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碼頭工潮的鑰匙操在政府手中 (Page 2)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解決碼頭工潮的鑰匙操在政府手中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贏家輸家以外 檢視工潮暴露的嚴峻問題

葵涌貨櫃碼頭工潮告一段落,對於解決方案,不同角色從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理解,受創最傷的可能是香港貨運業,因為經此一役,貨運競爭力進一步受影響,流失的生意會否回流,值得注意。而且,工潮暴露貨櫃碼頭營運一些環節,與本港的貨運中心地位有較大差距,例如隨環境變遷,現行外判制度的形式和運作,是否適合營運現代貨櫃碼頭的需要,值得斟酌,政府和貨運業者必須汲取經驗教訓,以具體政策措施強化業界體質,才可以鞏固和提升香港的貨運物流樞紐地位。

貨運業是大輸家

覆巢無完卵業者難獨善其身

碼頭外判商拋出加薪9.8%,而且聲言不會再出席談判,表面上,加幅接近雙位數字,較罷工之初傳出加薪5%高很多,工人可以說勝利。不過,9.8%加幅,與資方一度提出的5+2+5(%)方案比較,相差無幾,此所以有工人表示與期望有差距;若與工人曾經提出加薪23%,其後一度退卻至爭取雙位數字加幅比較,則現在工人罷工40天所得,嚴格而言只能算慘勝,因為資方原來提出明年加薪5%的安排,已經沒有再提了。

還有一個情,就是罷工事態發展至中段期間,據知曾經有機會達至加薪12%,但是因為涉及工會之間搶奪領導權,互不相讓之下,這個機會就流失了。所以,即使就最終加薪幅度,工人能否以贏家自居,會有不同看法。發動工潮,目的為工人爭取加薪和改善工作環境,這次工潮一些轉折,反映工人利益是否為唯一考慮,不同角色從不同角度,會有不同認知。

至於資方,加薪之後營運成本增加,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資方只要增加貨運收費,就可以收回成本,只是香港貨櫃碼頭收費,在區內早已較其他港口為高,增加收費只會進一步削弱競爭力,已經有付貨人表示本港處理貨櫃費用再增加,擔心會流失生意。

綜合上述3點,此所以我們認為這次工潮只有玩家,並無真正贏家輸家的原因。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貨運業競爭力會進一步下降,很大可能成為真正輸家,覆巢之下無完卵,若貨運業受影響,業者不可能獨善其身,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來今次工潮沒有贏家。

除了從贏家輸家去理解這次罷工,今次工潮暴露外判制度的一些問題,值得關注。工人罷工得到一定社會人士支持,薪酬因素當然不能忽視,不過,在社會人士眼中,碼頭工人工作環境之惡劣,似乎爭取到更多同情。機手在駕駛室凌空工作,若遇排便、排尿需要,許多時候不能回到地面上廁所,要在駕駛室內解決,他們的「慘」,打動了不少社會人士,更突出了資方剝削的形象。

其實,機手盥洗需要屬於管理問題,只要管理得法,例如有足夠人手分擔工作,則工人有需要時回到地面上洗手間,看不到有什麼問題,現在,本港碼頭工人罷工卻以此為賣點,而且贏得廣泛同情,唯一解釋是管理不當,是未能做到人性化管理而衍生的後遺症。有關情,碼頭公司固然不能置身事外,不過,我們認為外判商應負主要責任。

外判商制度

必須與時俱進

這次工潮爆發之初,外判商如隱形人,傳媒無法接觸,到後來,涉及工潮的幾個外判商,除了個別願意面對傳媒,其他都表現得神秘兮兮,他們在工潮的表現,使人驚覺香港這個曾經舉世首屈一指的貨櫃碼頭,主要由他們做人事管理。這次工潮,外判商表現出來的管理水平,不敢恭維,說明碼頭外判制度即使行之有年,但是在環境、時勢已經轉變之下,外判能否滿足現代化貨櫃碼頭的需要,起碼是營運資方要思考的問題。

政府對貨運業寄望甚殷,視為物流樞紐其中一個主要組成部分。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表示在現有貨櫃碼頭業務基礎上,發展國際航運服務業,目標向高增值的航運業進發,這個方向正確,不過,這次工潮暴露的問題,對政府應該有所啟迪。就是:貨櫃碼頭下游服務若有問題,可能會導致碼頭停擺,則所謂高端服務,就徒託空言。所以,政府應該研究把碼頭工人納入技能訓練規劃,提升他們的質素和職能,強化整體競爭力。另外,政府應研究成立類如航運服務業議會的法定機構,發揮公權力的角色作用,這類機構,建造業議會就是一個成功例子,可以從根本上調節業界需要,防微杜漸地清除勞資對立的不利因素。

今次工潮,開創了一個工運新局面,就是社會人士共捐款約800萬元,工會因此有資源給罷工工人派發多次生活津貼,工潮能夠持續40天之久,與此有關;另外,工潮發展成為社會運動,部分參與者針對碼頭主要股東之一的和黃及李嘉誠父子,罷工工人移師中環長江中心等,是近年本港社會「仇富」的一次爆發。近年,本港社會階層矛盾突出,其中政府政策被認為向商界傾斜,是原因之一;商界利潤最大化、「賺到盡」,也令矛盾尖銳化。要改善這種情,除了政府主持公義,以政策措施杜絕商界巧取豪奪,若商界捐款做善事之餘,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亦有助消除誤會,緩和對立,使社會回歸和諧。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解決碼頭工潮的鑰匙操在政府手中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迷失方向的貨櫃碼頭工潮

“ 什麼時候政客們才能成熟一點:多反省自己的行為,以行動務實地解決工人的問題;而不是捨本逐末地借所有的機會來推銷他們的政治取向、卻忘卻最重要的還是專注工人的訴求。也讓年輕人、少年人也學會成熟點去看問題,而非不經思考地推出一大堆人身攻擊、製造矛盾而無助解決問題的政治口號。 ”

3年前,是2010年大概也是4、5月時的一天下午,我在灣仔謝菲道的一間酒吧Happy Hour,遇上兩個陌生人,與他們閒聊,知道他們分別是兩間著名貨運公司的高層,其中一位是和黃集團屬下的物流公司的總經理。我對他們說,每天早上在數碼港外草坪散步,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時,每天看見進出數碼港外東博寮海峽的貨櫃船都空空的沒堆很多貨櫃,但最近(2010年)看,那些進出東博寮海峽的貨櫃船又是貨櫃堆得高高滿滿的,相信經濟在好轉了。那時,這兩位貨運業的高層對我說我看到的只是假象。他們說我看到的貨櫃船貨櫃堆得高高滿滿的,是因為進港的遠洋輪船班次減少了。

這次貨櫃碼頭工人罷工,工人說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公司(HIT)年年賺大錢卻不改善碼頭工人工作環境,任由外判商剝削工人;另一邊廂,HIT卻說,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中轉貨物減少,經營困難。勞資雙方隔空對罵使我想起3年前兩位貨運業高層的說話,為了從數位了解情,我到網上瀏覽有關的資料。

在香港港口發展局網站上找到2013年4月的「香港港口運輸統計摘要」的數據,顯示以年度計遠洋貨船抵港的數字2005年達到頂峰的35,691船次,之後開始每年逐年下降,直至2012年的28,286船次,從2005年的頂峰至2012年下跌幅度達到20%;而內河貨抵港的數字從2005年的117,490船次下降至2012年的78,094船次,下降幅度更達56%。

香港貨櫃處理量增長停滯不前


「統計摘要」的數字顯示以年度計從2008年至今本港進出口的貨櫃總吞吐量維持相若,以葵青貨櫃碼頭計算,「統計摘要」的數字顯示在頂峰的2008年計葵青貨櫃碼頭的貨櫃總吞吐量為15,313,000個標準貨櫃,2012年的總吞吐量僅為15,202,000個標準貨櫃,沒有增長。這數字相對於香港近地區港口同期的按年雙位數字增長,很明顯香港的貨櫃處理量增長已停滯不前,遠遠落後於上海及深圳,難怪香港貨櫃碼頭以按年處理貨櫃數量計從這世界排行第一位下降至去年的第三位,在上海及新加坡之後,而一般相信,深圳將會在2013年上升到第三位,把香港的排名進一步推低。

其實,前一些時期已有一些報告指出香港貨櫃車運輸業已因為內地工廠經港出口貨櫃銳減而經營因難,這與抵港內河貨船船次近幾年來大幅下降的數字是不謀而合的。在2007年的時候一些報告還不斷地提到興建第10號貨櫃碼頭的迫切性,但近一兩年,已不再聽到這類迫切的要求。貨櫃運輸業的前景怎樣,應該可以看到端倪。

西方社會式微行業往往頻繁現工潮

在一次飯局中,有人提起西方社會中,因產業結構改變,開始式微的行業往往頻繁出現工潮,例如1970及1980年代英國的煤礦業,1980年至1990年代的英國汽車工業,這些工業在消失前,工潮再三出現。有人歸咎於工會鼓動工人不斷要求加薪改善待遇,沒有結果而動輒發動工人罷工,加速了這些式微行業的沒落。但也有論者認為是因為產業結構的改變,某些行業增長不再,投資者對優化行業的營運(如自動化)失去積極性,使得相對其他地區的競爭者失去了競爭力,在營運量沒有大幅增長的情下,對改善工人的待遇並不熱中。

以英國1974年短暫的及1984年長達一年的兩次煤礦工人罷工為例,1973年底英國全國礦工聯盟發動煤礦工人按章工作,由於當時英國電力供應仍以燒煤火力發電為主,煤礦工人的工業行動迫使以希斯為首的保守黨政府在1974年初開始實行每周商業用電3天供電,最後煤礦工人的工業行動更迫使希斯政府提早大選,使希斯的保守黨政府在選舉中落敗倒台。然而,到了1984年,環境已經改變,英國電力供應已不一面倒以燒煤為主,鐵路運輸已改用燃油,家居取暖已改為天然氣或燃油,而當時市場變化使英國使用從澳洲、美國及哥倫比亞等國家進口燃煤比在英國開採更為便宜,加上戴卓爾夫人有備而戰,早儲存了大量燃煤與罷工的煤礦工人打持久戰,結果一年後煤礦工人的罷工以失敗告終,而在1990年代更開始了英國煤礦的大量關閉。

在這次碼頭工人的工潮中,HIT那種愛理不理的態度,也許正是提醒貨櫃碼頭工人們關注究竟這行業在香港是否正在開始走下坡,這對於他們要採取的策略有很重要的示。

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條件及待遇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在YouTube看過一些外國碼頭的Quay Crane的操作,那些幾十米高的吊機操作室,很多是有升降機送吊機手上去,而且有一些更在高台上附有廁所的,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號稱世界第一的香港貨櫃碼頭沒有這些設施,是不是為了減省成本、抑或為了其他原因而沒有安裝這些便於長期在控制艙工作員工的設備,也許HIT早已應出來作一些說明。

這行業在香港是否正開始走下坡

在工人而言,我想在具體地提出要求的時候,也有必要全盤地看一些客觀的數據,以衡量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否符合行業的經營狀。在電視新聞看到,罷工剛開始時,工運的領導者提出加薪超過20%的要求,不斷反覆公開宣稱他們計算HIT因他們罷工行動會蒙受每天以百萬計的短期損失,而樂觀地希望對方會認真考慮他們提出要求,這顯然是一廂情願的看法。到了因為HIT的強硬不妥協態度,使工潮進入了膠狀態,代表罷工工人的工會的策略改為對李氏家族的人身攻擊,這已完全偏離了務實地以改善工人待遇為目的的工業行動訴求。

和記黃埔港口集團總經理馬德富先生撰文指出,香港貨櫃碼頭前景的一個關鍵點是中轉貨物業非必須經過香港的。內河船抵港船次從2005年至今下降了56%,正正是反映了這說法的真確性。無視理性的探討,不對行業的情作宏觀的了解,而開天索價地提出並再三堅持對方沒有可能接納的加薪幅度,錯失提早解決工潮的時機,並不是務實的做法。

每天上班,我都會經過長江中心,罷工工人進駐長江中心門外示威的起初幾天,除了掛出要求集體談判權的標語外,也掛滿了紅色的橫額標語,其中正中的兩幅分別是「階級鬥爭」和「全世界勞動者聯合起來」。這兩幅中國內地文化大革命時才出現的標語標掛了幾天便被除了下來不再出現,但標語短短掛了幾天,已使一些人對職工盟究竟介入工潮的動機是在協助工人爭取權益抑或在借機搞政治運動產生懷疑。也給了和黃連日發表言論借「階級鬥爭」這詞對職工盟及李卓人先生進行強烈反擊的口實。

從這次工潮中,我再次為香港的政客感到悲哀,總是企圖把每一次的有實質訴求的社會糾紛上綱上線轉化為全民政治運動,把勞資糾紛上綱為「階級鬥爭」,把示威闖出馬路阻塞交通被法庭定罪非法集結上綱為「政治檢控」。

工人需要的是務實地爭取加薪、爭取改善工作環境,不是階級鬥爭。

舉個例說,碼頭吊機的升降機和吊機上的附設廁所,我想這些外國碼頭的先進設施,工會是應該知道的;而比較奇怪的是,工業行動持續了那麼久,沒有聽過代表工人的工會具體地提出要求資方增設這些設備,乾脆利落地徹底解決因上落吊機控制艙不便而使吊機手吃飯及如廁均極為不便的問題,反而聽得更多的是針對HIT的高層和李氏家族的人身攻擊。

其實,每一次工潮總會有一些政客希望借工潮來推動一些如集體談判權、仇富和階級鬥爭的宏觀政治訴求,他們對推動宏觀政治訴求比真正解決工人眼前的訴求更有興趣;問題是肩負眾多工人福祉的工會,不能讓這些宏觀政治訴求使他們忘記了最終還是要務實地解決工人們當前的問題。

什麼時候政客們才能成熟一點:多反省自己的行為,以行動務實地解決工人的問題;而不是捨本逐末地借所有的機會來推銷他們的政治取向、卻忘卻最重要的還是專注工人的訴求。也讓年輕人、少年人也學會成熟點去看問題,而非不經思考地推出一大堆人身攻擊、製造矛盾而無助解決問題的政治口號。

幾個貨櫃碼頭外判商在罷工37天後單方面提出了所有工種加薪9.8%,並表明不會重返談判桌。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先生批評,工會一直要求加幅達雙位數,意味與現時加薪最少只相差0.2個百分點,明顯是資方「要落工會面」。

什麼時候政客才能成熟一點

工會一方面一直認為外判商只是棋子、李氏父子控制的集團應該是談判對手,另一方面卻每天在人家總部外高掛李氏父子吸血鬼的頭像。在監督政府和公營部門運作的大旗下,政客對政府官員和公營部門的負責人可以隨便有理無理的責罵,政府官員和公營部門的負責人無論怎樣被政客如惡霸般謾罵仍得硬頭皮應對。但不是政府官員和公營部門的負責人的,被你侮辱後還需要給你面子嗎?

始作俑者毫不留情面以這種毫不理性的「落人家面」的行動來謾罵人,現在卻因人家不按你的要求底線加薪便批評人家「要落工會面」。這是幼稚無知還是慣性的政客惡霸思維使他們忘記了一直在被他們侮辱的不是要被他們監督的政府官員和公營部門負責人、而是他們希望最終要與之坐下來談的談判對手?

罷工開始到近期,仍不斷為談判設前提條件,到原來願意談判的對手表示不會再返回談判桌時才高呼「談判、談判」。

這真是一次因沒有專注主題而迷失了方向的工業行動。

後記:文稿送出後,電視新聞說工會最終接納了外判商提出的9.8%加薪。這是外判商拒絕再談形勢下就加薪方案工會的唯一選擇。接下來的也許應是暫時放下政治口號,務實地專注爭取改善工作環境與工作安排的訴求。

陳莊勤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解決碼頭工潮的鑰匙操在政府手中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哪裏取來的半杯水?

僵持了四十天的貨櫃碼頭工潮,終於以工人接受資方提出加薪百分之九點八的終極方案而結束。發起罷工的勞工組織表示,今次行動只是贏得「半杯水」,因為加薪幅度未達他們心目中的雙位數。

本次的工潮雖說已解決,但筆者卻為中小企今後的經營困境感到擔心。因為加薪百分之九點八,對於財雄勢大的上市公司來說,可能應付得綽綽有餘;但對於本港絕大部分的中小企來說,那可能是承受不了的負擔。

目前,人工貴、來貨貴和租金貴,這「三貴」已壓得中小企喘不過氣。舉個例子:有一會所最近接到承辦方遞信,主動要求「終止合約」,原因是最低工資調高後拉高了整體工資水平,加上食材來貨價大幅飆升,承辦方無法應付,所以選擇結束營業。該會所沒有租金壓力也吃不消,說明生意的確難做。

今年各方的薪酬趨勢調查,不管公務員或私人機構的加薪幅度建議,平均都是百分四至六之間;人力資源管理學會的調查,更顯示有兩成私人機構打算今年凍薪。但現時一場「工潮」,取得百分之九點八的加薪幅度,雖云這只是對貨櫃碼頭工人而言,但難免會成為其他行業爭取加薪的指標。

試問,這個加薪幅度有多少家中小企可以應付?所以,筆者認為,那「半杯水」是從中小企的血汗榨出來的。

李秀恒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解決碼頭工潮的鑰匙操在政府手中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永豐不肯付津貼 和頭酒不歡而散 工人拒復工 

原以為告一段落的碼頭工潮再起分歧,最多工人參與罷工的碼頭外判商永豐,昨晚於葵芳一酒樓擺「和頭酒」,與工人交代明日陸續復工的安排。但永豐管理層席間提出,加薪9.8%已包括原來承諾提供的拉纜錢及飯鐘錢,不會額外提供津貼,更指摘工人「呢鑊嘢係你哋攪出嚟!」雙方不歡而散,未有具體復工日期,部份工人揚言明日不會復工及醞釀「劈炮」。

永豐昨晚宴請逾200名罷工工人晚膳,交代明日復工安排。永豐管理層明言,現時加薪9.8%的方案是最終方案,不再提供拉纜及飯鐘錢等津貼。工人聽罷後即起哄,與管理層爭拗。其中一名永豐太子黨的管理層反指工人:「呢鑊嘢係你哋攪出嚟!」部份工人憤而離場,更稱明日不會復工,及考慮離職。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解決碼頭工潮的鑰匙操在政府手中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碼頭業職工會總幹事何偉航表示,今晚陸續撤離長江中心外的帳篷,但仍保留部分裝置,直至機手工人可返工為止。
碼頭業職工會總幹事何偉航表示,今晚陸續撤離長江中心外的帳篷,但仍保留部分裝置,直至機手工人可返工為止。
30508ho.jpg (6.05 KiB) Viewed 6504 times
碼頭工人陸續撤離長江中心 (19:48)

碼頭業職工會總幹事何偉航表示,今晚陸續撤離長江中心外的帳篷,但仍保留部分裝置,直至機手工人可返工為止。

何偉航與工人代表開會後,召開記者會。他表示,將於明日中午12時,在貨櫃碼頭外,舉行儀式,標誌工人重返碼頭內。工人會向外判商報到,但工作尚待公司安排。

他表示,至於拉纜錢問題,外判商稱將於一年後檢討,而食飯錢則在一個月後再商討。至於控制吊機的機手返工問題,機手們已同意,直至所有機手找到工作後,才會正式返工。聘用機手的外判商高寶早前表明會結業,暫未知何間外判商承接該批工人。

何偉航稱,今晚陸續撤離長江中心外的帳篷,但仍保留部分裝置,直至機手工人可返工為止。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解決碼頭工潮的鑰匙操在政府手中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工潮尚待畫上句號

碼頭工潮看似結束,實際上存在頗多變數,隱伏暗湧。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以「半杯水的勝利」形容工潮的結局,暗示工會未能「畢其功於一役」,還有不少工作要跟進,而資方的取態則依然強硬,不與工會正面接觸。

外判商的聯署聲明令工潮現轉機,是關鍵的一着,但有趣的是,聲明並非直接交予工會或罷工工人代表,而是通過「中間人」,即勞工處處長接收後,經勞福局局長親自向工會領袖解說,最後「玉成好事」。自始至終,工會的地位不被承認,協議也不在談判桌上達成,非常諷刺。

事實上,已結業的外判商高寶在工潮結束後,高調表示無責任協助旗下的吊機手重新上崗,而李卓人亦直言工會會跟進至工友完全復職之後,才會撤銷對長江中心的抗議活動,對爭取集體談判權及協議權未有成果,頗耿耿於懷。

資方拋出「一口價」方案,軟中帶硬,既一改原來「5+2」方案的保守性,提升至百分之九點八,與工會要求的雙位數頗為接近,卻同時強調不會重返談判桌,態度顯得非常強硬,對工人的心理產生震懾作用。果不然工會臨時召開工人大會投票,據悉有接近九成出席的工人接納方案,雖然極感無奈,而僅有一成表示反對,形成一面倒的強烈對比。

未來十日,工人復職倘若順利,政府能吸取教訓,強力介入,在工會地位不受資方承認的前提下,推動HIT合作,做好協調各外判商的工作,保證不因秋後算帳導致有工友失業,則工潮或有望畫上句號。

宋立功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解決碼頭工潮的鑰匙操在政府手中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碼頭工人罷工得失評說

回歸後歷時最長的碼頭工人罷工終於告一段落,即使外判商永豐反口不肯向願意復工的工人支付津貼,橫生枝節,但相信在幕後各個勢力的斡旋下,事件最終會得到解決,而矛頭指向和黃集團的工運,暫時會寫上句號。

今次罷工勝負誰屬,各說紛紜,但其實都是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的表述,只着一點,不及其餘,猶如瞎子摸象,各自找到自己自以為是的「真理」,各個都不是事實和真相的全部。
如果從表面的成果看,要求加薪兩成多的工人最終被迫接受只有9.8%加薪的方案,而永豐反口不肯支付津貼(加上津貼後,實際加薪幅度超過兩位數字,只是資方死要面子,堅持單位數字的加薪幅度,絕不認輸而已),工人的罷工鬥爭絕不能說是成功,但HIT終於承認貨櫃吞吐量按年跌兩成和損失達億元,並且首次願意以書面承諾加薪,改善工作條件及不秋後算賬,亦不能說罷工鬥爭是全然失敗,美其名大可說是慘勝。

有人說建議加薪12%的土共工會被迫在工運缺席,以至獨自提出逾20%加薪的職工盟最終妥協接受9.8%,是破壞工會團結、政客利益先行、出賣工人利益的行徑。但工聯會由始至終都沒有積極發動工人鬥爭,勞聯甚至在罷工期間加班做工賊出賣罷工工人,其後只是因要求加時工作倍半人工不遂而按章工作,工會一開始已經各懷鬼胎,各行其事,工聯會和勞聯分別代表的內運車司機和HIT直接聘用的員工,又怎能怪責代表外判工人的職工盟獨行其事?

至於指摘工運社運化和左翼包攬工運,亦非事實之全部,因為所謂「社謬」和「左謬」極其量只是左傾幼稚病,一廂情願地以為工運社運化可以反抗地產霸權和提升工人階級意識,但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越俎代庖,以為自己可以領導今次工運。事實上,今次罷工得到社會各界廣泛支持,籌款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850多萬元,恰好說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社會大眾普遍對地產霸權壟斷社會資產、扼殺社會生機深惡痛絕,同仇敵愾,而碼頭工人勞動條件之差劣,亦帶有一定普遍性,折射到各行各業的僱傭勞動上,所以一呼百應,形成前仆後繼、此起彼落的抗爭浪潮,矛頭直指以李嘉誠為首的壟斷資本主義王國。不過,如果說普羅市民的階級意識高漲,自在的工人階級(class-in-itself)可以透過今次罷工鬥爭成為自為的階級(class-to-itself),便肯定是盲目樂觀,昧於事實,因為激進去到學生多次發動抵制百佳、豐澤等抗爭行動,在社會上都沒有得到廣泛的回響。因此,不斷攻擊「社謬」和「左謬」的網民,如果不是對人不對事,別有用心,也是抬舉了社運和左翼分子,浪費彈藥。

說真的,政治鬥爭永遠決定於社會力量對比,今次罷工亦不例外。碼頭工人由上周末拒絕外判商提出的9.8%加薪方案到本周初突然轉軚接受,根據《蘋果日報》的報道,其實是罷工的工人因工種不同、處境有別已經出現分歧,為了共同進退,堅持罷工的工人也就不再堅持,接受妥協。老實說,分別隸屬三個工會的會員,合共也少於HIT全部員工的一半,還因政治取向和利益不同各自為政,是資方有恃無恐、長期不肯妥協的主因。要不是工運社會化,有在社會上惡化,蔓延至其他行業的危機,相信中共也不會在幕後發功,施加壓力,迫令李嘉誠和梁振英盡快解決工潮。

資本與勞動對立是社會上客觀存在的矛盾,當然不會因為一次工潮完結而得以解決。不單碼頭工人鬥爭以後會因資方故態復萌而捲土重來,社會上各個行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亦會因今次工運得到社會廣泛支持,發揮示範效應而趨於活躍。那裏有壓迫,那裏便會有反抗,如果資本家的貪婪不受制約,漠視企業的社會責任,由資勞矛盾激化產生的紛爭肯定會陸續有來,無日無之。今次碼頭工人罷工最值得肯定和積極的意義,相信亦在於此。

黎則奮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解決碼頭工潮的鑰匙操在政府手中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碼頭工作是夕陽行業


碼頭工潮結束,工人陸續復工,雖然大部分已是名花有主,卻仍有百多名屬於已結業的外判商高寶的機手仍在待業階段,有待外判公司及HIT的配對努力及政府的積極跟進,才能解決復工的問題,由於屬於技術工種,前景尚算樂觀。

問題是技術程度較低的工種,長遠潛存失業危機,宜早作綢繆,或把握機會轉業,或提早退休。

事實上,據工會披露已有不少工人選擇辭職,理由是對公司或工作前景失去信心,當中不排除有些工人或因年齡偏大索性退休。碼頭工潮帶出本港貨櫃業前景堪憂的討論,近日引起社會關注,成為商界的熱門話題。一來本港是全球最貴處理費的貨櫃港,成本早已極高,可以說是加無可加,面對珠三角地區碼頭的競爭,平均每個櫃相差二百至三百美元。工潮過後,成本無可避免會進一步上升,或會轉嫁至客戶,未來流失合約勢所難免。

客觀而言,本港貨櫃業的龍頭地位,自○五年被新加坡取代之後,逐步下滑,到○七年更進一步被上海趕過,跌至第三位。據政府二○一一年的年報顯示,葵涌九個碼頭的年處理量約為一千九百萬個標準貨櫃單位,與上海的二千九百萬個相去甚遠。

雖說本港貨櫃業的效率一流,但面對鄰近地區的激烈競爭,未來朝着自動化與高增值的方向走,削減低技術職位似無可避免,難怪業內人稱碼頭工作是夕陽行業。

工潮或會加快貨櫃業的轉型,影響深遠。

宋立功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