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應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

Post by samuel »

應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

內地孕婦促周一嶽下台

公立醫院落閘停收今年分娩的內地孕婦,惹起中港家庭怒火。中港家庭權益會約廿名成員,包括挺着大肚子的港人內地妻子昨採取「捕嶽行動」,抗議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唔稱職」,一刀切拒收內地孕婦,要求他即時下台,並促請當局酌情處理,讓港人內地妻可於公院分娩。權益會發言人曾冠榮指,上周五截龍後即收到約十宗求助,有孕婦憂慮被迫返內地生仔。拒收請願信的周一嶽指抗議人士「就算幾有理由、理據都好,唔守秩序發表意見,唔會得到人哋同情」更為事件火上加油。

消息指,醫管局在內地孕婦問題上陷入困局,暫難將內地孕婦分為中港家庭或父母均為內地人兩類個案處理,因涉及本港人口政策及法律問題。當局預計,今年提早截龍後,因未能預約而在臨盆一刻才衝入急症室產子的內地孕婦會上升。

周一嶽拒收請願信
周一嶽昨於荃灣出席「基層醫療推廣運動」啟動禮,台下被權益會代表抗議包圍,一行廿人的中港家庭成員手持「我要床位生BB」抗議海報,在會場高叫「周一嶽下台」口號,令啟動禮押後近廿分鐘才開始。周一嶽不理會台下反對聲音,繼續主持活動,並在台上反攻擊指社會容許市民發表意見,但要有秩序及不影響他人。周的發言被請願人士的聲浪蓋過,他其後拒絕接收請願信,活動未完結已「鬆人」,無正面回應訴求。

曾冠榮對周一嶽拒收請願信感遺憾,「作為局長佢唔稱職」。權益會至今收到約十宗中港家庭求助,受影響的內地孕婦預產期介乎今年八至十月,但因醫管局一刀切截龍,以致未能預約公院分娩。他指,預計今年未能預約分娩的中港家庭內地孕婦約一百人,冀當局酌情處理。他促請當局實施停收內地孕婦預約政策時,豁免港人內地妻


無法負擔私院費用
有份抗議的港人內地妻子彭太稱,上月證實懷第二胎約兩個月,曾致電多間公院預約但未搵到位,豈料醫管局上周五宣布截龍,頓時感到十分焦慮。丈夫彭先生稱,已育有一歲半兒子,擔心妻子若被迫在內地生產,無人照顧在港的兒子,兩人亦無法負擔私院費用。

香港產科服務關注組成員兼屯門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歐陽錦全稱,港島瑪麗醫院及東區醫院仍有小量產科名額,建議當局考慮讓兩院接收港人內地妻預約分娩。關注組成員兼醫管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張德康亦認同,應將夫婦均為內地人及中港家庭的孕婦分開處理,為港人內地妻重開部分名額。
Last edited by samuel on Mon Apr 18, 2011 11:24 am, edited 1 time in total.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應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

Post by samuel »

應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

香港是吃國內[一孩]政策。由於一個家庭只可生一個孩子, 超生一個孩子也要罰款十萬八萬, 連同內地醫院產子費用, 在費用方面遠在港還要高。內地孕婦在港產子費用約六、七萬港元, 而孩子又能獲港人身分。所以, 以國內人口計算, 如小小香港不設限制, 大開中門, 內地孕婦迫爆香港醫院是意料之中。

一對夫妻, 如夫是香港人, 妻是內地人, 按內地孕婦收費, 是不公平的。如能証明是合法夫妻, 或具香港婚姻註册文件, 孩子又跟隨父親姓氏, 基本法又訂明港人在外所生子女都屬香港人身分, 理應按香港人收費才合理。反過來妻是香港人, 夫是內地人, 就沒有這個問題。

港人文祥
11-4-2011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限制內地孕婦 不能頭痛醫頭

Post by samuel »

限制內地孕婦 不能頭痛醫頭

內地孕婦湧港分娩,導致公立醫院產科及兒科服務瀕臨爆煲,港府左支右絀,左度右計,在絞盡腦汁之下,終於推出七招應對措施。不過,這些措施到底能不能切實執行,成效如何,卻引起業界強烈質疑。

食物及衞生局公布的措施包括,內地孕婦須證明懷孕情況正常才獲簽發預約證明書、打擊非法中介人、由衞生署統籌及記錄預約證明書防止造假等。此外,當局還將成立工作小組,每年年初制訂內地孕婦來港分娩數字。對此,醫生團體認為措施程序繁複,不如直接「封頂」,控制內地孕婦來港分娩數目;而私家醫院聯會則認為現時訂下限制數目言之尚早,完全不切實際。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公院醫生面對瀕臨爆煲的工作壓力,當然極力贊成採取嚴格的限制措施;而私家醫院基於本身利益的考慮,顯然不願減少內地孕婦,這正是港府早前提出「八萬八」產子目標反應冷淡的主要原因。今次當局推出七招應對措施,雖然也許可以暫時紓緩公院的壓力,但正如醫生團體所說,在如此繁複的程序之下,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到底能減輕多少,實在是很大的疑問,最怕的是弄巧反拙,添煩添亂。

眾所周知,隨着愈來愈多內地孕婦來港分娩,相關行業儼然已形成一條產業鏈。食衞局局長周一嶽首次承認,有中介機構從事違規行為,也有不少私家醫生簽發不正確的預約證明書以取得床位。在這種情況下,當局推出補救措施,打擊非法中介人,固然是應有之義,問題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有利可圖,必然有人繼續鑽空子,如果當局認為推出這些措施就可以杜絕所有亂象,未免太樂觀了。

事實上,自從港府宣布限制內地孕婦來港分娩後,雖然部分公立醫院已停收今年的內地孕婦預約,但中介機構非但沒有停手,反而益發猖獗,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之下,內地孕婦湧港潮愈演愈烈,導致私家醫院產房床位爭崩頭,出現天價床位,今年十二月分娩的「生仔套餐」價已炒到十二萬元。甚至有中介機構聲稱,可以透過口岸汽車專用通道,安排不符入境規定的孕婦順利來港分娩。由此可見,假如當局未能嚴格把關,切實監管,有措施還是等於無措施。

當然,不管當局推出多少招,都只是權宜之策,要徹底解決問題,歸根究柢還是必須有全面的、長遠的規劃和政策。港府口口聲聲要發展醫療產業,鼓勵醫院拓展境外客源,可惜只是坐而論道,至今沒有相應的措施配合。其實,隨着私家醫院不斷挖角,公立醫院人手早已捉襟見肘,無奈港府一直無動於衷,坐視情況日趨惡化,以致連內地孕婦來港分娩也應付不了,使商機變成危機。試想想,倘若港府能夠未雨綢繆,及早作出規劃,合理調配資源,增加設施,培訓人手,又何至於落得如此狼狽的地步呢?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無濟於事的,惟有對症下藥,因勢利導,盡快制訂長遠人口政策以及與之配套的醫療、教育、房屋、福利政策,才能化危為機。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限制內地孕婦 不能頭痛醫頭

Post by samuel »

限制內地孕婦 不能頭痛醫頭

內地孕婦湧港分娩,導致公立醫院產科及兒科服務瀕臨爆煲,港府左支右絀,左度右計,在絞盡腦汁之下,終於推出七招應對措施。不過,這些措施到底能不能切實執行,成效如何,卻引起業界強烈質疑。

食物及衞生局公布的措施包括,內地孕婦須證明懷孕情況正常才獲簽發預約證明書、打擊非法中介人、由衞生署統籌及記錄預約證明書防止造假等。此外,當局還將成立工作小組,每年年初制訂內地孕婦來港分娩數字。對此,醫生團體認為措施程序繁複,不如直接「封頂」,控制內地孕婦來港分娩數目;而私家醫院聯會則認為現時訂下限制數目言之尚早,完全不切實際。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公院醫生面對瀕臨爆煲的工作壓力,當然極力贊成採取嚴格的限制措施;而私家醫院基於本身利益的考慮,顯然不願減少內地孕婦,這正是港府早前提出「八萬八」產子目標反應冷淡的主要原因。今次當局推出七招應對措施,雖然也許可以暫時紓緩公院的壓力,但正如醫生團體所說,在如此繁複的程序之下,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到底能減輕多少,實在是很大的疑問,最怕的是弄巧反拙,添煩添亂。

眾所周知,隨着愈來愈多內地孕婦來港分娩,相關行業儼然已形成一條產業鏈。食衞局局長周一嶽首次承認,有中介機構從事違規行為,也有不少私家醫生簽發不正確的預約證明書以取得床位。在這種情況下,當局推出補救措施,打擊非法中介人,固然是應有之義,問題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有利可圖,必然有人繼續鑽空子,如果當局認為推出這些措施就可以杜絕所有亂象,未免太樂觀了。

事實上,自從港府宣布限制內地孕婦來港分娩後,雖然部分公立醫院已停收今年的內地孕婦預約,但中介機構非但沒有停手,反而益發猖獗,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之下,內地孕婦湧港潮愈演愈烈,導致私家醫院產房床位爭崩頭,出現天價床位,今年十二月分娩的「生仔套餐」價已炒到十二萬元。甚至有中介機構聲稱,可以透過口岸汽車專用通道,安排不符入境規定的孕婦順利來港分娩。由此可見,假如當局未能嚴格把關,切實監管,有措施還是等於無措施。

當然,不管當局推出多少招,都只是權宜之策,要徹底解決問題,歸根究柢還是必須有全面的、長遠的規劃和政策。港府口口聲聲要發展醫療產業,鼓勵醫院拓展境外客源,可惜只是坐而論道,至今沒有相應的措施配合。其實,隨着私家醫院不斷挖角,公立醫院人手早已捉襟見肘,無奈港府一直無動於衷,坐視情況日趨惡化,以致連內地孕婦來港分娩也應付不了,使商機變成危機。試想想,倘若港府能夠未雨綢繆,及早作出規劃,合理調配資源,增加設施,培訓人手,又何至於落得如此狼狽的地步呢?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無濟於事的,惟有對症下藥,因勢利導,盡快制訂長遠人口政策以及與之配套的醫療、教育、房屋、福利政策,才能化危為機。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限內地孕婦來港分娩 須嚴格規管中介活動

Post by samuel »

限內地孕婦來港分娩 須嚴格規管中介活動

孕婦來港產子激增,本港婦產科瀕臨爆煲,政府推出7項限制措施以紓解壓力,不過,能否奏效,要視乎私家醫院會否充分配合;另外,限制措施之中,對於組織內地孕婦來港的中介公司,沒有針對性措施處理,中介公司在內地孕婦來港產子,起重要角色和作用,我們認為政府應該設法規管,以免限制措施的效果打折扣。

政府7項措施

可紓解部分問題

本港婦產科瀕臨爆煲,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是私家醫院婦產科生意滔滔,大肆擴張,向公立醫院挖角,公院婦產科醫生、護士和兒科護士大量流失,醫療服務大受影響,殃及本地孕婦;另外,本港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NICU)的設施,每年應付7.5萬名嬰兒,已是上限,而去年產嬰8.8萬名,遠超NICU負荷。政府必須採取措施,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才可以遏止問題惡化。

公立醫院本月8日已經「截龍」,暫停今年非本地孕婦的分娩預約,私家醫院對於減收一直有保留,若私院無限制地收內地孕婦,公院人手將會持續流失、NICU無法應付初生嬰兒需求,醫療安全和服務質素也不再有保證。所以,政府必須限制私院收內地孕婦,昨日公布的7項措施,是政府拆解婦產科困局的辦法。

7項措施之中,內地孕婦要先經適當檢查,才可以來港分娩,並由婦產科專家制訂指引,使公營和私營醫院有統一檢查方式。孕婦分娩前檢查,十分重要,只是在利字當頭和涉及中介公司牟利等原因,一些內地孕婦的產前檢查,馬虎從事,不但對孕婦和嬰兒不利,也增加NICU的壓力。所以,統一檢查方式和適當檢查,若有效實施,可以減輕整體醫療系統的壓力。其實,私院對於內地孕婦,應以確保孕婦和嬰兒的安全健康為大前提,給孕婦適當檢查是私院的責任和應有之義。

此外,措施規定預約入院證明書日後由衛生署統一發放。坊間有關偽造預約書、有醫生篡改預約書日期等傳聞,說得繪影繪聲,由衛生署統一發放,款式標準,若發生什麼事故,可以循線追查,有望杜絕與預約證明書的流弊。

初步看來,上述兩項措施,加強了對私院接收內地孕婦的規管,若執行得當,應該可以紓解一些問題。不過,在打擊中介公司方面,未見政府提出對症下藥措施,只打算藉規管醫生收受非法利益和濫收孕婦等方法,間接對付中介公司。

中介公司是私院客源的主要來源,近年,它們在內地組織孕婦來港分娩,活動範圍已從鄰近的廣東,擴散到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之後,逐步推展到二線城市,連遠至黑龍江也有中介公司招攬孕婦活動。到私院登記預約的內地孕婦,大多有中介公司人員陪同,業內人士透露,到私院分娩的內地孕婦,絕大多數由中介公司組織而來,而私院一些醫生,獲中介公司源源供應內地孕婦,拍檔賺錢,獲利豐厚。

中介公司與私院、部分醫生的關係是公開秘密,不過,私院醫院回應政府時,都表示與中介公司絕無關係。中介公司的角色雖然明顯,但是他們與私院或醫生的轇轕,難以找到實證,所以,從食物及衛生局的職權範圍,現在以管束醫生的手法,尋求切斷中介公司與醫生的共生關係,似乎是唯一選擇。中介公司既然是內地孕婦事件的要角,而且招數甚多,當局若不想辦法直接規管,則限制措施的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由中介公司所提供「一條龍」服務,若政府認真處理,還是有可以規管的空間和力點。例如:

(1) 中介公司帶內地孕婦來港後,經常安排數人住在一起,情是否涉及與賓館有關的條例?這可能是政府介入規管之處;

(2) 中介公司在內地宣傳、收客,特區政府向內地當局反映,由內地出面關注中介公司的經營手法,也是使它們收斂的辦法。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涉人口政策

政府勿只見其一不及其餘

政府這7項措施,就算能夠紓緩內地孕婦來港分娩的壓力,也只是治標之法,而且與本港發展醫療產業的目標不合。我們認為,內地孕婦大舉來港分娩,說明本港發展醫療產業、服務內地人士的市場,走對了路,而且空間巨大,婦產科爆煲危機,只是政府欠缺規劃而已。展望未來,本港的醫療水平、質素和信譽,仍有一定優勢,政府應該就醫療人手和配套設施進行長遠規劃,使醫療產業成為本港經濟的新增長點。

另外,我們必須指出,內地孕婦來港分娩所觸發問題,已經溢出婦產科的壓力,而是涉及本港人口政策的長遠規劃。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使本港年輕人口增加,紓緩人口老化壓力,但是這批人口對本港日後醫療、住屋、教育以至社會福利有什麼影響,政府都要研議和規劃,使他們有朝一日順利融入香港,不致臨時周章而出現問題。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Re: 應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

Post by samuel »

港人配偶應酌情 限額豈能一刀切

港府對非本地孕婦實行一刀切限額制度,引起中港家庭強烈不滿。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昨日為有關政策解畫,引來不少團體踩場,更有內地孕婦在他的座駕前下跪請願。但周一嶽卻視若無睹,無動於衷,重申不會貿然使用酌情權處理港人內地妻子在港分娩問題,又指中港家庭問題複雜,未必只是醫療問題,亦涉及婚姻如何證明的問題。


其實,要證明中港婚姻的真實性,可謂輕而易舉。在內地結婚肯定有結婚證,如果懷孕還有准生證,上官方網站可以查閱,也可以尋求內地民政部門協助;如果是在香港結婚,那就更容易查證。至於是否有人假結婚,這屬於刑事範疇,自有相關法律去處理。當局以中港婚姻關係難證明作為理由,限制港人內地配偶來港分娩,根本站不住腳。

公共資源應優先照顧本地人,這個大原則沒有人反對;而在本港婦產科人手緊張的情況下,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實施限制,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港人內地妻子並非單純的內地孕婦,因為她們所懷的孩子是香港居民的子女,遲早也會來香港定居,如果不分別對待,一定要將她們趕回內地分娩,這是人為製造家庭分離,對孩子不公平,將來辦理來港定居手續也頗麻煩。

事實上,不少學者、政界人士甚至港府官員都認同對港人內地妻子在港分娩予以特殊處理,有行政會議成員指出,在醫療資源許可的情況下,應優先照顧她們。從人口政策角度看,港人內地妻子的人數有統計,可以掌握,允許她們在港分娩,對本港整體人口政策影響不大。倒是父母均非港人的嬰兒,由於數目難以把握,將來對本港就業、教育、住房等需求的衝擊較大,這才是令人頭痛的大問題。

所以,從常理出發,從實際情況考慮,港府有必要區分港人內地配偶及其他內地孕婦,給予港人內地配偶使用剩餘公立醫院產科服務額度的優先權,只要當局微調有關配額政策,就能化解中港家庭的困境,也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爭拗。

其實,當局對內地孕婦並非表面上的「一視同仁」,而是有雙重標準,因為公務員的內地配偶不受有關限額的限制,可以繼續享受公立醫院服務。有立法會議員早前就此提出質詢,批評港府歧視,有關官員張口結舌,無從置辯,可見「一刀切」政策是多麼的虛偽。

總而言之,將港人內地配偶與其他內地孕婦分別處理,技術上並不困難,難的是叫港府改變「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的官僚作風。

必須指出的是,七一臨近,形勢比人強,在中港家庭強烈反對下,若港府一意孤行,勢必把更多的人逼上街頭。港府慣於自打嘴巴,前倨後恭,這回能硬撐多久,不妨拭目以待。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港人內地妻來港分娩 以親疏關係訂優次照顧

Post by samuel »

港人內地妻來港分娩 以親疏關係訂優次照顧

本港產科瀕臨爆煲,公立醫院先以「截龍」不接受內地孕婦預約登記、繼而大削公院明年接收內地孕婦限額等招數,雖然使情不再惡化,但是港人的內地懷孕妻子(簡稱港人妻)分娩盤算,頓生變故,他們來港產子的「權利」被剝奪了。我們認為,政府的限額政策,以照顧本地孕婦為第一優先,完全應該;不過,若按此精神,則港人妻的優次條件,應僅次於本地孕婦。所以,港人妻在港分娩應獲第二優先安排,政府應設法調動資源,協助港人妻解決分娩困境。

「港人妻」分3等

政策因人而異難服

政府的限額政策,對夫婦都是永久居民的本地孕婦,予以優先照顧,確保她們必然得到公院的產前檢查、分娩等醫療服務,完全無爭議,因為此乃理所當然的事。然則,這個安排有一個邏輯理路,就是本港產科服務的使用者,以與香港的關係密切程度區分優先次序。如此,港人妻獲得第二優先照顧,才符合限額政策的精神和一致性。

港人妻的丈夫是香港永久居民,她誕下的子女,無論是否在港出生,都會成為香港永久居民,而港人妻因為丈夫和子女的身分,她以單程證來港,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也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港人妻的身分,實際是「準港人」,本港接受非本地孕婦分娩的門,不應該對她們關上。事實上,目前的政策,港人妻的待遇,可以「人分幾等,各有不同」來形容。

首先,除了港人妻之外,目前政策,其他國籍人士只要配偶是香港永久居民,均可在向入境處提出申請後6至8周,取得身分證,享有香港公共醫療服務的權利;其次,公務員的內地妻子也可以在公院分娩,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說此乃僱主和僱員之間訂立的合約,與她們的身分是否香港永久居民無關。

所以,其他國籍人士而成為港人妻,是「第一等港人妻」,她們短時間內就獲得身分證,成為香港人,不受限額影響而在港分娩;公務員的港人妻則是「第二等港人妻」,理由是她們的丈夫是公務員;本文所指的港人妻是「第三等港人妻」,有團體形容她們受到歧視,政府對此當然不認同,但是第一等和第二等港人妻無論有沒有香港身分證,都獲得優先在港分娩的照顧,確切說明政策之因人而異,「第三等港人妻」得到不公平待遇,卻是昭昭在目。

至於兩夫婦並非香港永久居民,而懷孕妻子選擇來港分娩的內地孕婦,現在她們雖然不能享用公院的分娩服務,但是他們有錢,以最新行情而言,包括中介人和私家醫院位、分娩安排等「一條龍」服務,大約需要十多二十萬元,她們拿出這些錢,就可以優先在港產子。所以,除了「港人妻分幾等」,金錢在內地孕婦來港分娩一事上,還起到決定性作用。

綜合而言,政府處理港人妻來港分娩的政策,欠缺公平,涉及歧視,實質是政策失誤,使產科瀕臨爆煲,政府則「怪罪」低下層的港人妻,犧牲她們的利益來掩飾政策錯誤。政府應該切實調整政策,以第二優先的次序照顧港人妻。

政府就孕婦分娩,可以分3級優次來處理:

第一級是本地孕婦,她們獲得第一優先照顧,此乃理所當然,毋須爭議;

第二級是丈夫為香港永久居民的港人妻,即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港人妻」應獲同樣待遇,可以使用公院的分娩服務;

第三級則是夫婦都並非永久居民的內地孕婦,須待上述兩級孕婦都獲得照顧後,才可以在港分娩。

據周一嶽透露,港人妻在港分娩每年約6000宗。按最新限額分配,公院明年接收3400名內地孕婦,即使這個數額不變,則政府只要安排私院撥出2600個名額,加起來就可以解決港人妻的分娩問題。我們這個建議,基於兩點。首先,符合本港醫療資源(應該包括私家醫院)優先照顧本地孕婦的精神,按與本港的親疏關係訂優次順序;其次,整體醫療資源足以應付,只要政府協調得當,就可以解決問題。

事涉人口政策

政府必須全面主導

至於婚姻證明僅技術末節,只要確定優次之綱,則證婚之目自然而張,例如,現在港人到內地結婚都要取得所謂「寡佬證」,日後加上公證宣誓,而發假誓乃刑事罪行,自可得到更大保障。

此外,我們再提出,內地孕婦來港分娩,食衛局的政策措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但無法處理每年約3.5萬名(以明年限額而言)新生港人伴隨而來的教育、醫療、房屋、社會福利等問題,就算如何妥善引導內地孕婦來港分娩,食衛局也顯得左支右絀,港人妻被犧牲、港人妻分娩困境的現實,足以說明一切。緣何至此?因為內地孕婦來港分娩,實質是移民,關乎人口政策,而非單純的紓緩人口老化,更非醫療產業問題那麼簡單。

內地孕婦湧港產子,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是最大誘因,嚴格而言,有關政策其實是販賣身分證,只是目前操作由中介人、私院和醫生主導收錢,政府發證而已。香港吸納移民,政府卻不作甄別,什麼人可以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分,竟由中介人、私院和醫生決定,這樣的移民政策,舉世罕見。我們認為,這個做法絕對不妥當。目前的單程證制度,政府無從置喙,來什麼人只能收什麼人,但是透過來港分娩而增加的人口,政府本有全權處理,現在卻交由「市場」決定,這是絕對荒謬的不負責任所為。我們再次要求,政府要從人口政策的高度和角度,處理這個影響香港人口質素、日後各種政策如何對應配合的一籃子問題。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梁啟智﹕捍衛《基本法》第37條

Post by samuel »

梁啟智﹕捍衛《基本法》第37條

香港《基本法》第37條訂明,「香港居民的婚姻自由和自願生育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相對於《基本法》中其他有關政制發展的部分,這條條文本來應該無甚爭議。近日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問題,特別是政府不對港人內地妻子給予港人同等待遇的做法,卻可能與這條條文的精神相違背。

在港生育,孕婦本身是香港居民的話,其需要固然必須受到保護。如果孕婦和其丈夫均非本地居民,站在人口政策的立場,筆者亦同意嚴加監管:如非特殊情,公立醫院毋須優先照顧他們;而即使私營醫院願意提供服務,形式和人數也需要有所限制。

現時爭議的焦點,在於港人內地妻子能否在港生育。如果純粹以孕婦的身分作考慮,由於她們並非香港居民,政府就拒絕為她們提供與香港居民對等的服務。這點看起來很簡單,但背後卻有明顯漏洞。

讓我們先回到孕婦本身就是香港居民的情。政府不能限制她們生育,更要盡力提供婦產服務,憲政上的基礎就是《基本法》第37條。回想當年,起草《基本法》的時候要為「生育權」另立一項,相信和不少港人知道內地的計劃生育引發各種社會問題,希望《基本法》有所保證所致。筆者要提出的問題,是2011年的香港是否正在推行變種的計劃生育?

要回答這條問題,重點在於香港的男性居民是否同樣享有《基本法》第37條保障的生育權利。

香港的女性居民有權生育,無論她的配偶國籍或身分為何,她都可以去公立醫院接受婦產服務。然而生育的權利不應只限女性,男性同樣會有生育的渴望。但是香港的男性居民要生育,卻會因為其配偶的國籍或身分不對,而失去在港生育的權利,至少需要接受限額分配;明明是香港人,這些港男卻被迫要接受變種的計劃生育。

生育政策歧視港男

換句話說,在現行制度之下,港女不一定要和港男生育,港男卻必須要和港女生育,否則就不能獲得本來受《基本法》保障的生育權利。說白了,現行政策歧視香港男性。然而《基本法》第25條卻又列明,「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相比之下,到底特區政府是想違反第37條還是第25條呢?

站在《基本法》的高度,政府於此一問題上的許多爭辯也就變得無謂。例如政府聲稱港人內地妻子可以選擇不在香港生育,但這說法卻把選擇和權利錯掉,因為有選擇不等於就需要放棄本來應有的權利。此例一開,如果下次香港人要去政府總部門前示威,難道政府會否叫香港人選擇去美國白宮門前示威算數?

同樣道理,給予港人內地妻子和港人同等待遇,雖然可能會引發假結婚等各種濫用機制的機會,然而機制有可能被濫用卻不等於整個機制需要為此而犧牲。這點在立法會補選一事之上已說得很清楚。

港人內地妻子的生育問題,要談的既不是法外有情,也不是要不要給予酌情權,而是如何確立《基本法》所訂立的原則。筆者的論點不在於政府對待港人內地妻子的時候要留情,而是政府對待香港男人的時候要守法。

還是平等機會委員會說得好:在香港,原來不單止女人受歧視,男人也一樣受歧視,只是被歧視的方式不同。意想不到的,是這次帶頭歧視港男的原來是香港政府。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高瞻遠矚謀劃長遠

Post by samuel »

高瞻遠矚謀劃長遠

提升管治能力是中央自○三年特區政局丕變後,最關注的大課題。董建華為此備受壓力,要通過強化高官問責制作為主要手段,可惜成效不彰,最終黯然下台;到曾蔭權接手,挾為官三十八年的行政經驗,優勢看似明顯,最終還是未能過關;下任特首上台後,如何突破舊格局,穩步有效提升管治水平,將繼續成為中央觀察特區政局能否保持穩定及經濟與社會得以發展的關鍵。

眼下中央對曾蔭權已經不寄厚望,只求他在餘下半年任期內,能保持政局相對穩定,新舊政府順利交接。這是一種但求不出現政治危機的訴求,是最低限度的標準。

有趣的是,中央的訓示,字裏行間還是用上不少與管治能力相關的概念,要求曾蔭權努力做到。比如溫家寶總理提點曾蔭權,要「着眼長遠,積極謀劃,鞏固和發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是中央一貫的思路:要為香港未來發展謀劃長遠。

管治能力的高低,表現在對複雜多變的行政環境有較強的駕馭能力,首先對政治、經濟及社會的未來走勢要有預見性,進而通過規劃引導環境朝着正確方向發展,這就是謀劃長遠的涵蓋面。

當前困擾香港的內地孕婦赴港產子問題便是上佳案例,反映特區政府的人口政策未能謀劃長遠,既缺乏對中港融合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作出預測,又未能在醫療、教育及房屋等方面作出相應配套規劃,結果導致社會矛盾不單未有化解,反而有進一步扭曲的危險。

曾蔭權政府沒有完整的人口政策,僅以見步行步的方式應對中港融合所帶來的挑戰,終於要中央介入,明顯有失職之嫌。

宋立功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健康院失守 內地產婦佔六成

Post by samuel »

健康院失守 內地產婦佔六成

「雙非」嬰孩打疫苗 港人埋單

內地婦女湧港分娩衍生的搶佔母嬰健康院資源情愈見惡化,繼醫院產脇出現緊張,隨覑內地人生孩童成長的社會支援資源亦見緊張。衛生署最新資料顯示,鐵路沿線的粉嶺、油麻地和紅磡健康院繼續成為三大「淪陷區」,內地婦在港生產的嬰孩高達四至六成。本報直擊情嚴重的粉嶺健康院發現,逾半數等待打針嬰兒的父母均操普通話,記者隨機詢問在場5名成人,5人都坦承夫婦都是內地人。以2010年為1.2萬名,「雙非」嬰免費打防疫針為例,若以私家診所接種費用計算,香港納稅人已付出逾6000萬元。

身兼香港機構醫生協會副會長的立法會議員潘佩璆說,父母均非港人的「雙非」嬰兒,所衍生的搶佔本港資源問題已到臨界點,若政府再不從源頭限制他們來港分娩,香港醫療資源壓力恐會爆煲。

五大重災區 鐵路沿線

衛生署早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母嬰健康院就診,接受免費疫苗接種等幼兒健康服務的新生嬰兒中,「雙非」嬰孩數目,由2006年6900人(佔整體12%)急增逾八成至2010的12500人(佔整體18.7%)。雖暫未有2011年數據,但署方披露,全港五大最多內地婦港生嬰的母嬰健康院,全部位於鐵路沿線地區,分別是粉嶺、油麻地、紅磡、西九龍和瀝源。其中,油麻地接收的內地婦港生嬰比率,較2010年再攀升3個百分點,瀝源相關比率更已超越西九龍,搶佔第四位(見表)。

本報記者昨走訪粉嶺及油麻地母嬰健康院,在粉嶺健康院,昨午2時至4時,家長坐滿整個輪候大堂,粗略估算,在大堂等候約36個家庭,操內地口音的家長有26個,即佔七成;大堂內有部分內地家長更拖覑行李箱到場,行李除衣物,更有大包小包的紙尿片及奶粉等嬰兒用品。當記者隨意詢問大堂正抱覑小孩的媽媽,問了5人,全部承認夫婦均係內地人,來自深圳、廣州。早上11時至下午1時的油麻地健康院,輪候的23人中,8人講普通話。

特別籌派內地人 間接插隊

潘佩璆說,不少衛生署和政府醫生會員反映,健康院被內地婦人「攻佔」的情惡化,不少內地人不守秩序,經常蜂擁在服務處及「霸佔」藥房窗口,當中以北區尤為嚴重,藥房配藥員因要同時照顧母嬰健康院和普通科門診病人,為解決大批內地人爭相搶先為剛打針的嬰兒取退燒藥的混亂問題,近期向她們派發「特別籌」可先取藥,等於間接插隊。

衛生署資料顯示,新界東區健康院的「雙非」嬰比例高達25%。有衛生署醫生更向本報表示,近年發現,中介公司入侵健康院問題惡化,不時出現一個中介人拉大隊帶數個內地家庭到健康院為港生嬰打免費針。

有兒科醫生說,單是初生嬰至一歲幼兒,要接種的多劑防疫針,若要在私家診所接種,針藥費約5000多元,以2010年有12500名「雙非嬰」在母嬰健康院免費打防疫針為例,粗略估計香港納稅人已付出逾6000萬元。
webnews.jpg
webnews.jpg (36.21 KiB) Viewed 11165 times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