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梁振英施政總是引起社會爭拗不斷/習近平 : 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P6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為什麼梁振英施政總是引起社會爭拗不斷

Post by editorial »


民生凋敝 其咎在誰


「貪曾」主政七年,縱容地產霸權,施政因循苟且,導致樓價飆升,連帶物價飛漲,量度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屢創新高,到了離任前夕,貪腐惡行敗露,身敗名裂;有財閥背景的特首候選人唐英年鬧僭建醜聞,令梁振英乘時而起,雖然後來同樣傳出負面新聞,但最終都由民調包尾,「躍升」至在小圈子選舉中可以低票當選特首。
公屋上車兌現無期

梁振英去年選舉期間的言論,予人可以節制地產霸權的假象,一年過去,他在發表「施政報告」一百六十日後,又在網上發表一份自吹自擂「本屆政府上任一周年施政匯報」。

「施政匯報」有關「房屋及土地供應」部分,提到將於二○一二至一三到二○一六至一七年度內共興建七萬九千個公屋單位。在二○一八年起的五年內,再供應至少十萬個公屋單位為產量目標,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度起的四年內落成約一萬七千個新居屋單位。其後每年會興建平均約五千個新居屋單位。

然而細看以上的數字,面對龐大的公屋及居屋需求,上述新建單位數字,只屬杯水車薪,根本談不上是「政績」,而額外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的所謂「辣招」,對「無殼蝸牛」置業幫助不大,而大地產商及其相關行業,則因利潤受損亦怨聲載道;另外「港人港地」最後由大陸國企中標,將來落成後呎價將超過萬元,變質成豪宅項目,這些在「施政匯報」中隻字不提,梁振英最為自負的房屋政策,到頭來是兩面不討好,特別是對梁有所期望的「無樓階級」,更是不知「上車」的期票何時兌現。

在其他民生問題方面,梁振英在「施政匯報」的「關懷社會」部分,劈頭便以發放二千二百元長者生活津貼為主要功績,毓民與「長毛」等人今年在立法會再發動拉布戰,就是要反對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審查,拉布戰最後被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濫權「剪布」告終,這幾個月來毓民收到了不少長者投訴,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審查條件嚴苛,又恐怕填錯資料誤墮法網。

往後日子更加難過
進步民主派成員連同拉布爭取全民派錢失敗,政府則捨直接資助基層之正道而弗由,仍然因襲前朝在財政有豐厚盈餘的情況下,施些一次過的小恩小惠。

有關制訂貧窮線及制訂標準工時,只是停留在「委員會研究」階段,何時實現,遙遙無期,在雙非及搶購奶粉的中港矛盾問題,梁振英提出行政手段不夠果斷,更不敢主張修改《基本法》,從根本解決問題,最後「施政匯報」中的大部分政策,只是延續前朝,梁居然臉不紅、耳不熱,據為己有!

古時皇帝會下詔罪己,但梁振英卻自我陶醉的說「不自滿」。

今年一無疫症,二無《基本法》「廿三條」爭議,經濟數據大致良好,然而「七‧一」大遊行仍有四十三萬人冒着風雨上街,即使不論他本人及其問責官員的連串醜聞,單從民生政策衡量,梁振英也是不合格的。

政府統計處剛發表今年五月份零售業數據,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十二點八,卻遠遜市場預期的百分之十九;消費市道突然放緩,甚至有可能與大陸經濟「硬着陸」有關。香港經濟看來已響起警號,梁振英往後的日子將更加難過,要求他下台的聲音只會愈來愈響亮!

黃毓民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為什麼梁振英施政總是引起社會爭拗不斷

Post by editorial »

林卓廷:向廉署舉報合法理情 (21:22)

曾任職廉署調查主任的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表示,他每次向廉署舉報政府高層案件,均是合情、合理及合法。
林卓廷表示,防賄條例第三十條只規限不能在無合理理由披露廉署已展開調查的案件,他每次舉報政府高層的案件,其實早已被傳媒揭發,而且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公眾和傳媒都非常關注廉署的跟進,公開舉報時,廉署亦未開始調查,因此公開舉報合情,合理,合法。

他促請前副廉政專員郭文緯勿再歪曲事實,勿再無理攻擊他,勿再對梁振英干預廉署坐視不理。

郭文緯今日再發表聲稱,他昨日在信中是質疑政黨「文革式」舉報,利用廉署做「政治騷」。他表示,政黨的「文革式」舉報,違背《防止賄賂條例》第30條的立法精神,他們發動的「輿論抹黑戰」,更是挑戰香港「法治精神」,「未查先判罪」。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為什麼梁振英施政總是引起社會爭拗不斷

Post by editorial »

梁振英民望淨值跌至新低 (20:30)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特首梁振英出席天水圍論壇前所做的調查顯示,梁振英民望淨值就跌至任內新低。
該項訪問在年8月1至8日期間進行,以電話訪問1,002名巿民。梁振英的民望數字繼續在低位徘徊,但民望淨值就跌至任內新低。梁振英的最新支持度為45.7分,支持率為26%,反對率為57%,民望淨值為負31個百分比。

司長方面,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的最新支持度評分為63.3分,支持率為60%,反對率為6%,民望淨值為正54個百分比。財政司長曾俊華的最新支持度評分為56.9分,支持率為51%,反對率為17%,民望淨值為正34個百分比。至於律政司長袁國強,支持度評分為53分,支持率升至其新高的34%,反對率為12%,民望淨值為正22個百分比。林鄭月娥仍然是民望最高的司長。

局長方面,對比一個月前,十二位局長中只有發展局長陳茂波一人的支持率淨值下跌,其他十一人都上升。眾局長之中,只有陳茂波和教育局長吳克儉的民望出現負值,分別為負45和負22個百分比,前者更是該調查系列在2002年開展以來,所有司局長之中最差的民望淨值。那邊廂,高永文繼續是民望最高的局長,民望淨值達正80個百分比,是調查系列開展以來司局長的最佳成績。

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表示,梁振英的管治班子陷入民望低潮,人才流失,社會矛盾涉及黑白兩道,情況令人憂慮。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為什麼梁振英施政總是引起社會爭拗不斷

Post by editorial »

審貪會主席施祖祥:寧濫報勿不報

前副廉政專員郭文緯:政黨文革式舉報


特首梁振英指有人濫用廉署舉報作為公審工具,廉署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主席施祖祥接受本報電話訪問認為,有人選擇高調來報案,並非廉署能左右,會否「未審先判」交社會去判斷,但廉署有嚴謹制度把關,歡迎市民有合理懷疑便來舉報,「我寧願他濫,好過不報,有時報了案,廉署說不定反而能查到另一些事」。不過,曾公開支持梁振英的前副廉政專員郭文緯質疑,現時有政黨「文革式」舉報,作為自己「政治騷」一部分和「輿論抹黑戰」基礎,披露受調查者身分等資料是違反《防止賄賂條例》第30條。

回歸前曾任公務員事務司的施祖祥,現為負責監察廉署調查工作的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的主席。施祖祥昨對本報稱,目前廉署有嚴謹把關制度,任何個案如並非惡意、並有合理懷疑,廉署都鼓勵市民舉報,廉署會判斷指控是否確切以決定立案與否,並會向諮詢委員會提交報告。

施:是否未審先判 交社會判斷

對於近年有政黨事先張揚式舉報會否造成「未審先判」,施祖祥指「從查案角度看,當然希望採用低調的報案方式,但我亦很理解香港社會不斷轉變,有人選擇高調來報案,這不是廉署可以左右,應留給社會判斷」。他稱,市民會看到舉報者的舉報理由是否充分,廉署亦有把關制度。

另一邊廂,在廉署任職27年的前副廉政專員郭文緯前日在「梁粉」facebook專頁「港人講地」中發公開信,指有政黨投訴人喜歡向廉署舉報「懷疑個案」,邀請傳媒採訪大做「政治騷」,以便聯同個別傳媒對被投訴者「公審」及「未審先判」。

郭轟舉報做政治騷 伙傳媒公審

郭昨又發聲明,指他質疑的是「政黨『文革式』舉報」,每次到廉署舉報後都公開被舉報者身分,藉此抹黑,令很多人特別是公務員蒙不白之冤,點出根據《防止賄賂條例》第30條,「披露受調查人身分等資料的罪行」的立法精神,正是要保障被舉報的人,在廉署調查過程中不會無端名譽受損。

指防賄例保障受查者名譽不受損

郭文緯昨日對本報表示,按法理,防賄條例確有免受調查人士身分披露的部分,既可確保廉署調查效率及免他人滅證據,更重要是保障被舉報者名譽不受損,違反者可能面臨被廉署起訴,過去亦有相關案例。對於禁投訴人公開表達對案情關注的規例是否與時並進,郭文緯稱有關法例確有限制公民表達權,但應對廉署有信心,若有關投訴廉署終不跟進,投訴人屆時向公眾表達,並無限制。

不過,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民主黨涂謹申指出,政黨向廉署舉報個案,都是建基於一些合理懷疑,市民眼睛雪亮,會看到政黨是否濫用舉報,故不應被指是「文革式」舉報。他又批評郭文緯是侮辱現時廉署人員,「廉署不會胡亂立案調查,他們有高層委員會監察」。

林卓廷:郭上綱上線扣帽子

民主黨總幹事、廉署前調查主任林卓廷說,政府高層涉貪屬重大公眾利益,公眾有知情權,公眾和傳媒提出質疑並非「公審」。另外,曾舉報林奮強的林卓廷又批評郭文緯上綱上線,以扣帽子方式不點名批評他,非常無理荒謬。林促請郭文緯勿再歪曲事實、勿再作無理攻擊,及勿對梁振英干預廉署坐視不理。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為什麼梁振英施政總是引起社會爭拗不斷

Post by editorial »

潘小濤﹕梁振英打什麼算盤?


梁振英落區,並非想解決市民提出的問題,而是想解決提出問題的市民!

林老師一句粗口招來一場聲討大會,創下世界紀錄之餘,並演變成「反林」及「挺林」陣營的街頭罵混戰,顯示社會對立情緒已被激化,對香港絕非好事。事件理應盡快告一段落,以免造成更嚴重衝突。

但梁振英不僅沒設法使大家冷靜下來,反而火上加油。他周日到天水圍落區,指林老師事件擾攘多日,廣泛受到關注,衍生很多問題,且有新的視頻曝光,將要求教育局長就事件提交報告。如此做法,形同施壓學校解僱林老師,而事件也很可能再被炒熱,雙方對立情緒必再升溫。

梁振英不僅撕裂社會,還設法挑起警民矛盾。他力挺警方支持警員出席聲討林老師集會的聲明,已不恰當,還說「不能讓少數人利用警察忍讓,向警察挑釁宣泄個人不滿」、「不能姑息所有阻撓執法的行為,必須維護警隊權威尊嚴」。將示威者的行為等同挑戰警隊「權威尊嚴」,不僅不符合事實,更加深警民猜忌。

撕裂社會,警民關係惡化至「頗危險地步」,對他有何好處?其一,轉移視線。政客陷入管治危機而苦無出路時,都千方百計轉移國民視線,而對外發動戰爭是常見招數。梁振英無戰可開,就將一件粗口小事放大,令社會無止境爭拗下去,無暇理會其施政及醜聞。其二,撕裂的社會,像毛澤東時代,讓群眾鬥群眾,最後兩敗俱傷,掌權者必定是贏家。其三,他已無法獲得大部分市民支持,轉而全力穩住保守勢力,因而過分討好警隊,又暗中支持「愛」字頭組織;而警隊愈討厭示威活動,日後鎮壓佔中才會更賣力!

總之,撕裂的社會、對立的警民,可解梁振英燃眉之急!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為什麼梁振英施政總是引起社會爭拗不斷

Post by editorial »

公民黨主席余若薇批評,特首梁振英的「心地有問題」,把當前社會原本已經緊張的情況進一步推向火爆場面。
公民黨主席余若薇批評,特首梁振英的「心地有問題」,把當前社會原本已經緊張的情況進一步推向火爆場面。
30816YUE.jpg (37.99 KiB) Viewed 8709 times
余若薇:梁振英心地有問題 (08:47)

公民黨主席余若薇批評,特首梁振英的「心地有問題」,把當前社會原已緊張的情況進一步推向火爆場面。
余若薇接受商台訪問,被問到警方以重案組處理教師林慧思粗口案一事,她說,事件至今已過了好幾星期,警方因為有第三者去投訴和報案而受理,情況好奇怪。一般來說,如果事主不方便報案,例如一些女事主因尷尬而由家人代為報案,是有這些案例的,但林慧思這宗個案,若指她阻差辦公,警員當日已經可以拘捕她,但現在卻是由第三者去報案,投訴阻差辦公,但警方卻受理,很奇怪。

余若薇指,其實不止這單案,這一兩年來頗多反常態做法,包括警員阻擋記者拍攝的「黑影論」、「低調通緝論」、男警熊抱女示威者等,這都造成警民關係非常緊張。

她指出,連串事件都將原本緊張的情況再推向火爆場面,這兩年不時有些非常反智的事出現,「特首心地有D問題」,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原應盡量平息事態,但他卻反過來要求教育局就林慧思事件提交報告。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為什麼梁振英施政總是引起社會爭拗不斷

Post by editorial »

絕地反擊 打錯算盤

梁振英一直給人的感覺是深不可測,難以捉摸。支持他的人,覺得他深沉,多謀略,或者可以扭轉香港沉疴多年的亂局;反對他的人,認為他陰沉,擅手段,必然把香港搞到天翻地覆。原來,大家都高估了他。

如果梁振英夠智謀,就不會在一個論壇計錯兩條數了。

他計錯的第一條數是介入女老師粗口辱警事件。先不談辱警事件誰是誰非,只由政治博弈角度出發,本來隨着網上流出新視頻,顯示罵警不止一句英文粗口,還包括廣東話穢語後,女老師已再成眾矢之的,如果港府希望拿事件祭旗,博取警隊支持,之前的撐警言論已經綽綽有餘,多做反更顯突兀。豈料,梁振英硬要插上一腿,公開要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就事件提交報告,令傳媒焦點馬上轉移到自己身上,變相幫了女老師脫身,這不是很蠢嗎?

以更大新聞掩蓋負面新聞,從來是港府慣用的拆彈手法,現在梁振英高調介入,引火燒身,是為女老師拆彈,還是為自己埋炸彈?尤其港府弱勢,動輒得咎,竟然自告奮勇蹚渾水,豈非自找麻煩?

梁振英計錯的第二條數是對向廉署舉報林奮強及張震遠的政治對手還擊。老掉牙的政治術語,觀感就是事實,不論林張二人是否清白,利益衝突嫌歉早就有理說不清,難道就憑一句意氣說話就能翻案?如果梁振英說,政客不應借廉署舉報打壓異己,這是公肯陳述,但說要舉報人向被舉報者道歉,則絕對是捉蟲的蛇足之言了。廉署不是歡迎市民挺身舉報嗎?稍為頭腦清醒一點,都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政圈竊竊私語,梁振英一日計錯兩條數,究竟是他個人的問題,還是身邊智囊的問題。如果問題出自後者,為甚麼管治團隊會如此不濟?如果問題出自前者,為甚麼港府最高層變了孤家寡人?港府落得今日這個窘局,真的不是沒緣由的。

王俞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為什麼梁振英施政總是引起社會爭拗不斷

Post by editorial »

特首梁振英一改上次天水圍論壇發言「強硬」風格,強調政府與立法會合作無間,並已取得一定工作成績。
特首梁振英一改上次天水圍論壇發言「強硬」風格,強調政府與立法會合作無間,並已取得一定工作成績。
30818demo2.jpg (16.89 KiB) Viewed 8702 times
特首梁振英一改上次天水圍論壇發言「強硬」風格,強調政府與立法會合作無間,並已取得一定工作成績。
特首梁振英一改上次天水圍論壇發言「強硬」風格,強調政府與立法會合作無間,並已取得一定工作成績。
30818leung (1).jpg (5.69 KiB) Viewed 8702 times
改強硬發言 梁振英談合作 (15:00)

特首梁振英一改上次天水圍論壇發言「強硬」風格,強調政府與立法會合作無間,並已取得一定工作成績。

梁振英在論壇開場時首先發言,指出觀塘是一個重要社區,觀塘早發展,甚有代表性,有困難亦有機遇,其特色為人口多及老年人多,而隨廠減少,商業化增加,令市民就業機會增加。

他表示,上任以來,做了上屆政府未做的事,已做了100多項工作。而政府與立法會關係不斷改善,他舉例稱,政府推出22條草案,立法會通過了14項,政府申請110項撥款申請,已獲通過107項,這說明只要用心用力做事,工作會取得進展。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為什麼梁振英施政總是引起社會爭拗不斷

Post by editorial »

區要落民意要聽 梁振英應借鑑「慎思民調」

特首落區聆聽民意揣摩民情,當然較閉門造車為佳,但若落區招惹政團鬥早霸位入場表態,又或變成「自己友」撐場做秀,根本事與願違。若政府想真正面對群眾,可效法2007年林鄭月娥單槍匹馬親赴皇后碼頭出席群眾集會聽民意;另一可取的方法是,邀請學者採用科學的隨機抽樣方法,讓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市民出席,杜絕政團動員。過去兩周的落區模式,聽到的只是扭曲了的民意,若沿用現行模式,即使走遍18區,只會招來更多衝突更大矛盾,徒勞無功,甚至適得其反。

經歷8月11日特首梁振英到天水圍落區諮詢的混亂後,昨日觀塘區諮詢會場內場外都較平靜,只有零星衝突,梁振英亦未再發表惹火言論,然而,這仍非一場合乎公眾期望的地區諮詢。梁振英上任剛逾1年,他曾多次率領官員落區聆聽民意,但安排備受批評。事實上,落區諮詢只是形式,不代表一定能真正了解到民眾所思所想,諮詢場合的具體安排對效果有很大影響。

從過去兩次諮詢會的安排可見,事前不單有大批民眾鬥早排隊領票,昨日更有不少戴口罩的人排隊,似乎怕被人認出。公眾滿腹疑問,排隊者真的是一般市民嗎?排隊者真的有進場嗎?還是這只是排隊黨所為?甚或是政治團體動員的結果,力求把「自己友」保送進場,表達政治訴求,甚至把敵對陣營的人擠走?最終成功發言的,又有多大程度能反映民意?

這樣的諮詢會,官員不會聽到真正的民意,更不可能藉此掌握切實的民情。這類諮詢會似乎已經淪為政團「曬馬」的場合,比併的不是意見的質素優劣,而是誰能以見得光甚或不見得光的方式動員更多人更早到場,最終淪為政治表態大會。官員也如走過場般,浪費了一個下午;場內場外維持治安的警力,同樣付諸東流。這種諮詢會即使再多辦幾場,甚或所有官員走遍18區每個角落,聽到的都只是被扭曲了的民意。

若特首真的想聆聽市民心聲,過去早有成功先例。社會上早有團體公開表示對梁班子施政不滿,梁振英不但不應迴避反對者,更應「深入虎穴」。與其勞動警察把示威者隔開,不如直接邀請相關團體代表會面,直接聽取他們的意見及訴求。這做法絕非天方夜譚,2007年,時任發展局長的林鄭月娥便曾親赴皇后碼頭,與示威者對話。只要政府願意放下身段,相信定能聽到更多清晰、真實的民意。

另一種更有效的做法,是借助學者採取科學的隨機抽樣方法,邀請市民出席諮詢會。2010年開始,香港電台以美國史丹福大學創立的「慎思民調」的理念為藍本,聯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全港隨機抽樣100名香港市民出席辯論會,讓市民可以聽取嘉賓的論點,並向嘉賓即場發問。大會同時分析出席市民在辯論前後的意向變化。

2012年12月梁振英也曾出席,諮詢市民對施政報告意見,當時社會各界反應良好,認為能避免一般諮詢會的弊端,讓官員與「真正的市民」在心平氣和的情下認真交流。

佔領中環行動也按此邏輯,抽樣邀請市民出席6月初的佔中商討日。

「慎思民調」的理念頗為有效,政府為何不善加利用?如果要分區諮詢,相信學者也有方法在抽籤時作出相關的技術調校(例如只限東九龍區市民參加),即可執行。

總言之,市民有挺梁的也有反梁的,梁振英若想聽取具代表性的民意,便必須實事求是,借鑑「慎思民調」,直面市民,顯示誠意,這樣的諮詢,才有機會掌握民意民情,用以建構社會共識,締造良性循環。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為什麼梁振英施政總是引起社會爭拗不斷

Post by editorial »

孔誥烽﹕和稀泥和沉默 是暴力的幫兇


上兩個星期天,旺角和天水圍街頭分別發生了兩宗親建制力量以暴力招呼反對派的衝突。衝突之後,有不少論者慨嘆「香港社會撕裂」、「走向兩極化」。有雜誌甚至以「香港政治以激鬥激」為封面。這種論調的言下之意,是「社會分化」很不好,大家應該各讓一步,尋找共識。更有文人呼籲大家記住親建制的施暴者,也是我們的鄰舍,所以我們要同情地理解他們。

和稀泥有如助紂為虐

這種各打五十大板、你有不對我又有不對的和稀泥觀點,在無可無不可、只求乾淨人人愛的好學生當道的香港,一向流行。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更應該用理性去明辨對錯、取捨立場。該分是非黑白時不去分是非黑白,很多時候便等於助紂為虐。

在藍營、綠營和北京都有不少影響力的台灣政治評論大老南方朔先生,最近便在〈要講道理不和稀泥〉一文中,狠批這種不問是非曲直,偽裝超然的造作姿態:

「『和稀泥』是慣於妥協忍讓的討論方式,但往往模糊焦點、混淆是非。民國早期的學問家梁漱溟先生,曾寫過《中國文化要義》一書。他在書中指出,中國文化的致命缺陷,乃是早熟早衰,形成一種不講道理,只是忍讓、和稀泥的習性,大家都因循苟且地度日。這也造成了古代中國只有王朝反覆,而無進步的結果。他所謂的『不講道理,只是忍讓、和稀泥』,讓我想到台灣最近的兩岸爭議……

「(例如)台灣的全民健保,是國民的基本權利。陸生是客,不在『全民』定義的範圍內,因此陸生的健保應與外購買商業保險。但政府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卻硬要將陸生納入全民健保,並說反對的人是不人道、太小氣。其實,這個問題根本就跟人道與小氣無關,只和國民的權利義務有關。把問題扯到人道和小氣上,真的是『和稀泥』……

梁漱溟先生指出,中國人的麻煩是,從不會用稍微抽象的理念,去議論事情的是非對錯,或權利義務、公平正義等問題。而只會淡淡地用忍讓、和諧等模模糊糊的道德概念談問題。這因而造成中國人思想的渾沌不清。梁漱溟先生當年曾表示,這種和稀泥的談問題方式,是中國不可能產生民主法治的原因。」

是少數人要建立暴政

不是社會分化撕裂

在旺角發生的衝突,起因於休班路過的林老師,看不過眼警方偏幫在街上騷擾法輪功的親建制組織,在與警員爭執時爆了一句很多高級中產在觀賞大卡士西片時也常常聽到的英文粗口。之後親建制團體和警察團體排山倒海地批鬥林老師,其任教學校門外更出現文革式標語和花圈。親建制團體和休班警員在旺角市舉行集會聲討林老師。當中有支持林老師的市民和在當場採訪的記者被推撞攻擊。

整個事件,明顯是建制派利用一件小事借題發揮,打開親建制團體以文革手法對付異己的缺口。先例一開,恐怕以後有老師用公餘時間宣傳、參與佔中運動,也要害怕成為那些團體威嚇騷擾的對象,飯碗不保。事後特首一再敦促教育局聯絡林老師的學校調查事件,之後向他交報告。這件事背後的政治動機,還不夠清楚?

在這事上,香港社會有撕裂嗎?美國支持民主黨共和黨的選民接近一半一半,台灣藍綠支持者人數相當,當兩派矛盾激化,便叫撕裂。現在香港的民意,不論是通過媒體輿論和各式各樣的意見調查,或當日旺角反對和支持林老師的人數對比呈現出來,都是一面倒的。警員參加政治集會和有人以黑社會手法騷擾學校,更是嚴重踐踏香港一直以來的公民共識。

既然民意一面倒,又何來撕裂?現在明明就是有一個反動保守的小集團,以極端手法逆香港的核心價值而行,試圖建立粗暴的少數人專政。隨後的星期天特首到天水圍落區時,亦有疑似黑底人物襲擊反梁示威者,事件的性質再清楚不過。

如果連在這種事情上,我們也能和稀泥,那麼下次我們看到好色梁伯強暴少女虹虹,虹虹勇武反抗罵髒話和抓了梁伯兩下,我們恐怕也要同情地理解梁伯為何要強暴,勸告梁伯與虹虹不要兩極分化撕裂雙輸,呼籲他們努力化解矛盾、尋求雙贏共識了。

兩次衝突後,也有人因為暴力自1967年後首次再度進入本地政治而感到哀痛悲觀。但正如香港一名曾因為偷步買車(相對今天梁粉門的胃口,何其雞碎!)而下台的高官說過,一個最壞的時代,往往也是最好的時代。香港搞成這樣,當然可能是漫長黑暗的前奏,但也可能是否極泰來的黎明。

只要大家說不 暴力難以得逞

曾提出「平庸之惡」(banality of evil)論,指極權體制往往建基於無數平常人共犯的政治思想家Hannah Arendt,在臨終前不久的1969年於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發表一篇名為〈反思暴力〉的長文,指出無論對於當權者還是革命者而言,暴力都無法創造權力,反而會摧權力。

Arendt認為,權力的基礎,在於眾人的共同意念與認可。一個具有權力的政府,並不需要暴力;一個政權只會在喪失合法權力之時,才需要使用暴力維持統治。而暴力的使用,將會進一步消耗施暴者的權力。歷史上有不少政權的確成功利用暴力來延續壽命,但這並不是因為暴力增加了政權的權力,而是因為被暴力嚇倒的民眾,不敢施展他們的潛在權力。只要人民無畏暴力大規模地聚集起來,拒絕與政權合作,新的植根於人民的權力便會在街頭誕生;舊政權無論有多暴力,也必然倒台。

Arendt這個觀點,與其「平庸之惡」論一脈相承:如果惡棍專制者竟然能夠通過暴力保持權位,在面對暴力時沒有大聲說不、靜靜地與施暴者合作的「沉默大多數」,要負很大責任。若這個大多數不沉默,暴力根本無法得逞。

自1970年代的連串社會行政改革起,獲得了民心與權力的香港政府,已經愈來愈少使用暴力。在特區現政府被一個比一個嚴重的醜聞衝擊後,暴力的潘朵拉盒子被打開了。這證明這個政權已經喪失權力、眾叛親離,無法再叫港人齊心在它的領導之下。我們到底是要向這個走投沒路的虛怯政府大聲說不,送它最後一程?抑或是沉默地看暴政生根固化?這是每個香港人都不能逃避的抉擇。

作者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