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選舉 / 洪秀柱該退就應瀟灑地退P4 習馬會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台灣總統選舉 / 洪秀柱該退就應瀟灑地退P4 習馬會

Post by editorial »

台灣的「一帶一路」:蔡英文,另一個馬英九?(文:洪清田) (14:02)

1996年台灣第一次直選總統,大陸在台灣南北射飛彈;李登輝當選,國民黨天塌地陷,上上下下篤定「以後外省人當不了總統了。」我在現場說:「你們還有一個馬英九,(只有)他會把總統拿回來。不是他能力高,而是台灣這個歷史階段和社會情狀需要他。他個人形象、性情和品德可以給政治突變中失魂落魄的所有台灣人亟需的一點慰藉;但也救不了國民黨,他之後沒人,難自我更生」。

2000年,李登輝掌權十多年內,利用老大國民黨內部在「集體play god」的組織和文化掩護下各自私心內鬥內燃、拉一派打一派,玩殘俞國華、李煥、郝柏村,再先捧後摔幹將宋楚瑜、撩他與「阿斗」連戰分票,把政權交給「外人」陳水扁。投票前一晚現場,我指着地上說:「明天變天」,一個香港記者朋友拍了下來。

2008年馬英九「躺着選也贏」、拿回總統那晚,我在現場看他高亢叫喊「高興一天就好了」,明天開始他會和智囊規劃怎樣救經濟爛攤子。那語氣好像真可以在候任幾個月內找到妙方,上任即刻救起經濟、扭轉劣勢。他真的相信自己的選舉承諾「633」(經濟增長率6%,失業率低於3%,人均國民所得3萬美元)可以任內達到。

回港我一篇文章說「馬英九會是另一個董建華。」之前十多年我和他們兩人幾次接觸、觀察和思考,不斷強化這個觀感認知,看到同一種「中國文化家長式封閉權力建制可以產出的最好人才,優點也是缺點、缺點也是優點,優點與缺點有機一體」。他們自成世界、自自然「以我為主」,但不為自己、無我,出不了「無我」、不願出自己的世界、卻以為自己出了、匯通天地人和,將心比心、無限寬容;總是不明白別人為什麼總說他們不兼聽,不明白別人為什麼不明白他們。這也正正是現代所見中國文化的五千年通病。

1997前,有一次我對彭定康講這種(我認為的)董建華的中國文化特色,他很奇怪,說「他是受西方教育的,為什麼還這樣?」我說:「你們有多少年千百文明累積?我們有五千年文明的連續不間斷累積沉澱昇華,五四運動以來要清理未清理,毛澤東不信邪要大清理反而中了邪、走火入魔。香港開埠後較少受影響,但九七後『港人治港』,多數交給董建華,那時香港會受這種五千年文化影響。」
彭定康談到九七政制的中英爭拗時,說他要和中國建立working relations、有分歧互相妥協和交換條件,中國就是不肯,「中國人很不理性」。我說:「你們有你們的理性,我們有我們的理性,中西文化差別很大。還有人本主義∕人文觀念(humanism∕humanities)和民主、自由、法治、人權、民族國家(nation-state)、私人、公共、群眾、幸福、光榮、政治、經濟、社會、教育、行政、管治、等等現代基本普世概念,中西都是worlds apart,看似差之毫釐、實則距之千里,而且中西方都不太警覺這些差異,可能要等到矛盾爆發才從事件中得知——甚或事件爆發仍無知無覺。百多年香港大致跟西方這些概念和國際標準,往下中國必會用中國的概念、定義和標準改造香港和台灣——其實現在已開始。」

我說:「甚而中國走出去、會自覺不自覺把『中國概念、定義和標準』施之國際——除了這些未清理、未轉型的五千年文明,中國沒有其他模式和範式的世界觀和人文觀念體系、思維方式和決策方式。中西方可能要經一二百年的文化交流、衝突、融會和轉化,才能找到世界的新『均衡、公正、常態』(Equilibrium、Justice、Normalcy),不知這過程會怎樣。香港是人類文化交流、衝突、融會和轉化過程中以最低代價和成本意外取得最大成果的歷史奇迹,但中英和香港都不覺,香港應把本身的經歷和經驗自覺化、整理好。」後來彭定康的《東與西》,指涉這些中西、東西文化比較,但浮光掠影、不深入。

改造自己和民進黨 能國民黨所不能
2012年,蔡英文在陳水扁玩殘民進黨和台灣後臨危受(李登輝)命,跟馬英九一樣扮演「非典黨員」救黨的角色,民進黨略為起死回生,我錯估她會贏。在金溥聰操盤下,馬英九連任成功。蔡英文輸那晚,我在現場看她說叫大家「繼續走最後一里路」。之後,她默默改造自己和民進黨,竟能國民黨所不能,認識到民進黨與新生民間力量的距離,適度、有限放下「黨本位」,在九合一選舉時頂住黨內各山頭的革命同志壓力、力主讓路給無黨派柯文哲,與新生民間力量成為伙伴,以「主角式配角、被動式主動」橫空開闢一個「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空間,水到渠成反轉綠藍,台灣變了「綠大於藍」。
2016年,最後一里路似走完了,有點反高潮;我會在現場。十多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見她,那次我在台灣一個會議有一節講話,她擔任評論人。我常把她和馬英九歸類為同一種「中上產優渥政商家世一直按預設進階順利上位的精英建制知識分子人才,優點也是缺點、缺點也是優點,優點與缺點有機一體。」

台灣走完的最後一里路,只是低層次的實體現代化;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四層面還有很遠的現代路,頭上還懸着一個中國。這是台灣的「一帶一路」,馬英九黨國和兩岸內內外外窮於應付(甚而沒正確、準確認識),她行嗎?

他面對黨與國分崩離折派系私心的內燃、兩岸「對新時代的認識和回應、對新社會的感受和想法、對新體制的渴望和推動」的南轅北轍。她面對同一個台灣,二戰世代、戰後世代和八九十新世代這三代思潮洪流、權與利縱橫撞擊;提出的五種新興產業緩不濟急,台灣的經濟和社會可能先日本化、然後南韓化,回升不是她四至八年內的事。她會不會是另一個馬英九?
過去六十年,台灣與大陸各自大翻身;面對類似的大歷史「考驗」,但主觀意願、取向和能動性,以至客觀形勢大不同,結果天差地別。庶民大眾與掌權執政的政黨建制精英層境遇如反反覆覆於冰火二重天,但兩地的冰火二重天不可而日而語,相隔如天國/地獄與人間。往下六十年,中台兩個世界靠不靠攏,怎樣靠、怎樣不靠攏,不論靠不靠攏,都是「台灣paradigm」和「中國paradigm」的交流、衝突和融會、轉化。三四十年台灣不可逆轉由一個常態轉為另一常態,往下幾十年是台灣和大陸之間一個(不知什麼)常態轉為另一個(不知什麼)常態。
習近平怕中共變蘇共,應絕對想也不會想中共變今天國民黨。今天中共一方面順二戰後國民黨方向走,一面反六、七十年代開始的國民黨走。我想,如果中共朝今天國民黨方向變,世界多美好,如不是,世界多恐怖。

香港媒介偏向中國大陸,多誤以為上次她輸的主因(這次仍面對)是兩岸關係。其實她的選戰和執政關鍵在她個人、台灣內部和民進黨內部,面對的難題和柯文哲面對的性質相類近,都是怎樣領導、管治一個多元自由開放、資訊化和「後現代、後(反)發展」階段(卻又不能不面對現實生活)的「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各領域的「體用魂」三層交纏夾擊;水深火熱中,理念遠景先要突圍、突圍實戰操作不是她(和馬英九)的強項,也可能有違初衷素願。

兩岸關係大概不必突圍實戰操作,她可以繼續「空」下去,「空」才能混沌虛實交融和轉化激活,但台灣內部、政府機器和民進黨內部不能不實實在在恰到好處有所作為。她和馬英九面對的台灣,需要「知識」(Cognitive Knowledge)、更需要超人般的「智能」(Intelligence)和「智慧」(Wisdom)。「知識」是Box裏已有、現成專業體系內的規律常識常態,「智能」是Box和Outside the Box對流和轉化的「超知識」,超越已有、現成的「知識」,感悟專業體系內的「知識」與之外現實世界的對流轉化關係,幾乎是在新創新「知識」的規律常識常態。「智慧」是「知識」和「智能」的歷史累積沉澱昇華。

當「知識」、「智能」和「智慧」發生互斥矛盾時,他們可以用課室和書本、黨組織和政府機構的現成模式和範式、世界觀和人文觀念體系、思維方式和決策方式,但很可能昧於現實世界中的問題本質、社會政經景况及情緒與人文內涵,把組織和「知識」放大、等同現實世界,陷入佛家講的「知障」,以不知為知、為全知;責備求全,實際操作不願取捨交換和剛柔失調而動彈不得或手足無措;出問題只會是現實世界的錯,必是外因、不會是自己and/or自己組織的錯。
馬英九似極董建華
總統選舉是庶民大眾當一天上帝,決定最高領導是誰,把四年全民權力托付給他/她。領袖的民氣民望不是他/她的,而是大眾的心意、期許與想像的投射。歷史和社會仍離不開精英,但現代的精英、大眾及精英與大眾的關係大不同。東方的現代化轉型是一個「一帶一路」的歷史西進,內內外外考驗精英與大眾的「知識」、「智能」和「智慧」。馬英九似極董建華,蔡英文是不是另一個馬英九未知,習近平肯定不是蔣經國。

習近平更像「超級董建華」——不在現代Box「知識」內,遨遊於Box外五千年中國文化的無邊「智慧」。台灣(和世界)像香港,背負中國十萬平方公里及十四億人的五千年文化包袱,鄧小平、江澤民和習近平的歷史使命都是要把香港、台灣(和世界)背上身,但方法大不同。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台灣總統選舉 / 洪秀柱該退就應瀟灑地退P4 習馬會

Post by editorial »

台灣大變天!

台灣以前有過兩次政黨輪替,但國民黨始終是國會多數黨,因此國會權始終沒有輪替過。但1月16日的台灣總統大選及立法院改選,民進黨的蔡英文不但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大勝對手朱立倫300多萬票,民進黨在立法院也單獨取得過半席次。這是台灣政權的第三次政黨輪替,也是台灣第一次國會權的政黨輪替,民進黨已首次成了既有政權、又有國會權的完全執政的政黨,因此人們說,這次選舉是台灣大變天的選舉。

因此這次選舉是2014年台灣地方大選,國民黨慘敗的繼續。經過這兩次慘敗,國民黨內以前呼風喚雨的明星領袖級人物,例如朱立倫、胡志強、郝龍斌,以及丁守中、李慶華、吳育昇等,可說是全都陣亡。2016大選慘敗後,朱立倫已宣布辭去黨主席,郝龍斌也宣布要辭去副主席,行政院長毛治國也宣布要辭去行政院長。這些人都是敗軍之將不足以言勇的過氣人物。今後國民黨還有什麼人物可堪當重任,已使人懷疑。如果經過兩次慘敗,國民黨找不到足以救黨的人物,非常有可能國民黨從此以後就一蹶不振,等着被台灣社會所淘汰。

藍營少於450萬票 基本群眾大流失
2014年台灣地方大選,國民黨慘遭有史以來最大的慘敗,6個一線直轄市勉強只保住了1席,而這次大選,結果更為淒慘。朱立倫在台灣每個縣市全都大敗。在投票前,國民黨雖知會敗,但仍以為朱立倫仍可獲得450萬票,但票開出來,卻連這個票數都達不到,450萬票是國民黨自認的最低基本盤,當朱立倫連450萬票都無法達到,這就意味着國民黨的基本群眾已大量流失。

因此,若要檢討國民黨為什麼會在2014及2016兩次選舉皆告嚴重的慘敗,則不能不將責任歸咎於馬英九。馬英九是個能力不足的領導人,他利用了前任總統陳水扁胡作非為的時機而崛起,所以在2008年當選,陳水扁是個台獨主張強烈的領導人,所以中國及美國都視他為「麻煩製造者」,於是當馬就任後,立即走親中路線。當時美中均表支持,但馬的親中,卻造成台灣產業的空洞化,以及青年就業和薪資的不振,於是服貿協議引起青年的抗議和大學生的「太陽花學運」,國民黨在2014年地方選舉因而慘敗。但馬政府卻不知改變,仍將親中的中學生課綱推出,於是台灣的中學生也展開抗議。在選舉前,馬政府又要推出貨貿協議,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於是農民也反對。3年內,台灣的大學生、中學生及農民都開始反國民黨,國民黨焉能不慘敗。這就是馬英九最大的政績,他在8年任期裏,把一個百年政黨搞垮!

所以馬英九的錯誤,使得民進黨等到了崛起的機會,1月16日開票的過程就是最明顯的例證,開票一開始,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及立委候選人就得票一路領先,這是種山崩式的選舉。顯示了選民對國民黨已經深惡痛絕,如此的巨大慘敗,乃是國民黨流亡台灣67年的首次,國民黨如果不振作,已到了快要被消滅的邊緣。

台灣這次大選,偏向中台統一的國民黨大敗,而偏向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則大勝,這是1949年以來,台灣民意首次大翻轉,它可說是台灣社會驚天動地大轉變的開始。因此人們已可預料,從2016年5月20日起蔡英文政權必將在內政、經濟和對外事務上面對着種種考驗。

在台灣內政上,英國《經濟學人》在上個星期的報道,就特別指出,民進黨這個偏向台獨的聯盟,它的獨性較強的團體,必會更加積極的突出他們的台獨主張;國民黨這個偏向統一的聯盟,也必將誓死反擊,這意味了台灣內部的統獨對立和衝突,必將快速升高,成為影響台灣安定的重要因素,如何節制統獨兩種激進好戰的勢力,乃是國民黨和民進黨新政府的重要職責。

迎接經濟衰退 蔡政權最大考驗
其次則是台灣的經濟在馬英九任內,已快速萎縮。2015年台灣出口衰退,全年經濟成長率已無法保一,台灣已進入了「麻煩的國家」之列。除了台灣體質所造成的經濟惡化外,再加上中國的不振及全球的惡化,2016年第一和第二季,台灣都會負成長,連續兩季負成長,就是衰退,這意味着5月20日蔡英文就職,等待着的就是經濟的衰退,蔡英文任內,台灣經濟不太可能好轉。這將是蔡英文政權最大的考驗!

至於蔡英文政權最大的麻煩,則是兩岸關係這個最棘手的問題。民進黨是個偏向獨立的政黨,中國對它完全不信,大選這段期間,北京已多次放話,如果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及「一中原則」,她就將付出代價,國民黨也必將與北京呼應唱和。國民黨已放話,北京可能和與台灣有邦交的僅存廿幾國建交,完全抽空台灣的外交空間,《經濟學人》也暗示,北京可能出兵佔領南海由台灣所擁有的太平島。如果北京作出這些動作,對蔡英文政權必將是重大的打擊,而蔡英文政權必將無力招架。如果北京採取了這樣的手段,甚至武力攻台,那就涉及亞太安全。所以最近美國4名前國防部長已發表談話,認為兩岸應繼續在經濟社會上正常交流,不應冒險,否則就可能與美國發生衝突,美國幾乎已站出來公開支持蔡英文政權,要求中國不得對台動武。另外,則是美國前副國務卿伯恩斯即將於台灣選後訪台,副國務卿布林肯也將訪問北京,希望穩定兩岸局勢。由此已可看出,美國深知偏向台獨的蔡英文當選,對北京一定是很大的刺激,美國遂出面折衷,希望穩定兩岸形勢。因此已可看出,台灣內部政治的變化,已必然的使美國介入兩岸關係的程度大增,台灣的變化和將來的必然親美,已使亞太局勢增加了變化因素。國民黨是個親中政黨,國民黨的沒落,本土性的傾向台獨的勢力崛起,這已使台灣在亞太變局中的地位大增!

南方朔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台灣總統選舉 / 洪秀柱該退就應瀟灑地退P4 習馬會

Post by editorial »

台灣觀選記

4年前,在台灣總統大選開票那個晚上,走了過去蔡英文那邊的群眾大會,於淒風苦雨下,聽了小英那篇〈只差一哩路〉的演說,深受打動,於是下了決心,4年後,一定要再到現場,見證小英走完最後一哩路。

這個學期編課比較密,周四周五都有課,但最後還是在周六大清早動身,飛了過台北,趕到現場,趕及出席小英的勝選大會,見證首位華人女總統的誕生,圓了自己的心願。
但遲去有遲去的好處,以往早幾天去,但在開票的翌日便會返回香港,今次卻反其道而行,選後多留幾天,有時間約見綠營以至小英自己的幕僚、民調專家、第三勢力、時事評論員等不同人士,私下詳談,亦因為選舉後勝負已定,彼此可以談得更「放」、更深入,獲益也更多,這裏且拿部分與讀者分享。

別人說過的,我不想再多說,且談談較少人提及的觀點。
藍營綠營的老選民都少了出來投票?
今次台灣總統大選的其中一個話題,就是投票率只有六成六,是台灣史上最低,更是首度跌破七成。一般人都歸咎於藍營的「資深選民」(即老選民政治正確的叫法),在4年前「含淚」投票之後,今次再拒絕「含恨」投票。但在一個公開研討會聽到,朋友兼當地民調專家洪耀南兄,卻指出,除了藍營外,就連綠營的資深選民,今屆也沒有出來投票。

第一次聽見時,有點違反自己的直覺常識,幸好之後,有機會約他出來一聚,再聽到他詳細分析。
他給我比較數字,發現今次蔡英文在南部開出來的票,果然沒有綠營在前年「九合一」選舉時開得那麼好。他說,這是因為好些在台灣北部和中部工作,戶籍卻在南部的綠營支持者,因為事前大家都知道小英穩操勝券,所以都沒有舟車勞頓趕回老家投票。雖說坐高鐵只要一兩個小時,但一程就要過千元台幣,年輕人因為政治熱情,大多不會計較,但資深選民卻往往會算過度過,所以便沒有返鄉投票。
小英旋風是怎樣煉成的?
今次大選的焦點,當然是蔡英文大勝300萬票,身處台灣幾天,更親身感受到小英旋風魅力逼人。但短短4年,這股旋風是怎樣煉成的?除了馬英九和國民黨實在讓人太失望,自己斷送江山之外,小英有否自己的個人成功因素呢?
香港的網絡媒體,近日也有不少文章分析過去4年,蔡英文怎麼把自己鑄煉成女總統。其中一個流行說法,就是她敗選後,為了檢討那80萬票是怎樣輸的,於是「回到民間找答案」,展開諸如下鄉學習之旅。

例如其中一篇文章便指出:
「但蔡英文把下鄉當上課,不是帶着課本去上課,而是聆聽各地人民給她上一堂又一堂沒有課本,也沒有參考書的課。她會舟車勞頓到了台東探訪桃源國小,聽一位比原住民還原住民的鄭漢文校長,細述重建原住民部落凝聚族人力量的點滴;立委陳節如帶她用一個禮拜,跑了10個社福團體,了解政策出了政府部門後如何的不合身;她到了苗栗南庄,與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一起做菜辦桌。」
「這樣的行程一般不通知媒體,也沒有在地政治人物隨行,陪她的只有一兩位幕僚,回到台北之後,蔡英文和幕僚開會討論。一段時間後,幕僚會把學者、專家、在地工作者找來,組成政策工作坊,因為這些行程的背後,都代表一個個政策。這些都是台灣社會正在面對,也亟待解決的問題:原住民、社會福利、女性就業、新住民、青年創業等。蔡英文期許自己能體會人民的痛楚,也想看看一般人民如何用自己的智慧走出一片天。」

其實,如果大家有看過蔡英文為今次大選而在去年10月出版,《英派》這本選舉造勢書,都不難看過這種「回到民間找答案」的說法,以及小英的相關經歷。
但如果大家有長時間觀察台灣政情和選舉,就不難知道蔡英文的這種做法,其實並不新鮮,早年有宋楚瑜的「台灣走透透」,後來有馬英九的「Long Stay」(愛鄉向前行)。當日當馬英九卸任台北市長,準備選總統之前,先用了大半年時間,特地到台南、台中長時間long stay:白天幫居民幹活,例如餵豬、採茶、摘菜、播種、插秧、摘水果等;晚上則在農民家中留宿;到第二朝就一起同農民全家大小共用早飯,每天朝八晚十,表達要了解民間疾苦、聆聽民眾聲音之意。結果,馬共走了超過260個鄉鎮,接觸超過60多種行業、11類的農民,在超過90戶人家裏借宿。

我記得當時也曾被此打動過,並在《明報》這個專欄向讀者介紹過。但上台後的馬英九,很快卻變成另一模樣,8年之後,更落得灰頭土臉。當然,如今大家都對小英抱有很大期望,希望她不要重蹈覆轍。

但我只想在這裏指出,以「回到民間找答案」來感動民眾,固然是一良方,是一致勝之道,但卻不要過分渲染,畢竟民眾過去已經被不同的政客所失望過不止一次。

由兩個本土路線政黨來組成兩黨制
今次大選的另一話題,就是民進黨與第三勢力的關係。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民進黨要把一些議席讓給第三勢力如時代力量,不與他們競爭,難道議席也有政黨會嫌多嗎?

當與個別綠營幕僚、與時代力量核心人士,在兩個不同場合分別談起時,他們竟不約而同地談到同一願景,那就是,國民黨經過這次大潰敗之後,將日漸衰落與萎縮,至一天完全被邊緣化。但我提出疑問,說民主政制不能一黨獨大,至低限度要有兩黨競爭,互相監督,那又豈會沒有反對黨?但他們不約而同的答說,他們的願景,都是台灣未來的兩黨制,將是由兩個同走本土路線的政黨競爭,統獨再不是當中爭議所在,本土路線已成為彼此共識,反而在公共政策上的分歧,如分配公義、年金改革、同性婚姻等問題,才成為選舉辯論的焦點。

這位綠營幕僚十分高瞻遠矚,說一旦民進黨長期執政,難免會變得保守,逐漸變得右傾,需要有來自政治光譜左翼的政黨從旁監督、批評及競爭,如今的第三勢力如時代力量,就是可能之選。

當然,我不知這種看法在民進黨黨內有幾普遍,但也難怪有人說,蔡英文是有心栽培時代力量。觀乎她的胸襟和識見,如頂住黨內各方大老壓力,當日一力支持禮讓柯文哲出選台北市長,這未必沒有可能。民進黨「四大天王」那班老一輩,我相信不會這樣想,但小英,以及民進黨與社運和公民社會扣連得比較緊的新生代,卻大有機會這樣想。

(系列之一)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台灣總統選舉 / 洪秀柱該退就應瀟灑地退P4 習馬會

Post by editorial »


檢討過去 面向未來


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總統與立法院雙雙慘輸,輸掉了政權,輸掉了信心,但不能輸掉志氣。國民黨終於做了敗選檢討,中常會的檢討結論是「被自己打敗了」。

檢討列出敗選五大原因,首要是施政未獲認同,原來馬英九誇誇其談的各種數字政績百姓並無感受,施政不理想,民心背離,選票投向了在野黨,不是對民進黨的喜好而是對國民黨的失望。

檢討之首要指向了馬英九的八年施政是最大敗筆,黨內如此批判,馬英九情何以堪,台灣媒體甚至稱馬英九是「頭號戰犯」。

檢討敗選的其他原因是兩岸論述無法凸顯兩黨品牌的差異,這八年來,民進黨漸漸向中間靠攏,而國民黨則漸向綠營靠攏。尤其是對前景論述都抄襲民進黨,如引用民進黨所說「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台灣前途由二千三百萬人來決定,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等等,的確讓人民有所困惑,無法區分兩黨政策的差異。此外還有黨內矛盾不團結,缺乏長期培養人才,馬英九當了七年的黨主席,在黨內沒有積極的培養接班人才,讓國民黨人才及接班斷層,面對黨內矛盾因堅持定見而沒有化解,讓黨內的矛盾破壞了團結。

國民黨敗選檢討的幾大因素,均脫離不了馬英九。馬英九的清廉執政品牌也未獲得讚賞,水清則無魚,周遭人士離心離德。

國民黨即將下台,馬英九的噩夢才開始,其過去的從政之路,從台北市長開始必受民進黨嚴苛的檢驗,現已露出端倪,柯文哲要追究的圖利他人罪以及瀆職罪,馬英九卸任後必官非不斷,甚而遭到判罪。不過蔡英文現高舉和解的旗幟,有可能特赦馬英九達致藍綠和解目標,蔡的威望空前,可鞏固民進黨執政基礎。

江素惠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台灣總統選舉 / 洪秀柱該退就應瀟灑地退P4 習馬會

Post by editorial »

蔣萬安要成為國民黨救世主還有幾里路?

在年底的台灣縣市長選戰逐漸逼近的氛圍下,被高度看好代表國民黨挑戰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於1月19日突然宣布「不參加2018選舉」。此一震撼彈,不僅影響台北市長選舉的選情、牽動國民黨的選戰佈局,自然也關乎蔣萬安這位蔣家新生代下階段的「進擊規劃」,更觸及國民黨東山再起可能性的想像空間。

缺席2018選舉 打亂吳敦義佈局

為何退選?根據蔣萬安本人的說明,是「要續留立法院監督行政權」。立法院是蔣萬安在剛剛落幕的《勞動基準法》審議一役中「一戰成名」的舞台,在此對他而言相對得心應手的舞台積累更多能量,自然是說得通的理由。然而,縱觀海內外各種退選的原因背景,大多是因為要冒沒有勝算的風險,且將付出過高的成本所致。

蔣萬安為本屆新科立委,上任不足兩年,本來並無問鼎台北市長的氣勢,他本人更無此規劃。然而,2017年11月23日在立法院初審《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時,蔣萬安就休息日加班費核實計劃發言長達兩小時,成功延長了相關法案的審查程序,因而讓人刮目相看。此後勸進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選舉的呼聲不絕於耳。

國民黨台北市黨部近期做的一份內部民調,顯示蔣萬安與另一名「屢敗屢戰」的老將丁守中兩人的看好度不相伯仲,但是離現任市長柯文哲還有一段距離。換言之,儘管情形看漲,然而蔣萬安也並未達到有十足勝選把握的氣勢。且再怎麽說,畢竟資歷仍然太淺,加上國民黨傳統上重視論資排輩,年紀輕輕就過度張揚,難以獲得資深國民黨人的支持。更為重要的是,一旦敗選,將提前折損蔣萬安才開始積累的政治能量,重蹈上屆連勝文的覆轍。顯然,蔣萬安也是在衡量利弊之後,才作出退選抉擇。

如此一着,最難掩錯愕神情的,恐怕是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吳敦義自去年8.20擔任黨主席後,最重要的一仗就是今年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否則吳就是失去了去年競選黨主席的意義。因此由最有能量的參選人代表國民黨出戰,是佈局選戰的基本思維。若由蔣萬安出征,其年輕、形象佳的優勢,可以一掃年輕世代對國民黨「老態龍鐘」的印象,本身對整體選戰已有加分作用;即便沒選上,對國民黨仍有「戰功」,而且還能起到「母雞帶小雞」的外溢效應。

至於老將丁守中雖然有台北市國民黨穩定的基本盤支持,但是丁本人欠缺活力,不具吸引年輕選民的魅力,也缺乏拉抬國民黨東山再起的想像空間,顯然不是吳敦義心目中的首選。然而,蔣萬安的棄選,打亂了吳敦義的佈局,是否另尋具超強戰力的參選人,吳敦義將陷入苦思。另一邊廂,蔣萬安宣布不參選,也促使民進黨對選情有新的評估,希望在支持無黨籍「白色力量」柯文哲之外還有另一個選擇,因而增加了民進黨推派人選參戰的機率,並寄望在「三分天下」的局面下,突圍而贏得選戰。

話說回來,「蔣萬安現象」不會就此打住。事實上,發表棄選聲明後,鼓勵蔣萬安參選2022年台北市長選舉的呼聲隨即出現。不止於此,經過2016年初當選立委、2017年末《勞動基準法》審議中一舉成名後,蔣萬安如今已儼然成為日落西山的國民黨東山再起的唯一希望。

猶記2008年馬英九勝出總統選舉的那一屆大選之前,當時筆者已分析出在台灣本土化日益深化的年代,連戰、吳伯雄領導的老派國民黨的體質,已失去重奪江山的能量;而唯一能挽救國民黨的只有深具個人魅力的馬英九。對那次總統大選結果的解讀,筆者也是以「馬英九救了國民黨」貫之。

然而,「馬英九救了國民黨,也毁了國民黨」。不過,這裏所講的「毁」,並非指馬英九把好好的國民黨給毁了,而是馬英九沒有好好利用那8年,鞏固逐漸失去社會信賴的國民黨治理台灣的領導力,挽救與本土社會所期待的方向漸行漸遠的頹勢。其中的一個轉捩點,是在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發生時,沒有即時掌握到民意的變化,尤其是對原來受到肯定的兩岸政策包括「兩岸經濟一體化」的質疑,因而導致其後國民黨的急劇衰落。

蔣會是2008前馬英九嗎?

重點是,蔣萬安會是2008年之前的馬英九嗎?儘管帥氣、清新、氣質、形象良好等方面,蔣萬安與馬英九有幾分相似,然而如今蔣萬安的資歷顯然與當時的馬英九相差了一大截。馬英九在入主總統府之前,除了擔任國民黨副秘書長、副主席、主席等重要黨職外,更具有擔任過行政院研考會主委、陸委會副主委、法務部長及台北市長等公職的行政歷練。這些都是目前只剛當上立委及國民黨中常委的蔣萬安所缺乏的。

誠然,更為重要的是台灣的社會環境相較於2008年之前,儘管相隔僅10年,卻已有很大的轉變。如今的國民黨已不是進入逐漸衰弱的階段,而是處在已經嘗到「完敗」的黃昏階段。可以說蔣萬安面對的情勢遠比馬英九當年嚴峻10倍。

除此之外,台灣社會的本土化進一步深化,更造就了「天然獨世代」的崛起。如何獲取台灣年輕一代的支持,恐怕是蔣萬安最大的軟肋。

儘管年輕帥氣、氣質清新,是蔣萬安難得的強項,然而「天然獨世代」追求社會公義、要求「轉型正義」、認知兩岸「一邊一國」的國家認同等思維,無一不是蔣萬安需要時間及毅力去面對及克服的艱難議題。作為一名民意代表,目前蔣萬安正在努力的首要任務,是放在「追求社會公義」方面,《勞基法》一役的亮麗表現,或許能使蔣萬安未來繼續以立法院為舞台,在維護社會公義有更長足的表現。然而,「轉型正義」與國家認同議題則不能同日而語。

「轉型正義」所觸及的內容,涉及蔣萬安曾祖父蔣介石在戰後的「二二八事件」及其後白色恐怖等威權時代迫害人權的責任問題。背負「蔣家後代」的身分原罪,蔣萬安如何對這些歷史作出讓台灣年輕世代可以接受的表述,進行合理有效的切割?至於更為複雜的國家認同議題,如何審視國民黨連接過去與未來「中國」的國家論述,恐怕是不得不先要面對的難題。

蔣萬安倘只要成為一個有擔當、「接地氣」的政治人物,或許不難;但若要成為國民黨的救世主,恐怕還不止是幾里路的距離。


東京大學法學博士、台灣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

林泉忠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