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敢與奧巴馬硬碰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Post Reply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北京不敢與奧巴馬硬碰

Post by samuel »

俄媒:中俄軍事合作基本停止 夥伴幻想破滅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11月9日報導,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分析所副所長亞歷山大-赫拉姆奇欣撰文指出,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基本上已經停止,傳統的猜疑和累積的輕視致使中俄關係中的緊張因素越來越多,兩國戰略夥伴關係面臨許多嚴峻考驗。

俄媒稱,赫拉姆奇欣指出,瑞典著名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10月份公佈的《中國和俄羅斯在能源和安全領域的關係:希望、失望和不確定性》報告,全面探討了中俄關係的現狀和前景。報告作者在起草檔時首先充分考慮了他們諮詢過的不少中國專家的意見,因此基本上能夠代表中方對中俄戰略夥伴關係的一些真實看法。當然,西方在分析中俄關係時的立場同樣非常明顯。

代表性的結論
俄媒稱,赫拉姆奇欣在簡要概括和評論瑞典智庫報告時指出,中國分析師承認,中俄關係的表現形式似乎有點矛盾,主要是“最高層的親切”與“草根層的冷淡”對比明顯。中國人不信任俄羅斯,認為他們沒有什麼可以向俄方學習的,俄羅斯的實力正在衰弱,中國實力卻日益增長。雙方至今仍不清楚,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到底是什麼,其基礎和前景又是什麼,雖然兩國領導人和官方反復強調這是一種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實際上,自從2001年中俄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之後,兩國關係並未達到什麼新水準。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在對抗美國,但是中俄都不是美國的敵人。當然,中俄都會在聯合國安理會為伊朗、朝鮮和其他反對顏色革命的國家辯護,中方也堅決支持俄聯邦當局不惜通過戰爭制止車臣分裂的行動,因為這種立場適用於中國西藏的政策。另外,中俄都不希望北約進一步擴大,中國甚至擔心北約有朝一日會吸納日本和韓國。

俄媒稱,俄專家表示,中國人認為俄羅斯經濟疲軟是兩國合作的障礙。俄羅斯只是中國的第十大交易夥伴,中國卻是俄羅斯的第一大交易夥伴。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俄羅斯一直認為自己是歐洲的一部分,因此莫斯科與西方之間實際上沒有任何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國不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脫離格魯吉亞,實現獨立,因為中方認為這是一個危險的先例,可能會被其他分離主義地區利用,借題發揮。中國國家主席親自出面,促使上海合作組織在此問題上不公開支持俄羅斯。另一方面,俄羅斯也在通過沒有中國加入的地區機構,如獨聯體、歐洲經濟共同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鞏固自己在中亞的地位和影響。總之,中俄只有在雙方利益一致時才會手挽手肩並肩地戰鬥。另外,中國仍在繼續懷疑俄羅斯的大國沙文主義,懷疑俄羅斯害怕中國增長,不希望中國繼續強大。有中國學者開誠佈公地說:“我們不是敵人,但是也不會成為朋友。”最後,中俄兩國都希望遏制美國,但都認為自己與美國的關係比中俄關係更為重要。更令西方專家驚訝的是,中俄雖然宣佈發展戰略夥伴關係,但是從未締結軍事同盟。

俄媒稱,赫拉姆奇欣指出,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中國進口武器裝備的90%來自俄羅斯。但是從2007年起,這一指標開始大幅下降,2010年中國市場僅占俄武器出口的10%。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武器進口具有明顯的反美制台性質,重點採購空軍、防空軍和海軍裝備。確實,當時中國無法從其他國家採購先進的武器和軍事裝備,而俄羅斯國防工業當時也急需中國資金救自己於水火。現在俄國防工業系統技術水準下滑嚴重,俄軍自己都已開始從西歐和以色列進口武器。相反,中國國防工業系統卻迅速發展。而且中國現在已經可以從歐洲採購兩用產品,引進一系列軍事技術。加上俄國防工業產品品質明顯下降,俄企業裝備需要徹底更新。總之,中國大幅減少俄武器進口規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俄媒稱,實際上,就是在聯合軍事演習方面,俄羅斯也不是中國特有的排他性合作夥伴。2002-2010年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其他國家的軍隊一起舉行了44次聯合演習,其中僅有5次是中俄演習。今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訪問莫斯科時,俄軍總長馬卡羅夫曾經建議組織俄中海軍聯合演習,但是這也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在兩人最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並沒有提到這一點。在中俄“和平使命”系列聯合演習中,2005年和2009年是雙邊形式,2007年和2010年是多邊形式,吸納了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的參與。這對中國軍隊的益處遠遠大於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家的軍隊,因為它能幫助中國更好地瞭解對方的戰術。而且2010年的演習鮮明地體現了中國軍隊實力的持續增強,特別是中國空軍展現了走出國門的遠端兵力投送能力。


中俄互相猜疑
俄媒稱,俄專家表示,中俄在能源領域似乎有著明顯的互補性。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能源進口國,俄羅斯則是最大出口國。但是儘管如此,去年俄羅斯在中國石油進口總額中的比例僅為6%,在液化氣進口中的比例為4%。一些中國專家認為,中俄十年能源對話實際上沒有產生明顯的效果,就連兩國反復強調的戰略夥伴關係也無濟於事。俄羅斯在鋪設通往中國的石油管道時,寧願花費更多的資金、時間和精力,選擇從東西伯利亞到太平洋沿岸科濟米諾(納霍德卡地區)的管線,而不是從外貝加爾直接到中國,以避免過度依賴一個消費國。在此方面,北京同樣懷疑莫斯科會像對待烏克蘭一樣對待中國,把能源供應當作政治武器。中方認為,俄羅斯一直寧願多向歐洲,而不是中國出口石油,而且俄方極端輕視法律和條約。雙方之所以無論如何都無法就天然氣供應價格問題協商達成一致,是因為中國從本國內部市場價格出發,俄羅斯則堅持比照歐洲價格出發,雙方差距太大。
俄媒稱,中國一直努力最大程度地實現能源進口管道的多元化。在中國石油進口對象國排行榜上,俄羅斯僅僅排名第5,而在液化氣進口方面,只位居第6,這並非偶然。中國一直在積極促成從中亞到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建設,另外還非常重視澳大利亞、中東的天然氣供應,同時大力勘探本國天然氣田,從而降低了對俄羅斯能源的需求。而且,中國還在懷疑,俄羅斯未必能夠同時滿足歐洲和中國的油氣需求,因為俄油氣產量早已不再增長。另外,俄羅斯核反應爐技術對中國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小,因為中國已經在西方類似產品的基礎上成功發展了自己的技術。
俄媒稱,赫拉姆奇欣指出,儘管中俄兩國都反復強調,美國部署反導系統的做法不可接受。但是與中國不同,俄羅斯準備和美國、北約一起打造歐洲反導系統,參與西方的反導防禦系統建設。莫斯科還建議北京加入進一步削減核武器方面的談判,這是中國完全不能接受的。另外,中國表示,中美關係,而不是中俄關係,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國大幅減少對俄羅斯武器的採購規模,同時積極敦促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售令。
俄媒稱,總之,中俄仍將是重要夥伴,兩國都不希望本國邊境局勢緊張。但是這種夥伴關係將是現實的,只有在中俄利益一致時才會聯合行動。當然,俄羅斯對中國的重要性將不可避免地降低,兩國關係也會因為各種挑戰而日益複雜,並且還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小磨擦。

幻想破滅
俄媒稱, 赫拉姆奇欣認為,從整體上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關於中俄關係的結論可以說是完全符合事實的。報告作者通過中國人的眼睛看問題,發現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實際上是“假裝出來的”,他們比俄羅斯眾多政治家、專家和普通民眾更為客觀,後者真誠地以為中俄建成了真正的反美聯盟。實際上,中俄雙方對兩國相互關係的看法也有較大差距,而且最初還曾存在於官方層面上。俄方判定與中國關係的性質是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則更願意說是“旨在進行戰略協作的夥伴關係”,而且經常強調中俄不是盟國,不會聯合對付第三國。中俄關係根本沒有任何排他性,因為中國與所有大國都建立了某種形式的夥伴關係,甚至還包括被北京視為潛在敵人的美國和印度。

俄媒稱,近期中俄戰略夥伴關係的“假裝性”越來越明顯。在政治領域,雙方聲稱兩國關係處於非常高的水準上;在經濟領域,強調兩國貿易發展迅速。俄羅斯主要進口中國日用消費品和工業產品,中國則進口俄羅斯能源和木材。兩國相互投資水準極低,規模小得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俄羅斯遠東、東西伯利亞與中國東北的2009-2018年地區合作計畫,在很大程度上根本沒有落實。顯然,克里姆林宮明白,如果這一計畫完全實現的話,無疑將意味著俄羅斯喪失貝加爾湖以東的全部領土。而中國人則對俄羅斯的投資環境不滿。

俄媒稱,俄專家進一步指出,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實際上已經停止。現在中國只從俄羅斯採購少量的航空發動機,以及實質上可以認作民用產品的運輸直升機。另外,中俄關係中開始逐漸出現越來越多的緊張因素。比如,去年俄軍“東方-2010”戰略演習就具有公開反華指向,顯然是對中國軍隊2006年和2009年演習的回應。俄軍個別高官甚至聲稱,應當開始考慮把中國視作潛在敵人。莫斯科擴大對印度和越南最先進武器供應的做法越來越令北京憤怒,比如中國對俄羅斯向越南追加供應一批“堡壘”岸防反艦導彈系統及其導彈極為不滿,因為這種武器的作戰半徑能覆蓋南海大部分區域,中國海軍目前沒有任何兵器能夠對抗這種導彈,這令中方特別擔憂。而且不久前中越關係正是因為南海爭端而激化。現在越南擁有這種岸防導彈系統後,能在較大程度上削弱中國海軍對越南海軍的絕對優勢。

俄媒稱,另外,俄羅斯還拒絕與中國在第5代殲擊機研製領域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卻與印度聯合研製這種飛機,甚至在不久前還向韓國推銷T-50。當然,中國繼續擅自仿製俄軍事裝備的做法也使莫斯科公開表示不滿。中國在前蘇聯地區的活動日益頻繁,同樣令莫斯科擔憂,這些地區一直被俄羅斯視為自己的特殊勢力範圍,始終堅決反對任何第三國力量的出現。從原則上講,中國介入獨聯體空間的新因素實際上是對莫斯科的直接挑戰,特別是不久前中國和白俄羅斯簽署了一系列經濟合作協定,向明斯克提供巨額貸款,參與白企業私有化。總之,中國對獨聯體國家的政策,對俄羅斯來說,比美國的所作所為更具挑釁性。

俄媒稱,赫拉姆奇欣指出,不久前,就在普京總理訪華前夕,俄聯邦安全局社會聯繫中心宣佈逮捕了一名為國家安全局工作的中國間諜,這種史無前例的事件能夠充分反映兩國關係逐漸複雜和緊張的趨向。畢竟此前中國公民不止一次因企圖刺探機密而在俄羅斯被捕,但是俄官方從未公開宣佈過相關事實,被捕者也只是被悄悄遣送回國了事。當然,中俄關係的這種發展趨勢沒有任何奇怪之處,畢竟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在迅速增長,原則上不會真正與俄羅斯發展平等關係。況且,中國並不追求單純與美國對抗的目標。中國對俄羅斯既有傳統的不信任,也有越來越多的猜疑。總之,現在的俄羅斯對中國來說只是小兄弟,而且還只是剛剛開始。
Last edited by samuel on Mon Nov 28, 2011 10:12 am, edited 3 times in total.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中俄兩國矛盾日益加劇,北京必將與俄羅斯決裂!

Post by samuel »

 中俄兩國矛盾日益加劇,北京必將與俄羅斯決裂!
011-11-16 16:36:16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11月9日報導,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分析所副所長亞歷山大-赫拉姆奇欣撰文指出,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基本上已經停止,傳統的猜疑和累積的輕視致使中俄關係中的緊張因素越來越多,兩國戰略夥伴關係面臨許多嚴峻考驗。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中國進口武器裝備的90%來自俄羅斯。但是從2007年起,這一指標開始大幅下降,2010年中國市場僅占俄武器出口的10%。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武器進口具有明顯的反美制台性質,重點採購空軍、防空軍和海軍裝備。

 雖然中俄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及締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但是兩國的關係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在中國很多人仍然對俄羅斯保持懷疑和警惕。隨著中國的逐漸強大,俄羅斯國內也對中國的強大開始擔憂,害怕中國的強大會威脅到他們遠東利益,甚至很多人把中國視為其最大的潛在威脅。中俄兩國關係的發展似乎與大多數平民無關,因為雙方對彼此存在懷疑和擔憂,而中俄關係也被一些媒體戲稱為“最高層的親切”和“草根層的冷淡”,這短短的一句話,足以把中俄關係表達的淋漓盡致!

  雖然在一些國際問題上,中俄兩國保持高度的一致,但那只是兩國利益一致的情況之下被迫發出同一個聲音,在大多數情況之下,中俄兩國在一些地區和國際問題上還是存在嚴重的分歧,甚至是敵人。在北極問題上,俄羅斯一直公開反對中國的介入,而北京在前蘇聯地區的活動日益頻繁,也令俄羅斯耿耿於懷,甚至對俄羅斯來說,比美國在一些問題上更具挑釁性。而在俄羅斯遠東能源問題上,俄羅斯一直頻頻變卦,甚至單方面終止兩國的合同,與日韓簽署能源協議,使北京深感不滿,而在南海問題上,俄羅斯一直大量賣給越南先進武器,幫助其訓練和武裝軍隊,大大提升了越南的軍事實力,從而為其在南海挑釁中國埋下了種子,更為日後中國收復南海而付出更大的代價,對此北京對俄羅斯的這一做法尤為憤怒!

  而在一些國際或者地區問題上,俄羅斯也善於玩弄伎倆,頻頻出賣中國,從而把北京推上風口浪尖,比如在此前的利比亞問題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俄羅斯發展與中國的關係也就是為了利用北京,並且在必要的情況之下,可以成為其玩弄的物件,在這方面中國似乎已經被俄羅斯耍過多次,兩國多次在同一問題上與歐美國家站在對立面,但是後來俄羅斯卻背離兩國事先商議好的決定,把中國弄的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其實俄羅斯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最大限度地限制中國的實力,保護俄羅斯在遠東以及其他地區的利益。二是:挑起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矛盾,借助他人之手,收拾中國,從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或許在未來幾十年之後,中俄兩國將變為真正的敵人,並且互視對方為自己最大的敵人,隨著局勢的發展,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而是未來中俄兩國必須面對的事實,或許這就是一個不可避免地的結果!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作者:驀然hotoon學者談中美俄大三角:南海開戰 俄方最求之不得

Post by samuel »

學者談中美俄大三角:南海開戰 俄方最求之不得

當代國際關係由多重三角關係構成,其中最重要的一對是中美俄大三角關係,其分量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中美蘇大三角關係,只不過中國取代了前蘇聯的地位,成為美國的主要戰略對手。

中美俄三角的四種局面

40年前,朱德、陳毅、徐向前、葉劍英等老帥以三國時吳、魏、蜀三角關係的互動來分析當時的中美蘇力量對比,得出必須改善對美關係、增加對蘇博弈分量的戰略結論,為打開中美關係僵局、迎來中國戰略主動提供了戰略評估基礎。

就當前格局而言,中美俄三角關係的變化大致會出現四種可能性。
第一種,美俄進入蜜月期,雙方結盟共同對付中國,而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也納入北約,其後果是中國的北線和西北線面臨北約大軍壓境的戰略困境;東南部和西南部也面臨美國及其亞洲盟國的軍事壓力。

毋庸置疑,中國將面臨海陸兩地的雙重壓力,其戰略環境之惡劣倒退到“兩個拳頭同時打人”的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除了與美國及北約改善關係以此撬動中俄關係外並無良策。
第二種,美俄關係從“小陽春”緩步進入仲夏,逐漸熱絡,但雙方沒有結盟。俄羅斯出於歐洲大家庭一員的價值觀念傾向於西方,但不願意與西方結盟對付中國,因為俄羅斯也希望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從中獲取地緣政治和經貿的利益。

第三種,歐亞主義占了上風,俄對西方始終保持著警惕,將北約東擴視為最大的戰略威脅。為此俄將借重中國的力量,與中國結成戰略夥伴關係來抗衡北約。
另外,儘管中俄都有抗衡美國的戰略意識,但雙方力圖避免與西方關係徹底破裂。雙方小心翼翼地保持著自己獨立行動的空間,防止被戰略夥伴關係所牽制。

第四種,中俄結盟共同對付美國,具體表現為組成國際性的軍事同盟組織以抗衡西方陣營,這樣就回到了上世紀50年代的冷戰格局。
普京歸來觸動大三角
以目前來看,結盟式的第一種和第四種局面沒有出現,中俄關係基本上在第二種和第三種局面之間徘徊。

在歐亞主義占上風時,可能呈現第三種局面。在歐洲主義佔據上風時,就更可能出現第二種局面。

當然這兩種局面的分界線有時候也是模糊不清的,而普京與梅德韋傑夫有可能在不同情況下採取不同政策,使得第二種和第三種局面交替出現。
一般而言,美俄關係變暖,大三角就會轉向第二種局面,而美俄關係轉冷,大三角就會轉向第三種局面。

普京“王者歸來”的消息傳出後,西方當即表示不高興,《金融時報》載文反對普京終生執政,稱之為“勃列日涅夫的還魂”,而普京也還以顏色,公開稱美元壟斷是世界經濟的“寄生蟲”,由此看出端倪,即普京當政後,美俄關係有可能轉冷。
美俄關係轉冷必然給中國帶來戰略機遇。
中國屬於海陸混合型國家,近代史上多次遭遇侵略,外來者基本上從沿海地區進入中國。中蘇關係緊張時,中國面臨巨大的壓力。當時中蒙邊境蘇聯駐軍離北京只有數百公里的距離。

文章稱俄羅斯已向中國、印度、伊朗、波蘭、羅馬尼亞和阿爾及利亞等國出售了共29艘該級潛艇。
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建立後,中國北線的安全壓力獲得釋放。中俄和解的影響波及中國其他地區,西部、西北部、東北部和東南部相繼進入安全期,因為這些周邊國家與俄羅斯保持著傳統友誼,自然也樂見中俄友好。

同時,中美之間雖有一些摩擦,但總體上維持著正常關係。中國不出頭、不扛旗,不挑戰美國戰略利益,而美國的戰略關注點在歐洲和中東,沒有把中國看成主要戰略威脅。
中美俄三角關係的平衡,為中國贏得20年的和平發展機遇。如果中國再獲得20年的和平發展機遇,按照眼前的發展速度,前途不可估量。屆時西方對中國的態度將遠比現在謙卑。

圍繞南海的中美俄博弈
目前,中國的主要戰略威脅壓力來自沿海地區,其中日本、臺灣地區和南海成為主要因素。日本經歷了金融危機和地震災難,已無力對中國發起主動挑戰,至多充當美國亞太戰略的配角。

臺灣問題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也變得可控。只剩下南海問題,這是新增的安全關注點。這個問題可大可小,中國自身的態度也很重要。

換句話說,中國掌握著主動權。如果中國覺得實力不夠,希望爭取更多的和平時間發展經濟,那麼完全可以使用外交手段處理南海問題,畢竟中國與東盟國家已有良好的基礎。
如果覺得已經崛起,並想分擔俄羅斯西線的戰略壓力,那就不妨在南海搞一下,以緩解俄西線的壓力,這正是俄戰略家們求之不得的事情。
俄地緣政治學家杜金指出,中國戰略重點南下,與美國進行海權博弈符合俄羅斯的戰略利益,可以減緩俄西線的壓力。

然而後果中國也要想清楚。首先,東盟肯定不願意看到這種情形的出現,中國與東盟的關係也會急劇下降,本來傳說中的“中國威脅論”終於有了現實說法;
其次,為美國重返亞太地區維持軍事存在提供了有力的口實,中美海上衝突的日子不會太遠;
第三,中國周邊地區將出現多個著火點使得中國不得安寧,而中國的海上通道也面臨威脅;
第四,中國雖然人多勢眾,但海戰類似足球比賽,受到地理空間的制約,中國的優勢不一定能發揮,很有可能打無把握之仗。
而如果不能勝利,可能像甲午戰爭那樣而付出沉重代價,並引起國內更大的焦慮和不穩定。

也許有人可能認為,中國已經強大到具有絕對的實力處理所有的麻煩,不在乎與美日同盟相抗衡,甚至不惜海上一戰,以實施“南下戰略”,甚至完全可以忽視美俄關係轉冷而給中國帶來的發展機遇。

但如果有一天,美俄兩家忽然稱兄道弟,北約軍隊就在中國北方邊境線徘徊,中國還能像現在這麼自信嗎?

(作者:陸鋼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院訪問學者)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北京不敢與奧巴馬硬碰

Post by samuel »

北京不敢與奧巴馬硬碰
2011年11月28日

奧巴馬掀起近年美國最凌厲的「反華大包圍」,鼓動日本、澳洲、印度以及東盟諸國在南中國海主權與其他具爭議性問題與中國抗衡,並同時鞏固華盛頓經營數十載的圍堵中國政策。北京的反應表面上十分強硬,誓與老美對着幹,但實則外強中乾,不敢與華盛頓硬碰。處處說明中國的綜合國力與美國還有一段距離,而且中南海的外交政策近期被包括軍方在內的鷹派把持,以致「中國威脅論」在亞太地區大行其道,間接幫助奧巴馬增加美國「重返亞洲」的本錢。

官方媒體向老美叫陣
奧巴馬訪問澳洲與參加在峇里島舉行的東盟峯會回國後,中國官方媒體便不停向老美叫陣。一向反映鷹派觀點的《環球時報》差不多每天都發表火藥味甚濃的評論,說甚麼「沒必要為美『重返亞太』慌張」,因為負債纍纍的美帝已疲態畢露,「中國完全可以從戰略上藐視來自美國的『包圍』」。有軍方背景的評論員龍韜更吹噓解放軍有能力向新美帝還以顏色。龍韜上周發表題為《想「箝制」中國,就別想躲過威懾》的宏論,指出「中國的武器庫中遠不止有中程彈道導彈和洲際導彈。中國的核潛艇具有全球巡航能力……對於中國而言,地球上不存在入侵者的避難所。這應該不是危言聳聽。」同一時間,解放軍北海艦隊六艘軍艦,包括四艘中國最先進的導彈驅逐艦與護衞艦便穿過日本冲繩島與宮古島間的公海,駛向太平洋作「年度演習」,向美國和它最親密的盟友日本示威!
但種種迹象顯示,北京採取的戰略是守多於攻。首先,溫家寶總理出席東盟峯會時大做懷柔安撫騷,聲稱中國會遵守國際慣例,「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南中國海的領土糾紛。中方亦猛打經濟牌,向願意和中國單對單談判的國家保證大規模經濟援助與「傾斜性」貿易政策。溫總並宣佈北京將大手筆津貼一系列打通中國與東盟地區的鐵路與公路網。更有趣的是,北京雖然對最近戮力推行「南中國海國際化陰謀」的東京非常不滿,但為了籠絡日本,溫總盛情邀請極端親美的野田佳彥首相下月訪問中國。

韜光養晦是唯一出路
當然,最說明問題的是北京對奧巴馬兩次售賣高檔武器給台灣的反應都是虎頭蛇尾,不敢逾越鄧小平當年「跟美國盡量避免麻煩」的明訓。無他,胡溫政權前一陣勝利冲昏頭腦,在國際舞台以準超級大國的態勢耀武揚威,以致犯了眾怒,給美國有機可乘。正如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郁志榮所說,南中國海「形勢空前嚴峻」。郁氏指出,「中國實力增強了,理應威風凜凜,為何在海洋維權領域腹背受敵?」北京唯一的出路是韜光養晦,以法以禮服人;一味強調硬權力的話,在國際地緣政治攻防戰只會進退失據!

林和立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