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09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舉世震驚:日本皇室竟公開承認“祖先是中國人”

  日本的古代史是一篇糊塗賬,一半是無稽的神話,另一半是捏造的偽史。其實捏造史實並不稀奇,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行為,自稱是神的直系後代,更是人類常有的誇耀,不過厚著臉皮硬要和中國比古老,把自己的祖先一直追述到千餘年前,就未免過分了。

  現代的日本人,恍然于編纂偽史的無聊,才漸漸敢於說真話,不過有時又過火,認為他們的歷史都不可信,尤其不願意承認他們的皇室是由中國傳流下來的。但是我們的學者衛挺生博士,在他不朽的大作中,確實證明了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日本之有正史始於第40代的天武天皇。在壬申之後,這位君主認為當時所傳的史實誤謬頗多,真實的情形常常過了一段時期之後,便走了樣,必須制訂正史。他於是命令了一位28歲有照相板記憶力的稗田阿禮,根據史料《帝紀》、《舊辭》等,重加整理,去偽留真,來制訂一部正史,以傳後世。

 但是經過30餘年後,稗田阿禮並沒有能完成他修史的大業,而阿禮已經老邁不堪,到了元明女帝時代,不能不另外敕諭一位文筆非常秀麗的太朝臣── 安萬侶,來幫忙阿禮共同續寫那未完成的著作,這就是所謂的《古事記》(西曆712年完成)。在古事記之外,天武天皇還創立了一所歷史編纂館,任命了一大批編纂委員,要他們仿效中國的《史記》、《漢書》的纂寫方式,廣搜資料成為一部完備的國家紀錄。

  經過整整40年的工夫,這部巨作完成了,就是現今還流傳的用漢文寫下來的《日本書紀》,西曆720年完成,共30卷,一、二兩卷是神話,第三卷是日本正史的開始 ──《神武紀》。《神武紀》是神武天皇本紀,其中最重要的描述,是東征的一役,雖然很像是一篇神話,但敘述的行蹤忽東忽西、忽行忽止,尤其他在不同地區留滯的期間忽長忽短,不像是故意的虛構。據衛博士的考證,根據《神武紀》的記載:

  一、“可確知神武天皇不生長于日本,乃乘天盤船自高天原飛降者。天盤船謂航海之樓船。‘飛降’謂操縱風帆而來,‘高天原’乃指海外之一地而言。”

二、當時日本文化的程度,停留在繩文文化時代,並沒有任何衝擊,能使日本忽然飛躍到青銅的彌生文化。據衛博士的研究:“近年,自築紫至遠賀川口,出土青銅器時代之刀劍戈矛鎔範甚多,與《神武紀》所雲,居‘吉備’數年以蓄兵食之語相應,‘兵’即兵器。神武東征途中先折而西行,停駐遠賀川口多日,因其地為其兵器製造區,故親往視察製造情形,從已出土之兵器而言,其形式與先秦之大陸中原之刀劍戈矛無異,可見神武兵工之技工來自大陸。

  日本產銅之各地,多在伊豫安藝以東,而當日製造兵器之場所,反集中九州的西北,去礦場甚遠,顯然當時日本銅礦尚未被發現,不得已乃自大陸齊楚沿海運銅入倭,銅礦笨重,故將其冶鑄集中于日本去齊楚海岸最近之港灣,因而自唐津以至岡田皆成其冶鑄之工業區。”以上說明了神武東征武器的來源。

  神武是誰呢?衛博士肯定地說,他必然是徐福。徐福到了日本之後,為了避免秦始皇的追蹤、偵訪,甚至於討伐,他利用了語言的隔閡來保持他的秘密。

 他禁用當時通用的中國語言,甚至採用了秦始皇的愚民政策,認為人民有了知識之後,便會興風作浪,“以古而非今”了。文字是罪魁,是知識思想最可怕的媒體,所以他根本廢棄了文字,在文字還沒有流布很廣的時候,便扼殺了它。那時其手下還有幾千名由齊楚各地徵調而來的童男女,他不授以中國文化,反而讓他們倭化。

  這時大局已平定,他這批青年戰友,一個個也已長大成人,便讓他們和當地土著男女婚配,創立家業,斷絕他們思鄉的念頭。他為了示範,娶了原始居民木族中的賀茂氏的女兒──媛蹈韝五十鈴媛為正妃,翌年並立她為皇后。他自己在辛酉年即位于橿原宮,稱帝了。

  以上是衛博士根據《神武紀》,再考證了我國各書類中有關徐福的記載而推斷的,合情合理。顯然的,神武確有其人,確有其事,唯獨有一點不能符合的是神武即位之年。照《神武紀》中明確的記為辛酉之年,為紀元前660年,約當春秋齊桓公葵丘之會一匡天下的時候,距離徐福之生,四百有餘年,所以徐福似乎不可能就是神武。

 不過神武時代,日本根本尚未紀年。日本本來無曆,是從欽明天皇時代,由百濟的曆博士一位名叫觀勒的高僧傳授得來,到了推古女帝九年辛酉,才由當時主政的聖德太子推行曆法于全國。除了曆法之外,聖德太子還制訂了冠位、朝儀、憲法,確實應了中國讖緯家的預言,辛酉是個革新之年。聖德太子為了修史,不能不訂一個大吉祥的日子,作為日本的開國之期,因此他認為辛酉年最能象徵革故鼎新,而為了表示日本是與我國相埒的古國,於是訂了推古九年辛酉以前的第21個辛酉,為神武即位之年。

  是神武千餘年後,他40餘代的子孫硬替他裝上去的,焉能可信!不過辛酉每逢60年必有一次,假定真的是辛酉年,如若不是第21個,而是第17個辛酉,那也能吻合了。
總之衛博士的研究,解答了歷史上的大謎。為什麼徐福3次出海?3千童男女的蹤跡何處去了?日本何以忽然由繩文時代,一躍而到了精美的青銅器時代?不過這並不能使得我們與日本之間更密切,徐福的原意似乎就是想隔絕日本與大陸的關係的。

  姑不論日本的學者有沒有雅量來承認這一事實,日本的第一位君主的來源,我們總算是清楚了。神武以後,根據《古事記》與《日本書紀》,有八代帝王,而無事蹟。據日本學者水野佑的研究,這八代帝王根本無其人,名字是虛構的。這當然可能。那是因為把神武的存在提前了四百年,當然產生了很長的空隙,為填這四百年的空檔,至少需要八代以上的君主,當然只能是有名而無事蹟的闕史時代了。由於把神武提前了四世紀,日本的古代史的真偽更難確定。真實可考的史實,要從仁德王開始了。

 令中國人大吃一驚:日本天皇血脈或源於中國
  關於日本天皇的血脈一直有三種推斷,天皇是起源于中國?朝鮮?還是亞洲的某個遊牧民族?長期以來,由於日本皇室被神化、關於皇室的史料記載充滿斷層,日本皇陵又嚴禁外人進入,天皇的“身世”始終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謎團。隨著部分皇陵開放,日本國內對天皇血脈的爭議越來越大,但是依照目前掌握的材料,還難以對此下定論。

  早期皇陵身份成謎
  日本歷史對天皇祖先的記載非常模糊,只說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一直到第十代的崇神天皇的身份才有實際文物支持。以至於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歷史學家都認為,日本天皇的祖先根本不是本地人,而是中國人或朝鮮人。

  其實,不光學者懷疑,就連日本天皇本人也有所疑問。天皇明仁過68歲生日(2001年)時就曾談起自己的先祖,他說:“就我而言,我感覺自己與朝鮮半島有某種親切感。據日本編年史記載,桓武天皇(日本第50代天皇)的母親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一位國王的家族中人。”

  日本考古協會的專家和其他一些學者也一直在懇求官方開放部分皇陵,以“驗明正身”。但專門負責打理日本皇室一切事務——當然也包括皇陵的日本宮內廳以擔心打擾已故天皇靈魂安息為由,一直拒絕向公眾開放天皇陵墓。

  不過,在漫長等待之後,日本宮內廳能夠答應開放皇陵。據瞭解,日本最大型及最重要的陵墓就是包括124位日本天皇在內的896個皇室墳地。這些皇室墳地中,古墳大多利用天然地形造墳,建於山頂、山腰位置。根據古墳堆土的形式,有圓墳,方墳,前方後圓墳,上圓下方墳等等的區別。其中以前方後圓墳的規模最為雄偉,形狀也十分優美,再加上它是國外沒有而日本獨具的形式,所以可以把它稱為日本高塚式古墳的代表。根據古墳外形的發展演變,一般又可分為前、中、後三期。有趣的是,它恰好同日本國家開始統一、大和朝廷昌盛、最後走向衰亡這一過程相一致。

  座落於大阪府堺市大仙町的仁德天皇陵占地面積47萬平方米,被認定為現存最大的天皇陵。日本人還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甚至大於胡夫金字塔和秦始皇陵。19世紀,明治政府根據傳說和部分日本史料,認定其中的部分古墳為古代天皇陵墓。但是,由於有關古代日本的史料極其缺乏,這些陵墓究竟是不是仁德天皇或者其它天皇的,其實也很難確定。

  日本官方已經為8世紀前的絕大部分天皇分別認定了陵墓,比如奈良縣的一座古墳就被認定為神武天皇的陵墓。打開這些“天皇陵墓”後,如果其中的遺體年齡與既有的說法對不上,將會對日本皇室的正統性構成極大的挑戰。

  天皇起源的三個版本
  根據日本史學界的公開材料,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在西元前660年即位,他一直被日本神道教傳說為“天照大神”的後裔。而考古學上最早可考的天皇是第十代的崇神天皇。
  這使日本關於天皇的記載充滿了許多斷層,由此便衍生出了關於天皇起源的各種版本,一種最為普遍而又備受爭議的看法認為:天皇的祖先很有可能是中國人或朝鮮人。

 令中國人大吃一驚:日本天皇血脈或源於中國
  關於日本天皇的血脈一直有三種推斷,天皇是起源于中國?朝鮮?還是亞洲的某個遊牧民族?長期以來,由於日本皇室被神化、關於皇室的史料記載充滿斷層,日本皇陵又嚴禁外人進入,天皇的“身世”始終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謎團。隨著部分皇陵開放,日本國內對天皇血脈的爭議越來越大,但是依照目前掌握的材料,還難以對此下定論。

  早期皇陵身份成謎
  日本歷史對天皇祖先的記載非常模糊,只說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一直到第十代的崇神天皇的身份才有實際文物支持。以至於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歷史學家都認為,日本天皇的祖先根本不是本地人,而是中國人或朝鮮人。

  其實,不光學者懷疑,就連日本天皇本人也有所疑問。天皇明仁過68歲生日(2001年)時就曾談起自己的先祖,他說:“就我而言,我感覺自己與朝鮮半島有某種親切感。據日本編年史記載,桓武天皇(日本第50代天皇)的母親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一位國王的家族中人。”

  日本考古協會的專家和其他一些學者也一直在懇求官方開放部分皇陵,以“驗明正身”。但專門負責打理日本皇室一切事務——當然也包括皇陵的日本宮內廳以擔心打擾已故天皇靈魂安息為由,一直拒絕向公眾開放天皇陵墓。

  不過,在漫長等待之後,日本宮內廳能夠答應開放皇陵。據瞭解,日本最大型及最重要的陵墓就是包括124位日本天皇在內的896個皇室墳地。這些皇室墳地中,古墳大多利用天然地形造墳,建於山頂、山腰位置。根據古墳堆土的形式,有圓墳,方墳,前方後圓墳,上圓下方墳等等的區別。其中以前方後圓墳的規模最為雄偉,形狀也十分優美,再加上它是國外沒有而日本獨具的形式,所以可以把它稱為日本高塚式古墳的代表。根據古墳外形的發展演變,一般又可分為前、中、後三期。有趣的是,它恰好同日本國家開始統一、大和朝廷昌盛、最後走向衰亡這一過程相一致。

  座落於大阪府堺市大仙町的仁德天皇陵占地面積47萬平方米,被認定為現存最大的天皇陵。日本人還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甚至大於胡夫金字塔和秦始皇陵。19世紀,明治政府根據傳說和部分日本史料,認定其中的部分古墳為古代天皇陵墓。但是,由於有關古代日本的史料極其缺乏,這些陵墓究竟是不是仁德天皇或者其它天皇的,其實也很難確定。

  日本官方已經為8世紀前的絕大部分天皇分別認定了陵墓,比如奈良縣的一座古墳就被認定為神武天皇的陵墓。打開這些“天皇陵墓”後,如果其中的遺體年齡與既有的說法對不上,將會對日本皇室的正統性構成極大的挑戰。

  天皇起源的三個版本
  根據日本史學界的公開材料,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在西元前660年即位,他一直被日本神道教傳說為“天照大神”的後裔。而考古學上最早可考的天皇是第十代的崇神天皇。
  這使日本關於天皇的記載充滿了許多斷層,由此便衍生出了關於天皇起源的各種版本,一種最為普遍而又備受爭議的看法認為:天皇的祖先很有可能是中國人或朝鮮人。

 血統說之一:中國人
  在中國史學界曾經比較盛行的觀點認為,神武天皇就是當年秦始皇派遣出海求仙藥的徐福。其最主要的歷史論據是:根據《史記》記載,西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攜帶“五穀子種”,乘船泛海東渡,成為迄今為止有史記載的東渡第一人。

  不光中國人這麼認為,連日本國內也有很多人持同樣的觀點。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稱自己是徐福的後裔。日本人都尊徐福為“司農神”和“司藥神”。至今,日本仍保留著包括徐福墓、徐福宮、徐福上陸紀念碑在內的許多遺址。每年秋季,佐賀縣人民都要向供奉在“金主神社”中的徐福敬獻“初穗”。每隔五十年,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祭奠。

  但也有史學家認為這些不足以說明天皇起源問題。他們認為徐福東渡這個故事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爭議,找不到可靠的歷史文獻來證明,即便是真的,《史記》中也並沒有講明徐福渡海到了何處。
  一些史學界觀點認為,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確有些部分起源於中國,生活特色、信仰特徵也比較類似。但這並不能證明中國人就是日本天皇的祖先。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李卓認為:“雖然秦、漢代遠古時期,中國戰亂,有大批中國人逃亡到日本移居,(但日本天皇)是不是起源於中國很難說。”

  血統說之二:朝鮮人?
  與天皇血統來自于中國相比,天皇之根脈來自於朝鮮的說法似乎更具有遺傳學上的“論據”。考古學家在1980年代,曾為一副日本原住民骸骨進行DNA測試,得出的資料和現代日本人差異很大,僅和北海道一批現存的少數族裔穩定;東京大學醫學院的德勇勝士也在2003年,比較了東亞各國人第六號染色體的HLA遺傳基因,結果發現日本人不像沖繩人或北海道阿伊族人,反而更像朝鮮人。

  另一個被廣為流傳的例子就是,明仁天皇68歲生日那天承認,桓武天皇的母親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一位國王的家族中人。他的依據是日本編年史上的明確記載:“西元781年即位的桓武天皇的母親就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的王族中人。”

  不過史學界對此也存有質疑:“明仁天皇之所以這麼說,有可能出於其他的目的,比如外交的考量等等。還有即便最後證明是朝鮮人,這無形中給當年日本侵略朝鮮提供了很好的藉口。”

 血統說之三:亞洲遊牧民族?
  另有考古證據證實,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來的遊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當時處於部落戰爭時期,由於生產力比較發達,所以來自中國和朝鮮的部落大王可能在戰爭中佔據有力的位置,最終統一其它部落,並進而成為第一個天皇。

  從陪葬品的考古結果來看,早期天皇古墳的陪葬品以鏡、刀為主要祭祀用品。而中期天皇古墳與早期古墳相比,陪葬品中多了很多大陸化的貴族生活物品,如金飾、玉飾等,還出現了馬具。部分學者據此結合其它史料認為,5世紀以後的天皇和此前的天皇實際上並不屬於一個家族,目前的天皇家族是從北九洲一帶東征而來。
  部分史學家認為,天皇的起源最終可能還要從日本大和民族自身去尋找。

  日本國內爭議不斷
  日本人能容忍皇靈被“打擾”,而且可能有朝一日被告之天皇是外國人嗎?關於日本天皇的起源,日本國內考古學界看法不一。
  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四年級的保田德明認為,“以前宮內廳以怕打擾天皇靈魂安息為由拒絕開放天皇陵,這不過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背後肯定有對皇室真正血統的擔心。但天皇對於日本人來說還是個比較神秘的存在,如果什麼都公之於天下,多少會有些抵觸感。”

  雖然日本人現在已經不把天皇當神一般朝拜,但血脈論的爭議充斥著日本各大網站的論壇中,其中包括很多關於天皇陵開放的討論,很多人都對禁止進入天皇陵調查的制度感到不滿,認為有必要對考古專家開放。一位考古專家說,開放天皇陵甚至允許挖掘天皇陵,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但應該在技術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進行。
editorial
Posts: 1909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古代戰爭:項羽一夜間殘暴屠殺20萬投降秦軍?

西元759年,大詩人杜甫途經這裡,留下“項氏何殘忍,秦兵此處坑。愁雲終古在,鬼燦至今明……”的詩句。2000多年前,20萬秦軍降卒一夜之間被項羽的軍隊坑殺殆盡。坑殺之處據說就在今天的義馬二十裡鋪一帶,1912年,修建隴海鐵路的工人在此挖掘出累累白骨。如今存在的遺址是一個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50米的土坑。風蝕雨淋,漸漸頹敗,周圍生長著青翠的莊稼和白楊。不過,在河南文物分佈地圖上,並沒有對這個遺址的官方記載。在2000多年以前,這塊土地真的發生過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嗎?


  殘暴的殺戮
  西元前206年,收復了六國舊地的項羽,率領60萬大軍開始向秦地進發。在這支進攻秦朝大本營的軍隊裡,就收編著剛剛投降的20萬秦兵。當部隊行至新安古城安營紮寨時,在軍營中流傳的“小道消息”,卻引發了曠古罕聞的大屠殺。

  西北大學歷史系徐衛民教授告訴記者,新安古城上演的驚天悲劇,距離百里之外秦白起坑殺40萬趙軍,僅隔54年。

  只不過這次施暴者是曾經遭受秦兵奴役的六國兵士,他們用同樣的方式,把秦軍當年的暴虐還給了秦軍。

  根據史書記載,投降的秦軍在路上受到了隨意虐待,我們無法揣測降兵當時的心態,為了保命,他們或許只有忍辱負重。可是當隊伍走到新安古城,眼看馬上就要西出函谷關,秦軍將士的心情一定非常複雜。

  《史記》項羽本紀描述這段歷史時說,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
  這些投降的秦軍既擔心項羽勝利,他們自己成為引狼入室的秦奸;又擔心項羽失敗,秦朝會把他們的父母妻兒全部殺掉。所以抱怨自己的主將是難免的。但是這些悄聲的議論,並沒有逃過楚軍的耳目。

  《史記項羽本紀》說:“諸侯微聞其計,以告項羽。”

  項羽得到報告後,就找來英布、蒲將軍商議,最後3人拿出意見,認為“軍隊裡秦兵眾多,如果入關後不聽指揮,或者臨陣倒戈,那麼取勝就非常困難,不如及早殺掉,以免後患”。於是,“楚軍夜間突然動手坑殺秦卒20余萬人于新安城南。除將領章邯、司馬欣、董翳3人外,其他降卒一律活埋。”

  關於這場殘暴的殺戮,史書沒有詳細記載。

  不過要殺20萬手持武器的兵士,難度可想而知。倘若投降的秦兵事先知道大難來臨,恐怕沒有人會甘心束手就擒。所以,在坑殺秦兵降卒之前,項羽應該是設計了一套計謀來蒙蔽兵士的。歷史研究者推測,降兵必須首先被集中起來,去做一件事,這件事或許就是挖坑。在新安古城西南方向大片的郊野裡,秦兵降卒被六國的兵士驅逐著挖坑。當然,或許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被勝利之軍欺負慣了而逆來順受的秦軍降兵,忍氣吞聲的按照楚軍的吩咐,開挖大坑。當大坑開挖到兵士無法攀爬的高度,那些原本監督他們幹活的六國士兵,突然變得猙獰起來。無數的長矛鐵槍對準坑內的軀體,瘋狂地刺殺,鮮血和泥土、哀號和悲鳴、求饒和怒駡交織著,一場慘絕人寰的血腥,就在我們目光無法企及的地方蔓延開來。

 坑中挖出大量人骨
  今天的“楚坑”遺址,在當地被稱作“萬人坑”。坑的南面,是發源於陝縣境內的澗河,坑的北面則是土嶺和李杏灣村,東西為平地。記者翻閱義馬和澠池縣誌發現,“萬人坑”遺址右面原來還有一座白龍廟和一口八角青石井。1912年修建隴海鐵路時,它們全部被毀,原貌不復存在。

  可是,歷史的發現和巧合,往往就在這樣的毀壞和重建中生成了。當修建隴海鐵路的工人在李杏灣村施工時,深入地下的鐵鎬卻從土中挖出了累累白骨。當地的地方誌記載,這就是歷史上項羽坑殺20萬秦軍降卒的遺址,只是此時軍閥混戰,遺址並沒有得到繼續挖掘或保存。

  河南大學歷史學院有關專家說,直到上世紀70年代,農民在坑內平整土地時,還常常挖出大量人骨。
如今又是很多年過去了,楚坑雖然風蝕雨淋,其勢頹敗,而規模卻依舊清晰可辨。它完全掩映在高大的白楊和蔥綠的麥田當中,同遠處幾家散落的農家小院一樣,守候著一派清新的田園風光,任人如何想像,都無法把它與20萬秦兵降卒的葬身之地聯繫起來,拼接出屍骨鐵矛、悲叫連天的殺戮年代。
  但是,歷史畢竟來過。只是,它真的發生在這個叫“萬人坑”的地方嗎?
  根據史料記載:項羽坑殺20萬秦軍降卒的地方,是新安古城千秋鎮,是中原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人們通常所說的位於新安以南的楚坑,也是指的這裡。《括地志》說:“漢新安縣城,即坑秦卒處。”同樣的說法在《史記•項羽本記》中也有記載,說“楚軍夜擊坑秦卒20萬于新安城南”。新安古城就是今天的義馬二十裡鋪村西李杏灣村。
  不過記者從地方史志辦公室瞭解到,彼時的新安,並不是今天那個自隋代重建的新安縣城,而是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在此設立的縣治。新安古城位於新城東北方向,二十裡鋪村下石河一帶,西距澠池13公里。呈長方形存在的古城遺址,東部邊緣大部分被澗水淹沒了,考古曾經發現地下夯實的城牆土層,同時存在的,就是那個裸露在地面的、經歷過若干風雨的“楚坑”。
  鬥轉星移,時空變幻,歷史早已經歷若干次輪回。那座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50米、被稱為“楚坑”的遺址,在二十裡鋪附近居民的眼裡,只是收藏了無數遊魂的“萬人坑”,很少有人去考量,2000多年前,它是否真的見證了一場暴虐的屠殺?
  歷史無法忘卻
  不過無論如何,歷史是不應該忘記的。

  殺人如麻的項羽,骨子裡始終燃燒著征服的欲望,面對不服氣的降兵,他不可能再賦予其兵器,與自己的軍隊重新來一場廝殺,唯一的方法是讓他們徹底滅亡。那些投降的兵士,命運註定是被放逐的,只是他們不會料到,從他鄉到他鄉,歸宿卻在坑中。在他們中間,或許有人想過,再往前走一點,就可以穿過崤函故道,回到故里。可惜大禍突降,沒有人能夠逃脫。

  一層層屍骨堆砌、血淚覆蓋的秦兵降卒被塵土掩埋之後,那些連綿不斷的嚎叫,也在瞬間消失了。時光倏忽千年,項羽及他所“製造”的楚坑,以及裡面所掩藏著的殺戮和血腥,都結成了歷史的疤痕,供歷史學者無窮無盡的尋覓和追蹤。

  舊時的悲鳴飄渺蒼茫,今日的和風平靜流淌。

  在無聲無息掩映在郊野之中的“萬人坑”遺址上,據說唯一讓人心驚的是夜晚偶爾閃現的磷火,那些從腐爛的屍骨中分解出來的氣體,總是不經意間懸浮在地面之上,並隨著氣流淡淡地飄移。西元759年,大詩人杜甫途經這裡,留下“項氏何殘忍,秦兵此處坑。愁雲終古在,鬼燦至今明……”的詩句。

  而今天,幾乎不會有人在夜裡專門去看那裡的磷火。這個早已風平浪靜的所在,在剛剛到來的春天裡,生長出了鮮豔的桃花,還有碧綠的麥苗、高大的白楊和金黃色的油菜花。遠遠近近的村莊,都籠罩在油畫般的色澤之中。一瞬間,幾乎讓人忘卻,這裡曾經埋藏著讓人心驚膽戰的歷史。
editorial
Posts: 1909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張學良自曝:曾受女人性騷擾 求饒晚上放其走

  “我從來不追女人的,很少,沒有。可以說一兩個女人我追過,其他的我沒追過。都是女人追我。”——張學良

張學良一生三次婚姻,共有8個孩子。就其一生早年常有風流韻事,人稱“花花公子”,甚至還有人把老婆送其家裡去。來張學良晚年曾寫過一首詩:“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年輕時代的張學良。確實是個多情種,他曾自詡:“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張學良的女朋友很多,其實。他並沒有怎麼追過女人。大多是女人追他,在這方面。張作霖不管他,張學良早年常有風流韻事,人稱“花花公子”。然而,就是這位風流人物,竟也因受到性騷擾而求饒過……

  1.賢妻良母于鳳至
  那個遼源州的商務會長啊,後來就是我的岳父,他跟我父親非常地好,他看中了我父親。人們常說慧眼識真金,他說我父親這人可不是個平常人,他將來一定會有作為,就給我訂親家。我太太比我大三歲,就訂親了。我們那時候都要訂親,我根本就不知道她什麼樣的,所以,我跟我太太就是不太和氣的。

  我的孫子、孫女好多呢,那些亂七八糟的都是我太太把我放縱的。

  我跟你說什麼道理,我跟我太太啊,我不喜歡我的太太,我們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我跟我太太說,你嫁錯了人,你是賢妻良母呀,可是張學良不要這個賢妻良母。我是上戰場的人,那打起仗來,真不知道誰能回來誰回不來。我跟你說,她對我很好啊,怎麼好?我給你說個中道理,你們大家大概都不知道,我太太生我的這個第四個孩子的時候,就得了很重的病,差不多是不治之病。

  那時,她的母親還在,那我父親很喜歡我這個太太,我父親跟她的父親也很好,所以我們做了親。她比我大三歲,那會她病得已經差不多了,中外醫生都束手了,都說她一定要死了,那麼,她給我扔下四個小孩子呀。於是,我岳母和我母親她們就商量,我太太有一個侄女,就要我娶她這個侄女,以便給她照料她的孩子。

  這我就反對,我跟她們說,她現在病這麼重,真要我娶她的侄女,那我不就是這邊結婚,那邊催她死嗎?那叫她心裡多難過?我說,這樣,我答應你們,如果她真的死了,我一定娶她侄女,你當面告訴她,她自己要願意,願意她侄女將來給她帶孩子,管著孩子。這樣呢,大家放心了。

  她後來病就好了,沒死。那麼她就為這件事情很感動,所以對我也就很放縱,就不管我了,拈花惹草的。她也知道我和她不大合適。
  (後來)她隨我到南京,又到了上海,我的太太拜這個宋老太太為乾娘,那時候都興認乾親,我太太是宋老太太的乾女兒。
  [編者注]于鳳至曾拜宋美齡的母親為乾娘,宋母認她為四女兒。

  有人開玩笑說,張學良跟趙四小姐恩愛。其實,如果不是把張學良關起來了,他可能早就去找別的女朋友了。
  我跟你說,我這個生活呀,就到了三十六歲,假如沒有西安事變,我不知道我還會有什麼經驗呢。

 所以,我現在的太太,有一天,她跟我說句話,她說如果不是西安事變,咱倆也早完了,我早不跟你在一塊了,你這亂七八糟的事情我也受不了。

  我跟你說,她是這樣子,當年我到溪口(1937年1月)的時候呀,蔣夫人不讓她跟著我,覺得她像個姨太太一樣,蔣先生也是不方便的。可是到了北投(張學良在臺北的寓所),到了這個地方以後,蔣夫人非常喜歡她。我跟她結婚,差不多是蔣夫人的力量。我們結婚的時候,蔣公沒去,蔣夫人去了,可以說我們能結婚,有蔣夫人一半的力量。蔣夫人非常喜歡她,當年不喜歡她,後來非常喜歡。

  我過去做事情,我這個人我自己向來是有分寸的,我也知道我自己,我自己給我下個考語:平生無缺憾,唯一好女人。


風華正茂的趙四小姐
  我這個也是(有)種種原因。
  我的第一個原因,我父親也等於放縱我,也不是放縱。

  我父親他最喜歡晚上吃完晚飯以後沒事,他一個人坐在那兒喝酒,我那時候是專門找這個時候陪他喝兩盅。他喝酒啊,吃點肉,就跟他喝兩盅,他喝得多一點,也不是喝醉,喝得有意思了,這事兒就好辦了。要錢也好,跟他商量事兒,就好辦了。他有時候在我這個母親這兒,有時候在我那個母親那兒。

  有一天,(父親)在我第五個母親那兒喝酒,喝著喝著他說,媽的,你這小子啊,你當我不知道你呢,你淨出去跟女人在外頭混,混女人。我告訴你,玩女人可以,你可別讓女人把你玩了。我的五母親說,得了吧,你兒子夠壞的了,你還教呢!

  潘鄧,你懂不懂?潘安漂亮,鄧通有錢,這罵人呐,都說女人。“潘驢鄧小閑”,這你懂嗎?那個閑哇,就是侍候女人,你得有閑功夫。我說我呀,這哪樣都有了,可是我沒有閑。但是我有一樣,權勢。我年輕,我就有權勢啊,人還不是都喜歡權勢,可是我可以告慰我自個兒,我這個人從來不加女人以權勢的。我跟女人是這樣,你要不理我呀,我也就不朝前。

  我跟你說一個人,現在這個人死掉了,她自殺了。

  你也許能知道,天津最有名的梁家,梁家有四位小姐。這個梁老頭是真有意思,他有很講究的大樓,樓上不點電燈,都點油燈。為什麼呢?怕電燈走火。那麼闊氣,沒有汽車。他是天津怡和的買辦,是何東最好的朋友。他有四個小姐,我非常喜歡他的九小姐,他這個九小姐嫁給這個葉公超的哥哥,自殺死的。

  我就跟(她)開玩笑。她說,張先生你不要跟我開玩笑,好不好?我問她,你喜歡我不喜歡我?她說我喜歡你,你不要跟我開玩笑。她說你能娶我嗎?你真能娶我嗎?後來,她嫁人了,她嫁了以後,我還到(過)她家裡,可憐呐!她說,張先生你到我家,我不能請你吃一頓飯,我沒有錢請你吃飯。

  她死得很可憐呐,她爸爸很有錢,她出嫁的時候,葉公超的哥哥也很有錢,因為他有錢,她爸爸就陪嫁了四千塊錢,那麼葉公超的哥哥就看不上她。你聽我慢慢講她的故事。
  葉公超的哥哥有肺病,到青島養肺病,她生了一個兒子,養肺病的時候,他很苦啊,她陪著。病稍微好點兒,在一個宴會的席上,有一位太太就跟她丈夫開玩笑,灌他酒,這個太太是誰,我現在不知道了,反正也是一個交際花之類的,灌他酒。他的太太就跟他說一句話,說你(病)剛好,你少喝一點吧。這不是好話麼?他過去就給她打了,給她一個耳光。

  她轉身走了,坐火車上上海去了,自己坐火車,在火車上自殺死的。死了以後,她留下個兒子。

  她這個父親死了以後給她留下四十萬,這四十萬塊錢,那時候何世理我們商量,大家說絕對不去給她丈夫,大家給她管著,等孩子大了給孩子,不給他。
  可憐呐,這個女的,自己自殺了,吃了好多個洋火頭兒。很剛烈的一個人。

 那個何世理的兒子的丈母娘,就是梁九的妹妹,梁九、梁十、梁十一,記不得是梁十還是梁十一了,我跟梁十是好朋友。這個梁家的太太非常聰明,這梁十也對我很好,她媽看出來了,她把她閨女送走了。(後來)梁十死在大陸上。比一個不用說了,他們大概明明白白知道我跟他們的太太(的事),可是裝傻。不是沒地位,都是相當有地位的,很奇怪的。我就說奇怪的人、奇怪的事情。

  有一樣啊,我有勢力,和權勢這也有很大關係,我並不是仗著我權勢來,人家是因為我的權勢而來,這也很有關係。還有我就不說了,我再說這個你就明白,女人要沾上我,她就不離開了。我要是年青人,我就開課了,講怎麼管女人的事情啊。

  那三個女朋友是哪三個,我不說,我不說了。我告訴你這個,中外都算上,白人、中國人,那個嫖的不算,花錢買的、賣淫的不算,我有十一個女朋友,情婦!我的情婦算一算有十一個。

  我跟你說一段小故事,我說過吧,不是無名小輩啊。
  我到上海的時候,我到人家裡,她家請客。她給我寫過一個紙條,我說過嗎?紙條上寫的:請你可憐可憐我,今天晚上你不要走。我就給那個紙條改了兩個字,請你可憐可憐我,今天晚上你放我走。這是誰,這不能說,不能講,這個人已經死了。

  她是我表哥的姨太太,我表哥給我父親做部下。
  她並不是個好人,是個暗娼,我表哥娶了她,那我常到他家去玩去,那時我才十六歲嘛,有一天家裡沒人,她調戲我,所以我壞蛋就是從她身上學來的,我也因此看不起女人。
  我這個表嫂呀,大家都給她起個外號,說她是連長。懂得麼?她男朋友有一個連那麼多。

  我再給你講一個,我這三個裡頭的一個,她的先生是個很有錢的一個商人,相當有錢。我跟他太太來往,他太太是中式女校的學生,上海一個女校的學生,我跟他太太來往。我專門講“春兒”的故事了呵,他的太太陪著我玩,常常兩個人開著汽車。

  有這麼一天,我到他家裡去,在客廳兩個人衣服都脫了,兩個人剛脫了,她跑了。她跟我講啊,她說所謂的她丈夫,實際是她姐夫,她跟她姐夫發生關係了,她離不開他了。那麼她就是她姐夫的外家,所以我就跟她倆玩,差不多就(發)生關係了嘛,她跑了。

  (後來)她回來問我,我不好意思,我怎麼說?我這人很規矩啊,這個地方向來我不強迫女人的,以後我就不來往了,我就不找她了。
  過了兩年多了,她有一天上我這來,找我來了。她來了,我跟她開玩笑,我說這可不是我找你啊,是你送來的。她丈夫姓齊,我說你來你丈夫知道麼?咱倆的事你跟你丈夫說過麼?你丈夫呢?她說他讓我來的。我說他讓你來的,當然就可以公開了,沒事了。

  我就說這三個特別的,這個是她丈夫有點事求我,這個事情給他解決了,解決以後,她丈夫跟她倆來謝我了,我跟她丈夫開玩笑,我說你別謝了,你也有代價的。她丈夫也笑了。
  另外一個更奇怪了,另外一個人,我跟他太太非常好的,他看出來了,後來我和他太太發生關係了。她自己告訴我,她說他跟我講啊,你跟小張兩個人玩要小心啊,這個傢伙靠不住的。她說我撲哧笑了。還有什麼靠不住的,都已經發生關係了!

  她丈夫差不多也知道,很奇怪的,她丈夫很有地位的,很奇怪,我打電話,她丈夫說你接電話吧,有你一個好朋友來電話。
  我在電話裡都聽見了。

  我給你講一個真的故事,你不講心理學,你就不知道這男人的事情,很奇怪。

  有這麼一個真實故事,還有首詩呢。他這個人呐,他這(兩)個太太,一個姐姐,一個妹妹,我這是親眼看見的。他姓蘇,大夥就管他叫蘇大個子,他的兩個太太,姐妹兩個,隨便跟人家搞,他不管。我親眼看見過,那時候我還年輕呢,十幾歲的時候,他請我吃飯,我親眼看見他太太,人家吃飯的時候,他太太就像一般的姑娘坐到人家大腿上,他的第二個太太,就是那個妹妹,飯還沒吃完,她們倆就走了。那時就覺得不是好事,她們倆就走了,待一會她們倆回來了,一點也不在乎。他也一點不在乎。

  這還不是最奇怪的,後面的事情更難讓人理解了,這個姓蘇的人已經死了,病死了,兩個太太都自盡了。那這是怎麼個事兒?讓人不能理解,不明白。丈夫死了,(這)兩個人都死了。你說這是什麼道理?所以這人呐,有些個事情你不知道底細,你沒法知道它到底是怎麼個事情。你說這究竟是怎麼個道理?他怎麼就兩個人都自殺?一個人自殺還不行,姐妹兩個人都自殺了。

  男女關係要說保守,也要看是怎麼個情況。我跟你講,這個事情,我現在常常說這麼一句話,人就是一張紙蒙住臉,別把那張紙揭開,你要揭開了,那後幕就不定是怎麼回事,你別揭開。仁義道德,就歷史上那個理學家呀,你知道那個理學家的故事?宋朝的,我忘了是誰,他就是跟他侄女兩個人。那還是理學家呢,和他自己的親侄女,是誰我忘記了,說不出來了。

人就是一張紙,你別揭穿,你要揭穿就那麼回事。

  有句誰說的話,也很有意思,你知道清朝的大儒紀曉嵐他說的話嗎?生我的,我不敢。我生的,我不淫。其餘無可無不可。這是紀曉嵐說的話。
  在西山,康熙皇帝就問他,你怎麼了,怎麼回事?哎呀,老臣呐,好久沒回家了。
  他好多日子沒回家了,康熙怎麼樣?就賜給他兩個宮女。倆宮女陪他,你說這紀曉嵐的事兒。
  我現在就是張狂。

晚年張學良和趙四小姐
  我這人最好扯的,什麼話都扯。要是沒有太太、沒有女人,我更會扯淡,喝點兒酒(太太)就警告我說你不要再扯淡了。人家說老要張狂少要穩,我現在就是張狂。
  天氣熱了,我前一段感冒就是因為脫衣服感冒的,老了,歲數大了!

  我現在我不好意思說,我接觸了十一個人,這十一個人都是正經人呐。我接觸的一個小姐,我不能說這個小姐是誰,那簡直淫蕩極了,我沒看見過這樣的人呐,跟這個一般的姑娘不一樣,我從來沒看見過這個。我不能說她名字,這個人簡直啊,我跟你說她淫蕩到什麼程度,她每一回見我面,不管在誰家,她一定要來這個。
  她這人奇怪了,她從來不跟我說實話,後來我並不太喜歡她。

  那我說你跟什麼人學來的?她就不說,不說啊!我這人最不喜歡人家不跟我說實話了。我喜歡女人我問她事,她就告訴我,我就喜歡。她不告訴我實話,我說算了,我不讓你說了。
  這個人那簡直是,我所接觸的女人,就是賣淫婦都有,(但)都沒有她這麼淫蕩。我說這話,就是(說)這人和別人不一樣的。

  我有一次去跟她告別,我要走了,就去看她,見她一下,我說我要回東北去了。我剛要走,她說你就這麼走了?非要來這個不可,你說這人奇怪不奇怪?她需要,她一定需要,當然我也曉得她一定旁的男人還有,但是,她絕對不告訴我別的男人誰,我想不明白她怎麼會這樣。

  後來這個人更好玩,我給她拿錢,把她送到美國去了,她跟老先生就是蔣先生的那個親戚,在一個船上。後來她回國了,到美國念書回來了,她是上海中學的學生,她回來了,我到旅館去看她,她頭一件事就要求這個事。我跟她說你到美國還不有的是男朋友嗎?你怎麼解決呢?她說那你管我怎麼解決呢?我說,這個性欲高不高男女也不一樣,我看她大概非常需要。

  我跟你講,這人呐,我想我這個人也是天生的不同。這人的年齡、生活不同,對男女關係的要求也不同。
  對葉公超我看出了一件事兒,我不說這女的是誰,我不能說啊。

  我看出一件事,很怪。那個時候我不瞭解葉公超,葉公超與太太不和。有一次葉公超在病院裡養病,我看見一個女人來看他,我就很奇怪,這個女人來看他幹什麼。我不能說這個女人是誰,不是說是誰的太太,而是一個商家,很有名的一個商家的太太。我也認識這個太太,我還很奇怪她怎麼來看他呢?那你這一說我就明白了,他是好色。那個太太長得相當漂亮。不過我不曉得葉公超這段兒。

  葉公超,我總管他叫小葉,怎麼管他叫小葉?那時候他在梁家,我們在梁家打網球。那時候天津也很可憐的,只有梁家有網球場,我喜歡打,那麼就到梁家打網球。
  他那時候剛從美國回來,大夥要買點什麼,就說,小葉你去買點兒冰激淋,買點汽水去,支使他。拿錢要他去,就支使他。他不打球,在旁邊坐著、跑腿。我後來就一直管他叫小葉。他對旁人講:他還管我叫小葉?我跟他叔叔是好朋友。

  他後來在菲律賓的時候,寫了一個東西,他還寫西安事變,他告訴我的。他說我有個東西。這個東西到現在哪兒去了不知道。他寫的一個東西,相當於他五十年的日記差不多,裡頭有西安事變。他跟我說,這個東西交給了一個人,我甚至可以找到這個人,現在說不來他叫什麼,中國人,在美國開了一個公司。他說交給了這個人的太太,轉到了這個人手裡頭。

  他並且自個兒說:我死了以後,最好是五十周年的時候發表。
  這個事情因為蔣先生也知道了,蔣先生就叫我去給找這個東西,我特別托人去,這個人不提,說我不知道。那麼這個東西到底是在哪兒就不知道了。

有人就說,它在另外一個外國人手裡,不知道了。

  孫中山我見過一回,病重的時候,在天津。
  你知道他的病怎麼來的?就因為見我父親以後病的。他本來有病,見我父親那天很冷,大概屋子裡很熱,感冒了,所以,病情發作了。
  他病重的時候,我去看過他,晚上去的。孫先生跟我說了幾句要緊的話,我到現在還記得。他對我說啊,現在國家的責任就在你們年輕人身上,你是東北人——當然他不是特別指我的身份地位。——你們介乎日、俄紅白這兩大帝國主義勢力之間,你們很難應付,尤其是你們東北的年輕人,責任就更重。

  這是我見過他的一面,生活中我有好多總理給我寫的信,都是總理簽字的,我想不起來擱哪兒了。

  顧維鈞麼?當年我們擱北平的時候,我有一個女朋友,這個女朋友,你要問我,名字現在我也可以說。他看中了,他要我給他介紹,我說我才不給你拉皮條呢,你願意去你去,你什麼你都整?我說你什麼你都想,他就讓我給他介紹,我說我才不給你介紹呢。

  顧維鈞這個人,我非常佩服,這個人呐,我批評他,實在是個能幹的人,但是他不賣力氣。他要是真賣力氣他真行,可是他不賣力氣。這個人,我跟他我們兩個人過得很好。
  梅蘭芳看到他,都打千啊,所以後來我們到上海,梅蘭芳看見我就躲開,不好意思,名人是一個原因,我們是看他毫不客氣啊。

  我們奉天有一句話,非常到家的一句土話:洩底就怕老鄉親。你是怎麼回事,我都知道。他不願意讓人家知道這事,他已經是名人了嘛。
  我跟他兩家很好,我們倆在一起,他太太也知道。我們在巴黎要出去玩去,他太太說叫他帶你去玩去。我在巴黎我也不會說法文呵,她說叫他帶你去嘛。
  跟顧太太熟呀,我就是跟他後來的太太在一塊玩。楊**還在的時候,那時候他倆就是公開的秘密,一點也不在乎,他們兩個人,尤其是這個楊太太,一點也不在乎,我真佩服她。我們在一起打牌,在一塊玩。

  那時是西安事變之前,我總在楊**家裡打麻將,他們倆我們嘴裡誰都不說,不過心裡都明白。看他倆的樣子,他跟楊**的太太恐怕早就有關係了。為什麼呢?楊**的太太生了一個小姑娘,小姑娘我看那已經三四歲了,那跟這個顧長得一模一樣的,那長得!

  我跟你不說正經事,咱們說扯淡的事,我們打牌,我心裡明明白白的,就不講他什麼事了,不給他講穿了。我們在楊**家裡打牌,外頭有事請客,要到外頭吃飯去,牌也不打了,還說什麼啊?就走吧。他們兩個一定要上樓,要去待一會,兩個人幹什麼啊?明明白白地幹什麼去啊!吃完飯各人回各人家,散了,他倆一定上樓,她就一點也不在乎。

  我在楊**家裡打麻將,顧太太來了,拽著顧走,顧坐那兒就不走,這個顧太太指名罵楊**的太太,指名罵,你這個不要臉的東西!這顧太太拿著茶水,給顧的頭上嘩嘩嘩地澆下去。顧呢,我就是不動彈。澆完了,她也沒辦法了,走了。她當我們面罵楊的太太,罵的那個話,不好聽得很呐,那楊的太太也坐那兒,也不動。我們在那兒也不好意思。
  這個楊啊,也很奇怪,我跟他也很好。這個男人啊,他真的奇怪,他跟我們講過,他說,外頭的人都說我太太跟顧有關係,我說我看不出來。

  可是呢,他也幹他的。楊另外有個女朋友,他這個女朋友是誰呢?那個駕飛機的叫什麼,你知道不?一個女的,那時候女的會駕飛機的,恐怕就她一個人。他跟她倆,公開地。他一天也不在家,我們在這兒玩沒他,他就跟那個女人去玩去。所以我們那時候說笑話,我們就在後頭說笑話,說他幹他的,她幹她的。就是哥倆分家,你懂得不?各人幹各人的。

  顧太太,不是現在的太太啊,看見我,說我喜歡她。我說你別往你自己臉上貼金。

  她是怎麼回事呢?大概她是這麼一段事情,當年顧逃亡的時候,住在北京飯店,我去拜訪她,拜訪她是要打聽顧的消息。她就很隨便。她比我大差不多那麼一倍的歲數了,我討厭她透了。

  顧太太最壞,我不理她,她恨透我了。我和顧是好朋友,她有的是男朋友,我和她毫不客氣,我做的一些事情她氣死了。顧太太過三十幾歲的生日,我找到一張她的相片,上面寫著年月日,要按相片上的時間推算,那她當時才兩歲。我就說,你們看,這顧太太兩歲的時候就長得這麼大。這就是我幹的事。我看見有什麼毛病,馬上就給她說出來。

  她和我已離婚的太太很好,一起打牌,她偷牌。就這麼一個人。
editorial
Posts: 1909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汪精衞和張邦昌

汪精衞的《雙照樓詩詞?》最近由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詳注本,汪精衞一時又成話資。或說他錦心繡口,文如春華;或說他苦心一片,不惜英名自毀,與蔣介石密約,一個抗日以衞國,一個投日以保民,「蔣為其易,汪為其難」云云。

汪精衞文章,我幾乎沒有讀過,只是小時看到他《民族的國民》一文:「嗚呼!吾今將述二百六十年來貴族政治,若鯁在喉,慘不欲吐,然有脅我窘我,使我不能不言者。」魚骨在喉,應是吐而後快。汪精衞竟然「不欲吐」,那是我無法理解的,汪文於是從此不讀。

當然,不讀汪文,也會聽過他一九一零年謀刺滿清攝政王,不遂被執,獄中口占的一絕:「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按「引刀」即自己舉刀。《列女傳》卷四載:春秋梁王聽說有寡婦高行者,風華絕代,派國相往聘,高行不從,「援鏡持刀,以割其鼻」,絕梁王思慕,後世因以「引刀割鼻」說婦女貞節。汪精衞不是要舉刀自刎,即使押解刑場斬首,也只能說「殺身成一快」,「引刀」不知應怎樣解釋。

但文章事小,且說國事。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日本首相近衞文磨發表文告,說要「徹底擊滅抗日之國民政府,而與新生之政權相提攜,以建設東亞新秩序」。十二月二十九日,汪精衞就發表所謂艷電響應。為了做「新生政權」首領,他赴東京朝見日本天皇,一九四零年三月在日本卵翼之下,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從此直到一九四四年病死日本名古屋,沐盡日皇恩德,這一切都班班可考。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攻陷汴京,俘虜徽、欽兩個昏君,立宋相張邦昌為帝。張邦昌大驚,想自殺,左右勸止,說不順從金人,金人或會屠城:「相公不前死城外(早前不戰死),今欲塗炭一城耶?」張邦昌不得已,勉強即位,見百官下拜,「但東面拱立」,不敢像國君那樣南面而坐。金人去後,張邦昌失去靠山,不能自安,就退位以迎康王,即後來的高宗皇帝。他上書辯白說:「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但當時朝野還是鄙薄其人,名臣李綱還主張把他處死:「是宜肆諸市朝,以為亂臣賊子之戒。」史家也把張邦昌列入叛臣傳。畢竟國破之前,他蠹國亂政;國破之後,又做了金邦傀儡四十多天,「謂有其迹而無其事,不可也;謂有其事而無其志,不可也」(《宋史》卷四七五、《四朝聞見錄》乙集)。

論附敵求榮,汪精衞所作所為,百倍張邦昌。但我還是不要再說什麼吧。時代不同了。請看香港文匯報網二零一零年七月二十七日一篇鴻文的評語:「汪精衞絕對是英雄。」

古德明
editorial
Posts: 1909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我來告訴你希特勒為什麼捕殺猶太人

發表於:2012-10-14 18:20:09
作者:gfgfgxg2342

50年來,人們對希特勒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屠殺600萬猶太人這一歷史懸念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分析。現在歐洲頗見流行的觀點有二:一是“目的論”;二是“機能論。”然而,從他們分持的這兩種觀點的實質內容來看,在歷史邏輯上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存在與史實明顯相悖的現象。

“目的論”者認為,希特勒殺害猶太人是出於爭霸世界的目的,這是一種按常規邏輯的推論。果真如此的話,那麼,希特勒為什麼不反對其他反抗其爭霸世界的民族實行像對待猶太人那樣的滅絕政策呢?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清楚,二占期間,歐洲各國人民包括德國人民在內,為了反對希特勒爭霸世界的企圖及其法西斯暴行,進行了英勇不屈的半爭。歐洲各國民族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已經構成了希特勒橫行的嚴重障礙。但是納粹黨徒們自始至終卻沒有像對待猶太人那樣來對待這些歐洲當地民族,也就是說,希特勒自始至終沒有對這些當地民族採取種族滅絕政策和暴行。人們不禁要問,希特勒為了實現自己的罪惡目的,為什麼只對猶太人採取了這一慘絕人寰的暴行,反而對有礙於其目的實現的其它民族“網開一面”呢?顯然,“目的論”

“機能論”者認為,數百萬猶太人慘遭殺害是法西斯在戰事失利之際一種報復心理及補償心理驅使的行為。這種推論更顯得乏力。二戰史實顯示,納粹德國在戰事上的真正失利,應當以1943年2月2日結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為標誌。客觀地說,在此以前,德軍在軍事上一直處於進攻態勢,納粹德國領導集團內部在戰略思考上甚至連戰事失利的預感都不存在。但是,法西斯在戰事失利以前的時間裡,早就開始了屠殺猶太人的罪惡。1939年9月,二戰爆發不久,德國法西斯佔領波蘭後,殘酷殺害了無數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其中絕大多數是波蘭籍猶太人。1941年6月23日,“旺湖會議”通過“最終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決議之時,納粹德國在歐洲戰場上,軍事實力仍處於優勢。這史實無可辯駁地告訴人們,希特勒屠殺數百萬猶太人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逐步升級的暴行。

實事求是地講,不論是“目的論”還是“機能論”,均未跳出通常人們在社會歷史領域探討歷史事件的一般思維框架的束縛。人們在考察人的行為或歷史事件、探索其產生的原因時,往往首先考察其動機如何。至於為什麼產生如此這般的動機,而不產生如此那般的動機則探究得不夠。“目的論”或者“機能論”,雖然它們的具體內容各異,但就二者的實質而言都可歸到“動機論”之列。其實,尋得動機只是認識人的行為或歷史事件的入門。若能以此為契機,深入研究,就不僅能挖掘到真正的原因,甚至有可能證實自己原先發現的動機是否確切,從而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看法。實踐告訴我們,人的動機在很大的程度上還不是產生行為的原因,動機只是原因到行為的仲介,原因是複雜的。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和消失,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現實原因。人的行為、歷史事件也莫不如此。人的行為具有目的性,但這不等於說目的性就一定是構成行為的原因,最多也只能權當原因的某一要素,甚至有的情形其目的就是其行為本身。就其全部內容而言,原因無一不是深沉的。希特勒殺害600多萬猶太人,其目的顯而易見,那就是要滅絕猶太民族,究其原因的話,那就是必須回答他為什麼要滅絕猶太人。


從史料上分析來看,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的暴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互相聯繫而又逐步升級。
第一階段:自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臺到1938年11月9日上演“砸玻璃之夜”醜劇的前夕為止。這一階段,納粹德國反猶的核心是從限制到剝奪猶太人的公民權利,從形式上講,基本上保持著“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溫和”狀態,實質卻是為他們為最終消滅猶太人掃清經濟上和政治上的障礙。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當選為德國總理,此後,就開始了他瘋狂迫害猶太人的行動,從此,災難就降臨到猶太人頭上。最初,納粹德國採取抑制猶太人的措施。主要是禁止猶太人當公務員、法官、律師、醫生等;不許猶太人進入公共娛樂場所;不向猶太人商店購買商品。這一政策的實施,限制了猶太人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的權利,使德籍猶太人的社會地位降為“次等公民”。

1935年9月15日,納粹黨在紐倫堡召開了代表大會,這次大會使抑制猶太人的政策進一步升級。希特勒在會上宣佈了剝奪猶太人公民權新法律,使猶太人再次由“次等公民”降為無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國家居民”,從此失去了作為公民應有的權利和一切法律保障。接著,納粹德國根據這個新法律,強行把這些“國家居民”驅趕出境,移民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從而完成了從限制到剝奪猶太人權利的升級。

第二階段:自1938年11月9日的“砸玻璃之夜”至1942年1月20日的“旺湖會議”為止。這一階段,納粹德國反猶的核心是從基本人權上剝奪猶太人作為人的生存權利,形式上完成了對猶太人從財到命、從靈到肉的浩劫的一切準備,即守成了由“文”到“武”的浩劫的過渡,最後剩下的只是最終從肉到體上消滅猶太人了。

1938年11月9日,經過希特勒及戈培爾等人的精心策劃,由納粹領導集團的導演和慫恿,爆發了史稱“砸玻璃之夜”(又譯“水晶之夜”)的反猶慘案。這天晚上,德國各地以及奧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走上街頭,揮舞棍棒,對猶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進行瘋狂地打、砸、搶、燒,公然迫害和淩辱猶太人。在這一慘案中,據統計有36名猶太人被殺害,36名重傷,267座教堂被焚毀,7500餘家猶太人商店被搗,3萬餘名猶太男子在家中被捕,押往達豪、布痕瓦爾德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嗣後均被害或折磨致死。經濟損失僅砸玻璃一項就高達600萬馬克之巨。

醜劇發生後的第3天,納粉德國的多名部長在戈林的召集下,召開了一個專門研究猶太人的會議,策劃著剝奪猶太人作為人應有的尊嚴和權利。迫使猶太人把焚毀的教堂清除乾淨,修成停車場供德國使用;強制每個猶太人佩帶一個具有侮辱性質的標記;強迫受迫害的猶太人向納粹賠償10億馬克。正如有的史學家所說:“這次暴行和接著根據其目標所採取的措施使得沒有任何組織的猶太人的生活陷入了絕境。”

1939年9月,納粹德國侵佔波蘭,大肆殺害猶太人,從此,開始了大規模實施殺害猶太民族的行動計畫。次年春天,納粹德國領導集團在積極策劃對猶太民族的種族屠殺時,把這項罪惡的任務交由黨衛隊的保安處和秘密員警的特別行動隊執行。

1943年6月23日,蘇德戰爭爆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了最艱難的歲月,同時,希特勒擄殺猶太人的罪行進一步加劇。跟在進攻部隊後面的黨衛隊和特別行動隊採用了世界上最野蠻最殘忍的手段來消滅猶太人。這些被害的猶太人全是在毫無防範的情形下遭殺害的。據一名叫萊斯基的党衛隊高級軍官、俄羅斯中部員警指揮官後來證實:“令人吃驚的事實是,他們毫無準備,完全被打個措手不及。先前製造的說法是猶太人正陰謀獨霸世界,有高度的組織。此事證明這全是謊言。沒有一個民族對自己的災難竟如此不加防範。什麼準備也沒有,絕對沒有。”滅絕行動按原計劃例行公事式地從容進行,到了一處,他們“立即從當地居民中得到拉比和知識份子的名字,召他們來,命令他們去召集當地所有的猶太人來登記、註冊,以便於重新安置。猶太人居民對納粹的計畫一無所知,往往信以為真。”證詞中所說到的“重新安置”就是指殘殺、活埋和押送集中營。這名指揮官還敘述了其中的慘景。由於當時蘇聯的傳播媒體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規定,沒的報導納粹的反猶罪行,使得大多數的蘇籍猶太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死神已經臨頭,而未採取任何防範措施,束手待斃。在整個歐洲戰區,一場對猶太人的擄殺性浩劫全面拉開了。

第三階段:自1942年1月20日,臭名昭著的“旺湖會議”開始至二戰反法西斯戰爭使納粹德國的覆滅為止。這個階段,納粹德國反猶的核心是“最終解決”猶太人,形式是徹底的殘暴、駭人聽聞的殘殺,實質就是最終實現滅絕猶太人。

1942年1月2日,在納粹秘密員警頭子海德里希的主持下,召集了包括蓋世太保頭子繆勒在內的14個部門的高級官員,在旺湖(又譯萬湖)旁邊的一座別墅裡開會,研究佈置大規模系統屠殺猶太人的計畫,會議通過了“最終解決”的辦法是把猶太人運到東方勞動,“其中大部分毫無疑問是將通過自然減少的方式消滅”,“對於最後留存的抵抗最強的那部分人,必須以相應的方式處置”。說穿了,“最終解決”的辦法,一是把猶太人毒死或折磨致死,二是酷刑處死,一句話就是最終消滅。

“旺湖會議”後,納粹德國全面實施了大規模滅絕猶太人的措施。根據當時負責搜捕和消滅猶太人的黨衛隊一級突擊隊長艾希曼1944年8月的一次談話證實,那時死于滅絕營的人數有400多萬,被用其他方式殺死的人數有200萬。其中除了極少數其他民族的反法西斯人士外,絕大多數是猶太人。

追述歷史,是為了說明問題。上述史實表明:①在希特勒獨裁統治的12年多的時間裡,他所推行的一系列反猶滅猶政策,都是旨在剝奪猶太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直至肉體上滅絕他們。所有這些,只是形式和程度上的差異,而不存在實質性的區別。當一個人被剝奪了作為人的各項生存權利時,從肉體上消滅就只剩下時間的問題了。所以,完全可以這麼說,希特勒的殺機貫穿了其反猶滅猶的逐漸升級的三個階段之中。如果硬要加以區別的話,那麼,第一階段可謂是為殺機作各項準備;第二階段則是顯露殺機;第三階段應該定性為全面實施殺機。“旺湖會議後,納粹屠殺數百萬猶太人只能看作是希特勒“最終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最終一步。實際上,種族報復、種族仇殺早就開始了。②希特勒的殺機是針對滅絕整個猶太民族的,而對其他民族從未開啟此殺機。這絕不是他的仁慈。這裡面深藏著希特勒製造這個歷史之謎的特定邏輯性,這就成了我們解開這個歷史懸案的契機。
editorial
Posts: 1909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20121109105913825.jpg
20121109105913825.jpg (70.33 KiB) Viewed 9847 times
20121109110005505.jpg
20121109110005505.jpg (76.07 KiB) Viewed 9847 times
20121109110019914.jpg
20121109110019914.jpg (56.68 KiB) Viewed 9847 times

沉睡千年的秦始皇陵十大謎團


正評秦始皇之功過是非

西元前259年農曆正月,一個長相並不特殊的男嬰在趙國邯鄲降生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

在中國人的眼裡,他是千古第一帝,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此人,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

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俘虜了齊王建,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可惜,他50歲便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臺”結束了其輝煌的一生。

儘管後世有人不斷唾駡他是獨夫民賊,即便是現行教科書上也指責其因實施暴政而遭口誅筆伐,吾獨以為:因他能完成中華統一大業而名垂千古!

有道是:“瑕不掩瑜”,但就其死後仍震恐各路諸侯未敢輕舉妄動,其帝王氣魄足使後世帝君莫敢望其項背!

揭沉睡千年的地下皇陵十大謎團

話雖如此,幾千年來,秦始皇的身世、生平仍引起後人紛爭不休,就連座落在驪山腳下的始皇陵也因眾多未解謎團而倍受關注。本文從其十大謎團說開來。

謎團一:巨大陵寢神秘莫測。關於秦陵地宮,曾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只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鬥轉星移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寶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給名曰張善的官吏,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始皇陵……這類神奇的傳說更是給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眾所周知,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從登上秦王大寶伊始,陵園工程也隨之運作了。據史載,陵園工程的修建直至始皇臨死時尚未竣工。二世皇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告竣。

20世紀60年代之前所有關於秦始皇陵的推測只能停留在文獻記載與傳聞的基礎上。1974年3月29日,當下河大隊西楊村生產隊的幾位農民一鐝頭驚醒了沉睡的兵馬俑之時,它們立刻震驚了世界。這一驚人的發現,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紗的一角。

當一號俑坑全面勘探試掘不久,又在一號坑北側20米處發現二號兵馬俑坑、三號兵馬俑坑和一座甲字形大墓。單就兵馬俑陪葬坑而言,它占地達20,000多平方米,有真人真馬相仿的陶俑馬8,000餘件,青銅兵器數十萬件。這件規模宏大的陪葬坑不僅在中國,甚至在世界陵寢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謎團二:幽幽地宮深幾許?關於此問題,司馬遷筆下僅留下極為簡略的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但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

謎團三:地宮設有幾道門?秦陵地宮門道數量問題,其實《史記》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學者們的重視罷了。《史記》清楚的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複出者。”

謎團四:始皇陵“上具天文”的玄機。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曾推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應當是在墓室頂繪畫或線刻日、月、星象圖,可能仍保存在今日臨潼始皇陵中。

近年來,西安交大漢墓發現了類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畫。上部是象徵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則是代表山川的壁畫。由此推斷,秦陵地宮上部可能繪有更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下部則是以水銀代表的山川地理。在這座有著象徵天、地的地下“王國”裡,秦始皇的靈魂照樣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統治著這裡的一切。

謎團五:地宮埋“水銀”之謎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驗證秦陵地宮埋水銀這一千古懸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題條件。地質學專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後兩次來始皇陵採樣。經過反復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

科學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於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現代科技終於解開了地宮埋“水銀”的千古謎案。

謎團六:秦始皇陵究竟藏有多少珍寶?《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還有什麼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造型之準確,裝飾之精美舉世罕見。

之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禦官俑為木質外,其餘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麼,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緻是可想而知的。

謎團七:秦始皇使用何種棺槨?《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一句“下銅而致槨”的含糊記錄。於是有學者據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但從文獻記載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銅棺。

《史記》、《漢書》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這裡“漆塗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恐怕只能是木質的了。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塗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

謎團八:地宮有沒有空間?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為豎穴式。墓內應有“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李斯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地宮明顯有個外殼。按理這段話不會有假。

謎團九:自動發射器的神秘功能。《史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指的是這裡安裝著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如果記載屬實的話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秦代曾生產過連發三箭的弓弩。當外界物體碰到弓便會自動發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產如此高超的自動發射器,令當代人自慚弗如。

謎團十:秦始皇遺體保存是否完好? 20世紀70年代中期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的發現震驚中外。其屍骨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由此,可以推測秦始皇的遺體也會完好地保存下來,秦代應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

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時節,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間隔近兩個月。根據當代遺體保護經驗,一般遺體保護須在死者死後即刻著手處理。如若稍有延誤,屍體本身已開始變化,恐怕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秦始皇遺體途中就開始腐敗,屍體運回咸陽等不到處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據此推測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一點斷想
不過,筆者認為上述謎團僅是解答秦陵眾多謎團之冰山一角。隨著我國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測技術的實際運用,秦陵地宮終有一天將再次震驚全世界。
話說回來,我們在佩服古人有相當了不起的智慧同時,也該思考秦始皇修陵的初衷,即追求功高五帝,德比三皇。他殫精竭慮勤奮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帝國的明天。
然而,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千秋萬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萬歲萬萬歲!
editorial
Posts: 1909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184959_616.jpg
184959_616.jpg (46.51 KiB) Viewed 9828 times
中國歷史上最妖嬈迷人的女子

中國古代的美女多的是了,像最為有名的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貴妃四大美女之外,還有一位美女比她們的容貌也毫不遜色,那麼她究竟是誰呢?她就是被後世稱為最為妖嬈迷人的“性感女神”夏姬。


夏姬(生卒年不詳),春秋時代鄭穆公的女兒,母親為少妃姚子。她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美女,因為嫁給陳國的夏禦叔為妻,因而稱為夏姬。

其實夏姬她的名氣不在中國四大美人之下。按照歷史的記載和後人的演繹,夏姬曾與三個國君有染,故被稱為“三代王后”;她引發了三場規模宏大的戰爭,令一個國家滅亡,另一個國家因她而崛起。她因先後嫁了七次,被稱為“七為夫人”;而“九為寡婦”則是據說有九個男人死于她的采補術下。

現在看來,上述說法並不可全信。但夏姬是一個顛倒眾生的人間尤物確是眾口一詞,毋庸置疑。她具有驪姬、息媯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至於說她曾得異人臨床指點,學會了一套“吸精導氣”之方與“采陽補陰”之術,因此一直到四十多歲,容顏的嬌嫩,皮膚的細膩,仍然保持著青春少女的模樣,則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編造。

夏姬絕色誘人,一直是各國君臣追逐的對象。在群雄林立的春秋亂世,身處於列強夾縫中的小國公主,夏姬的一生註定要輾轉各國,飽經滄桑。在亂世之中求生,靠出賣青春美色苟延殘喘,也真是非常可憐的,但是至今還是有髒水不斷潑在這個弱女子身上。說什麼中國最早的職業妓女,什麼最傑出的妓女,實在是荒謬之極。

紅顏薄命,令人唏噓!
孔聖人曾經說過:堂堂七尺男兒的泄治尚且敵不過陳靈公的昏庸,更何況一個美麗性感的弱女子夏姬,她可從來沒有主動勾引過誰啊。

有很多史學家,都曾經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夏姬在50歲左右,容顏老去的時候仍然能得到屈巫的真愛。給她一輩子的承諾?而這一個屈巫卻是一個非常有智慧和名望的謀士,這樣有名望的人絕對不會因為夏姬的美麗性感選擇她。

筆者十分清楚夏姬,這個讓世人稱為淫蕩的女人對品牌形象的不利。

不過她認為在那個亂世的年代,男權的社會。一個成年男性對命運的安排尚且無能為力,(比如陳國大臣泄治)更何況是一個柔弱而又擁有絕色容貌的女子,夏姬她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唯一她能做的,只是為了自己的兒子,親人,和愛自己的人堅持努力地活下去。

首先,夏姬她是美麗的,但並不是人盡可夫,淫蕩。因為她忠於自已的愛情,在她嫁給夏禦叔的時候,並沒有聽過她與其它男人苟且的事情。而往後也是如此。
一個女人,拿到現在來講,如果她與前任老公的婚姻不存在了,那麼她和其他男人發生關係,這沒有什麼問題的。食色,性也……人有這個需要也是正常的。
但不管怎樣,自從嫁給了巫臣以後,史書中再沒有關於夏姬的緋聞了。

夏姬最後的歸宿及歷史的記載也證明了這個美麗性感的女人擁有的絕對不單止是漂亮的容顏。她還有忠於愛情的信念,她還是一個十分有才華的女子。只是這些都被人們埋沒了。
夏姬擁有的絕對不單只是漂亮的容顏。她還是一個有愛情道德,非常有才華的美麗女子。只有這樣的女人才能讓屈巫拋卻家族甘心和她過一輩子。

縱然,她的一切事情都是真的。那又有什麼呢?每個女人在遇到那個男人之前,都是一隻花骨朵,也許叛逆,也許瘋狂、也許荒唐,也許遇到過不少愛情騙子,人渣。但請記住,其實她們一直悄悄等待,絢爛綻放的那個時刻……等待那個承諾真心愛她一輩子的男人。

無論如何,夏姬這個名字的背後有一段傳奇,她代表種一種美麗和精神。夏姬與屈巫的愛情是偉大而又浪漫的,哪怕是過了千年,萬年。那短短的四個字:“歸!吾聘女”依然令不少渴望得到真愛的女孩們魂牽夢縈,為之動容落淚。
editorial
Posts: 1909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一代名妓薛涛的爱情经历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薛涛十四岁时,父亲去世。她为了维持自己和母亲的生计,作了诗乐娱客的诗妓,凭借自己的美丽容貌和绝世才华,她快就成了成都名妓。

后来,薛涛在她的生命中,遇到了她的白马王子元稹。他们一见钟情,当时薛涛已三十八岁,而元稹小薛涛十一岁。

元稹9岁能文,16岁明经及第,24岁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举制科对策第一,官拜左拾遗。是中唐时期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世称“元白”。当时薛涛在诗坛已有盛名,令元稹十分仰慕,只恨无缘一面。直到元和四年(809年)元稹任监察御史,奉使按察两川,才有机会托人与薛涛相识。三十八岁的薛涛,成熟且有魅力,才情俱备,年老色未衰,吸引了亡妻的元稹。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共同赋诗吟词,好不惬意。时薛涛已经38岁,对迎来送往的诗妓生涯早已颇感厌倦,见到元稹,即有托身相许之意。她还作过一首诗《池上双鸟》: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表达了她追求真情挚爱愿与元稹双宿双飞的愿望。然而此一段缠绵缱绻的情感,却因数月后元稹离蜀返京,从此天涯两分。薛涛在《赠远》诗中是这样描绘的:“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大约两人分手之际,元稹曾答应过了却公事之后,会再来成都与薛涛团聚。但世事难测,实际情形并不如约定的那样,元稹后来仕途坎坷,官无定所,在后来频繁的调动之中,原本比薛涛年轻的元稹,自然不能坚守爱情,加之唐代禁令官吏与妓女交往,元稹移情别恋,也就在所难免。尽管分手之后,两人也还保持文墨往来,但在元稹一面,似乎只是应付,并非如当日之信誓旦旦了。薛涛只有远望长安,掩袖悲叹,像所有盼望丈夫归来的妻子,在月缺月圆的时候,登楼寄托一份怀旧的哀思。

就中国文学史而言,两人也许算得一段佳话;但从薛涛个人的角度来说,却是一幕遥远凄清的回忆。薛涛对元稹的思念却是刻骨铭心的,她用自己的全部身心等待能与心上人再度相逢,直到她终于明白自己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暮年的薛涛索性穿起道袍,过着隐居的生活,不再参与诗酒花韵之事。她过了近二十年这种清淡的生活,在六十五岁时与世长辞。
editorial
Posts: 1909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命運悲慘的日本慰安婦,慰安夫們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麥克亞瑟率領的美軍進駐日本,一時間,日本朝野人心惶惶。因為日軍在中國等亞洲國家幹了太多傷天害理之事,所以在日本人心目中有一種傳統的看法:勝利的一方必然要淩辱戰敗一方國家的婦女。因此日本政府的思維是:為保全皇族、貴族、公卿、上層社會婦女的貞操和日本人純正血統的延續,要建立一個“性的防波堤”——招募民間女子為美軍提供性服務。於是在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的指示下,日本東京警視廳建立了“特殊慰安設施協會”,翻譯成英文就是“Recreation and Amusement Association”,簡稱RAA。日本民間稱之為“國家賣春機關”。RAA通過全國招募的形式讓很多普通百姓家的年輕女子變成慰安婦。在RAA全盛時期,在日本全國各地有約7萬名“從業人員”。

  二戰後的日本,RAA為美國大兵徵集日本年輕女性做“慰安婦”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RAA奉命為美國女兵在日本徵集年輕男性做“慰安夫”的事,卻很少有人知道。美國女兵為何需要“慰安”呢?據說,這是因為美國講求“在一切方面男女平等”,美國軍隊認為“那些為國家在戰場上拼命的女性一樣擁有享受勝利的權利”。既然男大兵可以有慰安婦,那女大兵也可以有慰安夫了。

  相對於命運悲慘的日本慰安婦,慰安夫們的境遇很不錯。在由日本昭和研究所編著、日本仙台大學教授百瀨孝監修的《知道戰後的日本嗎?——佔領軍對日本的統治和教化》一書中,收錄了當時一名“美軍女性士兵用慰安夫”的故事。

  這位名叫赳田純一的慰安夫是在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為進駐名古屋的美國女兵而招募的。當時美軍對RAA招募來的日本民間男子,首先全部進行了嚴格的身體檢查。從心臟、胃、眼睛到皮膚、肌肉、血液、尿液,還有性病、痔瘡等都進行了嚴格的檢查,給每個體檢合格的年輕男子分配一間房子。

  赳田純一迎來的第一名“客人”就是之前對慰安夫進行考核的女下士。這個女下士當初一眼看中了他,並將其留了下來。他對女下士身材的描述是這樣的:“乳房猶如兩個飯盒(日本飯盒是圓筒形的),她的腰讓人想起故鄉的牛。”

  慰安夫們的“工作”是每隔一天“出勤”,日工資3美元。此外還會得到牛肉、黃油、乳酪等“只要是用於恢復體力,拿多少都行的東西”。那時普通日本百姓每天只能吃山芋,並且還吃不飽。慰安夫這份“工作”算是很難得,就是體力上有些吃不消!半年時間內,女下士除處理必要的軍務以外,剩下的時間全部要這名慰安夫“服侍”。當這名女下士返回美國之時,還“止不住地流下熱淚”。

  此外在日本歷史學家田中利幸發表的題為《為什麼美軍無視從軍慰安婦問題?》的文章中還披露,“日本慰安夫也提供給美軍中同性戀士兵和從軍護士等”。

  慰安婦以及慰安夫們的犧牲,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知道戰後的日本嗎?——佔領軍對日本的統治和教化》一書中記述:從二戰後到日本在後來的朝鮮戰爭中經濟崛起這段時期內,雖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但是慰安產業的確是給日本創造外匯最高的行業。

  可是面對日本民間女子、男子的犧牲,日本政府沒有絲毫歉意,談及這段歷史也是一副“滿不在乎”的腔調,RAA也成為日本歷史上不願揭開的一頁。在RAA成立30年後,日本記者大島幸夫採訪當時RAA計畫的執行人、日本原警視廳警視總監阪信彌,阪信彌的談話被收錄進了日本二戰史籍《原色的戰後史》,阪信彌在採訪中說:“都現在了,為什麼還提那件事情?真是低水準的問題!當時因為近衛文麿對於日本兵在支那(日本對中國的蔑稱)對支那婦女所做的事情很有體會,所以出於挽救大和撫子(日本女性的總稱)的目的,才把我叫到首相官邸交給我這項任務的。RAA問題又不是一個左右國家命運的問題,只不過是一個芝麻粒大小的問題罷了。雖然有人說那些被招募做了慰安婦的女子就像是祭祀時的供品一樣被犧牲了,但是那只不過像是‘火災現場圍觀者們的議論’一樣,都是人們的想像。再說當時日本政府有別的辦法嗎?也正是因為那樣才使得日本女性躲過了‘貞操危機’。”
editorial
Posts: 19093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歷史故事、掌故、軼事

Post by editorial »

項羽為何寧可自刎也不過江:缺乏忍辱負重的意志
2012-11-30 13:24

  本文摘自《歷史密碼III:千古之謎終結解讀》,作者:文裁縫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霸王,關於他的傳說汗牛充棟,這其中又以他自刎烏江最為慷慨悲壯,在民間流傳也最為廣泛。關於他的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是以南宋詞人李清照為代表,她在《烏江》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做出高度評價和讚揚;一種是以晚唐詩人杜牧為代表,他在《題烏江亭》中寫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認為項羽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決心,對他自刎烏江的決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評價。幾千年來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著,那麼項羽當年為什麼選擇了自刎,而不是過江呢?

  根據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

  在這種說法中,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據《史記》記載,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夜聞四面楚歌,非常吃驚,便起身飲酒,此時“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據漢初陸賈的《楚漢春秋》記載,虞姬當時愴然拔劍起舞,並和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揮劍自刎。項羽是個爭強好勝、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愛的侍妾被逼自殺,心中既傷心絕望,又十分羞愧,自尊心受到強烈打擊,再加上當時楚軍傷亡慘重,“虞姬死而子弟散”,所以當項羽帶著殘兵敗將逃至烏江畔時,頓覺羞恥難當,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於是選擇一死了之。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自殺是想結束戰爭,消除百姓因戰亂帶來的痛苦。據《史記》記載,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於是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意思是想通過兩個人的決鬥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說明項羽的確有可憐天下蒼生的情懷。當項羽率殘兵敗將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時,想到渡江以後還要捲土重來,重新進行一次楚漢戰爭,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於是選擇犧牲性命來結束連綿數年的殘殺,還天下一個太平世界。

  但這種說法帶有太多的猜測成分,也與項羽的好戰殘暴性格不符。項羽當年曾經坑殺二十萬秦兵,火燒阿房宮三個月,是一個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為了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殺身亡。他之所以要約劉邦單打獨鬥、一決勝負,很可能是出於一種計謀,因為以項羽的個人能力,打敗劉邦簡直就是易如反掌,不過劉邦也沒有上當。當項羽失敗逃至烏江時,萬念俱灰、狼狽不堪,心中不免感慨萬千,此情此景下重新喚起他可憐天下蒼生,願意以一己之死來結束戰爭的念頭也有可能,但這頂多是項羽走投無路又放不下臉面時的一種自我安慰,將它視為項羽自殺的主要原因卻是不妥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不是不想過江,而是根本沒有機會過江。我國著名學者馮其庸在其文章《項羽不死於烏江考》中,詳細論證了《史記》、《漢書》、《楚漢春秋》關於項羽之死的描述,指出《史記》有關項羽之死的全部文字,除《項羽本紀》中有“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船待”兩處涉及烏江外,其餘無一處寫到項羽烏江自刎。反倒是明確提到:項羽“身死東城”,“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等。他還通過《括地志》和《江表傳》等篇章作了關於地理位置的考察,經過實地查勘考證,項羽確死於東城,即今天的安徽定遠縣,此地離烏江有120千米。至於《項羽本紀》中兩處涉及烏江的記述,馮先生認為是司馬遷記敘上的錯誤,並導致了以後的以訛傳訛。

  這種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計正山先生依據《史記》、《漢書》中的“灌嬰傳”,認為項羽並非在烏江“自刎而死”,而是在定遠東城就被“搏殺而死”。垓下之圍中項羽倉皇失措,帶領八百兵馬突出重圍,往江東方向逃跑。長江以南是項羽的勢力範圍,是他發跡崛起的地方,即使在楚漢戰爭後期,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尉等依然服從項羽,聽從項羽調遣,尤其是南楚臨江王共氏,直到項羽死後仍忠於項王,抗拒劉邦。如果項羽順利渡江,完全可以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再一次擊敗劉邦。所以項羽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渡過烏江,但逃至東城時被漢軍包圍,混戰中即被灌嬰殺死,而烏江離東城還有120千米,所以項羽根本沒有渡江的機會,也不是自刎而死。

  但這種說法同樣充滿了推測和猜想,遭到許多學者的反對。根據《太平寰宇記》等資料記載,兩漢時期的東城縣,是江淮之間的一個轄境廣闊的大縣。從現在定遠東南的池河上中游地區,越過江淮分水嶺,包括今滁縣西南境、肥東東境、全椒西南境,直到今和縣烏江的沿江一帶。晉太康六年在設東城縣界設置單獨的烏江縣。章學誠在《和州志補沿革》曾指出:“秦為九江郡之曆陽及東城烏江亭地……晉太康元年屬淮郡,其曆陽及東城烏江亭地如故。”也就是說,在楚漢戰爭時期,東城是一個範圍廣闊的行政區域,烏江是包括在東城縣內的,因此司馬遷所說的“身死東城”與“烏江自刎”並不矛盾,而是為避免同義反復而使用的描寫方法。
  這樣看來,項羽的確是死於烏江,司馬遷所處的年代距離楚漢戰爭只有七十年左右,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而且他治學嚴謹,在項羽之死這樣的大問題上應該不會妄自猜測。而項羽之所以不肯過江而選擇自刎而死,實在是一個性格悲劇。自大孤傲、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缺乏忍辱負重的堅韌意志,是導致他失敗的主要原因。他的死雖然顯得慷慨壯烈,並為後人反復吟唱,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卻一生卻也讓人扼腕嘆惜。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