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長龍要求緬軍管控部隊 否則中國軍隊將採取措施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899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范長龍要求緬軍管控部隊 否則中國軍隊將採取措施

Post by editorial »

2013521101853397.jpg
2013521101853397.jpg (53.65 KiB) Viewed 10830 times
俄羅斯忠告中國:北京一個盟友正在倒向美國[/b]
2013-5-21

  俄媒:美國欲借“緬甸之春”削弱中國影響

  導讀:“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5月19日文章,原題:美國想搶走中國“珍珠鏈”上的一顆“珍珠” 緬甸總統吳登盛將於20前往華盛頓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近47年來緬甸國家元首首次訪美。支持改善美緬關係的人把這次訪問看成是兩國關係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和美國支持緬甸民主改革的典型例證。

  批評者們則指出,緬甸直到今日仍在違反人權。然而這正如經常發生的那樣,此時談人權不過是為了掩蓋美國更重要的地緣政治目的而釋放出的一個煙幕。目的之一就是讓緬甸擺脫中國的影響,把它用作自己在這個重要戰略地區的基地。

  緬甸總統辦公室主任吳佐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次訪問意味著華盛頓對“緬甸之春”的支持,而這個春天要比“阿拉伯之春”更具體,體現了美國在全球推行的價值觀。白宮新聞秘書卡爾尼亦指出,“奧巴馬總統希望給緬甸人民提供經濟上的機遇以及探討美國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維權人士則聲稱美國總統對緬甸的反人類罪和種族清洗視而不見,甚至把現在那裡的形勢乾脆描述為“種族隔離”。俄羅斯戰略問題研究所專家伯里斯?沃爾洪斯基就此評論道:“實際上人權問題不過是為掩蓋更重要的東西而釋放的一種煙幕。緬甸直到不久前還是中國戰略性‘珍珠鏈’上若干關鍵網站中的一個(即使現在也還部分保留)。有一條從非洲和中東通往中國南方的潛在的較短的貨物運輸線通過緬甸。而2011年底宣佈‘戰略轉移’且‘重返亞洲’的美國把在這一地區遏制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看作是自己的主要戰略目的。”

 沃爾洪斯基認為,種族衝突對美國的這種戰略十分有利。原有的那種“分而治之”的原則不僅能加大中國實施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難度,而且也能把許多控制局勢的工具掌握在自己手裡。可見,華盛頓顯然今後也會像在其他一些國家一樣在對待緬甸人權問題上將實行雙重標準。

  奧巴馬“搶不走”緬甸

  近兩年美歐改轍更張,大力拉攏緬甸
  奧巴馬于對泰國、緬甸和柬埔寨三國進行訪問,並出席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的東亞峰會。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美國總統在連任後首次出訪即全部選擇亞洲國家,其中對緬甸的訪問,又是美國總統對緬甸歷史上的首次訪問。這是奧巴馬在獲得連任後,進一步強化其“重返亞太”的外交大戰略的又一步重棋,反過來,所有人也都認為,東南亞,尤其是緬甸這樣長期處於國際邊緣的國家,現下會受到美國如此的重視,完全是因為其緊鄰中國,是中國擴大國際影響、保障自身安全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之故。

  去年緬甸完成制憲,恢復文官政府後,新任總統吳登盛大力推行國內和解政策,而以昂山素季為首的主要反對派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也宣佈接受妥協,重新加入現行主流政治架構。並於不久後,在補選中順利進入議會,標誌著緬民盟正式恢復合法反對黨地位。

  以此前後為契機,西方大力稱讚緬甸的改革跨出了實質性步伐,不斷宣佈考慮部分解除或暫時終止長期對緬的經濟、政治制裁以為“獎賞”,西方企業也紛紛宣佈了開發緬甸市場和資源的宏偉計畫。緬甸在被忽視數十年之後,忽然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成了媒體熱炒的下一個全球新星。

 在這一系列密集而迅速的變化中,2011年11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對緬甸的歷史性訪問被認為是重要的關鍵點,不僅因為那是美國國務卿半個世紀以來第一次訪緬,更標誌著美國改變了原來的對緬政策,從只全力支持反對派,要求緬甸現執政力量(前軍方和現在的鞏固與發展黨)直接交權,到轉而承認緬新憲政體制的合法性;在不放棄昂山素季等的同時,也開始拉攏緬甸現執政階層靠攏西方。這一策略迅速被西方其它國家紛紛效仿,觸發了近一年多年來,圍繞著緬甸的幾乎讓人眼花繚亂的政治外交變化。

  “緬甸動搖,中國牆角被挖”說是種誤導

  眾所周知,希拉蕊是奧巴馬政府“重返亞太”戰略的主要執行官和戰術策劃人,而“重返亞太”被幾乎一致認為,美國的動機和佈局都是為了遏制中國崛起後在國際和地區影響力的擴張,對緬甸政策的突然大轉向,也被普遍分析是為了限制和削弱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封堵中國進入印度洋的最短捷徑。

  2011年9月,中國在緬甸最大的投資專案密松水電站被緬以環境擔擾為由突然叫停,引發了巨大的國際關注,結合不久後希拉蕊的訪緬,很多人或擔心或得意的認為,這是美國又把中國的一個鄰國拉入對華遏制陣線的證據,進而引發了“中國是不是在輸掉所有的朋友和鄰居”的討論,有人更聲稱,這再次證明了西式民主是唯一的普世價值,中國只有也接受這套體制,否則就不會找到長期可交往的朋友。 這種分析其實完全是種誤解。或者更可能的,是一種心理戰上的誤導。

  緬甸局勢的發展是中國主張和影響的重大成功

  緬甸被西方打入另冊的始點可以從1990年算起。1988年緬前強人奈溫垮臺,緬軍方接管政權,1990年大選,以昂山素季領銜的緬民盟宣佈自己獲得壓制性勝利,但緬軍方拒絕承認大選結果,決定“先制憲後交權”,引來了西方的強烈指責,由此開始了不斷加碼的對緬制裁,甚至多次有美國將直接出兵推翻緬甸政權的傳聞,導致了緬甸不惜代價從沿海的仰光,遷都於中部地區的內都比。2007年,緬甸爆發所謂“番紅花運動”,由於曾高度寄予期望,在其失敗後西方進一步嚴厲了對緬甸的制裁,對2008年的新憲法公決更是冷嘲熱諷,不屑一顧;2010年緬甸舉行還政于文官政府的大選,西方仍然只視之為完全的騙局。

  二十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長期的,一貫的主張,都是從根本上反對緬甸軍政府的執政,不承認他們主導的制憲議程具有合法性與合理性,要求緬軍方以1990年選舉為基礎,迅速向以民盟為主的反對派移交權利,除非之外,緬甸不可能有其它得到國際社會承認和重新接納的出路。

  相反,中國則長期的,一貫的主張,和何時選擇和如何選擇發展道路屬於各國的主權範疇,外界不應強加干涉。而從緬甸的實情看,再要求以1990年選舉結果為基礎移交權利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應該對緬甸的政治和解進程保持耐心。尤其為緬甸人民生活必要考慮,緬甸應當得到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制裁。終究,緬甸各方將能找到妥協的方案,而國際社會屆時應該充分尊重。

  很自然,作為緬甸的主要鄰國之一,又幾乎是唯一主張不干涉緬甸內部事務,不以政治原因限制經貿往來的大國,被孤立和封鎖的緬甸與中國的關係,尤其是經貿關係得到了深入的發展。而又由於中國的帶動和遮擋作用,泰國等東盟鄰國也能堅持對緬甸保持正常的經貿往來,這股潮流甚至迫使一度追隨西方對緬制裁政策的印度改轍更張,轉而積極促進與緬甸的關係。

 最後結果就是,雖然被西方一再制裁和排斥,但緬甸的經濟不但沒有如大多數受到西方嚴厲制裁的國家那樣大幅衰退甚至崩潰,相反近年來更越來越呈現巨大的發展潛力。說到底,不論是希拉蕊還是奧巴馬作出的決策,對緬甸的政策突然大轉彎,都是因為認識到,“只要西方保持持續的高壓,緬甸終究只能按照他們的條件屈服”,在中國已經成為東亞主導經濟力量的背景下,只是種幻想了。

  再拿中國影響力仍然不大,也很少願意過深捲入的中東,近年來那些被西方列入另冊的國家對比,就更加明顯了。已經投誠悔過的利比亞,仍然逃不過秋後算帳,整個國家被打成了四分五裂的部落聯盟;敘利亞再三掙扎,還是沒能壓下被外力引爆了全面內戰;而另一個宿敵伊朗,在西方的經濟制裁下,經濟只能用百業蕭條來形容,也直接導致了其精英集團內鬥爭激烈加劇。對比之下,緬甸只能為它能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東亞而感到幸運和幸福了。
  西方曾經堅決反對以原緬政府為主的制憲進程,堅決反對出身軍方的人士換個面目繼續執掌緬甸,但現在卻不得不尊稱前緬軍中將,軍政府總理吳登盛為“緬甸總統閣下”,爭相邀請他訪問本國。以昂山素季為首的主要反對派,直到2010年還拒絕承認新憲法,全面抵制了大選,但最後卻不得不滿足於以參加少量議席補選的方式加入現行政治體制,緬執政當局甚至懶得滿足昂山要求小幅修改就職誓詞,這麼一個無關痛癢的面子要求。

  所以現實很明白,最後,是中國的主張和政策,完全符合了緬甸情狀的發展和結果,或者說,至今為止,這麼多年來,圍繞著緬甸的國際政治角力,正是以中國的主張被全面接受為一個階段性結束的。

  緬甸與中國、西方關係並不是零和
  當然,國家間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已經豐收的土地,如果不保持精心的整理,不久就會又雜草叢生。並不是說中國在緬甸這盤棋上暫時贏了一局,就可以從此高枕無憂。

  希拉蕊、卡梅倫直到奧巴馬等的先後訪緬,證明了西方對緬甸的策略,從一味的強壓逼降,轉向了軟硬兼施的“招安”。一方面,對昂山素季的造神運動更加如火如荼,有著國父之女光環和英國姻緣的天然聯繫,幫助她進一步抬高聲望,控制反對派力量,對西方來說是微本而厚利,自然不會放棄。另一方面,分化現執政集團,用奉送幾頂“改革者”之類,反正無需花錢的高帽,如果真能拉攏到吳登盛等實力人物轉向固然最佳,失敗了也能引發緬現政權內鬥,總不會虧本。這種雙管其下的算計早就是輕車熟路,熟的不能再熟了。

  但算人者亦被人算,不管美歐的算盤是如何打的,緬甸受到的國際壓力減輕,經濟更加開放,活動的餘地增大,絕不意味著中緬關係必然會轉向疏遠。固然,從緬甸的角度看,它這樣的中小國家自然不願意在政治、經濟上受到唯一的外來大國的全盤控制,這是有人以為可以破裂中緬關係的切入點所在,但緬甸為了其它大國的利益,而和身邊原本相安無事,其實還互惠互利的強大鄰國鬧翻就更是毫無理由,且是極其不智。

  有了更多的選擇後,緬甸以後肯定會更多的展示出待價而沽的表情,密松大壩事件不會是中緬間最後一次糾紛,但也就是為了要賣個更好的價格而已。以中國最看重的油氣轉運港和管道為例,建了,中國年年會按合同向緬甸支付大筆租金,不建,莫不成有人也能按合同年年給緬甸大筆付錢?

  以順勢對逆勢,這是中國在緬甸不怕被“搶”的底氣

  歸根到底,中國如今所處的不是一個冷戰的世界,而中國更不是蘇聯式的霸權國家,那套冷戰時對付蘇聯百般靈驗的招數,如今照樣對中國使出來,自然有氣無力。有人以為只要放鬆了壓力,緬甸自然會尋求擺脫中國的控制,於是便能順勢以仁義大哥的保護者身份出現。但當中國根本就沒有尋求控制緬甸時,這個算盤還怎麼繼續往下打呢。

  那要是也真的努力幫助緬甸發展,搞和平競爭呢?那歡迎還來不及啊,一個更富有更安定的緬甸難道還會對中國更不利嗎。

  這就是順勢而為和逆勢而為的差別,中國對於緬甸的需求,依次無非是:保護西南邊疆的安定,進入印度洋的貿易通道捷徑,和周邊貿易的重要物件。而這無不也是緬甸的迫切需求,無論是誰主政緬甸,要想穩定和發展,就必然需要和中國友好相處,而與有一個穩定、發展且友好的緬甸相比,它是不是能被“獨佔”根本就不重要,也從來就不在考慮之中。

  正因如此,不僅是緬政府在與西方重新恢復關係的同時,不斷宣傳和保證,與中國繼續保持親密友好是絕不動搖的國策,就是昂山素季,在重獲自由後不久,就也公開表示了與中國友好合作是緬甸的必須選擇。

  當然,我們不必把政治人物的公開允諾都當真,但是,昂山素季近年來被描繪為女性的曼德拉,倒是讓筆者聯想起,當年曼德拉和他的非國大在反抗鬥爭時期,欣然接受了中國幾十年的堅定支援,但當終於苦盡甘來,熬成正果之際,為了當時更大的利益,毫不客氣的把中國晾在一邊好幾年。誰說現在這種事不會反著發生呢?
editorial
Posts: 1899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俄羅斯忠告中國:北京一個盟友正在倒向美國

Post by editorial »

President Obama praised President Thein Sein's "efforts and leadership
President Obama praised President Thein Sein's "efforts and leadership
_67719286_67719285.jpg (41.87 KiB) Viewed 10745 times
Barack Obama hails Burma's Thein Sein on US visit
21 May 2013 Last updated at 05:19 GMT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s praised Burmese President Thein Sein for his leadership in moving his country toward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

He was speaking after Thein Sein became the first Burmese leader to visit the White House since 1966.

For the first time, Mr Obama called the country Myanmar, the name adopted by its military rulers in 1989.

However, the US president expressed "deep concern" at violence against the Muslim ethnic minority in Burma.

Mr Obama said the US appreciated the Burmese leader's efforts "in leading Myanmar in a new direction".

"We want you to know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make every effort to assist you on what I know is a long, and sometimes difficult but ultimately correct path to follow," he said.

Mr Obama said he recognised Thein Sein had made "genuine efforts" to resolve the long-standing ethnic tensions in the country, but went on to say: "The displacement of people, the violence directed towards them needs to stop."

Thein Sein, through a translator, acknowledged Burma had "many challenges", saying that "for democracy to flourish... we will have to move forward, and we will have to undertake political reforms and economic reforms".

Speaking later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 Washington, Thein Sein said: "Periods of transition are always fraught with risk. But I know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I know how much people want to see democracy take root," he said. He also said that Burma must "forge a new and more inclusive national identity".

Referring to the recent anti-Muslim violence in Burma, he said: "We must end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nd ensure not only that intercommunal violence is brought to a halt, but that all perpetrators are brought to justice."

'Jury out'

International groups have voiced concerns about serious anti-Muslim violence in Burma in recent months.

At least 40 people were killed in violence in central Burma last month, while widespread unrest in 2012 between Buddhists and Muslims in Rakhine state left nearly 200 people dead, and tens of thousands of Rohingya Muslims displaced.

Human rights groups have accused Mr Obama of moving too quickly to rehabilitate Burma as it emerges from decades of military rule.

Republican Senator Marco Rubio said that Mr Obama was too quick to reward Burma, and that "the jury is still out" on Burma's reforms.

"When rewards continue [without] progress, it undermines the ultimate success of the effort and sends the wrong message to the Burmese people about American intentions," he said.

The US leader had clearly been conscious of the criticism about the visit and the White House encounter was cordial but not effusive, reports the BBC's Paul Adams from Washington.


But the fact that it happened at all is significant and suggests that Mr Obama still regards Burma as a success story - albeit one that needs careful attention, our correspondent adds.

The US has hailed changes in the ex-military state, including the release of dissidents and relaxed censorship, since it ended almost 50 years of military rule in 2011 by establishing a nominally civilian government.

Thein Sein heads an administration that was elected in November 2010 in the country's first elections in two decades. The Aung San Suu Kyi-led opposition has a small presence in parliament after a landslide win in by-elections in April 2012 largely deemed free and fair.

Whitehouse spokesman Jay Carney said the US was using Burma's official name, Myanmar, more frequently "as a courtesy in appropriate settings".
editorial
Posts: 1899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俄羅斯忠告中國:北京一個盟友正在倒向美國

Post by editorial »

奧巴馬收起大棒 登盛避燙手山芋

美國總統奧巴馬半年前歷史性出訪緬甸,被視為美緬關係全面融冰的象徵。在西方德高望重的緬甸民運領袖昂山淑姬,於緬甸總統登盛開展的改革浪潮中踏上政途,國內外活躍度與日俱增,成為美國逐步對緬解除封鎖的重要下台階。緬甸若開邦回教洛族被迫害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登盛歷史性訪美,對奧巴馬訓誡顯得唯唯諾諾,緬甸一發不可收拾的宗教衝突,會否柳暗花明?

奧巴馬入主白宮後,積極為美國戰略重心東移進行部署,欲夥同緬甸圍堵中國。一直被國際社會孤立的緬甸軍方也靜極思動,不欲故步自封只與中印友好。奧巴馬訪緬未幾便輪到登盛訪美,可見雙方一拍即合。

僱主聘用員工時,通常會在僱傭合約中訂立試用期,若期內對方表現不對辦,僱主保留削減薪酬和待遇的權利,甚至直接解除聘用。披上文人政府外衣的緬甸軍方,極力爭取西方解除制裁,當然要拿出成績,好向華府交代。奇怪的是,華府就像一位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的僱主,「下屬」尚未做出成績它已盡派本年、明年以至後年的花紅,拉緬遏華、經略亞太的決心可見一斑。

缺動力硬碰回教洛族問題
在登盛領導下,昂山大致上恢復人身自由兼重返政壇,教西方眼前一亮。問題是,登盛政府會否進一步擴闊反對派政治活動空間,目前還是未知之數,緬甸民主改革會否是虎頭蛇尾,有待進一步評估。

此外,該國回教洛族與佔人口多數的佛教徒之間衝突迭起,緬甸政府與昂山眼見回教洛族遭受壓迫,礙於絕大部分緬甸人視洛族為「難民」,對應否賦予他們民族地位一類敏感問題左閃右避。洛族被壓迫隨時觸發大型人道危機,奧巴馬與登盛會面時警告,必須遏止針對洛族回教徒的暴力浪潮。

面對奧巴馬好言相勸,登盛見對方手上大棒欠奉,身後卻堆滿胡蘿蔔,大堆經貿合作協議快將生效,哪有動力硬碰回教洛族地位此一燙手山芋?登盛於美國一所大學發表講話,誓言會將煽動宗教衝突者繩之於法。諷刺的是,登盛訪美期間,七名回教徒因早前發生的密鐵拉鎮宗教衝突被法庭判處入獄。就外界所知,緬甸宗教衝突爆發至今,未見有佛教徒因嚴重指控遭起訴。
editorial
Posts: 1899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俄羅斯忠告中國:北京一個盟友正在倒向美國

Post by editorial »

外交部:中緬關係長期良好 (18:47)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就日本首相安倍訪問緬甸的提問時表示,中方樂見緬甸與其他國家發展正常的國家關係。

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第一,據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開始訪問緬甸,強化日緬經濟合作,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第二,有分析稱,緬甸出現逐步脫離中國影響的傾向。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洪磊稱,關於第一個問題,中方注意到了有關報道。中方樂見緬甸與其他國家發展正常的國家關係,在相互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合作,推進自身經濟發展,改善民生。

關於第二個問題,他表示,中國和緬甸長期以來保持良好的關係,擁有深厚的情誼。中緬在各個領域開展了互利合作,促進了兩國人民的福祉,對中緬關係的發展充滿信心。
editorial
Posts: 1899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俄羅斯忠告中國:北京一個盟友正在倒向美國

Post by editorial »

  安倍到緬甸當“推銷員” 加強形成對華包圍圈
2013-05-25 08:21

被日本媒體稱為“頂級推銷員”的首相安倍晉三24日開始對緬甸的訪問。這是自1977年以來,日本首相第一次訪問緬甸。西方媒體認為,安倍此行意在加強同緬甸的經濟和政治聯繫,並抵消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力。美國彭博新聞社稱,安倍還將祭拜在緬甸的日本士兵墓地。

  日本媒體報導說,安倍將於26日與緬甸總統吳登盛會談。安倍在出發前表示,“日本願舉官民之力為緬甸改革提供協助,使兩國關係實現飛躍式發展”。彭博社分析說,安倍對緬甸為期3天的訪問在緬甸總統吳登盛歷史性訪美後不久,而吳登盛訪美將給緬甸帶來更多政治自由和經濟開放。

  安倍此訪帶領40多名商社、金融機構及機電企業高管。經濟預計是安倍訪緬的重要議題。彭博社文章稱,緬甸目前擁有亞洲最便宜的工資水準,日本鈴木、三井等公司正計畫在緬甸開新廠。預計安倍與吳登盛的會談中將討論改善投資環境事宜。

  此外,安倍將在與吳登盛會談時表態免除約2000億日元拖欠債務,還提供1000億日元政府開發援助,以支援緬甸經濟改革和民主化進程。去年4月吳登盛訪問日本時,雙方已就放棄總額約5000億日元日本對緬債權中的約3000億達成一致。這樣緬甸欠日本的5000億日元逾期債務將被全部免除。

  《日本經濟新聞》稱,緬甸最大的問題是基礎設施落後,希望在緬甸投資的日本企業界強烈希望日本政府強化與緬甸的關係。安倍希望通過自己擔當頂級推銷員的此次訪問,使日本在緬甸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的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日本《朝日新聞》稱,雖然日本對東南亞的經濟協助以完善基礎設施為中心,但此次幫助緬甸完善法律制度,做兩手準備,可謂是“新的援助特徵”,預計該內容將寫入共同聲明之中。

  日本共同社報導稱,日本海上自衛隊訓練艦將在今年的遠洋航海訓練中停靠緬甸港口。該訓練始於1957年,但這將是該艦首次停靠緬甸。《朝日新聞》認為,安倍此行將作為日本重視對東南亞外交的一環。日本政府內部有不少聲音認為副首相麻生太郎1月剛訪問緬甸,安倍沒有必要此時訪問,安倍卻執意訪問緬甸。共同社稱,安倍似乎也希望通過與緬甸加強關係來形成“對華包圍圈”。
editorial
Posts: 1899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俄羅斯忠告中國:北京一個盟友正在倒向美國

Post by editorial »

安倍晉三(右)與昂山淑姬於仰光會面。
安倍晉三(右)與昂山淑姬於仰光會面。
0526-00180-003b1.jpg (58.2 KiB) Viewed 10594 times
安倍拉攏緬 晤昂山淑姬

安倍晉三前日抵達緬甸展開訪問,他昨日與反對派領袖昂山淑姬會面,又前往她亡父昂山將軍位於仰光的墓地獻花。安倍亦於當地參觀日本企業有份開發的迪拉瓦經濟特區,加強兩國經濟合作。

位於仰光近郊的迪拉瓦經濟特區,包括一個港口及工業園區,預期於一五年開始營運,參加開發的包括三菱公司等數所日本頂尖企業。安倍形容計劃為雙邊合作象徵,緬甸國家計劃及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塞德昂,亦形容項目為兩國政府及企業間合作的里程碑。

今會登盛 料經援78億
安倍參觀特區選址後與昂山淑姬於仰光的酒店會談,稱日本「願舉官民之力,支持正推行民主化的緬甸之國家建設」。安倍將於今日轉往首都內比都,與緬甸總統登盛舉行峰會。外界預期安倍稍後將公布對緬甸近七十八億港元的發展援助,及提議兩國安全合作計劃。
editorial
Posts: 1899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俄羅斯忠告中國:北京一個盟友正在倒向美國

Post by editorial »

專家:日首相訪問緬甸突顯追隨美國遏華意圖
2013-05-26 10:19:43

據俄羅斯之聲電臺網站5月24日報導,俄羅斯遠東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瓦列裡•基斯塔諾夫指出,日本也參與到中美爭奪具有地緣政治意義的緬甸的鬥爭中來。

安倍晉三訪緬是在美緬關係發生重大突破的背景下進行的。去年11月美國總統歷史上第一次到訪緬甸,5月20日奧巴馬在白宮接見緬甸總統吳登盛。安倍晉三早在1月初就把緬甸選作自己的副手麻生太郎首次出訪之地。這個重要人物訪緬成了幾十年制裁後日本“平反”緬甸的象徵。

制裁開始於緬甸軍政權執政,當時東京步美國人後塵。今天安倍晉三也在重複奧巴馬的話,鼓勵發展日緬經貿聯繫,即獎賞從獨裁轉向民主的緬甸。但瓦列裡•基斯塔諾夫認為這不過是個幌子。

他說:“實際上在其背後隱藏著明顯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即利用緬甸遏制、抵制中國的影響力。日本作為美國的忠實盟友,在沒有從華盛頓獲得同緬甸合作的信號前是什麼也不敢做的。現在美國已經宣佈重返亞洲。考慮到這一點,日本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加緊同亞洲國家合作。對安倍晉三來說非常重要的是,不僅利用緬甸與中國進行政治對抗,而且還同緬甸保持經濟聯繫。”

下周印度總理辛格將訪問東京。安倍晉三很可能也將吸引印度企業家振興日本經濟。不過觀察家們早就注意到另一細節,東京非常善於編織包圍中國的網路。而中國也在自己的傳統勢力範圍緬甸排擠印度。安倍晉三有可能趁著訪緬印象未消向印度同行建議在緬甸開展合作,以對抗中國。
editorial
Posts: 1899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俄羅斯忠告中國:北京一個盟友正在倒向美國

Post by editorial »

2013052608361850086000.jpg
2013052608361850086000.jpg (35.73 KiB) Viewed 10587 times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緬甸祭拜二戰陣亡日軍墓

2013-05-26 08:36:18

新華網仰光5月25日電 (記者 張雲飛)正在緬甸訪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5日上午前往仰光市遠郊一處由日本人修建的二戰陣亡日軍墓進行祭拜。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緬甸學者說,日本軍國主義者曾對包括緬甸在內的多個亞洲國家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現在不少日本政客沒有深刻反省歷史,反而不斷為侵略辯護。

緬甸總統吳登盛在今年1月4日獨立節賀詞中回顧歷史時表示,緬甸人民趕走了(英國)殖民者,但又陷入了日本法西斯的魔掌。緬甸軍隊和人民攜手合作共同抵抗日本法西斯,並把他們趕出了緬甸。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4日前往緬甸,開始為期3天的訪問,這是日本首相時隔36年訪緬。
editorial
Posts: 1899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專家:日首相訪問緬甸突顯追隨美國遏華意圖

Post by editorial »

安倍可以寄希望於昂山素季嗎?為你揭秘內幕!

緬甸的神秘日本特務機關

當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日本內閣重要領導人又一次踏上緬甸的國土時,日本媒體都在報導了日本與緬甸的親密關係。安倍首相向緬甸的獨立之父,昂山將軍的紀念碑獻花,並且還特地說明昂山將軍是日本軍的重要協助者。在獻完花以後安倍首相會晤緬甸最大在野黨領袖昂山素姬,還將與緬甸總統吳登勝會談商討有關日本與緬甸的特殊經貿關係,並且將簽訂重要投資協定,日本將為緬甸提供一筆重要的ODA貸款。這樣的行程不可謂不緊湊,也不可謂用心良苦,緬甸的朝野所有人士都見過面,還帶去重要禮物,估計沒有會不給安倍的面子。但是安倍首相是很容易忘記歷史的人,他大概已經不記得日本軍在仰光的大屠殺,也不記得了昂山將軍雖然開始去過日本,但是當發現日本並不是來解放緬甸,而是要殖民緬甸時,又重新拿起槍,對日本進行戰鬥的領導人。為何昂山有這麼奇特的經歷,我們要從昂山將軍背後的日本專管緬甸事務的南機關談起。

安倍向昂山墓鮮花
昂山將軍是出生在一個緬甸的一個知識份子家庭,仰光大學畢業以後,就參加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我們緬甸人聯盟》,當時的緬甸已經被英國統治者與印度進行合併,所以緬甸的獨立運動已經從一般的知識份子層面,擴大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昂山也是這時直接參加了反對英國的緬甸共產黨,並且還是主要領導人之一。

另一個方面,日本為了推進南下的策略,同時也為了逼迫逃到重慶的蔣介石國民政府政權和談,就想方設法地切斷國民政府與外界的聯繫,其中緬甸補給線是中國重要的對外補給線,最初日本並沒有太注意緬甸這個英國的殖民地,隨著海外補給線對中國戰局的形象日益重要,上海的日本特務機關決定派遣特務前往緬甸,這個特務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專管緬甸特務機關長的鈴木大佐,最初他是以《讀賣新聞》記者的名義前往仰光,之後在當地活動中無意中知道,有一群年輕人因為參加反英活動,亡命海外正在中國沿海某地活動的情報,鈴木敏感地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於是馬上通知日本,希望在廈門的日本特務機關幫助尋找這批緬甸的年輕人,不久這批年輕人被找到,這就是昂山。經過研究日本方面把這批人用化名,全部送到日本靜岡的浜松保護起來。

與此同時,日本參謀本部(陸海聯席會議)決定正式利用這批年輕人開展緬甸的工作,並且成立日本大本營直屬的專門掌管緬甸事務的特務機關南機關,機關長就是鈴木大佐。因為緬甸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日本人公開頻繁活動不方便,而且,英國的特務機關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特務機關,為了防止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剛開始時機關就設在鄰國親日的泰國首都曼谷。

不久南機關決定從緬甸挑選出一批青年與昂山一起訓練,為將來的日本南下行動做好準備。行動的過程與日本特務機關的歷來做法一樣,也是用船走私的辦法,把昂山的同志帶出了緬甸。(記得溥儀從天津到大連也是用船偷渡)這批人最後都到了海南島,日本特務機關在那裡特地建立了一個營地,訓練這批年輕人,因為人數30名,所以後來都稱他們為緬甸獨立三十勇士,而英國方面認為是日本訓練的叛亂骨幹30人。因為有軍事訓練,還有特務訓練,所以其中表現好壞都是由訓練的檔案記錄,其中昂山與奈溫(後來緬甸的獨裁者),成績較好,是南機關重點培養的對象。

昂山將軍
訓練開始後半年,世界局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日本軍部高層已經決定放棄北進,改為南進的策略,當年的夏天日本因為與德,意簽訂同盟協定,在法國投降之後,日本軍公開進入了越南南部,這樣也激怒美國,美國凍結了對日本的石油供應,這樣日本南下通路的緬甸成為戰局的關鍵點,而正在海南島訓練的以昂山為首的30名緬甸獨立人士也成為關鍵棋子。

當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馬上把從滿洲以及華北調來的精銳軍隊編成南方軍,而南機關也被編入南方軍中,準備開進緬甸,同時在曼谷的南機關人員悄悄地在曼谷緬甸人中招募了約80名緬甸人,組成了緬甸獨立義勇軍。在日本軍進攻英軍中,這批緬甸獨立義勇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們分成三個部分,作為日本軍嚮導一直帶日本軍打下了仰光,並且受到了仰光市民的熱烈歡迎。而英軍因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不得不一路撤退,退入印度境內。

但是當軍事上的勝利以後,日本南方軍司令部卻對緬甸的獨立不感興趣了,據當時內部的資料,南方軍司令部與南機關之間意見分歧,最後決定把緬甸獨立義勇軍解散,而日本樹立緬甸的領導人不是昂山,而是另一個緬甸人八莫,於是原來的所謂的解放者馬上成為新的佔領者,而且日本軍在佔領仰光以後,在當地把在緬北遭到的抵抗遷怒于當地的華人,於是日軍的仰光大屠殺給與當地心存幻想的緬甸一劑清醒劑。昂山進入了森林與日軍展開了叢林戰,南機關的用緬甸人領導緬甸人的計畫最終失敗。

日軍在前進
日本南方佔領軍為了分化緬甸民眾的抵抗情緒,雖然在1943年給與巴莫政府名義上的獨立,但是已經不能獲得緬甸民眾的任何支援。之後南機關也被解散,人員合併到南方佔領軍司令部,鈴木大佐也成為撕下了緬甸獨立支持者的面具,成為鎮壓緬甸少數民族的劊子手。

戰後很多日本媒體還在宣傳日本與緬甸的特殊關係,是日本特務機關支援了緬甸的獨立運動。其實,日本不過是想利用緬甸的獨立運動來打敗歐美,封鎖中國的運輸線,其實不但沒有給緬甸民眾任何的自由,而且對民眾的壓制遠遠甚於英國殖民者。因此戰後的很長時間,很多緬甸人談日變色,痛恨不已。而吳奈溫政權為了標榜自己的獨立功勞,美化自己的戰爭中的作為,很長一段時間對日本的南機關戰爭中的行為給與美化,但是在一般的民眾心中都沒有忘記日軍的所作所為。所以當民主化的浪潮到來時,日本南機關的對緬甸的禍害不僅在二戰中,而且在二戰以後還在延續為緬甸民眾所痛恨。
editorial
Posts: 1899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專家:日首相訪問緬甸突顯追隨美國遏華意圖

Post by editorial »

中國一盟友為2千億臨陣倒戈 北京震怒出手了

安倍此行禮單豐厚,宣佈免除緬甸剩餘1900億日元的債務,並新增510億日元的政府開發援助,與幾個月前副首相麻生太郎訪問緬甸時的出手闊綽一脈相承。

與美日走近的同時,吳登盛在3月還分別出訪了挪威、芬蘭、奧地利、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此後歐盟宣佈提前解除武器禁運外的所有對緬制裁。可以說,緬甸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獲得了空前的“豐收”。

2011年3月上臺的吳登盛的軍政府開始有步驟的轉型,並主動致力於推進緬甸的民主進程,比如與反對黨領導人昂山素季和解。
在推進國內改革的同時,緬甸政府也意識到,必須得到外界的承認、擺脫西方長久以來的制裁、創造良好外部環境,才能獲得更多經濟發展的機會,穩固在國內的執政地位。

因此,新政府將改善與西方關係、拓展外交空間作為重要目標,頻繁出訪或接訪,向國際社會展示改革成就和新形象。

緬甸的轉型與美國奧巴馬政府“重返東南亞”政策產生了共振。為鞏固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平衡中國在該地區強大的影響力,使緬甸成為美國在東南亞和印太兩洋的戰略支柱及民主榜樣,奧巴馬政府對緬施行“務實接觸”的政策,在緬甸新政府上臺短短2年多時間裡,就完成了總統互訪,實現了雙邊關係的正常化。

中國在緬甸利益受損
緬甸內政外交的急速轉型,對中國對緬外交帶來了一定衝擊,在緬利益也遭受了現實的損失。
第一,逐步擺脫被孤立處境後,緬甸對中國的戰略需求隨之降低,處理與中國關係時更主動、更有自信,更多地考慮自身利益。

第二,緬甸國內問題外溢,中緬關係正成為犧牲品。緬甸民眾目前處於民主狂熱期,極力反對軍政府時期的政策和專案,並將對軍政府的不滿加在與其曾關係緊密的中國頭上,中國在緬水電站、銅礦、油氣管道等專案都因此受到衝擊。 

中緬真正的利益之爭

第三,大量外國企業已進入或準備進入緬甸,在緬中國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而且不排除緬甸急於吸引美歐國家投資,在項目競標中傾向於西方公司的可能性。

第四,緬甸從上到下都在擁抱西方的價值體系,民眾對民主、人權、環保等概念照盤全收,難以客觀、冷靜看待中國,中國對緬工作尤其是對民眾的工作難度大大增加。

總之,對緬甸來說,中國雖是穩固的朋友,而其目前急需的是獲得西方國家的認可,中國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難免受到損害。
然而,對於中緬關係的前景也無需悲觀消極,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說,我們仍可“對中緬關係的發展充滿信心”。緬甸的政治改革並不是針對中緬關係的,不論將來誰上臺,緬甸執政者都將以國家利益為處理兩國關係的基本原則。
緬甸發展的是多元化外交,需要在與各方的關係中求得平衡,既不會放棄和中國的傳統利益關係,也不願得罪美國走回老路,同時還會爭取擴大與印度、日本、歐盟等國經貿往來。其中,中國作為緬甸的最大鄰國、最大外資來源國和最大交易夥伴,在緬甸外交中的重要地位仍然無可取代。

緬甸雖然希望減輕對中國的依賴,但其外交很難做到完全的等距離。 

中國需檢視自身作為

從中國來說,把近期中緬關係中出現的問題和挑戰歸咎於外部因素並無益處,關鍵在於檢視自身作為並加以改進。好在中國正在積極調整對緬政策,從今年在緬甸事務上的一些安排來看,中國的姿態已變得更為靈活和務實,兩國關係也在不斷向前邁進。

外交部任命王英凡大使為亞洲事務代表,當前專門負責緬甸事務。新一屆政府在4月中緬三亞聯合公報中全面闡述了對緬政策,顯示出繼續深化兩國關係的信心。

公報發表後,中方即正式邀請緬國內多個政黨和非政府組織訪華,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最大反對黨民盟的兩次派團訪華,外界普遍猜測這是在為昂山素季的訪問做準備。

中方並積極協調緬北民族和解問題,已在雲南瑞麗安排三次緬甸軍方與克欽獨立武裝的和談。新上任的駐緬大使楊厚蘭也在與各方接觸,包括昂山素季、88學生組織的領導人等。此外,中國企業在轉變投資中的一些做法,加大對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投入。

萬寶礦業計畫在萊比溏銅礦周邊建設新學校、圖書館並翻修公路。中石油也公佈了“走進社區”計畫,包括投資2000萬美元建造學校、診所等服務設施。

因此,有充分理由相信,緬甸的變革並不會導致中緬關係發生顛覆性變化。但鞏固在緬甸的傳統優勢,不斷充實中緬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內涵,將發展成果真正惠及緬甸人民,中國還大有可為。
Post Reply