫,這是上天給你的一個極好的機會,是你成就大業的機會。你如果三分天下而王之,至少此刻可以保平安,將來條件成熟了以後你可以得天下。你進退自如,為什麼偏偏一條道兒走到黑呢?

  蒯通當時說了這樣的話:“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意思就是說,上天給你的你不拿,那是要帶來災難的;時機成熟了你不做,那是要帶來災殃的。總之你不能猶豫。他又說了一句:“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功就是功名、功業、事業。一個人的功業或事業成功往往很難,但是要失敗卻很容易。就像通常老百姓說的那樣——這個事咱做不好還不能往壞裡做,失敗是很容易的事情。

 時是什麼?時是時機、機遇。時機、機遇這個東西很難得到,卻很容易丟掉。我們講機遇,機遇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碰不到機遇,是不是?那麼一旦機遇來了,你應該緊緊地抓住它,你不抓住,它馬上就沒有了,轉眼即逝。

  所以蒯通說:“時乎時不再來!”機遇啊機遇啊,它是不會再來的。天底下哪兒有這種事:老天爺給你一次機遇你錯過了,再給你一次再錯過,再給你一次……就瞅著你給了,不可能的,“願足下詳察之”。

  韓信面對蒯通三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表現出了自己的優柔寡斷,沒有像指揮作戰時那般叱吒風雲。從某種意義上說,韓信承認了自己是一個將才而劉邦是一個帥才,他沒有勇氣逾越從“將”到“帥”的界限。

  畢竟,當“帥”要面對著項羽、劉邦兩大強敵的阻礙。如果保持現狀,韓信則可以心安理得,因為他堅信劉邦不會抹殺自己的功勞,再加上韓信也忘不了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所以他沒有稱王。韓信不稱王只是簡單的報恩嗎?這裡面有什麼深層的原因嗎?

  韓信當時不願意背叛劉邦的理由是什麼?就是他對蒯通說的那段話:“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這個回答比他對武涉的那個說法高了一個層次,更為深刻。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坐了人家的車子,那就要把人家的患難也背在自己的身上,因為他已經用他的車子背過我了;穿了人家的衣服,那就要把人家的憂慮也當做自己的憂慮,放在自己的心懷裡面;吃了人家的東西,就要用生命去報答,寧肯死也要完成人家的事情。

  “死人之事”,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那已經不是簡單的知恩圖報或“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問題,而是要用生命去報答。這是為什麼?

  因為中國文化有這麼一個觀念——食物是生命之源,誰給我們東西吃就等於給了我們生命。誰給了我們生命?當然按現代科學的觀點,是母親給了我們生命,生育了我們。但是你要想想,比如一個小孩子,尚且在嬰兒期,他能知道自己是誰生的嗎?他不可能知道,他知道什麼呢?他只知道誰給他吃的。而一般地說,孩子都是母親用母乳來哺育的,誰給他奶吃他就認誰做母親,這就叫“有奶便是娘”。

  其實歷史上很多人都是和奶媽親,包括歷史上一些皇帝,都是跟奶媽親,因為他是吃奶媽的奶長大的。中國很多地區把這個奶就叫做媽媽,吃奶就叫做“吃媽媽”,那是生命的源泉。所以凡是給了我們生命的源泉——包括我們肉體的生命,包括我們精神的生命——我們都稱之為母親,比如“母親河”、“母校”、“祖國母親”……都是生命的賦予者。

  同樣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共衣是一種很重很重的情分。因為中國人有一個觀念,自己的衣服是不能隨便給人穿的,尤其是女人。為什麼呢?因為衣服是最貼身的,它已經構成我們“文明人”身體的一部分,做一個“文明人”不能赤身裸體的,必須要穿衣服,它代表我的身份,甚至代表我的性格、我的心理,它是我身體的代表。如果我把我的衣服給人穿,這叫做以身相許。

《詩經》裡面有一首詩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意思是說: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我跟你共一件戰袍。同袍就是同胞啊,我們說骨肉同胞,海峽兩岸骨肉同胞,那“胞”是什麼?“胞”就是衣、胞衣,就是小孩子生下來外面的那個胞衣。所以同袍就是同胞,同衣就是同依,依靠的“依”。

  我們看《紅樓夢》裡面有一個情節,就是晴雯因為王夫人討厭她,說她長得像狐狸精,狐媚,肯定是勾引我們家哥兒了,攆出去,攆回家去。結果她又窮又苦又生病,不久于人世,奄奄一息,寶玉偷偷地去看她,兩個人淚流滿面。晴雯已經是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了,掙扎著在被子裡面把自己貼身的內衣脫下來交給寶玉,寶玉接過來以後,立刻明白了晴雯的心思,把自己的外衣也脫了,把晴雯的內衣緊緊地穿在自己身上。

  晴雯說,這樣一來我就死可瞑目了,要不然我真是枉擔了一個虛名。所謂枉擔的虛名是什麼意思呢?是王夫人懷疑她跟寶玉兩個人那個了,其實晴雯是清白的,她和寶玉兩個沒那個,跟寶玉那個的是襲人。但這樣一來,我晴雯的內衣寶玉穿過了,就等於我晴雯和寶玉兩個的身體已經貼在一起過了,那麼我背這個罪名也不冤枉了。

  你說,共一件衣服是多麼重的情分啊?那麼劉邦能夠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韓信穿,韓信感恩戴德,永志不忘,不能背叛。這當然是中國文化中的心理通則,但是對於韓信來說還有一層特殊性,特殊在什麼地方呢?就是韓信早年時挨過餓,挨過凍,是曾經沒飯吃沒衣服穿的人,遇到一個諸侯王,居然把自己的衣服給他穿,把自己的飯給他吃,韓信的這份感激簡直是難以言表。

  於是,我們發現,要解答韓信不肯背叛劉邦而終於背叛劉邦這個謎團,我們還必須弄清楚韓信的身世。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早年有什麼樣的遭遇?後來又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走上一條這樣的人生道路呢?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射雕》兵法《武穆遺書》 岳飛後人證為武功秘籍


金庸筆下的岳飛遺稿《武穆遺書》,證實是一本集岳家拳、岳家兵器等18般武藝的「武功秘籍」,而非兵法奇書,並已由岳飛在湖北黃梅縣的第31代孫捐獻給國家。

岳家拳熱令古籍曝光

中新網報道,「得《武穆遺書》者得天下」,金庸在其所著《射雕英雄傳》等多部武俠小說中,杜撰了這部「兵法奇書」。而在現實中,《武穆遺書》真的存於世間。

據岳家拳繼承人、岳飛第31代孫岳進稱,1984年,湖北省體育局聽說黃梅縣練武成風,且習武者均會打岳家拳,就到該縣調查走訪。岳進於是將古抄本《岳武穆王武藝要論》捐獻給當時的國家體委。《岳氏家譜》記載,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飛蒙難,岳震、岳霆藏匿於黃梅龍虎山,改鄂姓21年,整理岳飛遺稿,即後人尊稱的《武穆遺書》。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1379697513775_685.jpg
1379697513775_685.jpg (32.84 KiB) Viewed 8519 times
1379697532508_687.jpg
1379697532508_687.jpg (149.17 KiB) Viewed 8519 times
迷倒過五位總統的中國大美女

民國時代的女伶劉喜奎,五位總統都不嫁,卻嫁給了一個小小軍卒崔承熾,其原因,只是因崔承熾在報紙上揭發了他上司的貪污行徑,贏得民眾好評,劉喜奎欽佩這個男人的敢做敢言,因而託付了終身。這樣的事情,如今聽起來特別遙遠,的確,這已是一件很遙遠的事了。

戲劇大師曹禺1980年曾著文這樣說:如今戲劇界很少有人提到劉喜奎了。然而在一二十年代,她可是紅透半邊天的名坤伶,是唯一能跟譚鑫培、楊小樓唱對臺戲的女演員。

劉喜奎身材窈窕,五官玲攏,眉目如畫,氣質高雅,清麗不俗,尤其高雅清麗,見之者都驚為天人,與她配戲的盡都是精挑細逃的美人胚子,她未出場時,滿台都是鶯鶯燕燕,個個美如天仙,令人目不暇接,一到劉喜奎登場。一聲婉轉嬌啼,唱腔圓潤,與她配戲的坤伶們相形之下,就都變成了庸脂俗粉。

舞臺上的劉喜奎綽約多姿,扮相嬌俏,顧盼猶憐,令觀眾眼睛為之一亮,不由得看得如癡如醉,陶醉在她一顰一笑,一抬手一投足之中。故出道沒有多久,她便成了聞名遐邇的“梨園第一紅”,連伶界大王譚鑫培都說:“男有梅蘭芳,女有劉喜奎,吾其休矣!”

她比梅蘭芳小一歲,1895年出生于河北,自小學習河北梆子,後來兼學京劇。在梅蘭芳大量排演時裝新戲時,劉喜奎在天津也參與演出了不少新戲,有《宦海潮》、《黑籍冤魂》、《新茶花》等。

劉喜奎在京津滬唱紅之後,各方讚譽紛至遝來,報紙刊物上對其的報導連篇累牘,媒體甚至評價說譚鑫培、梅蘭芳都不如喜奎。對於鋪天蓋地的溢美,劉喜奎沒一點飄飄然,從不迷失自己,在戲班中,她依然和別人認真配戲,認真演好每一個角色,從不突出自己,也從不擺大牌的架子,與大家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別人漏場,她總是極力補救。自己的行頭,姐妹們也可以穿用。

在民國的藝術星空中,劉喜奎無疑是最亮的星之一。為她著迷的上至達官貴人,中有士紳名流,下至販夫走卒,捧場者甚眾,追星者多如過江之鯽,其忠實“粉絲”多如天上之繁星點點,數不勝數。在這裡舉她的兩個鐵杆粉絲的例子,以說明劉喜奎受喜愛之程度。

段祺瑞的一個侄子,單戀劉喜奎已到發狂的程度,有人與他賭,賭其敢不敢當眾抱劉喜奎。那晚劉喜奎在“廣德樓”演《西廂記》中紅娘,嬌媚柔膩之態使得全場如醉如癡,段棋瑞的侄子看得更是靈魂出竅。散戲後,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向前一把抱住劉喜奎狂吻不放,口中念念有詞:“心肝寶貝,我想死你了!”嚇得劉喜奎花容失色,人們立即將他扭送警察局裡,問他姓名他死不回答,於是罰他五十大洋了事,出了警察局,他大呼:“痛快!痛快!值得!值得。”當時報上大事渲染,好事之徒作詩一首:“冰雪聰明目下傳,戲中魁首女中仙;何來急色兒唐突,一聲心肝五十元。”

著名戲曲專家張伯駒先生在其名作《紅毹紀夢詩注》中樣文記載了此事,伯駒先生還為此作詩曰:“獨佔花魁三慶園,望梅難解口垂涎。此生一吻真如願,順手掏來五十元。”

曾任過廣東欽廉道,以滿清遺老自居的故都名士易實甫,才思橫溢,文名藉甚,曾寫過許多詩詞讚美劉喜奎,並曾對天發下七大願望:

一願化蠶口吐絲,月月喜奎胯下騎。
二願化棉織成布,裁作喜奎護襠褲。
三願化草製成紙,喜奎更衣常染指。
四願化水釜中煎,喜奎浴時為溫泉。
五願喜奎身化筆,信手摩挲攜入直。
六願喜奎身化我,我欲如何無不可。
七願喜奎父母有特權,收作女婿丈母憐。

如此露骨的表態,極盡猥褻之能事。據說易實甫每天必到劉喜奎的寓所一次,風雨無阻,熱情洋溢,每次入門都高呼:“我的親娘呀!我又來啦!”狂態可掬,使入捧腹,劉禹生的《洪憲法記事詩》中有專詠此事的:“騾馬街南劉二家,白頭詩客戲生涯。入門脫帽狂呼母,天女嫣然一散花。”
劉喜奎的聲名和香豔引起當時軍閥政客達官貴人的垂涎,北洋時期的幾任總統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等都曾打過她的主意,個個對其垂涎三尺。袁世凱與黎元洪次次約請唱堂會,均被劉喜奎拒絕。

有一次袁世凱用總統的名義“請”她去中南海唱堂會戲,劉喜奎正在後臺化妝,一個聽差跑過來對她說:“有人請。”她跟著聽差到了一間陳設華麗的屋子裡,看房中無人,頓覺氣氛不對,就問他:“是誰找我?有什麼事?”這時,袁世凱從門後走出對劉喜奎說:“沒有什麼事,請你來隨便聊聊。”劉喜奎見袁不懷好意,便不卑不亢地說:“既然沒有事,我還得去化妝。”說完就回去了。後來袁世凱對人言:“那個女戲子真不好惹。”

曹錕早就想納劉喜奎為妾,他採取銀洋攻勢,白花花的銀洋,一筐筐送到騾馬街劉家,劉家父母對曹餛要娶劉喜奎為妾的要求早已點頭應允。

但是劉喜奎以死抵拒。1921年,曹棍六十大壽,北京名伶大演會堂戲,為躲避曹錕已經兩年沒有登臺演戲的劉喜奎,經不起一直苦追自己的陸綿(北洋政府陸軍部次長)的一再保證和慫恿,也勉為其難地參加了演出。誰料戲一唱完。曹錕就露出猙獰面目,硬把劉喜奎留下,要逞其獸欲,幸虧另一位一直保護劉喜奎的“護花使者”崔承熾急急地找到了曹錕的正室大太,向她求情,曹錕的正室大太醋勁大發,大發雌威,唬住以怕老婆著稱的曹錕,劉喜奎才逃出虎口。
歷史上有名的“辮帥”張勳,粗魯無文,貪戀美色。民國二年,張勳在北京江西會館做壽,京城名伶一概召齊。演戲期間,張勳對劉喜奎垂涎不已,對劉喜奎軟硬兼施,欲納她為妾,終因各種因素的干擾未能成功。不久被任命為江蘇都督,統兵南下,娶了一位秦淮名妓小毛子為妾。等到升為長汀巡閱使,坐鎮徐州,再納天津名伶王克琴為妾,總算填補了得不到劉喜奎的遺憾,民國六年,張勳率“定武軍”入京,和康有為一道擁立溥儀復辟,在各界歡迎他的堂會戲中又目睹劉喜奎的絕妙風采,不禁心猿意馬,神魂顛倒。憑著復辟醜劇中宣統皇帝封他的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的顯赫地位,非要娶到劉喜奎不可,劉靈機一動提出要張剪辮後再論婚嫁。張勳愛辮如命,當年“北洋之虎”段祺瑞曾派專人到徐州勸張勳剪辮,張聞言大怒:“頭可斷,髮辮絕不可剪!”沒想到這次張勳卻痛快地答應了劉喜奎的要求,並不惜攆走姨太太來討好劉喜奎。幸虧段祺瑞在天津馬廠誓師,組織“討逆軍”直撲京師,迫使張勳通電下野,張勳自顧不暇,此事方才作罷。劉喜奎總算是逃過了張辮帥逼嫁的這一劫。

劉喜奎與梅蘭芳堪稱是20世紀初中國戲曲舞臺上的一對金童玉女,當時出版的書刊曾評價說,劉喜奎與梅郎皆有天仙化人之目,其身份高絕,丰姿絕韻,猶如兩顆璀璨的雙子星,正煥發著奪目的光芒。1918年,《順天時報》主持評選伶界大王,結果梅蘭芳以232865張選票獲男伶大王徽號,劉喜奎以238606張選票獲坤伶大王徽號。

兩人從相互欽敬到相互欣賞到相互深愛,但這對有情人最終卻沒能結成眷屬。劉喜奎為什麼不願嫁給梅蘭芳呢?後來她在一篇回憶錄中披露了真情:“當時我20多歲,正所謂花容月貌、青春年少時,在藝術上也有一些成就,那些軍閥闊少們,紛紛打我的主意。……看來不肯犧牲身體,就得犧牲藝術。”劉喜奎認識到中國京劇藝術的發展,不能沒有梅蘭芳,犧牲個人的愛情事小,葬送中國京劇的前程事大,所以她只有割斷和梅蘭芳的情緣,這樣才能消除某些權貴借機陷害梅蘭芳的藉口,讓他繼續在京劇舞臺上大放光華。

後來劉喜奎與對自己情深意重的崔承熾越走越近,最後兩人同居了。到了民國十三年,孫寶琦任國務總理,另一位苦戀陸綿任陸軍總長,立刻就撤了崔承熾的差事。

崔承熾不敢在京城多留,星夜帶劉喜奎到天津租界定居,靠劉喜奎的一些私蓄維持生活,一年後,劉喜奎生下一子,不久,崔承熾暴病身亡,謠言紛紛,都說是陸綿做的手腳。

陸綿以後多次托人向劉喜奎示愛,劉喜奎斬釘截鐵地說:“陸大人一心想要我作他的二房,教他做夢也休想,甭說是二房,就是明媒正娶當她的正房太太,我也不屑為之。咱們家從前固然窮些,卻也是清白人家,而他呢?哼哼,不過是衙門口吹鼓手的兒了罷了,他要是逼急了我,拼著一死也要同他幹上,害得人還不夠嗎!還想怎麼著?”
劉喜奎從此洗盡鉛華,撫孤守寡,告別了她深愛的舞臺。

抗戰期間,日本侵略者探知劉喜奎隱居,重金禮聘,誘使劉喜奎去日本演出,喜奎嚴詞以拒。她先後為河北災民義演多次,所得酬金,全部捐獻。一次安徽水災,喜奎得知後,從自己積蓄中,捐獻二千元銀洋賑濟。

建國後,周恩來總理委託田漢多方尋找劉喜奎的下落,一見面,周總理就說:“你應該把技藝傳給後人。”1950年,在文化部舉行的宴會上,周總理親自向她敬酒,稱讚劉喜奎為“中國戲曲界的明珠”。在全國第一次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上,周總理又和大家說:“劉先生不貪富貴,不圖享受,所以她在舊社會能夠這麼堅強。”

中國戲曲學校成立後,增設地方劇科,劉喜奎被聘到中國戲曲學校教課,成為該校十大教授之一。1964年,這位當年名滿華夏的伶界女王安詳辭世,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