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07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Post by editorial »

住屋負擔重 逼減消遣

經濟放緩、通脹預測卻上調,意味滯脹來臨,市民住屋負擔更沉重。一項調查顯示,四成六受訪者稱為了住屋,過去一年惟有減少娛樂及消遣開支,兩成半甚至要節衣縮食。因此,四成二受訪者贊成政府增建公屋,負責調查的工聯會指,租金及樓價不斷上升,已脫離市民的負擔能力,要求當局每年增加三萬個公屋單位供應,並調高入息限制,讓更多市民受惠。

節衣縮食少進修

工聯會於七月訪問了一千一百三十三名市民,兩成八受訪者的住屋開支佔每月收入兩至三成,而相關開支佔總收入三成至五成者有兩成七人,百分之八更要花掉逾一半家庭收入;一成一受訪者指,過去一年,業主加租兩至五成,百分之五加租五成以上。為了住屋,受訪者不但要減少娛樂消遣,兩成半更要減少食物、衣履,甚至進修支出。

隨着滯脹來臨,市民收入增長放緩,但通脹依然,住屋負擔更形沉重,因此,分別有四成二及兩成受訪者指,政府應增建公屋及居屋,另有一成七期望當局可為輪候公屋人士提供租屋津貼,減輕市民負擔。

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表示,正輪候公屋的市民有十九萬人,他們因未獲編配公屋單位,需花上收入的大部分租住私樓,生活捉襟見肘,認為政府有責任加建公屋及居屋應付需求,並為正輪候公屋的合資格市民,提供「公屋輪候租金津貼」,為市民支付一半租金。八十後青年袁志光表示,自己收入剛超過公屋申請上限,卻又無能力支付購買私樓的首期,直言是被政府遺忘的一群。
editorial
Posts: 1907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Post by editorial »

樓市進入「恐慌性購買」期

近期本地樓市的情況單用「瘋狂」兩個字已不足以形容。豪宅價格固然繼續比天高,大型屋苑呎價固然一個接一個升破一萬元一呎大關,連未補地價的居屋單位也升至每呎五、六千元的超高水平,幾乎比可以在公開市場買賣的私人樓宇更貴。最令人吃驚的是市場上出現不少異常的交易。本報財經版昨天報道,沙田第一城一個五百多呎的中小型單位出現朝租晚售的前所未見奇聞,先有租客以每月一萬三千元租入單位自住,到晚上則有買家以四百二十萬元購入單位作投資。市場人士說,這種搶租搶購的情況即使九七年樓市高峯期也未見過。

究竟「朝租晚售」的現象是個別的情況還是會持續出現仍有待觀察,但越來越多個案、迹象顯示本地樓市正進入 panic buying(恐慌性購買)的階段。越來越多投資者及用家擔心「蘇州過後冇艇搭」而急於入市,甚至不問價入市,令樓市短期內供求變得更失衡,令樓價升勢變得更凌厲,最終形成超大的樓市泡沫。
所謂「恐慌性購買」( Panic buying)是投資市場包括房地產市場的一種狀態,通常在一段較長的升市後出現。經歷長期升市後,資產價格呈現只升不跌的印象,買家包括用家及投資者為免遲買吃虧,為免追不上價格升幅,便趕緊入市,希望在下一個升浪來臨前購入「平貨」。當越來越多買家作這樣的部署及行動時,一場搶購風潮便會開始,買家爭先恐後出價甚至不問價搶貨,就像出現恐慌心理一般。

上一回樓市出現「恐慌性購買」狀態是回歸前後的一、兩年。當時大家對回歸後的經濟情況充滿憧憬,認為明天會更好,深信樓價高處未算高。市場人士還流行一種說法,那就是「有買貴冇買錯」。意思是說任何時候買樓都不會有問題,都不會虧本;即使買入價稍貴,業主仍不會有問題,因為樓價很快重拾升軌,令昨天的高價變成今天的低價再變成明天的超筍價。在非理性亢奮驅動下,樓價節節上升,新樓盤售樓處擠滿睇樓買樓的人群,參觀將軍澳屋苑「東港城」示範單位的人龍更從灣仔新鴻基中心一起伸延至海底隧道口近伊利沙伯大廈的行人天橋!

不過,出現非理性亢奮或「恐慌性購買」往往是樓市泡沫最大最脹的時候,而「有買貴冇買錯」則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不過是促銷樓盤的口號。回歸後三個月,亞洲金融風暴來襲,利息急升,經濟逆轉;中國好原來不等於香港好,樓價更沒有天天向上的神奇魔法。往後七年,樓價從九七高峯大跌六、七成,不少市民畢生積蓄因此付之流水。

現時樓價比九七年高峯更瘋狂、更不可思議,大量罕見、奇異交易顯示市場瀰漫「恐慌性購買」的氣氛,顯示買家正爭先恐後搶購各種住宅單位以期保值及爭取盈利。這樣下來,樓價短期內大有可能繼續攀升,進一步脫離市民的負擔能力。但從九七年的經驗可以看到,恐慌性購買潮過後出現的是泡沫爆破,樓價大跌,神話不再。事實上當前全球經濟陰霾密佈,從歐洲到美國到中國都充斥壞消息,再來一次金融大震盪的機會甚大,高價搶購回來的物業隨時變成負資產,久久不能收復失地。
盧峯
editorial
Posts: 1907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Post by editorial »

越幫越忙

政府越幫越忙的例子,最近又多了一個。梁振英政府本來以為可以幫首次置業者容易上車,計劃明年初推出五千個名額,讓家庭月入三萬以下白表無殼蝸牛,可以免補地價買居屋。點知事先張揚新措施不夠一個月,居屋被炒到癲之餘,就連四、五百呎的三十年樓齡細價樓都癲埋一份,紛紛創呎價八千元新高。措施唔單止幫唔到人上車,反而更令他們買唔起樓!死未!

一直以來,好像環保觸覺這些不懂樓市的環保團體不停呱呱叫,指大陸人來港炒貴香港樓,令新婚八十後買唔起樓!專業人士夫婦亦打電話去電台烽煙節目,話自己買唔起樓!就連月薪二十八萬的房屋局長張炳良亦呻自己買唔起樓!沙膽虹一直都講,這些人所謂買唔起樓,係買唔起他們心儀的半山樓或市區二千幾呎大宅,而大陸人來港炒樓,都集中炒幾千萬超豪新樓,新婚八十後要上車,他們可負擔的二、三十年市區屋苑多的是,就好像這兩周才被大幅炒起的九龍淘大、德福、美孚等等。如今連這些細價樓都升埋上去,就連沙田中心及更遠的屯門、天水圍的單位都不斷反價狂升,新婚置業的八十後才真的更可憐!明年才抽籤的五千個可免補地價買居屋名額,抽中的幸運兒相信亦要買貴貨了!但是,梁振英見到咁形勢仲唔收口,仲好似驚細價樓升得唔夠,仲話考慮以補償金方式令公屋戶交回公屋單位。此舉將進一步令市場預期重有更多公屋住戶拿到補償金後「升呢」住私樓,勢將進一步推高細價樓!問你仲敢唔敢再信政府!
editorial
Posts: 1907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Post by editorial »

曾志豪﹕樓價是壓垮梁振英的稻草

太古城樓價升至過萬元一呎,這是否會變成壓在梁振英政府最後的一根稻草?

要知道市民曾憧憬梁振英會壓低樓價,梁振英上台後面對的各種僭建誠信醜聞,不少市民對他「插中留情」,就是希望他先做好事,為市民壓樓價。

可是當最近二手樓價上升,被視為梁振英樓市政策智囊的房委成員蔡涯棉上電台解畫。他強調,梁振英從來沒有說要「撳低樓價」,他甚至反覆形容梁振英當日的手勢——一手向天、一手指地,反正就是說,梁振英無講過要打壓樓價,所以今日樓價上升,梁振英沒有食言!

蔡涯棉提出多項為樓市降溫的建議,其中一項是把置安心計劃,由可租可售變成「只可售」。這豈非等於取消「置安心」?曾蔭權離職前不是信誓旦旦「置安心」如期推行嗎?但蔡不斷說「別糾纏名稱」,不斷強調叫不叫置安心不是重點,最重要幫助市民置業。

但原本「置安心」可以租住形式為市民儲蓄支付首期,若改為「只賣不租」,如何體現協助市民儲錢置業的功能?

房協主席楊家聲直指不如取消「置安心」恢復夾屋,政府又說無意重推夾屋。那市民究竟從政策轉變中,得到什麼好處?莫非這只是為取消前朝產物而做的政治決定?

梁振英競選時有很多房屋大計,但「港人港地」消失了,他曾建議,政府可考慮推行「低息」或「免息」貸款計劃,協助中產家庭買樓。計劃何時推?他又承諾,要改善港人居住空間及生活質素,這不是上到車便算,還要保證車廂空間舒適;但特首又表明不會推低樓價配合市民的購買力,那市民究竟如何買樓?

梁班子的樓市政策,若再交白卷,相信再無梁粉願意支持他了。
editorial
Posts: 1907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Post by editorial »

醫療服務 公民權利

生活在香港,愈來愈不是味兒。

孩子讀書、青年升學、成人就業,然後有病可以安心就醫,退休後可以過有尊嚴的生活,這等基本的生活要求,何解成為香港小市民的奢望?這些年來,我們過分迷信「市場」,且每在「市場」之前必定加上「自由」二字粉飾,於是人人以為「市場」就等同有自由、有選擇。

事實上,「市場」的真正意義就是「有錢大晒」。愈有錢,愈有自由、愈有選擇,甚至愈有能力壟斷市場,剝削無財無勢者。

近年除教育市場化外,醫療更鼓吹邁向市場化、產業化,招攬境外人士求醫,導致有限的醫護人手、病床等資源更吃緊,結果,公立醫院病房愈來愈擠迫、輪候時間愈拖愈長、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醫療事故愈益頻仍……「自由市場」帶來的戕害,立竿見影。

最近十年,無一所新公立醫院落成,引頸以待即將啟用的只有規模較小的東涌醫院和天水圍醫院;舊醫院日久失修、設備落後,重建無期。但與此同時,政府卻豪爽地撥出四幅官地興建私家醫院,又巧立名目把市民推向私營醫療,如「公私營合作」、「藥物名冊」、「自購項目」、「醫療券」,甚至進一步誘騙市民購買醫療保險,把政府應有的承擔徹底推卸。

除非你躋身「星球月球族」之列,否則,一旦不幸患上重病,如癌症、心血管病等,幾乎無可能靠個人積蓄或有限的保險來承擔醫療開支,因此,醫療是民生必需,更是公民權利,絕不能成為牟利產業。

況且,全港市民除繳交直接稅外,日常生活,幾乎所有環節都要承擔高地價的後果,實際已為一生所需醫療作出恰如其分的付出,不應再為醫療支付其他費用。

易思
editorial
Posts: 1907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Post by editorial »


年輕有為成泡影


當今大學生未畢業,已着手申請入住公屋;未能升讀大學的青少年,也期望入住政府的青年宿舍;他們的舉動竟被社會揶揄,譏諷他們沒大志。
然而,可曾想過,此乃對社會有權有勢有財壟斷者的無言控訴。

大學生畢業應該躊躇滿志,但香港可供他們發展所長的行業,幾乎僅得金融、地產、營銷、服務等,若志不在此,可以怎樣?

有青年人在大學選修營養學系,自小又愛入廚,畢業後矢志開小店推出有益健康營養食品,同時以小店作為健康教育實驗場,以抗衡流行的快餐文化及垃圾食物。她先在醫院當了幾年營養師儲錢,期間在醫院目睹港人健康情況日益惡化,都跟環境、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等有關,至此,實踐個人願景的心志更清晰明確。

在有限財力下,只能在橫街窄巷找店舖,加上家人朋友義務協助,終於成功開業。她與拍檔們每天工作十四小時,用心思與勞力,創出一點成績。可是,做出成績,反要受罰,在業主大幅加租的壓力下,她們無力再撐,惟有結業。但時已年逾三十,想再回醫院做營養師,卻已無新職位空缺,結果加入失業大軍行列。

香港是一個沒有夢想、沒有選擇的城市,人人都只能跟着同一軌迹前行。縱使你喜歡文學、歷史、戲劇、考古……但若要在職場謀生,獲取較合理報酬,彷彿只能在銀行推銷許多不明所以的投資產品,或在股票市場跟一堆號碼周旋,又或發揮無限想像力、巧妙地把眼前高聳的丁方單位描繪成世外桃源的豪宅來推銷……若要誠誠實實做一個演員、記者、化妝師、廚師……卻只能獲取僅夠餬口的收入,長期活在貧窮光景。那麼,青年人如何有所作為,擺脫宿命?

易思
editorial
Posts: 1907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Post by editorial »

凶宅變身搶手貨 無殼蝸牛嘆奈何

不管是否迷信,凶宅對大部分市民都是忌諱,過去凶宅公屋單位乏人問津,長期丟空不足為奇。但彼一時也,此一時也,隨着本港樓宇租金創下歷史新高,以往避之則吉的凶宅公屋單位也變成搶手貨,房屋署新一期特快公屋編配計劃錄得數十倍超額申請,「受歡迎」程度令人咋舌。

眾所周知,列入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公屋,都是因不受歡迎而長期丟空的單位,不是曾發生兇殺案,就是地點偏遠、近垃圾房、有住戶在單位內去世、前戶主曾被大耳窿追數等等。新一期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上月中接受申請,反應熱烈超乎想像,共吸引多達七萬人申請,較去年多出近五成,以過往每期推出的特快公屋約二千個單位計算,估計今期超額申請達三十四倍。

以往聞之色變的凶宅單位如今受到熱烈追捧,其實並非因為市民移風易俗,轉變觀念,而是事出無奈,不得不然。本港樓市長漲長有,樓價早已超過九七年巔峰,連帶租金也創下歷史新高位,無殼蝸牛既買不起樓,又租不起樓,正常輪候公屋沒有三、五、七年不可能成事,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的機會更低,輪候時間更長。有頭髮沒有人願意做瘌痢,有選擇沒有人願意住凶宅,萬般無奈之下,無殼蝸牛只能「唔理好醜,但求就手」,即使是厭惡性公屋單位,也只好先上樓再說。

凶宅單位一位難求,既諷刺,更悲哀,曾蔭權前政府禍港殃民,由此可見一斑。香港自詡國際大都會,港府坐擁金山銀山,但愈來愈多市民上無片瓦遮頭,下無插針之地,原因就是曾蔭權政府大搞官商勾結,無視香港人口增加、住屋需求上升的現實,既停建居屋、夾屋,又減少土地供應,令公屋及私人樓供應量亦大幅減少,埋下今日無樓可住的禍根。縱然港府後來補鑊,推出所謂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及決定復建居屋,但不是杯水車薪,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可笑的是,曾蔭權竟然聲稱香港窮人「沒有住房問題」,在他眼中,劏房、籠屋、板間房甚至天橋底、隧道,都是可以棲身的「房屋」。

事實上,近年本港僭建問題愈演愈烈,劏房大行其道,都是曾蔭權政府房屋政策失敗的必然結果。梁振英新政府不少官員剛上任就捲入劏房醜聞,社會聚焦於其誠信問題,卻不追究曾蔭權的責任,根本是倒果為因,模糊了焦點。

曾蔭權雖然已經執包袱走人,但他留下的爛攤子,仍將繼續困擾香港社會。雖然新政府有意撥亂反正,承諾增加土地供應,加快建造房屋,但在反對派政客及反中亂港傳媒的掣肘之下,施政困難重重,要在短期間做出成績,讓市民看到實際成果,並不容易。但無論如何,安居才能樂業,為市民提供房屋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政治問題,市民的耐心總是有限的,新政府豈可不知。
editorial
Posts: 1907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Post by editorial »

有心增建公屋 無奈阻力重重

本港樓市再現狂潮,無論是私人樓、居屋還是公屋的成交價,都在不斷刷新歷史紀錄。雖然港府有心增加土地供應、增建公屋和居屋,但卻遭遇重重阻力,陷入有土地難發展的困境,空有滿腹大計無力施展,坐困愁城乾着急。

在過去的一個月,本地樓市再度發力向上,睇樓量、成交量及成交價齊齊上升,整體樓價在超越九七年高峰的基礎上不斷創下新紀錄,部分大型私人屋苑的樓價更超過九七高峰期三成。久已不見的排隊睇樓、追價現象再度出現,有買家甚至僅憑單位照片就扑錘成交,市場狂熱可見一斑。居屋價格同樣愈升愈有,破頂成交此起彼伏,連帶公屋買賣亦價量齊升。更甚的是,樓市高處未算高,有調查顯示,九成受訪者認為現時樓價過高,三成認為未來一年樓價還會上升,只有一成人認為樓價會下跌。

樓價屢創新高,導致公屋申請大排長龍,截至三月底,輪候公屋申請已達十八萬九千宗,其中四萬五千宗申請為三十歲以下單身人士,更有近兩萬申請者是學生。房屋署上月推出新一批「特快公屋」申請計劃,錄得破紀錄的逾七萬宗申請,較上一期大增近五成。眾所周知,列入「特快公屋」的都是所謂「不受歡迎」單位,如地點偏遠、凶宅、近垃圾房等,過去乏人問津,現在爭崩頭,在在反映公屋單位嚴重短缺,增加供應迫在眉睫。

新一輪樓市狂飆已引起港府關注,梁振英早前表示,港府除了增加土地供應,亦會採取措施抑制任何可能的投機活動,多管齊下,確保樓市平穩發展。然而,說易行難,前朝政府曾多次「出口術」,並一再推出行政措施抑壓樓市,包括推出特別印花稅等「辣招」,但事與願違,每打壓樓市一次,樓市就報復性反彈一次。歸根到柢,樓市狂飆不是源於投機,而是嚴重供不應求,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增加土地供應,多建公屋及居屋。

事實上,新界地區還有大量土地尚未開發,足以應付需求,可惜許多土地可望不可即。就以「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來說,規劃面積五百公頃,可提供五萬個住宅單位,容納二十萬人口,如果計劃得到落實,足以再造一個新市鎮。問題是,雖然○七年施政報告已提出發展藍圖,奈何前政府一拖再拖,農地補償難達成共識,加上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因素,令計劃引發很大爭議。儘管新政府將原定本月結束的公眾諮詢期延長一個月,但仍有人提出重新諮詢,更有政客無限上綱,指該計劃是「割地賣港」、「被規劃」、「破壞一國兩制」等。看來,該發展計劃很有可能又是半途而廢。

在泛政治化的今天,社會爭拗不休,新政府動輒得咎,寸步難行,縱有增建房屋大計卻難以展開,這只會刺激樓市進一步畸形發展,到頭來,新政府固然壯志難酬,最受害的始終還是基層市民。
editorial
Posts: 1907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Post by editorial »

學生:上車無望 公屋當「水泡」

公屋輪候冊大專生申請人數急增,有大學生直言,現時樓價已脫離負擔能力,看不到上車希望,唯有先申請公屋作保險;亦有大學生期望政府能推出首次置業貸款,協助他們上車。學者及基層團體均指出,大學生在畢業後首份工作的入息一般都已超出公屋入息上限,但他們仍然預早申請公屋,反映大學生視申請公屋為「水泡」。

就讀經濟及金融系的大學2年級生劉先生說,目前樓價已超出年輕人可負擔水平,擔心畢業後的薪酬未必能夠追得上樓價升幅,正考慮申請公屋作保險,身邊亦有同學一早已申請公屋。

就讀新聞系的大學4年級生趙小姐說,目前政府推出的房策都較長遠,令人感到沒短期措施,大學生畢業後不易上車。她認為政府若能重推青年首次置業貸款是好事,若符合資格亦會申請。

學者分析:料領綠表購居屋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不諱言,大學生申請公屋趨勢近年顯著上升,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買保險心態,「見到其他同學申請又想去申請,避免蝕底」;另一類是策略性申請,視公屋為跳板,透過申請公屋期間,利用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甚至申請長者屋上樓,以獲得綠表資格購買居屋。他認為政府需正視大學生申請公屋急增問題。

蝸居部落發言人陸頌雄指出,現時新界區私樓樓價已上升至200萬至300萬元,大學生畢業後難以負擔。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說,目前在計分制下,能成功申請公屋的單身年輕人士是「微乎其微」,大學生申請公屋純粹求安心,「在無出路下,什麼方法都試」。他建議治本方法是要從增加供應量入手,為市民帶來置業希望。
editorial
Posts: 1907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Post by editorial »

荒廢房策埋禍根 港人蝸居星人安居差距擴大

在居住問題上,港人普遍羨慕新加坡人,因為他們毋須受住屋問題折磨,與許多港人為了蝸居淪為樓奴比較,新加坡人無疑是太幸福了。兩年半前,記者到星洲採訪其住屋情,兩地對比明顯是「港人蝸居,星人安居」;最近,記者重訪星洲,從樓價反映出來的情,許多港人蝸居如故,加上樓價升幅遠遠超過工資升幅,港人距新加坡人的安居生活愈來愈遠。本來,星港房策有不同社會功能,難以直接比較,不過,港人置業環境惡化是事實,特別是曾蔭權管治7年以來,荒廢房屋政策,使供應嚴重短缺,形成一個使港人如坐針氈的樓市大泡沫。

「港人蝸居,星人安居」不變

前年4月,全球低息環境,游資充斥,推高資產價格,當時本港樓市熾熱,樓價升,中產人士大嘆置業難,新加坡面對同樣低息環境,但是星洲的房屋政策,使八成人口不受影響,繼續享有安居生活。當時《明報》記者到星洲採訪,發現2010年第二季,當地二手組屋售價指數為161.3,到今年第二季指數升至194,升幅約20%,以資產價格大環境而言,這個升幅不算太高。至於私樓售價指數,星洲在這段時間內約上升12.5%,幅度不算高,相信與新加坡政府落重藥打擊炒賣有關。

至於本港樓價的情,2010年4月,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為78.48,到去月為108.8,升幅約達40%。與星洲相比,本港樓價升幅大大領先,脫離了一般受薪階層的承受能力,中產人士較兩年半前更難置業,憧憬享受如新加坡人安居的美夢,更難實現了。本來,星港兩地的房屋政策不宜直接比較,但是,本港房策精神上曾經與星洲契合,只是後來本港走了歪路,特別是曾蔭權治下7年不作為的房屋政策,種下了樓市泡沫禍根。

新加坡鼓勵國民擁有自己的房子,認為意味國民在這個國家有份,他們會希望社會好、開放及平穩。1970年代,港英政府推出居屋政策時,目的也是要增強港人的歸屬感,認同社會,成為穩定力量。可見新加坡的組屋和本港的居屋,異曲同工,而星洲堅持並不斷優化政策,不但平均單位面積較大,讓國民因應人生不同階段需要,例如結婚後,可申請換購更大面積的組屋,長者可以選擇出售組屋業權給政府,以取得資金養老等,這些安排,使星洲組屋成為國民安居、許多地方欽羨的政策。

港府對居屋業主,雖然沒有「一條龍」照顧,但是歷年興建的30多萬個居屋單位,不但成為一股穩定力量,而居屋業主賣樓「升呢」轉購私樓,成為房屋鏈的重要部分。另外,房委會售賣居屋所得興建出租公屋單位,綽綽有餘,財政上毋須政府費神,這樣一個好政策,曾蔭權一力抗拒復建居屋,稍為認識房屋政策的人,對此都無法理解。曾蔭權一意孤行,造成了今日中產人士的置業困境。

近年,本港與星洲於房屋政策另一個不同,是新加坡每年組屋供應量,與國民結婚數字相若,即每年約2.4萬至2.7萬個單位,申請者一般輪候3至5年就可以購買入住一手組屋。至於曾蔭權政府並無類似規劃,由2006年開始,住宅單位供應均低於結婚數字(除了2008年數字持平),以去年為例,約4萬對新人結婚,私樓及公屋落成量只有2.71萬個單位,5年差額約6萬個單位,短缺如此嚴重,市民怎可能安居?

長期規劃打造穩定供應


短期以非常力度打擊炒家

除了理念和規劃,星洲與本港在應對樓市狂,果敢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港由去年7月起徵收額外印花稅,打擊短線炒家,但是星洲除了3%買家印花稅,更推出打擊外國人炒樓的辣招,即時徵收高達10%的印花稅,實施後,當地樓價基本上穩定下來。至於本港的額外印花稅,炒家已經適應,以「持貨逾一年至兩年內轉讓」策略對應,只需繳付5%額印稅,近期樓價再節節升,與此有關。

曾蔭權留下來的樓市爛攤子,無特效藥可治,因為土地供應出了大問題,即使現在推出土地,最快也要3至5年才建成樓宇,所以,較早前梁振英政府以短期、中期和長期措施應對樓市,基本上符合實際;不過,短期措施的力度,金管局只要求銀行收緊按揭,對遏止炒風效用不大,特別在美國推出QE3(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之後,市場游資充斥可期,本港樓市已經高處不勝寒,若再因為美國亂印銀紙,樓價持續上升,則他日泡沫爆破時,本港所承受損害會大到怎樣的程度,難以想像。因此,政府應該以非常手段對應此非常時期,打擊短線炒家,延長額印年期至5年,甚至仿照新加坡徵收「外國人買樓稅」等措施,都是政府要考慮的手段。

另外,期望政府已經成立的「長遠房屋政策督導委員會」,恢復拿出長遠房屋發展策略,從人口預測、結構對房屋的需求、工商業發展對土地的需求等,作出長遠規劃,持續地穩定供應,匡正曾蔭權帶來的亂局。港人雖然無緣享受新加坡人的寬敞居住空間,但是港人住上相對合理的居所,不應該是奢望,政府有責任滿足港人卑微的期望。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